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在目前许多媒体的内容结构设置中,科技报道得不到足够的重视,没有专职的科技记者,没有固定的版面、栏目,一些重大科技新闻、科技信息得不到充分的报道。科技新闻跟政治新闻、经济新闻、社会新闻等有着较大的不同,主要是一般读者难懂。但科技新闻与其他的新闻也有共同的属性,就是可读性。所以,科技报道就要突出"翻译"和解释作用,把高科技从象牙塔拉回到百姓的日常生活中。  相似文献   

2.
孙阳 《军事记者》2007,(5):25-27
本文所说的硬新闻主要指题材严肃、具有一定时效性的客观事实报道,注重报道的思想性和指导性。通常情况下,时政新闻、经济新闻、科技新闻都属于硬新闻的范畴。随着网络等新的传播形态的崛起,硬新闻的传播方式出现了一些新特点,也带给报人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3.
写新闻.特别是经济新闻和科技新闻,免不了要和数字打交道.因为数字往往是新闻事实的佐证,也是传播观察和报道新闻的一个观点。  相似文献   

4.
在所有新闻报道中,经济新闻有其先天不足——较之时政新闻缺少显著性,较之科技新闻缺少知识性,较之社会及文体新闻缺少趣味性,专业性太强,被认为是比较难写的一种体裁。人们常说,经济新闻有三难,即难写、难懂和难以留下印象。如何克服"三难",写好经济新闻呢?下面根据我们的新闻实践谈点体会。一、抓取经济"热点"题材,关注民生,贴近生活经济报道反映的题材,必须是领导关心的、广大受众心目中占有显著地位的、有关国计民生的经济现象、重大经济问题和重大经济事件,是群众关注的,是当地的"热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以及科学技术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这一宏观国家战略出发,探讨党报特别是陕西日报如何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做好科技新闻报道,推动全省社会经济发展.全文指出了加强党报科技新闻报道的必要性,提出了党报科技新闻报道要从报道视角、报道语言、报道落脚点等三方面做到三贴近,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从而推动科技新闻的传播,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最终服务地方社会经济.  相似文献   

6.
常常有读者批评我们的一些新闻写得干巴巴,可读性差,影响阅读情趣。有什么办法能使严肃的政治新闻活起来,又怎么能让经济新闻中枯燥的数字"跳起舞来",科技新闻中抽象概念的形象地再现?在报道中加入一些人情味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洪熊 《新闻爱好者》2010,(10):83-84
新闻是新近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新闻按内容可以划分为政治新闻、军事新闻、经济新闻、教育新闻、科技新闻、体育新闻等。从新闻的定义来说,体育新闻就是新近或正在发生的体育事实的报道。  相似文献   

8.
郭社军 《传媒》2005,(7):50-51
硬新闻亦称"纯新闻报道"(hard news or spot news or straight news ),指题材严肃、具有一定时效性的客观事实报道,注重报道的思想性、指导性和工作性.通常情况下,时政新闻、经济、科技新闻都属于硬新闻的范畴.而软新闻(soft news)主要是指人情味浓厚、写法轻松活泼的社会生活新闻,主要涉及的是人们生活中普遍关心的事情.  相似文献   

9.
经济是公众关心的问题,也是新闻媒体经常报道的对象.经济与我们每个人休戚相关.对公众而言,经济就是新闻媒体提供的"图像和语言". 所谓经济新闻,应该是关于人们如何进行经济选择和经济决策的报道.中国的新闻业中"经济新闻"这个概念早就有了,但以前经济新闻往往侧重于工交商业新闻,以及政策性新闻,显得金融证券这块比较专,一般人看不懂也不爱看.现今的经济新闻是一个庞大的类,新华社徐人仲把此类新闻划分为四类:①政治性经济新闻;②信息性经济新闻;③人物经济新闻;④论述性经济新闻.另外,还有自然经济现象新闻、经济趣闻也是不可丢弃的新闻.  相似文献   

10.
对于众多媒体尤其是经济类报纸来说,经济报道都是重头戏,这是由我们所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时代决定的,而不断发展经济报道的样式也成为各媒体努力的方向。于是一种介于经济新闻与社会新闻之间的社会经济新闻出现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彭燕 《新闻实践》2009,(7):52-54
在经济伞球化的大背景下,读者对经济新闻的关注程度较以往任何时候都有所加深,同时对经济新闻表达方式和表达角度的选择也有了新的变化.图片作为报道经济新闻的一种手段.同样也要随着读者阅读需求的变化而变化,这对摄影记者来说是一种挑战.笔者作为专职从事经济新闻图片报道的地市党报摄影记者,每天与大量的经济新闻打交道,成败得失感触颇深.下面结合个人从事报道的实践.谈谈如何提高经济新闻图片报道可读性.  相似文献   

