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网球天地》2010,(7):130-131
头号种子李娜没有重蹈去年决赛落败的覆辙.她连续第二年在伯明翰击败莎拉波娃.赢得个人本赛季首冠,这也是李娜个人职业生涯第三座冠军奖杯,打破了长达近30个月的冠军荒。夺冠后,李娜的世界排名也重回第10位。  相似文献   

2.
李娜在法网夺冠后,不少家长都希望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下一个李娜。笔者专访了曾培养出张泽、柏衍等著名网球选手的知名教练鲍勤,她说,培养出一个“复制版李娜”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其中的付出难以计数,费用或许要以千万计。那么,培养—个李娜究竟花费几何?  相似文献   

3.
李娜 温故     
向阳 《新体育》2012,(8):32-35
在国人的奥运网球历程中,从没有一届奥运会被人们给予这么大期望。法网夺冠,让李娜一跃成为国人关注的焦点,有人甚至幻想,她可以在女单和女双两个项目中冲击冠军。  相似文献   

4.
行者 《网球天地》2010,(10):106-106
有人说她像周笔畅,她却说,自己不喜欢这个比对,“不是谁戴着黑框眼镜都像周笔畅。”也有人说她像李娜,她却说,李娜是速度爆发力型,自己的风格更偏向于技术平衡型。  相似文献   

5.
走进国际     
法网夺冠后,李娜的微博粉丝上经超过232万人,早上起床随便发一条微博,都是数以千计的转发量。不过李娜对微博似乎并不十分热衷,主要是训练和参赛的任务太重。对新科大满贯冠军李娜来说,她没有时间和机会调整,这也是她必须要适应的课题。  相似文献   

6.
摩卡 《网球》2011,(2):42-44
澳大利亚的这个夏季,一直受到阴云密布和大雨滂沱的威胁,但是在澳网前哨的悉尼热身赛上,李娜却装着满怀的灿烂。在决赛逆转击败了比利时名将克里斯特尔斯后,她再度刷新了个人冠军纪录,她的新闻发布会也因此吸引了大批记者采访,这个场面让李娜自己也大吃一惊,不由自主地感叹说:"哟,这么多人。"  相似文献   

7.
爱心的天路     
谢明 《网球》2011,(7):134-137
阿伊巴尔问我:“李娜是中国第四吧?”旁边的小孩子马上说:“阿伊巴尔,你偷懒啊,昨天没有看李娜的决赛。”阿伊巴尔马上有点抬不起头来,他是没有看比赛。他马上换了一个问题问我:“叔叔,等李娜老了,我可以打得过她吗……”  相似文献   

8.
老梁 《网球天地》2011,(7):32-32
6月4日晚上,全国大概有1亿人见证了李娜法网夺冠的进程,这也是亚洲第一个运动员在大满贯夺冠。以前倒也有一个,叫张德培。可张德培是美国国籍,人家管这样的人叫banana(香蕉),外面是黄皮肤,内里则是白的,即所谓白人的思维。所以直到李娜的夺冠,才是真真正正亚洲的胜利。  相似文献   

9.
《体育博览》2013,(2):54-59
有人说她是一个天生具有舞台统治气质的超级名模,也有人说她是一个中韩混血的90后魅力尤物,更有人说她是一个天生都可以用"性感"这个字来形容的女子。这个时刻以完美面孔出现在众人面前时,也许很少有人能够想到这个出身于艺术世家的女孩却与足球有着一段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10.
一姐李娜     
刘彤 《网球》2014,(3):38-43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李娜便习惯性的被媒体称为中国"一姐",当时这个称号更多的是突显她在中国女子网坛的地位。但是这几年,随着李娜成绩和影响力的不断攀升,"一姐"这两个字似乎被赋予了更多的意义。现在的李娜不再单纯的只是中国网球的开荒者,而是渐渐成长为中国体育在世界的代言人。在澳网勇夺个人第二个大满贯冠军之后,她的成就、影响力和商业价值都达到了一个中国运动员从未达到过的高度,她也被看作是"后姚明""后刘翔"时代中国又一个享誉世界的体育巨星。  相似文献   

11.
娜之伤     
刘彤 《网球》2013,(3):76-77
如果没有意外受伤,那么最后夺冠的人会不会是李娜?在澳网女单决赛之后,很多人脑中都盘旋着这样的问题。但过往的经验告诉我们,无论再怎么耿耿于怀这个想法也只能是个伪命题,因为竞技场上根本不存在如果,伤病和意外都是其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这一点李娜比谁都清楚,翻看她的职业生涯记录,我们不难发现她的伤病多得几乎可以撰写成一部伤病史,而用前国家队女队教练潘兵的话说则是"李娜职业生涯的一半时间都是在和伤病做斗争。"  相似文献   

12.
十月围城     
胡力涛 《网球》2010,(11):148-149
与"远东赛季"相比,"亚洲硬地赛季"大家更熟悉但也并非正式的命名。也许"远东"的提法在地理上更清晰一些,但在时间上,所谓"赛季"仍是一个模棱两可的概念,是指秋季吗?是,好像也不是。对伊达公子来说,这个"赛季"长达四周,她可以从首尔打到东京、北京再打回大阪;对纳达尔来说,这是一个为期三周的"赛季":曼谷、东京、上海——事后他说没想到自己能在美网夺冠,  相似文献   

