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灾难记忆是全球性的,如何建构和保存我们对疫情的记忆,影视作品在其中起着关键作用。作为外国导演拍摄的纪录片,《好久不见,武汉》不仅丰富了中国人对疫情的集体记忆,广受海内外受众好评,也展现出中国在抗疫过程中的大国担当。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场旷日持久的“灾难马拉松”,新冠肺炎疫情几乎触及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众多个体的亲身经验在社交媒体上汇聚成多声部的疫情叙事,蕴含着巨大的公共记忆潜能。从数字记忆和见证书写的研究视角出发,本文借助“连接性见证”的概念,通过对豆瓣话题“#和新冠肺炎疫情有关的记忆”的分析,揭示个体如何见证、书写疫情,个体经验如何相互勾连,生成公共记忆。研究发现,身处疫情中心和世界各地的个体在豆瓣平台上展开多模态的记忆实践,接力完成了一场马拉松式的瘟疫书写。经由个体和社区层面的连接机制,这些书写转化为平台化的公共记忆。数字“瘟疫年纪事”构造出一份兼具韧性和脆弱性的新冠档案,也激发出以个体为单位、以连接为机制的弥漫性的数字记忆伦理。  相似文献   

3.
崔波 《编辑之友》2021,(8):29-39
2020年是世界历史上不平凡的一年,全球经历了百年一遇的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此次疫情不仅考验各国公共卫生应急和治理能力,且折射出国家间政治、经济、文化在这次疫情中的云诡波谲.作为记录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的载体,出版物构成了这次疫情大流行中的全球记忆的一部分.文章以亚马逊网站为全球记忆空间视角,对新冠主题图书进行系统分析,揭示作者的个体记忆是如何通过编辑和读者的书评建构起关于世界性的重大公共安全事件的集体记忆.研究发现,在出版物的主题层面,版本篇幅呈现出一种正增量的趋势;出版物的媒介载体多元,电子出版物发挥了应急作用;编者文本与读者文本虽然围绕疫情记忆社群总体规模不大,但也显示出一种全球性的文本间性.  相似文献   

4.
黄颖妍 《东南传播》2021,(7):128-130
2020年新冠疫情突如其来,中国人民携手抗疫.抗疫主题也成为了影视创作的焦点.电视剧《在一起》以真实感人的故事,完成了对抗疫集体记忆的建构,并获得了观众的好评.本文将从集体记忆建构的视角,以抗疫剧《在一起》为例探究其建构集体记忆的方式.未来抗疫剧的创作应在真实的基础上,注意对观众集体记忆的构建,可充分运用象征性场景、事件、人物等符号唤醒记忆,适当复现仪式强化集体记忆,以增强观众的情感认同.  相似文献   

5.
2020年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直接导致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专题展览"纪念空间的生产.在纪念空间修辞结构中,空间的景观设计往往与特定的空间使命系在一起,即通过集体记忆的制造来完成既定的国家认同.本文运用空间视觉修辞与民族志观察相结合的方法,旨在考察抗疫展是如何通过物的语言和空间的语法进行疫情叙事和记忆建构,进而完成国家和民族身份认同的.研究发现,抗疫展通过空间视觉构成、空间组合方式、主体互动方式,共同铺设了一个集疫情叙事和记忆建构为一体的展陈空间.抗疫展中,集体记忆的生成与延续不仅通过展品自身及空间叙事来书写,更重要的是抗疫展本身作为记忆的源泉,共同强化了参与群体的记忆实践与情感召唤.  相似文献   

6.
《四川档案》2020,(1):6-6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在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四川各界奋力抗击疫情,全力支援湖北。为全面记录和保存全省上下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感人画面,展现档案"存凭、留史、资政、育人"的特殊价值,汇聚同舟共济、团结一心、科学防控的精神力量,特举办"镜头里的抗疫记忆"摄影大赛,为打赢新冠肺炎疫情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留存历史和记忆。  相似文献   

7.
新冠肺炎疫情网络信息不仅是社会的原始记录,而且蕴含着潜在的价值,对其进行存档对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及类似危机的治理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文章首先从资源基础、政策基础、实践基础三个方面分析了实现新冠肺炎疫情网络信息存档的可行性,其次提出新冠肺炎疫情网络信息存档在辅助政府决策、提高公众理性、构建社会记忆方面的现实价值,最后,基于主体维和客体维构建出新冠肺炎疫情网络信息存档的相应机制。  相似文献   

8.
魏源 《四川档案》2020,(2):60-61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四川省档案馆抗击疫情、业务工作两手抓、两不误,第一时间部署相关工作,干部职工坚守岗位,全面做好疫情防控等工作,留下了许多珍贵的资料。记录下全馆共抗疫情、履职尽责的生动画面,展现档案人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所表现出的团结一心、科学防控,守土有责、守土有方的精神,留存档案记忆,成为我们的责任与使命。  相似文献   

9.
疫情防控工作中形成的档案资料是重要的历史记录,对于体现医院各部门的组织动员力、执行力以及今后开展疫情防控、临床诊疗、病案研究等具有重要价值。因此,在面对重大卫生事件的时候档案部门更应该加强对档案工作的认识,有意识主动承担任务,为医院长远发展作出贡献。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以来,苏北人民医院迅速反应,认真贯彻学习各级主管部门的要求和文件精神,开展了一系列针对此次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的档案工作,不仅有效助力疫情防控,也守护好了此次疫情的重要记忆!  相似文献   

10.
《北京档案》2020,(5):60-60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北京与全国人民一起众志成城,严防死守,抗击疫情。北京市档案馆作为永久保存对国家和社会具有重要历史价值档案的国家综合档案馆,为全面记录、完整保存、生动展示北京地区疫情防控时期的特殊记忆,为未来留存一段不同寻常的历史,特主办"北京战‘疫’行动"摄影大赛。  相似文献   

