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以费孝通教授的文化层次分法作为理论依据,确立了对本文展开论述的明暗两条线索:明线索--侠的实体是英雄与魔鬼相结合的矛盾统一体,侠的精神则呈现了正负两方面的影响;暗线索--侠与儒道德观的核心区别在于行为判断标准的确立.习武者在儒和侠的双重熏陶下必然形成异于常人的复杂性格和心理特征.重点从"信"、"义"、"勇"三个方面将侠与儒的道德理念进行比较分析,并从武德中验证侠的精神对习武者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从侠与儒的视角解读武德之"仁"与"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按照费孝通教授的文化层次分法作为理论依据,由此确立了本文展开论述的明暗两条线索:明线索--侠的实体是英雄与魔鬼相结合的矛盾统一体,侠的精神则呈现了正负两方面的影响;暗线索--侠与儒的道德观的核心区别在行为的判断标准的确立上.文章围绕明暗两线索展开论述,习武者在儒和侠的双重熏陶下必然形成异于常人的复杂的性格和心理特征,并重点从"仁"、"义"二个方面把侠与儒的道德理念进行比较分析.并从武德中验证侠的精神对习武者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从春秋战国时期武侠的兴起看武术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春秋战国时期武侠的兴起看武术的发展姜周存侠与儒一样,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源远流长的社会阶层,它们同时出现于中国的先秦时代,并一直延续到近代。侠与儒的文化精神都带有某种“超越意义”,产生着广泛而持久的心理影响,并渗透于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中。因此研究中国历...  相似文献   

4.
究其实质,颜元学说之所以在中国思想史上具有扭转乾坤的显赫地位,就在于一种“以身为本”思想决定了不是心的冥思静想而是身的行动实践成为其为学的终极宗旨,这不仅意味着一种“体育优先”的思想前所未有地得以确立,而且也是对体育所尚的“武勇”之主旨的积极推举。因此,颜元思想既代表了对以宋明理学为代表的后儒“重文轻武”积弊入室操戈的大力抨击,又以其对周孔原儒的“文武相济”古老传统的回归,而对今天历史新时期传统文化再建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它表明了,正如当年章太炎首倡“儒侠”、梁启超发掘“中国武士精神”以期重振我们民族雄风那样,一种“援武于儒”主张的提出不失为今天新儒学构建、文化自强自信精神构建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5.
论儒、道思想对中国体育的积极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释了儒、道两家思想对中国体育的积极影响。儒家思想确立了道德至上、修身为国的体育价值取向和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精神基调;道家思想塑造了空灵澄澈、恬然淡泊的体育人文情怀和致虚守柔、刚柔相济的体育智慧;儒家“有为”思想和道家“无为”思想在体育实践中可以融会贯通。  相似文献   

6.
“人文奥运”理念是中国对举办奥运会模式深层反思后的理念创新,其文化底蕴则是以儒家、道家文化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文章综合分析了儒、道两家哲学视阈下对“人文奥运”理念的解读,近而加之以比较、分析、综合,并分别从各家的人性论、修养论、价值观等角度对“人文奥运”理念进行了系统构建。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品阅“侠”文学作品,从中发现侠的言论行为与其内在武德修养、人格品位建立了某种必然的恒常性的联系,有效地使得侠之“武”升华为侠之“德”。即“赌技服人”的魅力风范,忍让谦恭的精神风度。该研究对当今“武术人”在武德修养方面提供了有益的启迪。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体育哲学的角度对体育中的“人天关系”和“身心关系”两对范畴作了历史和现状的理论分析。在人天关系中,包含着人与神、人与自然以及人与规律三个具有逻辑联系的方面,这三方面与体育发展都有密切的联系。在身心关系中,文章从身心的各自存在形态、地位和相互作用方面进行了分析说明,并且着重从体育对精神的积极作用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9.
“奥林匹克”的社会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论述了“奥林匹克”与其赖以生存的人类社会的、紧密联系,由此决定了“奥林匹克”的社会性。“奥林匹克”是社会的产物,并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与变迁不断地被打上时代的印迹。进而,文章论述了“奥林匹克”精神和内容对社会的依赖性。揭示了所谓奥林匹克“永恒的精神”与“不变的规律”是不存在的。所谓“奥林匹克精神”、“奥林匹克主义”、“奥林匹克宗旨”在现社会阶段只不过是脱离现实的空想,制约其实现的是社会,对其影响最深刻的是社会政治。只有当人类社会发展到共产主义社会,才能真正实现奥林匹克理想。不象奥林匹克创始人所理想的那样奥林匹克要创造一个新世界,实际上是一个新世界创造一个奥林匹克刨始人理想中的奥林匹克。  相似文献   