13.
吕敏 《网球》2012,(10):126-127
改写前两年美网首轮出局尴尬纪录,加上美网热身赛一冠一亚成绩,李娜在新教 练卡洛斯·罗德里格斯的指导下,正迎来职业生涯的新旅程。这次来到美网,李娜最大的变化是有了新教练。前世界排名第一海宁的教练、阿根廷人罗德里格斯是李娜在今年奥运会后敲定的新帅,两人在辛辛那提会合,李娜在决赛中逆转夺冠,两人合作的首个赛事就碰出火花并取得成功。美网赛前的热身训练中,罗德里格斯、姜山和体能教练阿历克斯3人齐齐出现在李娜的训练场上,姜山的任务主要是陪打,罗德里格斯则站在李娜一侧,关注着中国一姐的技术动作和状态。罗德里格斯的话不多,但时不时会走到李娜身边跟她指点一番,李娜仔细聆听,交流两句后不时点点头。前后移动回球练习中,罗德里格斯亲自上阵,隔网给李娜喂球。李娜正拍、反拍的回球都精准到位,新帅也不时挑起大拇指对李娜表示称赞。在与球员沟通上,罗德里格斯显然有着自己独特的方法,他总是安静地站在场边,通过观察来了解李娜,先与姜山沟通后。再与李娜当面交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罗德里格斯直言李娜是个暴脾气,需要学会在场上去控制,要用头脑去驾驭内心。他说,李娜非常聪明,场上的移动很好但却不是非常有效,不能100%在正确的时候做出正确的决定。十几天的合作让李娜感觉不错,她表示:“他总是很积极,用积极的身体语言来表达他的意图。无论领先还是落后,我都能感觉到来自团队的支持。”李娜说,和罗德里格斯初次见面的时候,后者说的一番话让自己感触颇深,“他当时跟我说,网球不是你打得好就能赢的运动,因为你永远不知道对手是什么情况,所以无论你领先还是落后,你必须一直努力,一直战斗。现在我正在像他说的那样去做,努力在场上保持冷静。”罗德里格斯带来的变化究竟是什么?不知道是无法用语言表达,还是合作时间太短,李娜说:“可能有一些变化,也可能没有变化!”美网赛场上,李娜明显能够更好的管理自己的情绪,无论比分是领先还是落后,李娜始终在网球场上奔跑反击。  相似文献   

14.
李娜澳网夺冠后,原国家队教练张大陆给编辑部打来电话,盛赞李娜夺冠的意义。在“老练”看来,李娜此次澳网夺冠,其意义之重大比2011年法网夺冠有过之而无不及。  相似文献   

15.
●有人说她“各色”●有人说她“了不起”●她带出李娜,李婷两名中国最优秀的女子网球选手,被誉为“金牌”教练。接触过余丽桥的人既会说这个女人太“各色”,也会说这个女人“了不起”,对她由衷地产生敬意。这个失去丈夫的妻子,把独  相似文献   

16.
离娜近一点     
熊凌洁 《网球》2008,(9):44-48
李娜永远是中国网球最奇异的一道风景,你可以说那是好李娜,因为她总在中国网球不精神的时候突然给大家提一口气,你可以说那是坏李娜,因为她时不时地发点小脾气,但你就此认为李娜不可捉摸,那就错了,那只是因为你离她不够近,还差那么一点点。即使是在奥运会连克扬科维奇和大威打进四强的时候,我们仍然可以看到一个轻松活泼的李娜,她其实很会笑,特别是在远离球场的时候。都说当运动员压力大,但李娜总有自己的方式来化解,她有老公,有妈妈,有那么多喜欢她的人,还有数不清的在奥林匹克网球中心为她守候的球迷。  相似文献   

17.
李娜style     
熊凌洁 《网球》2013,(3):70-71
"祝贺你又找回自己!"李娜晋级澳网四强之后,记者给她发了条短信,几分钟后,她回复记者一个"笑脸",那些经常被李娜呛得哑口无言的中国记者,也感受到了她这种脱胎换骨的变化。但还是有人碰了钉子,比如有个记者问她打算什么时候要孩子,她就不高兴了。其实,这是一个连亲人都不敢轻易问的问题,冒失的记者闯入了"禁地"。对于这个问题,李娜的母亲李艳萍有点遗憾,眼看女儿结婚已经7年多了,一是小两口一直都  相似文献   

18.
李护法     
《新体育》2012,(6):24-29
去年的夺冠,让李娜一跃进入了与姚明、刘翔为伍的顶级体育明星行列。在最新公布的福布斯中国名人榜中,她更是取代姚明成为中国体育界的新大佬。但这个位子不容易坐,她至少还需要用一个冠军来证明自己拿到大满贯凭借的不仅仅是运气。  相似文献   

19.
王放 《新体育》2011,(8):1-1
李娜在今年获得法网女子冠军后,着实是火了一把,且不说她的夺冠为中国网球有着多大的作用,就说最近一段时间对于她的奖励新闻就不胜枚举,首先是湖北省重奖60万,授予“湖北跨越先锋”称号,紧接着武汉市又授予她“武汉功勋市民”称号,并塑以铜像,然后母校华中科技大学又将首个“杰出校友”荣誉称号授予了她。  相似文献   

20.
陈妍 《网球天地》2014,(1):46-49
“2013年是我职业生涯最成功的一个赛季……”李娜在2013年WTA年终总决赛的颁奖仪式上这样说道,表情平静如水。2013年,李娜以澳网亚军开启,又以年终总决赛亚军结束,可谓虎头虎尾。虽然在法网止步第二轮,但李娜在温网打入八强,在美网打入四强,分别打平或超越自己在该项赛事中的最好成绩;更值得一提的是,2013年,李娜的年终排名来到世界第三,这是继她法网夺冠之后亚洲女子网球选手取得的最高成就。以这样的成绩来诠释一个“最成功”的赛季,似乎简单、明了、顺理成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