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教师发展学校是在原学校建制内,大学和中小学校合作建立的旨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学习与发展共同体。教师发展学校具有鲜明的人本取向,努力赋权教师,强化人性的因素,关怀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建设植根于实践,实现教学相长是教师发展学校建设的中心。制度建设是教师发展学校的必要保证,也是教师发展学校不同于教师培训的一个重要方面。建设教师发展学校的具体实践可归纳为与理论、与实践、与原有经验以及合作评估的多重对话。  相似文献   

2.
学校发展的关键是教师,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成败取决于教师是否积极参与。教师的专业化水平直接关系到学校的教育质量。我国学校推行的素质教育和课程教学改革迫切需要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涵。因此,目前引领现代学校发展的潮流寄希望于教师的专业发展,而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则是课程教学改革和切实有效的教师校本培训方式。  相似文献   

3.
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教师专业化推进的新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创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是教师教育的制度创新。学校是教师成长和发展的基地,基于教师任职学校的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是当前教师教育一体化发展的趋势,建设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是教师专业化推进的新视角。要确立教师专业发展与学生全面发展同步推进的办学理念;要把中小学校与校外教师教育机构的合作视作培训成功的保障。  相似文献   

4.
教师发展包括专业的、学术的和人格的发展。教师发展的学校文化生态基础包括教师发展的核心——学校精神文化、教师发展的保障——学校制度文化、教师发展的条件——学校物质文化。教师发展的学校文化生态基础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凝练共同愿景的精神文化;凸显专业自主和发展的制度文化;构筑协作的物质文化。和谐的学校文化生态基础能促进教师发展,教师发展又对学校文化生态基础的重新塑造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5.
论点摘登     
重视教师发展学校工作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王长纯教授在《教师发展学校之工作哲学》一文中指出,教师发展学校的建设是一个深刻的思想变革和实践改造,是充满历史主体激情的教育的社会性实践探索。在教师发展学校的建设中要重视教育自身的生命和生活,重视教师发展学校建设之共有属性的探索,重视教师发展学校的工作哲学。教师发展学校的哲学由十个日常生活话语构成:1.把握方向。就是在教师发展学校建设中坚持历史前进方向。2.回归实践。教师发展学校的建设是在实践中展开的,是向教师教育基点回归的一种努力。3.合作发展。教师发展学校是在原学校建制内有  相似文献   

6.
学校的发展和教师的凝聚力是互相影响的。学校教师有了凝聚力,才能促进学校生存和发展,学校的发展又增强教师的凝聚力。反之,学校教师缺乏凝聚力,学校要生存和发展就是一句空话。校长在增强教师凝聚力方面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赵桂鹤 《文教资料》2013,(14):93-95
学校是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的重要场所,是教师专业素质形成的重要环境,教师发展需要学校组织的支撑,需要学校创建发挥教师智慧和创造力的平台,需要学校为教师成长提供持续不断的动力支持。就当前情况而言,学校组织结构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发展与学校组织功能性冲突的消解,以及学校组织对于教师专业化发展促进作用的发挥,需要通过学校组织结构的整合来实现。  相似文献   

8.
相对传统教师发展的范式,即自上而下的发展模式——校本教师发展强调教师为改革的中心,教师发展应立足于教师工作的环境和脉络之中,以课堂和学校为本位。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则关注教师发展的脉络化,强调通过在学校中建构专业学习共同体,实现教师学习和实践的共享,从而提升教师质素,并实现学校向学习型组织的转变。校本教师发展与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在学校脉络这一平台上实现融合,教师在学校的专业学习共同体之脉络中,借由分享领导、集体学习、共享实践,并最终形成教师发展的学校本位之系统建构。  相似文献   

9.
学校文化是学校凝聚力和活力的源泉,它会影响每一位教师的思维与行为。学校文化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文化底蕴和精神支撑,同时学校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离不开教师,教师素质的提高能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使学校步入良性循环,促进学校的优质发展。在学校开展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教师是关键;在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中,教研组作为学校的基层组织,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我校以教研  相似文献   

10.
敖国儒 《教育探索》2005,(6):123-124
教师校本培训是为了满足学校和教师发展的需求,由学校发起和规划的,主要在学校进行的一种教师培训形式。这种培训有利于充分发挥学校和教师的自主性,有利于学校发展.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有利于理论与教学实践的结合.有利于减少培训成本,提高培训实效。  相似文献   

