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比兴手法是诗经六义之二 ,朱熹的《诗集传》云 :“赋者 ,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 ;比者 ,以彼物比此物也” ;“兴者 ,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比兴手法是诗经的固有特色 ,关键在于运用得是否贴切。如果二者恰当结合 ,更会使诗歌既有比的鲜明有力 ,又有兴的若隐若现 ,取二者之长 ,避免了直露 ,没有韵味 ,又避免了上下文之间的捉摸不定。下面举几例作具体分析 :《雎鸠》中“关关雎鸠 ,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以诗人眼前所见的自然景物起兴。“兴者 ,先言他物 ,以引起所咏之词也。”本诗先言的“他物” ,是雎鸠在洲中的关关鸣叫声…  相似文献   

2.
《金瓶梅》和《水浒传》中虽然都塑造了武松这一形象,但二者具有很大差异。武松是《水浒传》中的主要人物之一,作者致力于刻画他高大光辉的英雄。但在《金瓶梅》中武松不再是主角,作者无意凸显其好汉形象,在情节安排上亦对其英雄事迹做了大量删减。《金瓶梅》对《水浒传》中武松形象的重写,是立于创作主旨和时代精神的不同,顺应了小说表达主题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文章借助后殖民主义理论中的他者理论,分别以荒岛和星期五为例,对《鲁滨逊漂流记》的他者建构传统进行研究,分析了地理他者和民族他者是怎样被建构和被征服的,并进一步探讨了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4.
苏教版第一册第34课《伊索寓言》中的《赫耳墨斯和雕像者》和苏教版第二册第16课《微型小说两篇》中的《价值观念》穴黎巴嫩文学家纪伯伦雪都以雕像交易为素材,借助细腻的心理刻画和对比手法,向读者展示了不同的人所具有的不同的价值观。《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中的赫耳墨斯,因为爱慕虚荣去打听自己雕像的价格。他自以为是商人的保护神,理应受人间尊重,所以认为自己雕像的价格一定比其他人贵。在他的价值观中,价格取决于受世俗尊崇的程度。然而,他过高地估计了自己,且用自己的价值观去衡量别人的价值判断。在雕像者眼里,雕像的雕刻水平才是他…  相似文献   

5.
沙婷婷 《学语文》2008,(4):41-41
柳永的《望海潮》与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一者为词,一者为文,差异之大不言而喻,可二者在艺术手法和时代气象上颇有神合之处。  相似文献   

6.
《格萨尔》和《诗经》中的周民族史诗中都贯穿着强烈的英雄救济主题,由于文化背景不同,二者表现出来的具体救济方式和英雄特征有所区别。英雄救济主题作为一种普遍出现的原型是人类集体无意识的反映,共同思维和心理习惯是造成二者共享同一主题的核心因素。  相似文献   

7.
《格萨尔》和《诗经》中的周民族史诗中都贯穿着强烈的英雄救济主题,由于文化背景不同,二者表现出来的具体救济方式和英雄特征有所区别。英雄救济主题作为一种普遍出现的原型是人类集体无意识的反映,共同思维和心理习惯是造成二者共享同一主题的核心因素。  相似文献   

8.
从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音乐旋律三个方面阐释了普契尼歌剧《图兰朵》所蕴含的一种自我想象性表达,表现了中西方看与被看、自我与他者之间明显的二元对立。因此,可以认为《图兰朵》是一个他者镜像观照下的想象中的中国传奇故事。  相似文献   

9.
在《泰比》中,麦尔维尔将土著人、南海岛屿以及土著文化描述为与白人和白人文化对立的他者。通过分析《泰比》中的土著文化观照,揭示麦尔维尔对土著人及其文化偏见和否定的态度。由于深受白人优越的种族观念和文化观念的影响,《泰比》中麦尔维尔对于土著文化的书写是出于白人优于他者的心理写就的。  相似文献   

10.
19世纪中期法国出现的巴比松画派,以写实的手法表现风景,其中米勒就是"巴比松七星"中的一位杰出代表,他的《拾穗者》是对质朴简单生活的真实描写和再现。文章运用对比的研究方法得出了《拾穗者》、莱尔米特的《傍晚的拾穗者》和罗中立的《父亲》在艺术创作上有着共同的艺术本源:对自己生活画面和环境的客观记录。  相似文献   

