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换算幸福     
我有一个朋友,13岁时,不幸双目失明,后来他父亲送他去了一盲校,没想到,那里的盲童都很羡慕他,因为毕竟有13年的时间他曾亲眼看到过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他知道花朵如何美丽,太阳如何明亮,白云如何飘逸,天空如何蔚蓝。他更知道爸爸、妈妈的笑脸。很多盲童都说,假如能让他知道其中一件,就是最大的  相似文献   

2.
铁钉的名字     
一位非常有名的魔术师,当记者问他成功的秘诀时,他带着记者来到他平日演出的宏大剧场门口.记者以为他会走进富丽堂皇的大门,没想到他领着记者来到了马路对面的一个下水道口.  相似文献   

3.
魏艳 《文化学刊》2009,(1):66-69
自近代以来,有着悠久历史传统的中国古琴音乐面临衰败的危机。新中国成立后,时任中国音协主席和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的音乐界主要领导人吕骥,通过推动古琴音乐的发掘、整理研究、教学以及他本人于古琴研究上的理论先行,有力地促进了这一古老民族乐种的传承和发展。吕骥自建国后所做的诸多开拓性功绩,为中国古琴音乐2003年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4.
狄马 《文化博览》2007,(2):12-13
一个年轻的矿工即将要和心上人举行婚礼,婚礼前最后一次下井,却发生了塌方,矿工永远没有回来。他的未婚妻不相信她的爱人会就此离她而去,苦苦等了他七十年。没想到矿主在重新整理矿井时,在坑道深处的一汪积水中发现了一具男尸。经鉴定,正是七十年前被埋在井里的新郎。由于坑道里  相似文献   

5.
高罗佩作为荷兰知名汉学家,涉猎中国古代文化多个领域,他曾经对中国古琴音乐艺术美学和文化内涵进行开拓性的研究,为中国古琴文化的传播做出很大贡献。高罗佩对以古琴为代表的中国古代雅文化的研究跨越国界、透彻深入,远远超出音乐学范畴,而成为文化研究领域典范。本文对高罗佩在研习中国古琴和撰写相关专著时的文化选择、论述方法、得失贡献等内容进行了探讨,以期为中国文化,尤其是中国传统文化向外推广交流寻求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6.
杨斯 《生态文化》2009,(2):31-33
沿着昆玉河漫步,无论是欣赏清凌凌的流水,还是踏看数九寒天的冰凌,心中总能收获一种少有的宁静感:是那种降低工作压力与缓解工作疲劳的宁静,忘却烦恼忧愁与得到舒适快乐的宁静,获得血脉通畅与求得健康幸福的宁静,清除生活浮躁与去掉功利主义的宁静,既能够“明志”又可以“致远”的宁静。  相似文献   

7.
古琴文化距今已有3 000多年的悠久历史,是我国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其优美独特的音色和浸染千年文化形成的悠远意境,即使跨越漫长的历史更迭,仍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江苏大运河一带,是古琴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也是极负盛名的古琴文化发展繁盛之地,历史上出现过很多古琴名家大师,对于古琴文化的传承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该文以大运河江苏段古琴文化为例论述中国古琴的古典美学意蕴、历史文化内涵,以及当代传承价值,让更多人认识到中古古琴的文化魅力和价值。  相似文献   

8.
茶与健康     
正喜欢品茶的人,是一种福。一杯香茗在手,观其色、嗅其味、未喝便烦燥顿去,心境随着茶叶在杯中的缓缓浮沉而渐趋宁静。有了平静的胸怀,健康便会悄然来临。喝茶与品茶一字之差,却道出了其中的境界不同。以茶解渴,不论好坏,如鲸吞牛饮,此为最下等的喝茶者。稍好者,如一些闲适的上班族,一杯茶,一壶水,一张报。待报看了五六遍,茶冲了七八次,成了白开水,也该下班了。此种人只是把茶当成了一种消耗时  相似文献   

9.
2003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宣布:中国古琴被列为“人类口述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这是继昆曲之后,我国第二个被列入代表作的项目,这标志着世界对具有3000年历史的中国古琴艺术价值的肯定,并确立了它在世界艺术之林中不可取代的地位。古琴艺术博大精深,全国许多地域都有优秀的古琴艺术流派,但其中较具影响的当属浙派古琴。浙江老年活动中心的“霞影琴馆”,如今在馆长徐晓英及众多老年热心者的推动下,使浙派古琴在浙江大地乃至海内外重放光彩,呈现出勃勃生机。“国粹”琴曲被带上太空在古色古香的霞影琴馆里,记者采访了琴馆掌门人徐…  相似文献   

10.
曲恒学心直口爽,身强体壮,是位典型的山东大汉。带领牟平区玉泉寺林场职工踏上富裕路的场长曲恒学,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会因伤突然躺在“病床”上达三个月之久。他时常回忆起当时的场面和情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