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2 毫秒
1.
"言""象""意"及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中国传统文学艺术理论中的重要概念,其理论内涵对后世文论、画论等影响深远。罗曼·英伽登的现象学文学作品理论将作品看作一个"意向性客体",认为文学作品具有四个基本结构层次。通过对中国传统"言""象""意"理论与英伽登的文学作品理论进行整体比较研究,可以发现二者有三个主要的相似性和三个主要差异性。相似性更多的出现在从结构角度进行探讨的结果当中,是显见的;而二者的差异性却更多是由于哲学根源和思维方式不同所造成的。在进行中西理论比较研究之时,既要看到中西理论的相似性以展现共通的理论生命力,又要看到他们各自不同的哲学根源与艺术特点,而不是盲目地将二者进行比附或者试图通过其中一方来确立另一方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韵味"作为中国古典美学的一个范畴,涉猎范围包括文学、美学、绘画、书法、音乐、建筑、戏曲、影视等诸多领域。历经千载,从先秦到魏晋、从唐宋至明清,"韵味"已成为评判艺术作品价值高低的重要标准之一。"灵韵",作为本雅明提出的一个代表传统艺术特征的概念,主要建立在感性基础上,是区别西方机械复制艺术与传统艺术的集中体现。作为传统艺术的灵魂,"灵韵"与"韵味"与心理学、美学、哲学、绘画、书法等领域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笔者试就"韵味"与"灵韵"的相关材料进行综述,同时对其加以总结和阐释。  相似文献   

3.
"间离化"理论作为一个美学概念,是德国戏剧家布莱希特提出的一种新的演剧理论和方法。艺术与审美是相通的,戏剧舞台的"间离化"效果对翻译批评研究也同样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以约翰·罗斯金(John Ruskin)的The Freedom of the Fly为例,从分别词汇、叙述角度和感情基调方面分析原文的"间离化"效果在译文中的再现。  相似文献   

4.
当下文学理论教学的困境在于理论成为教学的主要甚至全部内容,而文学或文学性则被淹没。面对理论重负和文学缺失,不妨把文学理论教学建构成以"文学性"为中心的动态结构,即由教师、文本、学生和世界这四要素彼此关联而构成的一个整体活动及其流动过程和反馈过程;而只有通过文本阅读与批评相结合,才有可能发现隐藏在文本与世界、教师与学生之间彼此呼应的"文学性",才有可能在各要素的彼此关联中保持结构的对话性、整体性与开放性。  相似文献   

5.
"六要素"课堂教学模式在我校从实验到定模,再到推行,持续了近三年时间,为了使大家细致地了解"六要素"教学模式,笔者从概念的界定及操作流程两个方面介绍六要素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6.
理查德·沃尔海姆(1923-2003)是一位致力于艺术和精神分析相互关系研究的英国哲学家。他在精神和情感方面,特别是与视觉绘画艺术相关方面,作出了创造性的贡献。在视觉绘画艺术方面,他提出了"双重性"、"看进"、"看作"、旁观者理论、风格和艺术"情境"等理论。这里主要探讨沃尔海姆的艺术"情境"理论。他提到的"情境"与文学上所说的"情境"含义截然不同,主要是指观看者或艺术家本人具有的运用到艺术品中的艺术技能的背景知识的多少,而观看者或艺术家对艺术技能的掌握程度将制约着他对艺术品的理解程度。  相似文献   