11.
《史记》这一煌煌巨著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垂范后世。司马迁用自己的视角为后世记录西汉前期至汉武盛世的风云变幻和昂扬精神。不仅如此,他还影响了后世的创作。民国黄士恒编著的《前汉演义》中的基本史实都是承继《史记》而来,却独具个性。其"演义"的文体特征,较为完善的白话语体和对人物行为、心理的详细刻画,可谓精彩绝伦。通过比较二者的异同,探究汉史通俗化写作对读者接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红蓝军》与《士兵兄弟》都是军旅舞蹈中的精品,它们都对传统舞蹈有所突破,在艺术风格和思想内涵上都有很高的追求,在同一个主题的表现上,二者却有很大的差别,现试从作品的创作手法来对二者进行比较分析,找出各自的闪光点,从而得以更好的深入学习与研究。  相似文献   

13.
《史记》是我国史书著作中的瑰宝,《聊斋志异》是我国文言小说中的奇葩,二者看似不相关联,实则“藕断丝连”.《史记》中许多小说的特征已经初露端倪,且对于后世小说产生深远影响.《聊斋志异》便继承了《史记》发愤著书的理念,采用了纪传体的叙述模式,发扬了“尚奇”与“实录”的精神.  相似文献   

14.
《飘》中女性和自然表现出惊人的同一性,二者在气质上都具有母性气质,命运上都处于"他者"的地位,并且关系密切、水乳交融,互为力量之源,表现出鲜明的生态女性主义色彩。而《飘》的两个女主公面对男权社会的压抑,一个在压抑中认同,一个在压抑中反抗,从而走向不同的人生结局。  相似文献   

15.
:《金瓶梅》创作的主体意识 ,即钱是一切罪恶的基因。唐代张道济在他的《钱本草》中论述了金钱的利与害和人们应该怎样对待钱 ,而兰陵笑笑生在《金瓶梅》中则以形象揭示了金钱的罪恶 ,二者异曲同工、旨无二趣 ;《金瓶梅》和《钱本草》的两位作者在书文的命名上亦有某些共同之处 ,即二者均含有“金”与“钱”。两位作者的创作主体意识同功一体 ,即在于揭示金钱的利害和抨击金钱的罪恶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左传》、《史记》描写战争中的卜筮内容进行了对比,指出了二者在描写中所体现出的相同和不同的意义,反映了司马迁进步的历史观。  相似文献   

17.
二月河是《红楼梦》的痴迷者。他让《红楼梦》的神韵流淌在他的“落霞系列”清帝长篇历史小说中 ,尤其在他的小说《雍正皇帝》中 ,无论从人性欲望的层面去揭示人物的悲剧命运 ,还是在人物设置与塑造、艺术虚构等方面都对《红楼梦》作了有力的借鉴 ,并取得了成功。二月河将传统的艺术手法和现代意识相结合 ,以思想为经 ,以艺术为纬 ,在关照现实的基础上完成了这部小说。  相似文献   

18.
倪斌是阿城小说《棋王》中的重要人物之一。他具有鲜明的个性,虽然身处逆境,但他自信、乐观而又豁达。在棋艺方面,他是禅棋文化的继承者和发扬者,对王一生棋艺风格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倪斌形象从不同方面丰富了《棋王》的文化底蕴和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19.
客观主义与主观主义似乎一直是社会科学领域无法调和的两个极端,在人类学理论中,这二者就表现为“结构”与“能动性”的对立,由此引发了许多学术争论。为了寻找这二者的契合点,以便在它们之间建立起辩证关系,布迪厄著《实践理论大纲》一书,使用并发展了“惯习”“场域”“实践”和“能动者”等术语,建立起了一套实践理论。萨林斯也是实践理论的代表人物,他著《历史之岛》提出了实践的变化会以一个不同的方式带来系统变迁的模式,从而把二者还原成认知问题、既有的认知图式和偶然发生的事件之间的结构关系问题.提出了“并接结构”等概念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20.
从后殖民角度解读英国著名女作家多丽丝·莱辛(1919-)的第一部作品《野草在歌唱》(1950)。通过对小说中的人物描写和象征手法进行分析与研究,可以领悟作者对殖民统治下土著人悲惨境地的深切同情。她通过《野草在歌唱》向读者展示了在殖民者的“东方主义者注视”下,土著人是如何被描述为一群低劣的、野蛮的、暴力的下等民族;在二者的对话中,前者自诩为“我者”,强占了中心地位,而把后者驱逐成为边缘地势上的“他者”。在殖民统治者的压迫下,小说中土著人的反抗是无言的、徒劳的,小说的标题《野草在歌唱》的真正含义实为犹如野草般的土著在痛苦的哀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