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商山四皓文化源远流长,资源丰富,产业开发的潜力巨大;在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环境下商山四皓文化产业发展面临良好机遇;发展商山四皓文化产业要统一认识,加大投入,提高商山四皓文化的人文景观及其配套设施的建设力度,同时要打造商山四皓文化品牌,拓展对商山四皓文化产品的开发.  相似文献   

2.
“商山四皓”自秦始皇“焚书坑儒”到扶汉前后,是隐居商山,还是隐于苏州太湖洞庭西山?苏陕之间尚有争议。笔者从考察到的大量资料及家谱证明,四皓从避秦隐形到扶汉后均隐商山,四人之家人跋山涉水从江南来到商山与其定居,繁衍生息,后裔遍及商洛及迁徙有关省、市。周、吴、崔、唐四大家族是商洛人口的主要源流之一。  相似文献   

3.
《梁四公记》主人公高贤年迈、特性各异。四公被萧梁太子萧统礼而识之并归附于太子之事与史载中汉惠帝得"商山四皓"辅佐以巩固太子之位的情节颇为相似。其中,四公形象是对"商山四皓"形象及作用进一步细致分化的结果,但四皓在隐逸之志与人生志趣方面又不同于梁四公。《梁四公记》思想倾向更接近崇尚神异、博物的道教思想,体现了搜奇志异、博物尚奇的创作观念。  相似文献   

4.
“四皓”是秦末隐居商山的四位年皆80有余的著名学者,须发皆白,故名“四皓”,人称东园公、角(音绿)里先生、绮里季、夏黄公。四个人学识渊博,品行高尚,为避秦末之乱,远离繁华的帝都,隐居于商山。四皓死后葬于商山,相传干余年间,凡经此地者,文宫下轿,武将下马,肃然致礼。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商州四皓庙的概况,通过资料引证和碑石佐证,得出了商州四皓墓不是“衣冠冢”,而是真墓的观点。四皓的隐居地商山,也称楚山,西起商州城南,绵延至丹凤城东,四皓在商山一带隐居多处。  相似文献   

6.
商州四皓庙四皓墓稽考--兼论商山即楚山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商州四皓庙的概况,通过资料引证和碑石佐证,得出了商州四皓墓不是"衣冠冢",而是真墓的观点.四皓的隐居地商山,也称楚山,西起商州城南,绵延至丹凤城东,四皓在商山一带隐居多处.  相似文献   

7.
《御定渊鉴类函》收有未见于文集的王阳明史论佚文《四皓论》。本文通过考索王阳明相关文献指出,他多于诗作中援引“四皓”故事以言自身“退隐”之志,而史家所载“四皓”故事,确有不足为王阳明援引为同道之处,故而作《四皓论》以稽考相关史实对于研究王阳明而言实有其必要。  相似文献   

8.
商山四皓汉初事迹述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商山四皓为我国秦末汉初四位著名隐士。汉朝建立后,四皓拒绝刘邦的邀请,是因为刘邦没有采取实际行动打消他们的心理顾虑,刘邦败在策略上,而不是简单的“四人者年老矣”与“上慢侮人”;四皓之所以接受太子的邀请出山,是因为太子等人采取了合理的策略,四皓也欣赏太子的性格。四皓对于太子之争的平息,符合古代“立嫡不立庶”的惯例,也有利于汉初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9.
商山四皓为我国秦末汉初四位著名隐士。汉朝建立后,四皓拒绝刘邦的邀请,是因为刘邦没有采取实际行动打消他们的心理顾虑,刘邦败在策略上,而不是简单的“四人者年老矣”与“上慢侮人”;四皓之所以接受太子的邀请出山,是因为太子等人采取了合理的策略,四皓也欣赏太子的性格。四皓对于太子之争的平息,符合古代“立嫡不立庶”的惯例,也有利于汉初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10.
《商洛学院学报》2016,(3):25-32
商山四皓于秦末汉初隐居在商山,在太子刘盈位危时挺身而出,使刘盈免于被废的危险。他们之所以隐居,与秦始皇、与刘邦对儒士的轻侮有直接关系。而其之所以出山保太子,体现了他们作为有正义感、有担当精神的儒士的价值追求。他们的隐居、出山和复隐,彰显了其智慧与积极进取、淡泊名利的高尚品质。同时,也为我国古代的隐逸文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