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此话不无道理,教学活动是人类生活中的一部分,离开生活的教学活动是不存在的,而语文教学更离不开生活,生活中无时无处不存在语文教学。语文教学的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学必须贴近生活,丰富多彩的生活实践是语文教学的源头活水。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2.
胡月梅 《教师》2012,(26):77-77
所谓"教学的生活化",就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聋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践相整合,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学习语文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真正地陶冶情操。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学生活化的教学理念和施教方法对提高学生素质具有重要作用,是落实新课标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从而真正达到语文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教师应着重研究语文课程资源、语文教学活动、语文教学方法等方面的语文生活化的教学问题,做到语文教学和生活实践的自然融合,从而落实新课标,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学生活化的教学理念和施教方法对提高学生素质具有重要作用,是落实新课标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从而真正达到语文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教师应着重研究语文课程资源、语文教学活动、语文教学方法等方面的语文生活化的教学问题,做到语文教学和生活实践的自然融合,从而落实新课标,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高职语文教学的实效性,让生活实践走进课堂,让学生走进生活实践,扩大学生语文学习的空间,变封闭的教学为开放的、生活实践化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和职业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高职语文教学的实效性,让生活实践走进课堂,让学生走进生活实践,扩大学生语文学习的空间,变封闭的教学为开放的、生活实践化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和职业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7.
在高中语文的教学活动中,我们语文教师应当引导学生立足于生活实践。语文知识是语文思维的重要来源,学生积累了一定的语文知识,才能形成创新的语文思维。本文简单介绍了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从而使学生可以学以致用,进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学语文教学生活化就是将中学语文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实践背景之中,激发中学生作为生活实践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中学语文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中学生作为生活实践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实践中学习语文,在学习语文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  相似文献   

9.
当前的语文教学存在这样的现状:大部分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人为地将语文与生活割裂,将生活实践当作语文的陌生过客。其实这是语文教学的误区,为此我呼唤语文教学要关注以下的几点: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学生活化是指教师引导学生把语文学习和生活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广泛的生活实践中积累素材,增加生活积累,提高审美情趣,增强语文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将语文学习与生活实践紧密结合,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在与现实世界的撞击、交流中,产生对世界、对生活的爱,从而自发地、主动地去获取知识。  相似文献   

11.
人们所接受的知识大部分为间接知识,间接知识大多数又来源于书本。书本上的知识是前人生活实践的积累和总结。学习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部分,教师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活动是离不开生活的。而语文教学作为母语教学更是离不开生活,生活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一、在生活情境中实施语文教学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强化训练,基本上是照本宣科,教师很少考虑学  相似文献   

12.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作为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语文教学的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学必须贴近生活.丰富多彩的生活实践是语文教学的活水源头,学生从中可以观察精彩的世界,洞察生活的秘密,领悟人生的真谛.  相似文献   

13.
在小学语文教学这一系统的教学活动中,有三点基本要素是我们首先应该认识到的:教师是教的主体,是语文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实施者、引领者;学生是学的主体,是语文教学活动的目的对象;教材是语文教学活动的辅助材料,是教学内容的集中承载者。教师、学生、教材三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使得语文教学活动成为一个综合、完整的系统,而整个系统活动的根本价值取向应该是:培养、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为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活动的最终目的,应该时时进行教学反思。教师、学生、语文教材应该是教师反思的三个基点。  相似文献   

14.
傅载英 《广西教育》2007,(12A):39-39
“语文即生活”真是一句至理名言,它道出了语文和生活实践的密切关系。笔者认为,要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素养,必须要改变以往重知识轻能力的现象,改变为考试而教学,为教学而教学,眼里死盯教材,手中死捧教参的狭隘的语文观,高度重视语文和生活实践的联系。  相似文献   

15.
张旭东 《成才之路》2009,(36):42-43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一直效率不高,究其根底。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语文教育脱离学生的生活实践。修订版大纲将“课外活动”发展为“语文实践活动”,正是还语文教学本来面目的重要举措。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语文教学只有将学习的主体地位真正地还给学生,让他们到课堂内外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去读书、去感悟、去思考、去创造、去表现,教学质量才可能获得切实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审美教育是指有意识有计划地培养人们的审美趣味,并在生活实践和艺术实践中逐渐提升鉴别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学活动。美育对教学的影响是巨大的,尤其是对语文教学的作用更大。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在短短的45分钟内领悟到美的真谛,陶冶情操;并在此基础上展开联想、想像,掌握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这种授课艺术要求授课者有一种特殊的素质,就是教师要具有渊博的美学知识。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注意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从整体上把握审美本质中学语文课本中,优美篇章占很大比重,它的本身具有许多审美属性,在…  相似文献   

17.
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环节,作为检验学生语文综合素质最好的依据,在整个语文教学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都非常重要。那么,如何更好地进行作文教学呢?  相似文献   

18.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就是语文实践.在生活实践中学习语文,就是要将教学活动置身于真实的生活背景之中,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合理引导,体现生活中存在语文,将生活引入课堂教学,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创设情境,再现生活,让学生在学习中生活,抓住契机,及时引导,让学生在生活中应用。利用生活实践中的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的环境,扩大学生语文学习的空间,变封闭的语言文字等的教学变为开放的生活实践化教学。只有走教学生活化的道路,才能真正改变教学远离学生生活实际的窘迫境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学的审美化是指语文教学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通过教师、学生共同创造语文教学美和美的语文教学,综合高效地完成语文教学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养成个性等教学任务。审美化的语文教学活动体系应该包括语文教师的教学审美活动和学生学习语文的审美活动,而且这是一个相互作用的整体。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学中倡导让学生主动学习,具有较强的读、写、听、说能力,可教师们又不敢放手,这种矛盾成了语文界最头痛的问题。如何走出困境,我认为应强化语文教学的实践性,把语文知识与与生活实践相结合起来,把语文技能与生活实践活动相结合起来,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实践中真正提高能力。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