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母亲形象是文学画廊里的永恒主题,20世纪四十年代,巴金在《寒夜》和《憩园》中塑造了形态各异的母亲形象,这些女性处于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的转型时期,在各自为人母的人生旅途中,经历了不同于传统女性所经历的母性困境。  相似文献   

2.
作家莫言以自己为原型创造了许多少年儿童形象。在新作《生死疲劳》中,作家又塑造了一个“莫言’,形象。“莫言”形象的复杂性在于,他既是以作家为原型的丰满人物形象,在作品中起着补充故事情节、讲述故事进程、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同时又是故事的叙述者,是作品中的第三种声音,他的叙述使小说呈现出典型的复调型叙事特征。“莫言”的存在是作家为寻找新的叙述方式而做出的新的探索,也是作家对少年生活的再次回望。  相似文献   

3.
作家莫言以自己为原型创造了许多少年儿童形象。在新作《生死疲劳》中,作家又塑造了一个“莫言’,形象。“莫言”形象的复杂性在于,他既是以作家为原型的丰满人物形象,在作品中起着补充故事情节、讲述故事进程、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同时又是故事的叙述者,是作品中的第三种声音,他的叙述使小说呈现出典型的复调型叙事特征。“莫言”的存在是作家为寻找新的叙述方式而做出的新的探索,也是作家对少年生活的再次回望。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个女作家,残雪在写作时尤其关注女性意识的解放。在《五香街》这部小说中,作者塑造了众多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形象虽特点各异,但都有着与男权文化相异的思想,她们大胆地言说着在传统文化中作为禁忌的性话题,大胆地展示自己真实的看法。她们的思考体现了女性更为本真的一面。在小说中残雪还以批判的目光重新审视了母亲这一形象,赋予母亲一种夸张的日常化特征,这大大迥异于传统的母亲形象。  相似文献   

5.
东西方文学史上两部奇书《金瓶梅》和《十日谈》有着相似相异的创作背景,通过对两性关系的惊世骇俗、特立独行的描写,塑造了迷失和寻找中的女性形象,表达了东西方不同文化观照下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6.
莫言在《丰乳肥臀》中塑造了一个系列的悲剧女性群体,她们的悲剧是中国传统文化造成的悲剧。本文将从“姓名”这一最具传统文化内涵的角度分析上官家女儿们的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7.
谭恩美在《灶神之妻》中从一个华裔美国女作家的特殊视角探讨“边缘”文化之与文化多元化的主题。中国母亲的形象表达出作者对中国文化挥之不去的母体情结;文富的形象塑造体现出作者对母体文化继承发展的关注;移民美国的母亲和美国出生的女儿之间的冲突与和解象征着不同文化的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和融和,表达了作家在保持和尊重各民族文化传统的差异性和独特性的同时,寻求多元文化共同发展的美好愿望。  相似文献   

8.
莫言在“现实的民间”的基础上构建出“文学形态下民间”——“高密东北乡”。莫言将众多民间文化融入创作,形成了独特的艺术世界。笔者意图挖掘小说《红高粱家族》之《红高粱》《高粱酒》中的民俗意象,解析其在环境描写、人物塑造及主题表达等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李晓乒 《文教资料》2014,(31):72-74
张爱玲与艾米丽·勃朗特作品中都展现了独特的母亲形象。在《呼啸山庄》和《金锁记》中,发现两位作家均以其特有的方式塑造了恶母形象。两位女作家因为生平遭际,以两种不同的方式传递了她们对母亲所怀有的和而不同的情愫。  相似文献   

10.
梁海晶 《考试周刊》2010,(25):22-23
赛珍珠笔下的“母亲”比较富有抗争精神,也较多的表现出中国妇女的力量。“母亲”在小说中是个没名没姓的妇女.但她是赛珍珠所塑造的最完美的女性形象。正如《愤怒的葡萄》中的乔德大妈一样,她们坚韧不拔,勇敢地与命运抗争,在她们身上透出一股震撼人心的力量。  相似文献   

