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5月16日上午,法国总理夫人安娜·玛丽·拉法兰女士一行抵达“巴黎中国文化中心”,观看以“多彩的中国”为主题的《贵州少数民族服饰展》。拉法兰夫人将随同参观的法国政要夫人们分别介绍给迎候的吴建民大使夫妇和巴黎中国文化中心侯湘华主任。来宾有法国合作与法语区事务部长夫人玛丽·皮埃尔·维尔特泽女士、法国交通与海洋部长夫人玛尔迪娜·布斯露女士、法国外交国务秘书(部长级)夫人丝黛法妮·慕斯丽耶女士,还有法国航空航天局局长夫人及阿尔斯通公司、法国奢侈品集团、达勒兹集团和法国保险业联合会等几大企业总裁的夫人。这次意义特殊…  相似文献   

2.
美在和谐     
《“这里·那里”——丁天缺、芳诗·米多芬、德朗诺中法油画联展》初春时节在中国美术馆开展了。该展于2005年“法国文化年”期间曾在巴黎中国文化中心展出并受到法国观众的欢迎。这是一个有趣的现象:中国和法国,一边是传统的印象派油画,另一边是“另类”的现代派绘画,两种画作风格迥异,却和谐地陈列同一展厅之内……准确地体现了展览的主题“这里·那里”。  相似文献   

3.
公元2004年的1月,恰值中国农历甲申猴年的春节期间;而于2003年10月在巴黎开幕的“中国文化年”,此时运行也已3个多月了。在其开幕时段内,“中国文化年”各类项目,可谓精彩纷呈,好戏连台,致使“中国热”在法国境内不断升温,同时刺激着法国公众更加强烈的期盼——“中国文化年”继此之后,将有怎样的惊喜与震撼?伴随中国传统春节的到来,“中国文化年”的第二个高潮时段与中法建交40周年纪念日相约而至,而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对法国的国事访问,更将这节日的气氛和“中国文化年”的精彩,推向一轮新的高潮。巴黎市长德拉诺埃邀请北京市王岐山代市长…  相似文献   

4.
张颖 《世界文化》2002,(2):31-32
曾几何时,在英国男性观众面前,法国女演员们很容易维持一种神秘的异域风情。操着法语的她们倾向于拍摄艺术影片,譬如“左岸派”电影。然而自从90年代初法国电影业开始走下坡路以来,你会有更多的机会在好莱坞大片中发现诸如苏非·玛索和艾玛努埃尔·贝阿尔之类的法国女影星的倩影。朱丽叶特·比诺什当然也没有固守法国影坛。早在1991年她便离开家乡巴黎,前往英国拍摄《呼啸山庄》和《毁灭》,为此在英格兰呆了整整一年的时间。那时,英国观众可没有张开双臂欢迎她。《呼啸山庄》里浓重的法国腔英语曾遭到猛烈抨击,而其在《毁灭》…  相似文献   

5.
畅游塞纳河     
美丽的塞纳河,自东向西蜿蜒穿过巴黎市,形成一个彩虹般的弧形,并把巴黎划分成两个风格不同的景观地域。河的南面称为左岸,有著名的咖啡店和拉丁区,充满着文化艺术气息,多少诗人画家留连于此,在轻啜咖啡中寻找创作的灵感;河的北面则称为右岸,是巴黎的政治、贸易、金融和消费中心,是繁华、富贵和优雅的象征。法国人说,没有巴黎就没有法国;巴黎人说,没有塞纳河就没有巴黎。  相似文献   

6.
从衣食住行的基本生存形态,观察一个人、一个家庭乃至一个民族的生活状况及其文化习俗,是窥一斑而知全豹的最为有效而直观的手段;由北京歌华文化发展集团承办的名为《走进中国·当代中国生活艺术展》,系大型国际交流活动“中法互办文化年”中“中国文化年”重头项目之一。该展堪称一个小中见大、微中观宏、管窥中国的大型艺术展览。日前,本刊记者采访了北京歌华发展集团“中国文化年”的设计总监赵全红。赵总监告诉记者,《走进中国·当代中国生活艺术展》将于今年10月份,即“中国文化年”开幕式的当天,在巴黎的非洲大洋洲博物馆开幕并展出1…  相似文献   

