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发展学生的符号感,并明确指出,符号感主要表现在:能从具体的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用符号表示;理解符号所表示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会进行符号间的转换;能选择适当的程序和方法解决符号所表示的问题.数学符号  相似文献   

2.
使学生感受和拥有使用符号的能力是数学课的一个任务。我们在数学中要鼓励学生用符号表示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学会用符号表示具体情境中隐含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引导学生理解符号所代表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启发学生进行符号间的转换;促进学生选择适当的程序和方法解决符号所表示的问题。从而培养发展学生的符号感。  相似文献   

3.
符号感 主要表现在 :能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 ,并用符号来表示 ;理解符号所代表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 ;会进行符号间的转换 ;能选择适当的程序和方法解决用符号表示的问题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 .符号表示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数学课程的一个任务就是使学生感受和拥有使用符号的能力 .但是 ,学生符号感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任务 ,应贯穿于数学学习的全过程 ,并伴随着学生数学思维的提高逐步发展 .新课程标准名词解释(三)@秋丰  相似文献   

4.
培养学生的数学"符号感"是《数学课程标准》的目标和要求。小学阶段要求学生能够从具体的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变化的规律,并用符号表示,理解符号所代表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进行简单的符号之间的转化,能够解决用符号表达的问题。文章从唤醒学生符号意识、理解符号含义、深化符号认识三个方面,结合具体课例阐述了小学生数学符号感的培养途径。  相似文献   

5.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符号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符号是数学的语言,是人们进行表示、计算、推理、交流和解决问题的工具。学习代数的主要目的之一是使学生懂得符号的意义、会运用符号解决问题。《标准》强调发展学生的符号感,就是要使学生能够从具体 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用符号来表示;理解符号所代表 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会进行符号间的转换;能选择适当的程序和方法解决用符号所表示的问题.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对发展学生的符号感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6.
符号是数学的语言,是人们进行表示、计算、推理、交流和解决问题的工具.《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发展学生的符号感,并指出:“符号感主要表现在:能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用符号来表示;理解符号所代表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会进行符号间的转换;能选择适当的程序和方法解决用符号所表达的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以此为指导,培养小学生的符号感.  相似文献   

7.
符号是数学的语言。符号感主要表现在能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用符号来表示;理解符号所代表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会进行符号间的转换;能选择适当的程序和方法解决用符号所表示的问题。《新课程标准》强调发展学生的符号感,低年段是学生系统学习数学的开始,学生年龄小,抽象思维能力弱,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符号感呢?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策略。  相似文献   

8.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课程内容的学习,要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什么是符号感?符号感与数学思维品质有什么关系?如何发展学生的符号感?笔者就这些问题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实践。 所谓符号,是从具体事物和情境中抽象概括出的一种简明的记号。数学符号包括:数、图形、运算符号、字母以及其他。符号感主要表现在:能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用符号来表示;理解符号所代表的数量关系和  相似文献   

9.
杨云 《考试周刊》2009,(36):95-95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非常强调发展小学生的符号感,指出:"符号感主要表现在能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用符号来表示;理解符号所代表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会进行符号间的转换;能选择适当的程序和方法解决用符号所表示的问题。”因此,在数学教学中,  相似文献   

10.
朱宇辉 《考试周刊》2010,(56):77-77
新课程标准把发展学生的符号感作为一个教学内容,并指出:“符号感主要表现在:能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用符号来表示;理解符号所代表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会进行符号间的转换;能选择适当的程序和方法解决用符号所表达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