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愈的“师道论”震撼时局,其主要思想体现在《师说》中。“师”指传授古文、古道的“儒师”。“道”非完全的孔孟之道,亦非一成不变。“耻学于师”乃师道之不传之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2.
《师说》是古文运动领袖韩愈的一篇著名散文,文章的核心概念如“师”、“道”、“师道”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解释:广义的“道”指的是一切规律、学问、知识、特长;而狭义的“道”则专指儒家思想;“师”有“儒家之师”和“技艺之师”的含义;“师道”有“为师之道”之解。  相似文献   

3.
少年韩愈     
墨水 《初中生》2008,(6):14-17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我国文学史上千古传诵的名篇《师说》中的片语。《师说》的作者是谁?他正是“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  相似文献   

4.
唐代大文豪韩愈有一篇脍炙人口的文章——《师说》,我以为至今仍有充分的现实的认识价值,文中一语归纳了老师的职责,很有点唯物主义的精神:“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讲通俗一点,就是说,求学问不能没有老师,自古已然,当老师的必须能够传授学说,教授文化知识,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韩文中指的“道”,就是“学说”,自然是“孔孟之道”,所  相似文献   

5.
韩愈在面对中唐“耻于为师”的风气时,创作了我国第一篇教育论文《师说》,提出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三大职能,并以身作则,形成“韩门学派”,传播了儒家思想。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师说》对现代教育的深远影响,结合当下的教育政策,论述《师说》学习的重要性、老师的教育职责、师生之间友好关系,指出《师说》在重视思想引领、尊师重道、尊重学生等方面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陈培瑞 《师道》2002,(2):24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想不到一千多年前的韩愈在他的《师说》中说的这句话,竟有如此之奇效,一直被国人奉为经典,世代流传,予以克守和实行。其实,在我个人看来,这句经典已经时过境迁,不合时宜了。细察韩愈之《师说》,主要论及的是“从师求学”的必要性,批判的是“今之众人”“耻于从师”的错  相似文献   

7.
“师者 ,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想不到 10 0 0多年前的韩愈在他的《师说》中说的这句话 ,竟有如此之奇效 ,一直被国人奉为经典 ,世代流传 ,予以恪守和实行。其实 ,这句经典已经时过境迁 ,不合时宜了。细察韩愈之《师说》 ,主要论及的是“从师求学”的必要性 ,批判的是“今之众人”、“耻于从师”的错误论调 ,歌颂的是“古之圣人”、“尊师好学”的宽广胸怀和明智之举 ,并非为教师的作用“盖棺定论”。然而 ,韩愈作此文的本意却被后人所淡忘、唯他说的“师者 ,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句话却深深地印在后人的脑子里 ,脱口而出 ,挥之不去。犹…  相似文献   

8.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最基本的工作任务就是授课和班主任工作。韩愈《师说》中说道:“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业”指学业,教师就是通过授课使学生掌握相关的学科知识、认知方法和学习技能。“道”指思想,  相似文献   

9.
职业教育的基本任务是什么?这是从事职业教育的敦师必须首先明确的问题我国古代伟大的文学家和哲学家韩愈在《师说》中精辟地指出:“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笔暂认为,  相似文献   

10.
少年韩愈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我国文学史上千古传诵的名篇《师说》中的片语。《师说》的作者是谁?他正是"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  相似文献   

11.
韩愈《师说》提出的教师的作用是“传道受业解惑”。这点谁都知道了。我认为“受业”容易“解惑”难。教师若简单“受业”,就象推土机一样把知识推给学生,这是容易的。而“解惑”呢,不仅只是解决知识的疑难,而且还包括  相似文献   

12.
1200年以前,中唐的韩愈(768-824)作了一系列震聋发聩的文章,其中之一就是《师说》。从表面意思来看,《师说》是讲有关做老师的道理的,其中讲了老师的职能,“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讲了师生关系,“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  相似文献   

13.
颜伟 《教师》2012,(19):119-120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句来自《师说》的话成了千年以来人们对教师定义的最简要概括。老师,就是用来传授道理、讲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人。值得注意的是,韩愈把传授道理放在了第一位.我们应该知道这里的“道”其实内涵极其丰富.  相似文献   

14.
【原文】古之学者必有师。……道之所存,帅之所存也。【分析】论点的提出有多种方法,而开门见山提论点是常用的方法。《师说》的开头一段,就揭示了全文的主旨,提出了两个论点:一是人“必有师”,一是“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为了说明这两个论点,首先要并清教师的职责,即“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韩愈这么明确地提出教师的职责是富有独创性的,接着展开分析,对两个主要论点从道理上作了初步论证。为什么人“必有师”?因为“人非生而知之者,孰  相似文献   

15.
韩愈在《师说》中说:“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一古训说明了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就是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维护师道尊严,作为教师,从根本上说,就是遵守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  相似文献   

16.
一、议论文开头的方法 1.解题法 【范文】“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师说》) 【理解】例中。“传道授业解惑”就是对题目“师”做出的解释。所谓解题法,实际上是给题目下一个定义,然后根据这个定义的内涵与外延展开议论。这样,容易做到条理清楚,井然有序。此法宜用于意义不明确或较难理解的题目。如《谈“热点”》、《谈淡“下水文”》等。用此法时,要注意,不能纯解释,写成说明文;要扣紧题目,扣紧自己所要阐述的中心,使之起到“定调”的作用。 2.破题法 【范文】“我主张将我们全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制  相似文献   

17.
韩愈在《师说》中将老师分为两种,一种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另一种是“受之书习其句读”的“童子之师”。前者传授的关乎人生的大道理,是“人生之师”;后者仅仅传授讲解书本知识,是“句读  相似文献   

18.
《师说》是韩愈在当时“师”和“道”衰落不堪的社会背景下,发出的振聋发聩的“吐槽”。韩愈通过“吐槽”针砭时弊,宣泄愤怒的情绪,发出时代的强音。他以缜密的逻辑、机智的构思、丰富的手法打造了高段位的“吐槽”。让世人清醒地认识到“从师”的重要性和“人人可为师”的先进“师道”观。《师说》是一篇蕴含韩愈伟大智慧和崇高人格的高段位“吐槽”名篇。  相似文献   

19.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韩愈在其著名的传世之作《师说》中这一名句,在知识信息化、资源化的今天,尤其显出其蕴含的真理性。今天,教师已经不可能精通所有知识,也不可能具备很多技能,学生只要看到一个新的名词或学习了一门其他专业技能,就可以成为老师的“一词之师”或“一技之师”了。今天的学生有能力发现教师的错误,知道教师的知识不足和有限能力,不懂装懂的窘态会被学生敏锐发现。所以,“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社会风气已经形成,“师道尊严”与“燃烧自己、照亮学生”的观念已经过时,教师已由“传道授业解惑”者转变为“学…  相似文献   

20.
韩愈的《师说》以前常常被誉为胆识兼备、富于创造精神的作品。现在它又被重新选为中学课文。重读《师说》,深感韩愈真不愧是我国古代的一位语言巨匠。一韩愈在《师说》一文中批判了当时在封建士大夫中流行的“耻学于师”的风气,提出和阐明了为什幺要从师和以什么人为师的问题。全文可分四段。从开头到“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为第一段;从“嗟平!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到“其可怪也欤”为第二段;从“圣人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