7.
“诗道性情”的提出是船山诗歌美学对传统儒家诗歌美学的一大突破性贡献.而王夫之的主要突破之处就在于他抓住了“兴”“情”这两个主要概念,并以此提出他的诗歌本体论.并在具体的批评活动中实践之.以“兴”为主的“四情”说的提出也使他的美学体系从创作论走向审美接受,儒家美学精神已经形成一种较为成熟的理论形态。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产生于不同时空里的艾布拉姆斯的“四要素”文学理论与李贽《忠义水浒传序》的“四要素”批评实践进行比较,透视出了艾氏的文学理论与李氏的批评实践在构成文学活动的世界、作家、作品、读者这四要素之间所具有的共通性。对我们民族的文学批评理论与批评实践,应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微时代"的到来,使得家校沟通也出现了新的模式,而要确保这种新型的家校沟通模式得到有效的保障,需要教师们做到四个"走向":从对立走向合作,营造尊重、包容的沟通氛围;从务虚走向务实,寻找解决问题的沟通策略;从单一走向多元,开启形式多样的沟通渠道;从事务走向文化,打造共同成长的沟通平台。  相似文献   

10.
教育政策借鉴的四步模型理论将借鉴的过程分为跨国吸引、决策、实施、内化/本土化四个阶段。应用该理论解析南非"结果本位"教育改革案例,揭示了南非教育借鉴的复杂过程和核心要素。南非的案例则丰富了四步模型理论的背景分析,拓展了行动者的活动范围,体现出基础设施对教育借鉴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孔子"启发"艺术与苏格拉底"产婆术"比较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产婆术"的规则是使自以为知者知其不知,再以自以为不知者知其所知,它的运用从教育者不自以为知出发,"启发"艺术的规则则是以自以为行[德行]者知其不行,再使自以为不行者知其行,它的运用从教育者不自以为行出发."产婆术"与"启发"艺术的比较,实质上是中西教育理念源头的比较.  相似文献   

12.
现代艺术令人瞠目的表现形式不由得使人们质疑它的合理性,而这种质疑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殃及到艺术本身。于是"艺术的终结"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一种理解艺术方向的新观念。然而"艺术的终结"在提出者黑格尔那里并非指艺术作为一种人类文明形式的结束而是其它,现代艺术也只是意味着艺术的"人类中心主义"理解方式的一种反思与觉醒。而在人类学视角上,现代艺术依旧行驶着它的艺术职责。  相似文献   

13.
说来黄河清先生的这本书作为某门选修课的推荐书目,早在三四年前就已经买下了,只是当时对当代艺术没有太大的兴趣,买来就被搁置了,然后毕业完整的托运回家,工作后搜罗了不少电子书,此书也在其中,幸好没有再次错过,否则也是一憾事。  相似文献   

14.
设计艺术有别于纯粹艺术创造活动。艺术创造活动关注艺术家本身的感受,将艺术家思想用艺术品作为媒介,向受众传递思想;艺术设计活动是在功能性基础上的创造活动,解决实际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设计作品实用是其主要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钢琴演奏训练必须从“思维”开始,建立正确的演奏概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的情感、意志、能力等方面的品质进行全面的分析和了解,针对不同的性格特点,因人而异地实施教学。  相似文献   

16.
对于广告是不是艺术,人们一般都很难有统一的看法。广告的商业本质使其与艺术之间存在着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但是当代艺术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我们不能再用传统艺术的标准来衡量当代艺术。艺术在走向生活化,走向生活化的艺术应该接纳广告。  相似文献   

17.
"线"作为绘画的重要语言之一,因地域不同和历史背景的差异,而形成了东西方不同的艺术风格.东西方文化的撞击与融合,又影响着当今艺术家的创作思想.  相似文献   

18.
以心理学方法研究美学有4种观点:立普斯移情理论认为审美欣赏实质为移情过程,偏重由我及物;谷鲁斯内摹仿说认为审美核心是“内摹仿”,偏重由物及我;巴希的同情象征主义说认为美存在于心灵与对象发生同情共鸣之际;伏尔盖特移情说认为审美是超越自我的“客观感情”。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现代设计教育的进程中,庞薰琹对艺术设计教育提出了许多崭新的设想,内容基本上围绕着工艺美术的性质、范畴、指导思想、学科建设、教学方法、学术研究等几个方面。对他的艺术设计教育思想重新审视,可以促进对艺术设计教育现状的思考,获得前进的智慧和动力,提高学科建设和教育教学研究水平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