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新闻和报纸摘要》、《全国新闻联播》(以下简称《报摘》《联播》)的两会报道历来都是中央台两会报道的重中之重,也是一个创新的“高地”,对采编制作的要求高,挑战性强:从一定层面来说,《报摘》、《联播》的两会报道从内容定位、形式定位,到报道手段的运用,也反映出我们在一个时期对广播传播规律的认识,对传播环境的判断。正是基于这种认识和判断,我们今年的两会报道在《报摘》、《联播》中做出了一些突破性的改变,其基本理念就是提升两会报道的新闻性。具体体现为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一场关于内容与形式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0年7月,《中国博物馆》杂志和南京博物院联合召开了“博物馆陈列总体设计”高层理论研讨会。博物馆界资深专家和中青年理论工作者13人出席了会议。会议就建立陈列总体的意义,如何实现强有力的总体领导;陈列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如何达到浑然一体;陈列总体的组织形式,领导人员的素质要求,三个问题开展深入的讨论。现将内容与形式关系问题的发言,整理如下:李文儒先生认为,陈列的形式决定内容,因为陈列是一种视觉艺术,陈列内容研究的结果其表现与存在的方式是形式,观众只有通过形式才能进入内容。他说:“我在鲁迅生平展的总体设计时提出了形式…  相似文献   

3.
作为剪辑艺术的电视──一种有意味的形式刘波一、从戏剧到影视:剪辑意识的确立电影作为艺术的诞生,是以蒙太奇为标志的。同属于视觉艺术,影视与照相的区别在于影视记录的是活动的影像。但是,对活动影像的记录并非影视作为艺术的本质特征。卢米埃尔兄弟拍摄的《工厂大...  相似文献   

4.
姚俊 《出版广角》2016,(2):62-63
书籍装帧是塑造书籍有意味形式的一种活动。本文讨论了美学形式设计在书籍装帧中的必要性,认为书籍装帧美学设计只有完成内容与形式、艺术与技术、商业与品位、理性与感性的统一,才能最大程度反映图书内容,传达艺术内涵。  相似文献   

5.
相声是我十分喜爱的一种艺术形式。记得我第一次听到相声是在“文革”末期,《海燕》与《友谊颂》让我百听不厌.甚至能整段地背诵下来。这是在我们听腻了京剧样板戏之后.接触到的一种全新的(其实古老)的艺术品种.感觉真是太美妙了。  相似文献   

6.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书籍的需求亦不断增加,对于一本书不但内容好而对其外形的装饰也相应提出更高的要求,以达到内容和形式的高度统一。书装艺术有它独特的艺术个性,是以书的内容为依据而设计出来的书的装饰美,从而达到两者的和谐统一,成为一部让人爱不释手的艺术品而长远珍藏下去。列宁在《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中说:“形式是具有内容的形式,是活生生的实在内容的形式,是和内容不可分离的联系着的形式。”可见内容和形式是密不可分的,内容决定形式,而形式又为内容服务。  相似文献   

7.
纪录片的叙事结构——兼谈《世博零距离》创作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视纪录片是真实地记录和表现人或者事物历史和现实存在状态的一种视觉艺术形式,或者说是一种具有艺术和社会学意义的多媒体语言。从本质上说,纪录片就是叙事。叙事包含两个层面,一是叙事的内容,即“说什么”,是故事层面;二是叙述的方法,即“怎么说”,是表达层面。一部记录片的叙事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故事是怎么讲的,在纪录片中结构通常是叙事最直接、  相似文献   

8.
王万尧 《东南传播》2012,(9):188-190
针对电视荧屏上娱乐节目的低俗化与同质化现象,国家广电总局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管理的意见》(简称“限娱令”),对各卫视台从2012年起在娱乐节目的播放时间、内容和数量上作了严格的规定。针对“限娱令”的生效,不少老牌娱乐节目纷纷做出调整。本文以山东卫视的《闯关》为代表,分析其在“限娱令”背景下,对节目的播出时间、节目形式与节目内容作了相应的调整,以获得更好地生存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如果我们确认报纸是一种视觉艺术,不妨看看它与其它几种媒体所表现的艺术形式有什么一致和不同。 报纸同电台、电视台比较,一致的地方是需要内容的编排、组合,需要形式上的艺术化处理。不同的是,电台掌握了听觉艺术,电视台采用了视听艺术,而报纸则是地地道道的视觉艺术。今天的读者,已经不仅仅满足文字阅读,他们的视觉审美心理被高速发展的社会文化推向了更高的品位。一个对形式品头论足的时代已经来到我们面前。 90年代“美化”走向“策划” 当时代发展到人们都希望去创造,而干什么事情愿意先  相似文献   

10.
王伟  魏玮  胡丹 《河北广播》2006,(5):72-74
广播谈话节目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节目形态,在实际的运作中根据不同的形式、风格、内容,可以称作脱口秀(talkshow)、倾谈节目、访谈节目等。广播谈话节目作为一种广播的传媒产品,具有艺术性特质,也是一种艺术产品。但是这种艺术产品,不同于影视艺术、音乐、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有其独特的艺术属性和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1.
张亚文 《大观周刊》2012,(24):260-260,262
中国画艺术是一种“有意味形式”创作,虽是一种独立的审美价值,但是我们知道,国画作品形式的目的在于内容的丰厚。精神内涵和意境创作是一幅中国山水画作品中所表现的内容,作品的灵魂则是作品的外在形式。要想达到作品的表现目的就要有与之相对应的理想、新颖的表现形式,而不是表现内容的丰富。也正因为如此,构图的独特美感成为中国山水画形式美的构成方式,早在唐代张彦远就明确指出为“画之总要”。  相似文献   

