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点拨教学实录□饶永豹师:同学们,我们自初中以来已经学过许多篇记叙文了,请大家回忆一下,这些记叙文一般是按怎样的顺序来进行记叙的?生七嘴八舌:顺叙、倒叙、插叙。师:谁能举例来说明一下这些记叙顺序到底有何区别?生甲:按照时间先后的...  相似文献   

2.
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二室编写的《高级中学语文第一册教学参考书》(下称《教参》)在《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下称《为》)的“课文说明·结构”部分中指出,《为》文的高潮在文章的开头部分。《教参》中写道:“特效药是决定六十一个阶级弟兄生命安危的关键,千万人心所系;北京,是寻找特效药的最后希望,北京特种药品商店接到求援电话,正是这一事件的高潮。”《教参》又写道:“全文可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第一个小标题),写北京接到平陆求援电话。这是事件的高潮。第二部分(第二、三两个小标题),回叙平陆向首都求援的原委。这是事件的发生、发展的第  相似文献   

3.
×××同学问:《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一文在写法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这篇文章的成功,在写法上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倒叙手法的运用。叙述的方式主要有顺叙、倒叙、插叙、分叙等几种。倒叙、就是把事件的结局或事件中最突出的片段提在前面叙述,然后再按事件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倒叙可以造成悬念,一下子抓住读者,引起读者强烈的阅读兴趣。本文将少年周恩来回答小学魏校长问  相似文献   

4.
清代学者刘熙载在《艺概·文概》中,总结出十八种叙述方法。“叙事有特叙,有类叙,有正叙有带叙,有实叙,有借叙,有详叙,有约叙,有顺叙,有倒叙,有连叙,有载叙,有予叙,有补叙,有跨叙,有插叙,有原叙,有推叙,种种不同。”这些“种种不同”的叙,是因划分标准不同所致,各概念多有交叉,不够科学,不为人们所接受。但其中顺叙,倒叙、插叙的提法却是为后人广泛阐释、引申。一致公认。顺叙、倒叙异议不多,关于插叙意  相似文献   

5.
写人记事的作文,都有各自的记叙顺序,例如顺叙、倒叙和插叙.倒叙就是将后发生的情节提前写,先发生的情节置后写.倒叙部分,或是事情的结局,或是其中的关键情节,一般安排在作文起首;接着再按事件的发生顺序叙述.  相似文献   

6.
《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一文,教参分为立意、选材、结构、表达、修辞五个方面进行了说明,而对本文的背景及有关材料却只字未提。其实61个阶级弟兄中毒并非是一起简单的“食物中毒”事件,而是一起特大投毒案。1960年2月2日下午4时,山西平陆县公安局接到一个...  相似文献   

7.
【技法指导】记叙文以写人记事为主。为了表达主题思想的需要,对记叙的材料必然要做一个主从、先后、详略的安排。记叙人的活动和事件的过程,可以按照时间先后或事件发展过程来写。也可以打破事物本来的发展顺序,把最后结局或发展过程中某一突出事件提到前面先写,然后再回过头来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顺序叙述;也可以在叙述过程中,暂时中断,插入另一段与中心有关的内容,然后继续进行原来的叙述。这就形成了记叙文的顺叙、倒叙、插叙等几种叙述方式,成为记叙文体的一个特点。  相似文献   

8.
【写作指导】写人记事除了要交代记叙的要素外,还必须考虑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要围绕文章的中心思想,安排好记叙的顺序。记叙的顺序有顺叙、倒叙和插叙三种。每件事情总是随着时间的进程发展变化的,所以记叙文常常是按照事情发生、发展和结局的时间顺序来写的,如《一面》,这就是顺叙。顺叙是最基本的叙述顺序,它能使人物、事件的叙述有头有尾,脉络分明。记叙文有时也可以不按照时间顺序来写,而把后发生的事情提到前面,先发生的事情放到后面,如《一件珍贵的衬衫》,这是倒叙。采用倒叙手法,先把结果说出来,造成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有助于突…  相似文献   

9.
在我们的现行高中语文教材中,有些篇什的布局谋篇或叙写方法颇富特色,易于掌握,便于模仿,无疑对我们的写作大有裨益。故此,罗列如下,以期引起高中生的高度重视,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一)叙事的:《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依依惜别的深情》 1.《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的“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抢救六十一个食物中毒的民工,涉及的地区之广、单位之多、人物之众难以计数,不易向读者展示多个场面与多个镜头中的人物的共同活动,但由于作者紧紧抓住“寻找、运送特效药救人”这一线索,采用我国文艺传统的平叙方法——“花开两朵,各表一  相似文献   

10.
叙述,是表达方式的一种(另外几种是:描写、议论、抒情和说明),就是把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交待介绍出来。叙述是记叙类文章的主要表达方式。小学生写作文,主要是写记叙文,因此,叙述这种表达方式是必须要掌握的。具体说来,叙述有多种不同的技巧,其中最为基本、运用最多的是顺叙、倒叙和插叙三种。顺叙是指按照人物成长过程或事情发生、发展、结局的先后顺序进行叙述,是一种最常用的叙述方式。倒叙是指把事情的结局或某个最精彩的场面提到文章的开头叙述,然后才使文章的叙述回到“顺叙”———按事情的发生、发展顺序一一道来。插叙…  相似文献   