11.
学校发展与教师的专业发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教师专业发展不仅仅是教师个人的发展 ,同时应当是学校发展的组成部分。教师专业发展需要以学校为依托 ,学校的发展需要以教师专业发展为基础 ,只有将教师专业发展与学校发展结合起来 ,才能促进教师与学校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2.
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构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是以中小学为基地,由大学或教育科研机构和中小学合作建立的旨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学研究共同体。本文在分析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特征的基础上,对构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整体架构以及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运作载体与策略进行了初步探索,以期能对我国构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3.
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是又好又快的发展,是社会和家长对学校的要求,也是学校在当前教育竞争中寻求生存壮大的必由之路。办学理念、教师素质、学校文化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三大要素。办学理念是引导,教师素质是核心,学校文化是基础。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学校作为教师成长发展的主阵地,要为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营造良好环境,使教师不断成长,从而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一、教师专业化成长促进学生发展和学校发展的原动力是教师,因而教师队伍的素质状况以及专业化成长是学校发展力的核心要素,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学校必须创造条件,建立有效机制,引领、帮助和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不断提高教  相似文献   

14.
从学校内涵建设必须依赖于教师的发展入手,论述了教师发展与学校内涵建设的关系。指出教师的发展必须有学校发展的支撑,学校的发展必须以教师的发展为重心,学校要为教师的发展提供舞台,教师要为学校的发展做出努力。提出了通过探索教育规律,完善教育模式,启动名师工程,制定教师的长远发展规划,建立科学的教师评价体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等具体措施,构建“教师—学校”互动发展的平台。  相似文献   

15.
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是教学质量,决定教学质量的根本力量是教师。学校是教育改革的现场,教师是行动的关键。教师个体的发展和团队优秀程度离不开学校支持,教师发展的智慧开启和高度构筑,离不开终极关怀的心灵点燃、智慧唤醒与人生点亮。营山金华希望学校根植激扬文化理念,回归教师发展本质,视教师发展为学校发展生命力,聚生释放了学校教育改革创新、品质提升无可阻遏的团队力量。  相似文献   

16.
通过教师个人努力、学校促进的方式,实现学校与教师互动、教师与学生互动,学校的多媒体运用和校园网应用正步入一个全新发展时期。这种学校促进、教师主动进取的模式实现了教师个人发展与学校发展以及社会教育发展的良性互动,有利于教育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7.
教师发展学校是教师专业发展浪潮中推出的重要模式。比较研究教师发展学校的实践模式,就是研究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在不同空间领域解决教师专业发展问题的行动方案。通过对比五种教师发展学校的实践模式,发现其共同的理论命题、价值准则和情境条件,从而为我国新兴的教师发展学校实践模式提供借鉴,即注重责任共担、深度合作和赋权增能。  相似文献   

18.
教师队伍的发展是学校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提高教师素质,塑造教师形象,促进教师队伍发展,是目前学校十分重要和迫切的工作。一个现代化的学校,必须具有一批现代化的教师,只有注重提升教师的内在素质、关注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才能真正促进学校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9.
徐磊 《教书育人》2009,(4):14-14
教师发展力就是教师不断学习、不断进取、不断更新、不断超越的能力。一所学校能否可持续发展,关键看其有无核心竞争力。而学校核心竞争力取决于教师教育理念和教师的自我发展力。因此,发展教师已经成了教育中越来越被广大校长们重视的一个主题,抓住了教师发展这一主线,学校发展,学生发展,课程改革等都将大为改观。简单地说,教师发展力提升了,学校也就发展了,教师发展力是现代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源泉。  相似文献   

20.
从历史角度看,教师专业发展源于并镶嵌于教师专业化,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个体提升专业能力的过程,经历了从国家本位教师专业化走向学校本位教师专业发展的历程。关于学校本位主要有三种理解:地理概念、政治概念和组织概念,只有把这三种理解联系起来,才能揭示学校本位的本质,即学校本位是以学校为基地、以建构学习共同体为载体,学校自由支配各种教育资源,为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发展谋福祉,并为发展的结果负责。综合起来,学校本位教师专业发展就是学校运用专业权力,自主配置教师专业发展所需要的资源,为教师提供专业服务。促使教师专业性得以扩展与提升的过程具体由三方面要素构成:学校自主、市场规约、教师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