12.
《传统文化与古典小说》(河北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第二版)是杜贵晨近二十年所作古典小说研究论文的选集。选文最早是1982年作者的大学毕业论文《(歧路灯)简论》,(发表于1983年《文学遗产》第1期)最晚是2001年的新作《论(水浒传)“三而一成” 的叙事艺术》等,属第一次发表。这多达45篇总计近40万字的论文集,主要集中于从传统文化视角观照中国古典小说,几乎涉及古代小说的所有名著和基本的层面。有些是笔者早就读过留有深刻印象,有些初读之下便觉精彩的。内容的丰富是不必说的,其学术上的特点更是涵盖…  相似文献   

13.
张丽宏 《新闻传播》2009,(10):54-55
“广播小说”早在50年代就以它特有的魅力赢得了广大听众的喜爱和青睐。进入21世纪,随着人们眼界的不断开阔.信息流量的增大.再加上艺术形式的不断创新,这些因素为《广播小说》这一传统艺术形式增添了新的内涵,赋予了新的内容,增加了新的艺术手法。  相似文献   

14.
《史记》是我国史学史和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虽被当时执政者谓为“谤书”,但它的传播对后世造成巨大影响,从而作为正史的开端和古文的楷模为史学家和文学家所称颂。就文学而言,唐宋散文,宋元戏剧,明清小说的丰硕成果中无不折射出《史记》艺术的光辉;就史学而言,宋代郑樵在《通志》中赞之:“百代以下,史官不能易其法,学者不能舍其书。”《史记》的成功来自于自身内容和艺术的完美,但同时也是成功传播的结果。《史记·自序》中司马迁称世代为史官。尽管如此,司马家族尚无一人成就一家之言。因此,其父司马谈临终遗训道:“(迁)…  相似文献   

15.
在中共上海市委办公厅、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入贯彻实施《上海市档案条例》推动档案事业进一步发展的若干意见”(沪委办[2005]26号)文件颁发一周年之际,回顾与总结杨浦区政府信息公开受理服务中心实践运作的途径和方法、形式和内容、功能和机制.能引发我们理性的思考。给予我们不少启迪。  相似文献   

16.
书籍装帧是一个综合的视觉传达艺术,它包括绘画、设计、摄影、书法等艺术形式,是用这些艺术形式和具体的表现手法,塑造图书的“体”和“貌”。体,既是图书的开本,是盛纳其精神内容的容器;貌,则是将内容传达给读者的外表。优秀的书籍装帧是用“体”和“貌”的艺术构成将精神内容与物化的载体完美地统一为一体,为读者提供一个阅读时产生愉悦的“外在”空间,是读者步入精神殿堂的门户和长廊,是图书精神内容的张力所在和延伸。书籍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孕育而生,是社会文明与进步的象征,是人类前进步伐中不可或缺的原动力。现代制版技术和印刷…  相似文献   

17.
一篇真正优秀的评论作品不仅具有较高的思想价值,而且要有学艺术价值。邵飘萍在新闻学专《新闻学总论》中,曾提到新闻评论写作要“简洁明快”和“含有美术之意味”,“除去记述某问题之理由见解外,其词亦具有几分动人之魅力”。“简洁明快”是新闻语体的特征,而词“含有美术之意味”,有“动人之魅力”,正反映了新闻语体和学语体相通的一面。  相似文献   

18.
德国柏林Axel Springer(艾克赛尔·施普林格)大街65号,一楼能容纳140人的“大新闻室”里,有十几名年轻人总能比那些西装革履的《世界报》(《Die Welt》)采编人员更引入注目:他们会三五成群走出“大新闻室”抽根烟放松一阵,有人可能通过纹身来彰显个性,这帮平均年龄只有25岁的青年是《Die Welt(Kompakt)》(即《世界报》紧凑版)的编辑,但他们只在这份报纸工作了半年。  相似文献   

19.
《生活》民中央电视台实施“名牌战略”于去年推出的4个重点新栏目中的一个,至今已办了100多期,广受观众欢迎.大凡名牌栏目的形成,都具备一定的主客观条件,符合名牌栏目生成、发展的内在规律,离不开栏目运作的时间(时)、空间(势)和方法(术)这三大基本因素,由时、势、术这三个缺一不可的点构成最佳状态的“金三角”.时在“天时、地利、人和”中,“天时”占了首位.所谓的“应运而生”,亦即适逢其时,适应时代需要而生.在《生活》中,有一个小栏目叫《背景》。其实,《生活》这个大栏目的诞生,其本身也有个大背景。首先是党…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籍浩如烟海,内容博大精深。根据写刻时间、地域、形式等的不同,古籍版本异彩纷呈,成为独特的研究领域。中国古籍在重视内容的同时,也讲究字体、版式、装帧样式诸方面的美观,特别是插图的普遍运用,许多古籍图文并茂,成为赏心悦目的艺术品和版画艺术的奇葩。本文试就中国古籍插图艺术的发展历程进行简要的描述,以期引起学界对这笔宝贵文化遗产的重视。 一、 图象功用,非文能及 寻根究底,文字原本从图象演变而来。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图文并重,“左图右史”一直为古之学者们所推崇。南宋郑樵《通志·图谱略·索象篇》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