11.
在常用的叙述顺序中,不仅有顺叙,还有倒叙和插叙。什么是倒叙?倒叙就是倒着写吗?运用倒叙手法有哪些好处?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相似文献   

12.
孔燕 《初中生辅导》2015,(33):11-15
精讲笔记: 一篇记叙文应该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应该按怎样的次序来安排文中的材料——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记叙顺序. 常见的记叙顺序有三种:顺叙、倒叙、插叙. 一、顺叙 顺叙就是按人物的经历或事件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进行的叙述,是最常见、最基本的记叙顺序.要判断一篇文章是否采用了顺叙的记叙顺序,有两种方法:一看文章是否按时间先后顺序来叙述,二看文章是否以空间顺序来叙述.  相似文献   

13.
《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为啥写得荡气回肠、扣人心弦?为啥具有强烈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威染力?除与本文题材特点,采用倒叙写法,以时间作小标题,大量运用快节奏的短句有关外,还深得力于叹号在文中大量反复的运用。本文叹号之多,实属罕见,全文仅四千余字,叹号却有57个,除倒数第四节没有运用外,其他节都运用了叹号,多者一  相似文献   

14.
学生在写文章的时候常常因记叙方法而犯难,面对一个作文题目,不知该如何下手,本文就记叙的顺叙、倒叙、插叙和平叙四种方法进行分析,便于学生掌握。  相似文献   

15.
人教社初中语文第二册对“顺叙、倒叙、插叙”有两种不同归类的提法:在教材332页《记叙文的阅读》里说:“记叙文的顺序主要有三种:顺叙、倒叙和插叙。”该册课本84页作文训练《写人记事要注意记叙顺序》中又说:“记叙文常常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记叙(记叙方法)有顺叙、倒叙、插叙三种。要了解这些方法的特点、作用和要求。顺叙是基本的方法,在文章中,它与其他方法经常配合使用。”在同一册教材出现两种截然相反归类的提法,自然会给语文教学带来麻烦。笔者认为,教材84页对“记叙顺叙”和“记叙方法”的归类提法是正确的,而332页将…  相似文献   

16.
作文范围记一次参观或访问活动作文要求学习顺叙、倒叙、插叙等记叙方法参考题目 1、参观×××展览 2、参观×××陈列室 3、访问一位老教师 4,访问一位战斗英雄或先进工作者训练提要记叙是作文最基本的表现手法。不论哪种体裁的文章,都离不开记叙。常用的记叙方法有三种:顺叙、倒叙和插叙。其中顺叙是记叙的基本方法;倒叙和插叙不能单独成为一篇文章的记叙方法,它们要同顺叙结合使用。下面分别说明。一、顺叙顺叙就是按照事物发展原有的次序来记叙的方法。一件事情的发展,常常以时间为顺序,叙述也以时间为顺序。如《鲁迅自传》就是按照时间的顺序记叙的:鲁迅1881年生于浙江绍兴——13岁时家  相似文献   

17.
先看例子:盼!盼!———在张村公社医院的大门口,社员们、医护人员们正焦急的盼望着……汽车开来了!———好!马上拿下药箱!马上注射!注射剂十分灵效,立竿见影,病人立刻止住了疼痛,恢复了神智……(《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不难看出,例子中的画线部分都是无主句,后两个还自成一段。这种走马流星似的句子,自然很好地突出了抢救六十一个阶级弟兄生命的紧张气氛,更有力地表达了作品的思想主题。显然,这样造句与作者的写作意图和作品的思想是息息相关的。但是,我们更要探讨的是这样造句的客观依据。试想,当时中毒民工已危在…  相似文献   

18.
《中国青年报》一九六○年二月二十九日发表的《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是一篇震撼人心的优秀通讯。作者以饱满的激情,感人的笔触,真实而生动地报道了一九六○年春天,我国首都和平陆的有关人员全力抢救阶级弟兄的事迹,充分展示了社会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崭新关系,满腔热情地歌颂了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性,是一曲响彻云霄的对共产主义精神的颂歌。今天我们重读这篇通讯,仍然激动不巳,受到生动的共产主义思想的教育。  相似文献   

19.
叙事的技巧     
能清楚地记叙一件事情,是小学生作文中最基本的要求。记事的文章,要写明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情发生的原因、经过和结果,要有头有尾地把事情的来龙去脉交代清楚。至于叙述的顺序,主要是顺叙,就是按事情本身的发展过程叙述,先写起因,再写经过,最后写结果。有时我们也可以运用倒叙的方法,先写事情的结果,后写事情发生的原因和经过。不论顺叙或倒叙,有时都会根据需要,插入一些情节补充说明,这就是插叙。如《给绿毛龟让路》就在叙述绿毛龟产卵及小龟孵化的过程中,插叙了绿毛龟产卵的习性,以加强大家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意识。…  相似文献   

20.
线索之我见     
人教社编辑出版的高一册语文,把“贯穿全文联缀人物和事件的‘序’”称作“线索”。这虽然反映了线索的本质特征,但字眼“序”很有混同于“顺序”之嫌。在谈“一篇文章应以什么为线索”时,教材说:“这是由文章的中心思想决定的。它可以是某个中心事件,例如《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以下简称《为》文——笔者注),就是以‘寻找和运送特效药’这一中心事件为线索来组织材料的;可以是感情,如《记念刘和珍君》就是以作者的悲愤之情为贯穿全文的线索的;它还可以是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