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蒋迎梅 《中学生电脑》2020,(2):16-17,20
本文通过对“乐教”与“乐学”实施策略研究的阐述,以教师的巧教促进学生的乐学,把课堂变成一个关注学生成长的乐园,促进学生学习方法的掌握和学习能力的养成,从而实现教学效果的优化。  相似文献   

2.
深圳市锦田教育集团以三支队伍整体规划集团教师科学发展,以四大项目促进集团教师内生性发展,以五项治理创新提供机制保障,把“学校人”变成“集团人”,打造集团教研共同体,赋能教师专业成长。  相似文献   

3.
教育是有境界的。体育教育实践者追求的是“衣带渐宽人不悔”的执着,把终身体育作为主旨目标,践行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强调教师“乐教”、学生“乐学”,培养学生主 动学习意识’让学生始终处于“快乐”的状态来学习,真正做到 “寓教于乐”。一线体育教师如何上好一节体育课’把“乐教”与 “乐学”有机融合起来呢?笔者有如下几点思考和尝试。  相似文献   

4.
伴随着新课程的改革,教师们越来越清醒地意识到教学过程正日益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阵地。那么,如何开展有效的课堂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呢?北京第一师范学校附属小学确立了“以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为乐学、会学、主动学、创造性地学而乐教、善教”的思想,使课堂教学成为师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主动发展的过程。“十五”期间,一师附小涌现出了2名年轻的中学高级教师、9名市级骨干教师、24名区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一批有思想、有能力、会研究的青年教师脱颖而出,正朝着专业化、研究型教师方向发展。教师们深深地感受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成长,与学校共同发展,获得了教师的幸福与快乐。  相似文献   

5.
杭州采荷第一小学教育集团作为杭州市最早进行集团化办学探索的引领学校之一,已由紧密型“射线模式”向松散型“双射线模式”转型。以“一核、双线、多维、全面”为整体架构,以德育实施、教学管理、教师发展、文化建设为要素,集团形成了德育互生、教学互惠、教师互动和文化互融四大治理机制,促进了学生优质发展,推动了教师专业成长,成就了集团的优质均衡发展,为松散型教育集团发展提供了典型样本。  相似文献   

6.
《基础教育参考》2013,(16):I0003-I0003
山东省荣成市幸福街小学始建于1990年,是一所省级规范化学校。多年来,学校秉承“为师生幸福人生奠基”的办学理念,以“学生享受成长的快乐,教师实现专业的发展,学校提升教育的品质”为总目标,凸显六大重点:营建“精美雅致、温馨和谐”的幸福校园,彰显“赏识互助、润泽生命”的幸福文化,争做“身正学高、敬业乐教”的幸福教师。打造“教学相长、自主合作”的幸福课堂,实施“张扬个性、才艺双全”的幸福课程,培养“仁爱谦和、智慧阳光”的幸福学子,唱晌幸福教育的品牌之歌。  相似文献   

7.
朱文 《现代教学》2011,(6):F0002-F0002
静安小学是以寄宿为主、走读为辅的公办小学。该校通过“微笑教育”打造阳光校园。在课程设计中该校充分调动各方资源以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让每一个学生都愉快地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在课堂、在校园的每时每处,该校教师都全心全意爱学生,尽心尽责育学生。该校教师善教乐教,学生爱学会学,师生微笑着共同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8.
对儒家“美善同构”的“乐教”思想进行追溯与探讨,可发现“乐教”的本质特征,即“乐教”是一种以艺术为媒介的审美化的政治伦理教育。音乐与教育、音乐与政治、音乐的审美、音乐的内容与形式诸问题皆与“德音”相关,“德音”是仁与义的载体。  相似文献   

9.
<正>鉴于集团教师潜力有待挖掘的现状,集团通过多层面调研,引导教师成为“卷入者”,多角度征集“真问题”;引导教师成为“发现者”,多渠道解决问题;引导教师成为“研究者”,多维度开展研讨;引导教师成为“共享者”,让教师由原来集团分配的“任务式成长”转变为基于自我的“需求式成长”等策略,实现了成长的主动性和自发性,营造了教师常态化、团队化的专业研究氛围。  相似文献   

10.
课堂教学是对教师传授知识、技能的检测。一位有高超教学艺术的教师做到“乐教”,在愉快的情境中就会使学生“乐学”、思维活跃、精力充沛;一位死搬“样板教案”的教师“苦教”,会使学生在沉闷的气氛中“苦学”、思维呆滞、精疲力竭。笔者在语文教学实践中,以“乐教”启迪“乐学”,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真正体会到创设情  相似文献   

11.
《人民教育》2021,(3):F0002-F0002
山东省济南第三十四中学始建于1964年,是济南市教育部门直属全日制初级中学。近年来,学校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以“发展学生、成就教师”为办学宗旨,以“教师乐教、学生乐学”为工作目标,以创建“新优学校”为工作统领,以做有价值、有尊严、有激情、有幸福感的三十四中人为追求,坚持面向全体,以满足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导向,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办人民满意的品牌学校。  相似文献   

