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初中生大多练写记叙文,而又以写人的记叙文为多。《我的同桌》、《我的母亲》、《我的老师》等,从小学三年级到初中三年级,写的可谓不少,而且有的同题作文是年年写,但结果如何呢?事实上,在大多记人的记叙文中,人物“活”不起来,人物形象树不起来,文章缺乏感染力,生活气息不浓,读后对文中人物印象不  相似文献   

2.
说起写读后感,很多同学都感到头疼。有的做起了“小抄写员”——摘抄好词好句;有的同学写得像在回答问题,例如:从文中我明白了什么;还有的同学像在写检讨,喜欢形容自已如何如何渺小,体现文中人物如何高大……大家为了“编”出读后感,空谈感受。很困惑,也很头疼。别急,新学期的第一堂作文课就先教大家如何写出出色的读后感。  相似文献   

3.
如何写同学     
学校是个大家庭,班级是个温暖的集体,我们的身边有几十个同学,天天在一起学习、活动,有的还是知心的朋友,成了形影不离的小伙伴。每个同学各有不同的特点,有的聪明机灵,有的调皮淘气,有的能歌善舞,有的学习刻苦……要是把这些同学写下来,让别人认识他们,那多有意思呀!写同学的作文是一种记人的文章,应该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等方面的描写,来反映文章的中心,刻画人物的特点,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那么怎样写好这样的作文呢?1.选自己熟悉的或印象最深的同学来写。写同学不像写“亲人”,《我的爸爸》或《我的妈妈》只能写自己的爸爸、妈妈…  相似文献   

4.
同学们已经写过几篇写人的文章了,但有的同学写出来的人,可能与别人长着同一张面孔。有的同学写的人,可能只会做别人做过的事,如让座、老师冒雨送同学回家,或者红领巾扶盲人过马路、帮人捡苹果李子什么的,读起来给人似曾相识的感觉,没有什么新鲜感。更因为这些事大多是学生虚构的,所以写得不生动,不感人,是个站不起来的“人”。那么,如何写出有血有肉的人呢?首先,要抓住人物的外貌特征,学习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写出人物的特点。我们学过的课文《我的弟弟“小萝卜头”》一文中,只用了“面黄肌瘦”、“脑袋大,身子小”十个字,…  相似文献   

5.
要写好人物,想把人物写得栩栩如生,首先得细细地观察人物?可以说,学会观察人物是写作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基本功。有些同学一描写起自己的某个同学就是“一双大大的眼睛,笑起来脸上一对小酒涡”。如果你仔细观察周围的同学就会发现,笑起来脸上有“一对小酒涡”的同学实在是很少的。也有的同学喜欢照搬书上的一些人物描写,一写起老人就是“两鬓斑白,神采奕奕”,写起年轻人就是“漂亮潇洒,走起路来噔噔噔”。我读到一位同学是这样来描写一个姑娘的:“她像刚刚绽开的花朵,以奇妙的  相似文献   

6.
五、把 握好“我”的 位置 [存在问 题]学生写简短记叙文,写人记事,“我”的身影总是要出现的。写自己还有什么困难吗?有的。命题要求不同,“我”在文中的位置自然也就不同。把握不好“我”的位置,  相似文献   

7.
不久前听了一节小学三年级的语文课,课堂中有这样一个片段: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爽’字,你认为这个字该怎么写呢?”老师的话刚讲完,学生就纷纷行动起来,有的查字典,有的翻开语文书,在书中寻找答案,有的用小手比画着,有的用笔在纸上练写着……不一会儿,学生的小手陆续举了起来。“老师,我知道了‘爽’是这样写的。(学生按笔顺书写爽字)”老师进一步问道:“你怎么知道是这样写呢?”“因为,我们书中就是这样写的。”学生十分肯  相似文献   