12.
新闻传媒是社会的晴雨表,中国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中,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新闻报道视野空前开阔,经济新闻成为一枝独秀,随着读图时代的来临,经济新闻摄影报道也成为各种传媒的重中之重。然而,长期以来,经济新闻摄影报道给人留下的印象都是枯燥无味,“经济新闻不好拍”成为业内不争的事实,许多摄影记者对经济题材感觉到无从下手。那么,怎样使新闻摄影报道更“可亲”,“可近”,“可爱”,《深圳8.10股潮》或许能给我们启示。  相似文献   

13.
科技新闻及其写作的特殊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新闻是报道科技活动和科技成果的新闻。科技新闻作为新闻的一个分支,除了具有新闻的一般特性外,还具有准确性(对科学概念而言)、通俗性(对深奥原理而言)、知识性(对普及科学而言)。科技新闻中又包含许多门类,如医疗科技新闻、农业科技新闻、工业科技新闻等,它们的特性与科技新闻是一致的,都属于科技新闻的范畴。随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新闻传播媒体对科技人物的报道也日益多元化。从“院士风采”到"院士足迹",从"科技英才"到"特聘教授剪影",透过科学工作者的言行,越来越多地显示出科技的重要地位及其人物言行的影响力,尤其在科技人物写作方面,则更多地体现出多角度、多侧面、立体化这一特点。从新闻价值的角度看科技人物写作的着墨点,可以主要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1、从科技人物本身所具有的新闻事实,探究科技人物成功的内外在因素。 事实告诉我们,内外在因素的有机融合,是每一个成功者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对广大的读者来说,他们…  相似文献   

15.
毋庸讳言,不断深化的经济变革和特定读者群的形成提升了经济新闻事件的受关注度,而党报经济新闻报道近些年来也发展颇快,诸如<人民日报>1996年关于股市的"12·16"社论及2003年9月29日发表的关于国企改革中的MBO(管理层持股)的文章都展示了党报报道的权威性,对政策决策及市场运行产生重大影响.但是,仔细考察党报经济新闻的传播效果,也不能不意识到党报经济新闻也仍有很多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正在成为如何进一步提高党报经济新闻竞争力的焦点.  相似文献   

16.
写广播新闻,特别是广播新闻中的经济新闻和科技新闻,免不了要和数字打交道,因为数字往往是一些新闻事实的佐证,也是传播者观察和报道新闻的一个观点,准确精当的数字在广播新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不仅能精确地为人们提供信息,体现广播传媒的特点,而且能够成为广播新闻中的一道风景线。  相似文献   

17.
前段出现在各媒体上有关“嫦娥二号”升空及其回收的新闻报道,在广大受众中掀起又一个追逐军事科技新闻的热潮,同时,也在新闻人中引发了如何克服以往采编工作中的不足,进一步搞好军事科技新闻报道的热议。本期“专题”,专门约请部分长期从事军事新闻采编的同行,从写好写活科技人员、军事科技报道的语言应通俗易懂、在军事科技报道中严守保密纪律、增强军事科技报道知识性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以期使我们的军事科技报道更加生动鲜活、贴近受众需求。  相似文献   

18.
刘洋 《青年记者》2006,(18):62-63
时新性是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科技新闻作为众多新闻类别中的一种,也必然有着时新性方面的要求。在求新求快的同时,科技新闻如何求新,求快又该注意哪些问题,本文试作浅析。科技新闻也应注重时新性要求有人认为,科技新闻是“以报道科技战线新近动态和成果为主的新闻”,鉴于其报道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一篇篇科技新闻佳作像雨后春笋般从各种媒体上发布出来,使人们了解到科技战线的辉煌成就,给人们以新的惊喜和鼓舞。与此同时,违背真实性的“科学新闻”也屡见不鲜。因此,研究科学新闻如何报道科学真实,依然十分重要。 如今,人类已进入新世纪的开元之年。随着我国第十个五年计划的逐步实施,加入WTO后经济生活的复杂化,以及科技全球化大潮的澎湃,我国的科技事业必将有一个新的发展,新闻界的科技报道任务必将更加艰巨与繁重。要想完  相似文献   

20.
人们的思想观念在社会经济水平不断发展过程中持续更新,对外界信息的关注范围逐渐拓宽,提升了对科技新闻的重视.各大新闻媒体加大了报道科技新闻的力度,但由于在报道编辑过程中科技新闻有明显的学术性特征,因此读者们相比一般的社会新闻、时政新闻有阅读理解上的困难,怎样提升科技新闻采写成为了当下新闻媒体一个重要研究课题.本文就科技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