7.
维多利亚州位于澳大利亚的最南端,州府墨尔本是全澳洲最具英国维多利亚时期特色的都市.穿过市中心,便是圣·基尔达大街,大街的一侧排列着圆形的墨尔本音乐厅、塔式大剧院和长方形的州美术馆,另一侧是被绿荫环抱的西德尼·麦尔露天表演场.这4个不同风格的建筑物构成了澳大利亚的著名艺术殿堂——维多利亚艺术中心.  相似文献   

8.
艾沃琳·阿克塞尔是“‘波普’文化一颗璀璨的星辰”。法国文艺评论家贝纳尔·塞松如此赞赏这位比利时当代女画家。阿克塞尔的波普美术作品自1966年至今,陆续在那慕尔、根特、布鲁塞尔、布吕赫、科隆、巴黎、米兰、巴塞尔和伦敦等地展出,她作品的价值逐渐为世人认识。20世纪60年代是欧美“波普”艺术盛行时期,标志西方全面进入后现代的“消费社会”,随之而来的是不公平社会异化的加剧。阿克塞尔的美术作品呈现出社会文化这一嬗变的轨迹,因而有其鲜明的时代意义。贝纳尔·塞松指出,阿克塞尔的作品是为了“在一个被异化的伦理困扰的社会里,平…  相似文献   

9.
南锡的斯坦尼斯瓦夫广场重获长久以来失去的灿烂光辉位于法国东部的洛林省,以干酪腌肉奶蛋糕和圣女贞德闻名,也拥有世界上最精致的城市广场之一。南锡的斯坦尼斯瓦夫广场,像布鲁塞尔的大广场一样宏伟,像威尼斯的圣马可广场一样绚丽,像巴黎的协和广场那样富有魅力。“一个宏伟的广场,”维克托·雨果赞道,“是我所见过的最美丽、最令人愉快、最完美的广场。”然而,雨果未曾见到过这个18世纪建筑学上的杰作在它鼎盛时期的丰采。法国大革命  相似文献   

10.
你知道吗     
美国石油界亿万富翁J.保罗·格蒂曾为其英国别墅安装了自动收费公用电话,这样,他就不必为客人打的电话付款了。据说,法国著名生物学家、化学家路易·巴斯德十分怕脏,尤其害怕传染病,因此他拒绝跟任何人握手。列夫·托尔斯泰小时候很爱器,因而被人叫做“Lyova Ryava”,意为“爱哭鼻子的小列夫”。美国第23任总统本杰明·哈里森及其夫人对白  相似文献   

11.
裴艳玲和巴黎可算得上有缘。多年前,根据这位中国女武生坎坷经历改编的电影《人·鬼·情》在巴黎获奖。法国文化界从此对中国女性电影、中国女性命运有了新的认识。4年前,中国著名戏曲表演艺术家裴艳玲应法国“演艺传统研究会”邀请,到巴黎开办河北梆子艺术讲座,令一班“洋  相似文献   

12.
左岸,左岸     
<正>再度向导游提出了关于"左岸"。导游说这是第一次有游客向他提到"左岸"。他说你想去的地方在圣杰曼大道上,在那里你可以看到左岸最著名的咖啡馆。只是,这要你们自己去,因为在这个晚上将有更多的人去观看"红磨坊"的巴黎艳舞。为了左岸。来巴黎怎么能不去左岸?于是决心开始一个只属于我们自己的旅程。之所以总是惦记着左岸,是因为我知道左岸对于"人文精神"和那些  相似文献   

13.
“洛可可”一词具有“螺贝”的意思,用以形容造型艺术中那种善用蜷曲的线条和繁琐的装饰风格。“洛可可”绘画艺术,是指法国路易15时期(1715-1774年)所崇尚的艺术风格,其特征是:具有纤细、轻巧、华丽和繁琐的装饰性。画家多用C形、S形或漩涡形的曲线和轻淡柔和的色彩,使画面明丽,风光动人。“洛可可”绘画艺术的奠基人是法国美术学院院士安托尼·华托,但其典型代表人物是弗朗索瓦·布歇。布歇(1703-1770年)自幼心灵手巧,曾从师弗朗索瓦·勒莫学画,后在版画家热·卡尔的工作室工作。卡尔很赏识布歇的才华,曾委托他作丹尼叶埃…  相似文献   