8.
写于1924年2月7日的《祝福》,通过祥林嫂这个人物典型,深刻揭露了封建思想文化的流弊和余毒。文中写到了一个辅助人物“我”,这也是一个典型化了的艺术形象,“我”是整个事件的见证人,这个角色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9.
《他得的红圈圈最多》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的一篇课文,是一篇人物故事,讲的是邓小平爷爷从小认真练字的事。在课文学习到最后时我和大家一起讨论: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呢?有的同学说“:邓小平爷爷小时候真用功呀!”有的说:“我们以后写字也要像邓小平爷爷那样按老师的要求去写,这样肯定能写好。”有的说“:我们要向邓小平爷爷学习,从小认真练字。”……这时我们班懂得知识最多、最爱动脑筋、外号“问题先生”的钱梦琦也跃跃欲试,脸上一副焦急样,手举到我的面前直晃,想引起我的注意。我想:他肯定又有什么奇思妙想了吧!我示意他站起…  相似文献   

10.
“为什么后来我写李向南容易写?不仅是因为我接触了很多这样的人物也因为我自己年轻的时候就带着这样政治性的理想:改变社会”  相似文献   

11.
丢三落四的楠楠南京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小学部五(1)班蒋茜“楠楠,书包没背,怎么就去上学了!”妈妈一边喊一边跑了出来,“唉!我说楠楠呀,每次叫你带好东西再去上学,你总是……”没等妈妈〖例文引路〗写好人物,最主要的就是要写一人似一人,这就需要抓住人物的特点。所谓“人物的特点”是指一个人区别于他人之处。一个班级中,几十个同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爱好、品质。有的文静,有的活泼;有的细心,有的粗心;有的爱看书,有的爱下棋,有的爱唱歌,有的爱打球,有的爱收藏某种卡片……正因为各自有各自的特点,世界才显得丰富多彩。要把人物的特…  相似文献   

12.
捕捉《渡船》的中心是教学的难点.我在指导学生时是这样安排的.1.找中心人物.我先问:“本课写了很多人、谁是中心人物?”有的说是:“年轻的妈妈.”有的说是:“生病的小孩.”有的说是:“奶奶.”我说:“都不是!”最后有位学生半信半疑的说:“不相识的热心人.”我果断的说:“对了!就是这些不相识的热心人.”学生议论开了,有持反对意见的;有将信将疑的,有略有所悟的……我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寻求答案:文章虽然对年轻妈妈的描写春墨最多,但不是作者要赞美的对象,是表现中心的陪衬;而病孩是故事情节的线索,奶奶是事情原委的补充说明;而作者赞美的是渡船上一群不相识的热心人,这才是文章的中心人物.2.听议论.为了捕捉到课文的中心,我引导学生“让我们来听听这些不相识的热心人的议论吧”,指导学生阅读第4—41节内容,边读边思  相似文献   

13.
在《林黛玉进贾府》一文中,王熙凤这一人物形象被刻画得极其成功,非常传神。从这个人物身上,我们完全能领略到曹雪芹这位艺术大师在塑造人物方面的高超技艺。王熙凤是一个精明能干,惯于玩弄权术的人。她为人刁钻狡黠,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由于对上善于阿谀奉承,因此深得贾府“老祖宗”贾母的欢心,从而独揽了贾府的大权成为贾府的实际统治者。《林黛玉进贾府》一文,主要从四个角度活灵活现地展示了王熙凤的泼辣和虚伪等性格特征。1.写出场。本文在写人物的出场时,方法不一而足,有的单独出场,有的集体出场;有的预先做介绍,充分铺垫、引起悬念。有的则出场后即以一连串的语言、行动描写让其充分亮相;有的只见其人而不闻其声。王熙凤的出场则是别具一格,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先声夺人:“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然后才  相似文献   

14.
鲁迅的小说有的是用第一人称写的。《呐喊》、《彷徨》中共二十五篇小说,其中就有十一篇采用第一人称。在中学语文课鲁迅小说教学中,关于“‘我’这个人物是不是作者自己”这个问题,存在着分歧意见。有的同志认为,“我”是作者塑造的文学形象,不是鲁迅自己;有的认为,“我”就是鲁迅;还有的认为,在一部分小说中,“我”就是作者,在另一部分小说中,  相似文献   