12.
教育家精神能引领教师成长,为教师高质量发展赋能。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精神需要理论表明,人的卓越成长与自我价值实现是其高阶的精神需求。教师以教育家精神为指引,在职业生涯中不断成长提升,有助于实现自我价值,获得高阶精神需求的满足。教育家精神与教师成长的终极目标契合、价值取向一致,与其职业实践路径同向。教育家精神通过对教师的信念引领、道德磨砺、学识涵养以及仁爱唤醒,为教师成长与发展走向最佳境界领航。教育家精神引领教师成长的实现路径是:以教育家精神引领教师思政课程建设,拓宽教师信念格局;以教育家精神标定教师道德准线,提升师德“公信度”;以教育家精神升华教师教学诗意生命感,丰富教师育人智识;以教育家精神重构教师成长“微环境”,“爱”润教师成长。  相似文献   

13.
对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教师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特征及作用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事业的劳动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道德行为和道德品质,它既是每个教师从事教育工作或教学活动应当遵守的职业道德规范,也是全社会和全体人民对教育工作者的要求和殷切希望。社会主义新时期教师的职业道德以敬业乐教、勤业精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为主要内容。敬业乐教。“敬业”是教师对其职业的态度和情感。教师应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有着崇敬和虔诚的态度,有着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并有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的热情。“乐教”就是热爱党的教育事业…  相似文献   

14.
刘韵 《辽宁教育》2023,(6):68-71
大连市甘井子区周水子小学教育集团以“理念共融,资源共熔,发展共荣”为建设思路,立足“以融促熔,以荣促生”,激发集团内生、共生动力,按照集团化办学的现实需求,提炼品牌价值、完善运行体制、激活发展内力,实现融合聚变,促进教师协同成长,使学生享受优质的教育供给。  相似文献   

15.
小议师德     
师德不仅包含道德,也包含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政治立场和态度,法纪观念和行为等。崇高的师德具体概括为“敬业乐教、以勤精业、教书育人、热爱学生、勇于创新、严于律已,乐于合作和求实奉献”几个方面。敬业乐教。在深刻理解现代教育的性质、地位和功能的基础上,自觉选择教师职业,忠于职守,诲人不倦,一丝不苟。以为教育事业立功、立德、立言而自尊、自慰、自豪。敬业乐教是师德的核心内容。以勤精业。面对时代的发展,科学知识的激增,教师要保持“闻道在先”、“术有专功”就必须走在时代和学生发展的前头,坚持刻苦学习和修炼…  相似文献   

16.
博客与教师专业成长研究以校园博客为载体,以教师专业自觉和教师教育研修为路径.以教师专业成长为目标,坚持“在教育中”、“基于教学”、“为了学校”三个基本点,借助“专家引领”、“自我反思”、“同伴协进”三种形式全方位、多层面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科学地将搭建在互联网上的信息技术载体运用到教师专业自觉、生命成长以及教师研修管理的研究之中,改变了教师培训的他律模式.采用博客的形式促进教师个体的专业自觉和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是校本研修的崭新途径.是学习管理的崭新平台。  相似文献   

17.
陶静 《江苏教育》2023,(41):10-12
镇江市中山路小学教育集团注重集团特色文化的打造,通过文化的浸润与滋养,创新教师队伍管理机制,优化人才培养机制,构筑“师资朋友圈”,唤醒教师自主发展的意识,画出教育“同心圆”,促进教师共同成长。  相似文献   

18.
《教育界(基础教育)》2013,(收录汇总):F0004-F0004
润州区实验小学,坐落在镇江南山脚下。校园内青砖黛瓦,花木扶疏……透射出现代的灵动和古朴的典雅。以生为本,幸福与期许共生学校现有教学班36个,师生1400余人。学校教师素质精良;结构合理,拥有市名校长1名,市学科带头人2名,市区骨干教师19名。学校以“办学生喜欢的学校教育”为理念,践行“自觉”的校训,营造“健雅序和”的校风,培育“尊重乐教”、“尊敬乐学”的学风,在师生情与智的自然融合中,实现教育的期许,共同成长,幸福人生。  相似文献   

19.
蔡艳 《江苏教育》2022,(22):41-43
江苏省镇江市京口区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四有”好教师团队建设为目标,注重教师团队发展的整体建构,通过融合成长要素、融汇成长动能、融通成长通道等策略,以融促生,以合创增,促进区域教师团队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毛新薇 《江苏教育》2023,(28):68-71
江苏省江阴市徐霞客实验小学基于“笃志力行”的校训,组建“乐耕道·行致远”好教师团队,从教师学习文化、教师发展体系、教师成长平台、教师成长评价四个维度,以“乐行学习文化”“‘1—3—8—N—X’乐行教师发展体系”“乐行写作成长营”“乐行教师特别奖”为抓手,打造“乐行教师”的成长之路,促进好教师团队专业水平的整体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