10.
刘贝 《搏击·武术科学》2015,12(3):22-23,26
文章运用访谈法等方法对武术的"精气神"进行研究。研究目的:强调武术"精气神"的重要性,进一步强化习武者对"精气神"的理解及练习。研究结果:武术的"精气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武术的"精气神"使武术动作增添了活力,使习武者在赛场上展现出气势与魅力,使习武者的思想品质得到进一步提高。武术"精气神"的练习要从基本功动作着手,强化细节动作"精气神"的练习。创新发展可为武术带来生机,使习武者呈现出新的个性气质与精神面貌。主要结论:武术动作与"精气神"是不可分割的,练习武术时要注重加强"精气神"的练习。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方法,阐述了环境、武、侠义是武侠电影中最具有观赏价值的亮点。环境和侠互相映照融为一体,与主题的基调一致营造着悠远的意境,传达出"天人合一"的美学精神。"武"以博大精深的中国武术文化为源泉,在银幕上展现着独特的中国功夫场景,在神韵上是飘逸的东方意境之美。"侠义"精神是武侠电影的内在灵魂,是中国人所独有的传统美德。  相似文献   

12.
武术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通过武术文化学习、体悟过程及武术思想对当代大学生进行全面的教育,对大学生身体心理的全面发展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武术文化的内涵,侠义精神、特点对大学生的性格、美德、审美情趣、身体素质、弘扬传统文化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关公精神的核心内容是"忠、义、仁、勇、信",一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习武人群的理念,是中国武术文化的道德标准之一。习武人群的理念是武术精神与武术道德的缩影,是传播武术文化的载体,二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内在联系。文章通过分析梳理关公精神和习武人群理念之间的融合与传承,为现代习武人群正确地理解和认识关公精神提供借鉴和参考,弘扬关公精神文化精髓,为构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并树立民族人文精神的道德楷模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水浒武术文化的探析及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推理、归纳演绎等研究方法对水浒武术文化的历史渊源进行分析,从地域文化的视角对水浒武术文化的形成、发展进行研究,论述水浒武术文化的创新传统和源远流长的民俗武风,梳理水浒武术文化“崇文尚武、义气豪爽”的侠义精神及其文化结晶——子午门功夫.客观地对水浒武术文化的发展状况、问题进行分析,加强“水浒武术”的研究、整合和推广,使其成为山东农民全民健身的新亮点.  相似文献   

15.
"侠"作为中国文化中一个独特的文化现象,所体现出的侠义精神对今天的社会仍然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中国武术中侠义精神的当代价值进行研究,研究认为:中国武术与侠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国武术能够培养人们的侠义精神。尤其在侠义精神缺失的当下社会中,以中国武术为载体,弘扬武术文化中新时代的侠义精神,能够为当今社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武术是中华民族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武术的课堂教学不单是纯粹的技术传承,而是一个民族文化思想、传统美德的教育过程;国家把武术作为大、中、小学学生体育必修课程,对培育广大青少年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立德树人”和传统武德的现代内涵出发,分析了中国武术的德育价值,主要体现在对思想道德建设、“四观”的形成和民族精神的弘扬方面,并针对武德教育的价值体现提出了新时期中国武术对青少年学生德育教育的历史重任和使命。  相似文献   

17.
":四书"是中国儒家思想经典著作,是中国古代儒家圣贤对中国悠久历史与文化的积淀和经验总结,是华夏儿女几千年来的社会道德之衡量尺码,也是中华武术不可或缺的理论组成部分。文章认为,若将"四书"列入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武术专业的学习课程,意义深远。对于当代的武术专业人才,无论是提升文化素养,还是深化国学文化,或者规范道德行为都将产生不可低估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历史学、文化学、武术学、哲学的视角对中国武术身上所负载的“功夫精神”给予深入的解读,认为“贵和忌争、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实践智慧、回归生活”的“功夫”精神,其实也是整个中国文化与中华民族所具有的优秀精神,它将贯穿于我们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整个历程中,也将在纷繁复杂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具体领域与具体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武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在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侠义精神中,侠是指他们的行为特征,义则是他们的道德追求和行为准则。侠和义融合成侠义精神,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