11.
2月26日,江苏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转发省档案馆《关于加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档案管理的指导意见》,要求省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各专项组、省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认真贯彻执行。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省档案馆主动作为,靠前服务,采取一系列措施做好疫情防控档案工作,确保档案资料能够收集齐全完整,珍贵记忆得以留存。  相似文献   

12.
付蔚 《新闻前哨》2021,(3):88-90
1918年“西班牙流感”在全球范围内蔓延,当时的美国作为新兴的大国,为摆脱自身的嫌疑,将疫情的源头指向德国、西班牙等国家。《纽约时报》作为美国的主流媒体,在报道疫情时一步步将美国置身于疫情之外,将病原地的污名扣在他国的头上。时隔百年,美国在新冠疫情期间故技重施,将疫情的责任推卸给中国,企图将疫情和政治相关联,达到对中国污名化目的。  相似文献   

13.
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为视角,透视档案馆集体记忆建构的角色定位、行动策略与未来向度,既有利于促进档案记忆观的落地,又有利于优化相关主体行为实践。基于对武汉市区档案馆疫情防控档案管理案例的研究,发现档案馆在集体记忆建构中充当“本源性记忆素材的‘归集器’”与“全域性记忆图景的‘勾绘者’”角色,并运用了“‘全局性’谋划”“‘双面向’归集”“‘纳入型’叙事”等策略。在面向未来的实践向度方面,档案馆应当:秉持大资源观,体察社会刻写的“记忆微光”;深化数字赋能,捕获网络空间的“原生资源”;提升可通达性,丰富集体记忆的“呈现样态”。  相似文献   

14.
孙莹 《传媒》2021,(8):87-89
在网络传播环境中媒介与记忆的关系日益丰富和复杂的背景下,新闻媒体报道中的"日记"化表达,不仅丰富了新闻报道的叙事策略,甚至成为一种建构社会记忆的叙事范式.本文以新华社微信公众号疫情期间发布的16篇"抗疫日记"(每篇阅读量均为10万+)为分析样本,在厘清"文化记忆"理论内涵的基础上,从叙事情感物、历史建构物两个方面进行剖析,揭示新闻媒体报道从交流记忆到文化记忆转化的叙事路径.  相似文献   

15.
舆情热点     
《网络传播》2020,(2):72-75
1中国人民奋力抗击疫情获赞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国人民众志成城打响疫情防控阻击战。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中国沉着应对,坚定有力抗击。中国各大媒体在推特、脸谱、优兔等海外社交媒体平台进行持续报道,全球网友热情点赞中国人民面对疫情所表现出来的智慧与团结。“面对这次疫情,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反应迅速果断。”“加油!伟大的中国将很快就能遏制这场疫情,我们非常清楚中国的力量,我们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诚心祈愿中国和世界战胜疫情,愿所有病人痊愈。”“中国将赢得这场战‘疫’,所有中国人民团结起来互相帮助,这就是为什么中国飞速发展,数千万人摆脱了贫困的原因。这场危机不是破坏了社会,而是团结了社会,你可以看到中国各地都在危机时提供援助。”“中国,加油!一切都将过去,你们也将变得更强大!”  相似文献   

16.
近日,吉林省档案馆发布公告,面向社会各界征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相关档案资料。为了真实记录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吉林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人民齐心抗疫、共克时艰,支援湖北、支援武汉,做好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历史过程,展现抗疫一线工作者的牺牲奉献、救死扶伤的英雄壮举,和吉林人民团结一心、同舟共济、众志成城、共战疫魔的动人场景,使疫情防控工作的珍贵记忆得以永存,省档案馆积极开展这次征集工作。  相似文献   

17.
文希 《东南传播》2023,(2):53-55
新主流电影是21世纪以来主旋律电影为了顺应商业化的发挥趋势,以传扬主旋律价值内容为体,以商业化叙事手段为用的一种电影形态。以抗美援朝为主旨的电影《长津湖》在疫情影响下的影视寒冬大环境下创造了57.72亿的票房神话,荣登中国影史票房冠军。其重点描摹非典型小人物的个体记忆叙事,使扁平化图谱化的人物变得鲜活,唤起了受众感同身受的爱国情感。采用的宏观+微观+他者的三线全景记忆叙事方式,全方位谱写了从高层谋划决策到基层连队与美军奋勇抗争的全过程。在尊重史实,传播主流意识形态,实现民族认同感和建构抗美援朝集体记忆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同时也为新主流电影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围绕褒扬和反思两大主题,从新冠疫情见证物征集、归类整理、信息解读、专题研究、妥善保管及展示利用等方面思考博物馆如何为当下和后世构建新冠疫情的集体记忆,发挥激励和警醒教育作用,为社会可持续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9.
郝文 《东南传播》2023,(7):108-110
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对国际传播体系的转型升级提出要求,集体记忆作为诠释中国故事形成机制的理论视角之一,与我国“讲好中国故事”的对外传播需求不谋而合。《护卫湄公河》系列纪录片正是在“中老缅泰湄公河联合执法”十周年之际传播集体记忆的媒介叙事样本,通过在纪念时刻书写创伤情感唤醒记忆,通过个人记忆的彼此互文建构集体记忆,还通过发挥记忆的道义感召力连结命运共同体,为记忆的全球化流动奠定价值基础。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中国城市在城市化的"大发展"与"大破坏"中"速生"与"速灭",在"档案记忆观"的指导下,中国档案界有关"城市记忆"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不断丰富。本文对2001年以来中国关于"城市记忆"的理论研究与"城市记忆工程"的实践情况进行了梳理与综述,并做了相关的评价与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