14.
9月中旬,中国南通风筝代表团参加法国马赛第18届“东方之门”国际风筝节,为即将在巴黎开幕的“中国化年”平添亮丽的一笔。应邀参加该届风筝节除法国外还有26个国家和地区。南通风筝作为特邀嘉宾国的“化特使”,在肯尼迪总统大道大卫广场西海滩的放飞圆满成功,吸引了十万法国观众和各国风筝爱好才。  相似文献   

15.
在法国首都巴黎第14区圣雅克大街38号,有一栋三层楼房,坐落在绿草如茵、树木茂密的庭院内,它叫马萨公爵公馆。这栋楼房虽然并不醒目,但它门口的几个大字——“法国学家协会”却格外引人注目。这里就是名的法国保护字作作权管理机构所在地。法国19世纪大豪巴尔扎克是该协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寺庙辨异考     
顾关元 《寻根》2003,(2):38-39
人们常把“寺”和“庙”混为一谈,其实古时“寺”与“庙”是有区别的。最早的“寺”是指官吏办公的地方,是“官署”的意思。寺,古文作“侍”解。《经典释文》说:“寺,本亦作侍,寺人,奄人也。”故“寺”的本义是从“侍”这一字义而来的,所以侍人办公的地方也就叫做“寺”。考查古代典籍,不乏有关“寺”的注说,如《毛传·隐公七年》孔颖达注:“自汉以来九卿所居谓之寺。”《汉书·元帝记注》:“凡府廷所在皆谓之寺。”训诂学家许慎在《说文》中也训寺为“廷”,后来还有左思的《吴都赋》,形容吴都官署之多,夸张为“列寺七里”。…  相似文献   

17.
法国人爱接吻、爱说话、爱吃、爱消遣,这“四爱”给法国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8.
巴黎市的东北部有个叫拉·维莱特的地区,巴黎人把这里建成一个音乐城,于1989年法国革命200周年这年秋天完成。巴黎国立音乐学院迁入此城。城内不仅建有音乐厅,还有乐器博物馆、音乐图书馆等等,集中了所有与音乐有关的设施。这座音乐城将成为巴黎的文化中心。  相似文献   

19.
赵光 《世界文化》2005,(12):30-32
在前不久完成的“当今世界上谁是最漂亮的女性”调查中,数千个网站的网民一致公认,印度的艾西瓦娅是当今世上最漂亮、最具魅力的女人。而在过去,此项殊荣只会属于好莱坞的格蕾丝·凯莉,英格丽·褒曼或伊丽莎白·泰勒。这条爆炸性的消息,更激起了笔者亲自探访印度美女的决心。酷爱金饰胜衣着印度在中国人眼里是遥远而神秘的,其实她是我们的邻居,从乌鲁木齐坐飞机短短几小时就能到达。有人说:“印度倒三角型的轮廓,好似穿着纱丽的女孩。”这句话贴切地把这个国家的特色鲜明表达了出来。在印度,不分贫富贵贱,随处可见传统打扮的印度女性:鲜艳的…  相似文献   

20.
11月的巴黎,秋意渐浓,遍地黄叶。然而,随着“中国文化年”的成功开幕,巴黎民众却感受到了一股源自于中国文化的“中国热”,并且,随着中国文化年各项活动的逐步展开,这股“中国热”仍在持续升温,带给巴黎和煦的春天般的气息。在“中国文化年”成功开幕一个月的时候,我们不妨回顾一下10月6日以来中国文化年开幕伴随着法国公众度过的精彩每一天,通过一组“蒙太奇”式的镜头组合,重温中国文化年“开门红”如火如荼的热烈气氛。俭朴、热烈的开幕式2003年10月6日,巴黎,金门宫。金门宫,即原非洲、大洋洲艺术博物馆,是巴黎一座具有悠久历史、曾举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