15.
我们的成长渗透着老师的心血,本次习作我们写一写曾给过自己帮助的老师。老师的工作中没有轰轰烈烈的大事,有的只是一些平凡的小事,这些小事就像春风化雨,滋润着我们的心田,引导着我们前进。要写好老师,我们要善于从平凡的小事中感受到老师的爱护,从点滴的细节中体会到老师的关怀。这里的细节指的是把事情过程中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描绘具体。细节的描写要做到“细”、“真”、“精”。“细”,就是把最能表现人物特点的情节写具体些,写出人物的动作、神态,如同电视里的特写镜头。这样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习作范文《我的班主任》…  相似文献   

16.
有的作家“力求一字稳,耐得三宵寒”,有的“两句三年得,一吟泪双流”,还有的“语不惊人死不休”……由此可见,好文章是经过反复修改得来的。尤其是写人之文,唯有精心打磨,才能写活人物神采风韵,让笔下的人物闪亮生辉!  相似文献   

17.
陈振华 《湖南教育》2008,(12):31-31
“为学生写‘传记”’这个念头源于刚参加工作不久后的一次作文课,当时的题目内容是要求学生记新学校里自己最熟悉的人物。正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作文交上来后,我发现很多学生写的都是我这个老师,有的学生对我的肖像进行了细致的刻画,有的着重描写了我上课时的一言一行,有的学生则侧重于我和学生的交流。看得出,学生对我平常的言行举止观察得很仔细,描写都很认真,丝毫没有拔高的意味。我很感动,我该做些什么呢?  相似文献   

18.
第一人称叙述具有直写见闻感受、真实亲切、情调独特的表达优势。在现代叙述中,“我”的所指高频切换,十分复杂,往往是因文体或叙述人(说话人)的不同而各异:有的为作者,有的是虚构的人物,有的前后分指不同的人物,有的为说话人,读者应随时仔细分辨。  相似文献   

19.
乡趣     
在编辑部的来稿中,写父母亲的作文很多,但奇怪的是,不同城市、不同地区的学生笔下所描绘的父母亲竟都差不多:下大雨了,父母冒雨到学校来送伞,自己却淋湿了;“我”生病了,父母焦急万分,精心照料;好吃的东西,父母佯装不爱吃,给“我”吃个够……似乎这些学生都是同一对父母所生的一样。问题出在哪儿呢?主要是大家都选择了天下父母亲都爱护孩子这个“共性材料”来写,而没有去发掘只属于自己父母亲的“个性材料”,所以才会千人一面,没有特点。本期中林思颖同学的习作《别提老爸的那张嘴了》则令人眼睛一亮,作文采用对话的形式,通过对爸爸在三种不同场合的话语、举止的描绘,突出表现了爸爸幽默、开朗的性格,写出了爸爸的个性特点。其实,每个父母亲在性格、脾气和爱好方面肯定是有差别的,有的温和,有的急躁;有的喜舞文弄墨,有的爱养花种草,我们在写父母亲时就要努力挑选他们那些与众不同的地方来写,这样写出来的父母才是你自己的父母,而不会是其他人的父母了。《爱鸟的外公》的小作者没有选择写“慈祥的外公”,而写了“爱鸟的外公”,这正是他的聪明之处,因为世上“慈祥的外公”很多很多,而“爱鸟的外公”却是独特的。文中,小作者用一系列细节描写将外公爱鸟、恋鸟的情感表现得充分、细腻,人物形象有血有肉。写人,一定要写出人物与众不同的特点来。  相似文献   

20.
这是课文《邓稼先》一个“读写结合式”的教学设想:教学板块之一:提取信息,写人物简历教学板块之二:组合要言,写人物事迹教学板块之三:抒发感受,写人物述评这个教学设想还能这样表述:用简明的语言写人物简历用精练的语言写人物事迹用生动的语言写人物述评以上设想,将《邓稼先》的教学切分为三“块”这三个板块相互联,系,逐层推进,显现出本课教学清晰有序的教学思路。像这样以“教学板块”来整合学习内容、形成教学流程、结构课堂教学的教学思路,就是我们所说的“板块思路”。也可以这样说:所谓“板块思路”,是在一节课或一篇课文的教学中,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