11.
郭秀锋 《考试周刊》2011,(77):20-20
金庸《飞狐外传》中胡斐“急人所难、行侠仗义”的性格和《水浒传》中鲁智深的性格很是接近。通过对“血印石”与“拳打镇关西”情节的对比,作者发现金庸《飞狐外传》中在形象塑造、情节设置方面对《水浒传》多有借鉴。  相似文献   

12.
叙述者的功能在莫言的小说《十三步》《酒国》和《生死疲劳》中已经远远超出了故事。《十三步》通过多层级叙述的设置以及大量第二人称叙述产生了主客转换的叙述效果;《酒国》通过叙述者兼小说人物“莫言”的设置,实现了对批判主体的批判;《生死疲劳》通过动物叙述者的设置以及两种思想范式的矛盾冲突,探讨了叙述本身的可靠性与否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莫言的《丰乳肥臀》以中国近百年来波澜壮阔的历史风云为背景,描写了“母亲”上官鲁氏生殖、养育九个儿女及其后代艰难的人生,塑造了具有强健体格和充沛生殖力的“地母”形象,表现出作家对生命强力的赞美,对广博母爱的赞颂和感恩,同时也展现了20世纪中国社会动荡不安的历史进程和社会变迁,表达了对女性的同情和赞颂,堪称一曲沉痛哀婉的母爱颂歌.  相似文献   

14.
《宠儿》、《丰乳肥臀》这两部经典文学著作都以塑造母性的伟大形象而备受推崇,不论在什么时代、什么国度、用什么语言书写,感人至深的母爱都在这两部作品中得以最好的抒发。两位母亲通过对自己孩子的种种关爱凸显了其伟大的形象,爱儿主题贯穿了整部作品,两位母亲的女性身份也得到了颠覆。  相似文献   

15.
“母亲”形象的书写是人类文学史上一个永恒的主题。但在白人社会的种族歧视和同族男性的性别压制下,黑人母亲形象的书写不仅被白人话语异化,还受黑人男权话语的扭曲。本文通过解读《对立的力量》中的母亲形象,思考“圣母颂”背后的历史、文化的原因,以及母亲这个被抹杀了“自我”意识的“他者”怎样迷失于男权文化中。  相似文献   

16.
在"五四"特定的历史语境下,苏雪林的代表作品《棘心》深受西方宗教文化影响,引发了她的精神同构。她把慈爱、忠贞与牺牲精神融入对母亲形象的塑造中,使其充满性灵之美。从原型理论角度探讨《棘心》中的母亲形象,可以发现其中蕴涵了圣母、受难者和救赎者等多重宗教意蕴。  相似文献   

17.
如果把《为奴隶的母亲》置于左翼作家们塑造的“伟大的母亲”这一新人传统的语境中考察,柔石想象了一个屈辱的母亲,这个形象是“旧的”人道主义文学的经典形象,这差异表明柔石的革命实践和个人审美实践的二元分离,这种分离导致了后来的“新的小说”在彼时的历史备件下难以为继,需等到新的历史空间中实现。  相似文献   

18.
刘备是三国故事中备受关注的人物形象,历史文本中的刘备是有霸气、有作为的一代枭雄,但《三国演义》中的刘备却被塑造成万众敬仰“仁君”.《三国演义》在塑造刘备形象时,对历史素材做了大量的删减,对其形象做了较多的净化,使其形象更加符合大众的需要.从“枭雄”到“仁君”,刘备形象发生了根本变化,这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文化心态的微妙转变.  相似文献   

19.
张爱玲的《金锁记》和铁凝的《玫瑰门》撕去了贴在母亲身上的天使般神圣的标签。与高尚善良、无私奉献的传统母亲形象相比,曹七巧与司猗纹是残酷无情的、是令人们憎恶的“恶母”形象。同时,她们又是封建礼教与封建婚姻制度的受害,是值得人们深深同情的。这两位与众不同的母亲形象折射出了作对母性的价值和本质的更深层思考,开拓了母性题材的新主题。  相似文献   

20.
(郑州大学文学院[摘要]张爱玲的《金锁记》和台湾女作家萧丽红《桂花巷》都是在传统的男权文化背景中,揭示女性生存本相,关注女性命运,本文从男弱女强模式、异质母亲形象地塑造,潜意识心理的开掘三个方面分析二者的共同之处,探寻两位女作家建构女性主体性的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