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新课标呼唤人文精神的教育,呼唤充满生命温暖的课堂,呼唤充满与崇高人性的对话。新的语文教学,应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并期待终身学习所带来的快乐。这种快乐来自于课堂。课堂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创造的。审视我们的行为,我们始终习惯把学生看作是一个“认知体”,把训练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信息结构能力作为基本目标。  相似文献   

2.
新课标呼唤人文精神的教育.呼唤充满生命温暖的课堂,呼唤充满与崇高人性的对话.审视我们的行为,我们始终习惯把学生看作是一个"认知体",把训练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信息解构能力作为基本目标.不难发现,我们的语文课堂始终没有解决这样几个问题:重思想教化而忽视生活情趣,重知识积累而轻视文化融合,重教材示范而放松表达热情.一句话,语文教学缺乏人情味,没有把"人"放在教学的核心上.因此,我认为一堂优秀的语文课应当注重培植学生的主体精神,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帮助他们找寻自己的精神家园,使他们一起感受课堂中生命的涌动与成长.  相似文献   

3.
语文是有生命的,语文的生命融入主题参与下的不断生成的语境和语流中,语文的学习应该是在这样活生生的动态的语言环境中进行的。新课标呼唤人文精神的教育,呼唤充满生命温暖的课堂,呼唤充满与崇高人性的对话。不难发现,我们的语文课堂始终没有解决这样几个问题:重思想教化而忽视生活情趣;重知识积累而轻视文化融合;重教材示范而放松表达热情。一句话,语文教学缺乏人情味,没有把“人”放在教学的核心上。因此,我认为一堂优秀的语文课应当注重培植学生的主体精神,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帮助他们找寻自己的精神家园,使他们一起感受…  相似文献   

4.
周英兰 《成才之路》2013,(11):82-83
新课标呼唤人文精神的教育,呼唤充满生命温暖的课堂,呼唤充满与崇高人性的对话,因此语文教学应当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帮助他们找寻自己的精神家园,使他们一起感受课堂中生命的涌动与成长。一、潜移默化,让学生爱上语文初一第一节语文课,我送给学生四句话:字,要工工整整地写;书,要认认真真地读;路,要踏踏实实地走;人,  相似文献   

5.
王旭波 《新疆教育》2013,(10):137-137
《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因此,我们在教育实践中要特别注意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渠道。在这一环节中实施分层教学,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是十分有效的。语文是有生命的,语文的生命融入主体参与下的不断生成的语境和语流中,语文的学习应该是在这样活生生的动态的语言环境中进行的。新课标呼唤人文精神的教育,呼唤充满生命温暖的课堂,呼唤充满与崇高人性的对话。  相似文献   

6.
语文是有生命的,是有活力的.我们的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都应该朝气蓬勃地学习,工作,让课堂充满生机,让学生充满兴趣,乐意接受很多知识,这样,学习效果才卓有成效.新课标呼唤人文精神的教育,呼唤充满生命温暖的课堂,呼唤充满与崇高人性的对话.  相似文献   

7.
语文是有生命的。语文的学习应该在活生生的动态语言环境中进行。新课标呼唤人文精神的教育,呼唤充满生命温暖的课堂,呼唤充满与崇高人性的对话。教师要善于激活语文课堂,让语文教学更上一层楼!  相似文献   

8.
评价语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直接关系到课堂气氛、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发展。新课改呼唤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呼唤充满人文关怀的课堂。因此,教师对学生日常的语文学习表现,应在"教师和学生平等对话"的精神感召下,使评价语言回归真实,开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应让评价语充满人文关怀,激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应加强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促进合作学习。  相似文献   

9.
蒋元一 《考试周刊》2014,(15):52-52
语文教学是有生命的,语文教学的生命在于让主体参与者在不断生成的语境和语流中学到应有的知识,语文学习应该在活生生的动态语言环境中进行。自新课标实施以来,语文教学就呼唤人文精神的教育,呼唤充满生命温暖的课堂,呼唤与崇高人性的对话。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呼唤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倡导让课堂回归生活。因此,课堂教学要融入生活,把生活问题引入课堂,使课堂富有生活色彩。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生活化"的教学理念,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本文主要从导入的生活化、情境创设的生活化、问题设计的生活化、教学结尾的生活化四个方面探讨在思想政治课堂各个教学环节中如何体现"生活化"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带着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带着主动探索生活的兴趣走向思想政治课的课堂,真正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益,满足学生对社会生活的关注。  相似文献   

11.
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儿童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新课程呼唤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呼唤充满人文关怀的课堂。为此,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要根据新的教学目标制定新的指导思想、树立新的教学理念。从学习观、教学观、知识观、评价观等方面进行有效变革,优化语文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学应以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塑造学生健全人格为己任,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把精神生命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语文学习充满勃勃生机。教师让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关键是要创建学生积极的课堂氛围,构建动态的语文课堂,即要求教师树立人本思想,把广阔的课堂时空留给学生,让课堂成为展示学生的舞台。这就需要教师为语文教学打开一条"绿色通道"。  相似文献   

13.
语文是有生命的,语文的生命融入主体参与下的不断生成的语境和语流中,语文的学习应该是在这样活生生的动态的语言环境中进行的。新课标呼唤人文精神的教育,呼唤充满生命温暖的课堂,呼唤充满与崇高人性的对话。  相似文献   

14.
单斯雯 《教学随笔》2016,(3):120-120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抓手,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教师方法简单,机械生硬,学生在课堂上呆板,丧失了个性,学习效果低下。新课程呼唤新型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中彰显个性。本文结合笔者教学实践,谈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语文是有生命的,语文的生命融入主体参与下的不断生成的语境和语流中,语文的学习应该是在这样活生生的动态的语言环境中进行的。新课标呼唤人文精神的教育,呼唤充满生命温暖的课堂,呼唤充满与崇高人性的对话。  相似文献   

16.
语文是有生命的,语文的生命融人主体参与下的不断生成的语境和语流中,语文的学习应该是在这样活生生的动态的语言环境中进行的。新课标呼唤人文精神的教育,呼唤充满生命温暖的课堂,呼唤充满与崇高人性的对话。  相似文献   

17.
语文是有生命的,语文的生命融入主体参与下的不断生成的语境和语流中,语文的学习应该是在这样活生生的动态的语言环境中进行的。新课标呼唤人文精神的教育,呼唤充满生命温暖的课堂,呼唤充满与崇高人性的对话。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过程,它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它应该是五彩斑斓的,焕发着生命活力与潜力的课堂。新课标呼唤人文精神的教育,呼唤充满生命温暖的课堂,呼唤充满崇高人性的对话。要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就一定要把它变成学生乐于学习的场所,积极地打造有趣、快乐、生成、真实、诗意盎然的课堂。  相似文献   

19.
语文是有生命的,语文的生命融入主体参与下的不断生成的语境和语流中,语文的学习应该是在这样活生生的动态的语言环境中进行的。新课标呼唤人文精神的教育,呼唤充满生命温暖的课堂,呼唤充满与崇高人性的对话。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学过程既是引导学生学习语言、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过程,又是感染和熏陶学生内心世界的过程。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以人为本,从实践人手,落实课程标准,把课堂还给学生,让教学充满生命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生活充满成长气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