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法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法律人,而法律人的核心要素是具备法律思维。法律思维即法律人采用专业方式所进行的判断法律问题、解决法律问题的思维方式,法律思维是可以培养和训练的。课堂教学应当以培养法律思维为重心,增加实习实践的机会有利于法律思维的培养,应当重视司法文书写作。与此相适应,应当引入法律诊所教育方式,对司法文书和模拟审判课程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2.
从我国法学本科教育的实际情况出发,本文认为法学本科教育定位应当是以素质教育和法学专业教育为主的职业前教育,而非纯粹的法律职业教育;教育内容应当以综合知识和法学专业知识的学习为主,而非法律职业技能训练,法律职业技能的训练主要应放在法律硕士阶段;法学本科教育模式,应当以国家统一的基本规格教育为主,特色教育为辅。对于当前影响法学本科教育的司法考试制度、职业准入制度、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等,应当根据上述要求进行必要的改革和创新。  相似文献   

3.
论法学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伟 《中国成人教育》2007,(10):159-160
我国目前的法学教育模式存在严重的缺陷.在这种模式之下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实际运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差.经过我国部分高校几年的实践证明,开展“诊所式法律教育“可以有效弥补我国传统教育模式的缺陷.我们应当在传统教育模式的基础上,开展“诊所式法律教育“.  相似文献   

4.
"诊所式"法律教学模式引入开放教育集中实践环节的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诊所式”法律教学模式强调从实践中学习,培养学习独立思考实际问题的法律思维习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技巧、能力,克服了传统法学教育的局限,弥补了现有法律实践环节的不足和缺憾。在开放法学教育集中实践环节中引进“诊所式”法律教学模式,对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实现开放法学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将是一种有意义的尝试。  相似文献   

5.
法教义学是法学理论在借鉴教义学思维过程中所形成的方法论体系,是面向法律实践所建构起的规范科学.依托于教义学理论中的教义传布模式,法教义学强调通过法律知识的传播来塑造全社会的法治认同.提升法律知识传播能力应成为培养实践型法治人才的重要目标,而法教义学方法为法律知识传播能力的培养提供了理论坐标.法学教学过程中应当向法科学生传授司法裁判文书说理论证能力与法律交流中的语言转化能力,以此来推动法律知识传播能力之培养.  相似文献   

6.
高职高专法学教育是高等法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适应法律职业改革的趋势和需要,高职高专法律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必须转换。要在继续提高传统法学教育质量的同时,根据社会需求重新确定高职高专法律人才培养目标,改革培养的方式与途径,着力探索和构建以培养学生应用能力为主要目标,符合社会进步发展需要的应用型法律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7.
浅析法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法律人才市场上出现的涉外法律人才的缺乏,法律专业毕业生由于不能通过司法考试而不能进入法律职业市场,法律人才择业领域向传统法律职业领域以外延伸等是当前法学教育改革需要面对的课题.我国目前的法学教肓模式注重对学生法学原理和法律常识的教授,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结果造成学生很难在毕业后较短的时间内满足工作岗位的要求.促使我们对法学教育改革以及法学教育培养目标的确立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面对新世纪社会政治、经济多元化、全球化的社会环境,法学教育的改革应当向着法律理论教育与实务教育的统一,专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统一,专业知识教育与综合知识教育的统一的综合化、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8.
法学教育模式决定了法学人才培养的质量.传统法学教育模式在培养研究型人才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在培养应用型法律人才方面存在明显不足.法律诊所教育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这一不足,在培养应用型法律人才方面具有优势.明确法学教育改革的内容、目标和关键问题,引入法律诊所教育模式,构建法律诊所教育模式体系是这一模式选择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9.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司法改革的全面推进和不断深化,必将对法学教育产生直接的影响并提出更高的要求。法学教育必须适应司法改革和法律职业的发展需要,改革现行不合理的教育体系,构建适应21世纪知识经济需要的法学教育体制和法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应用型法律人才。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中国高等法学教育改革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高等法学教育的目标是以法律职业为导向,培养司法制度所需要的应用型、研究型法律人才。传统高等法学教育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材以及教学环节都需要进行改革。只有当法学教育能够为法律职业者提供更为现实、实用、讲究实务技术的现代法律知识与技能时,才能产生出真正意义上的法律执业人,只有经过现代法学教育体制熏陶的法律人,才能在中国的司法和社会各业中发挥特殊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