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民办高校权力运行中的出资人(举办者)控制、以校长为核心的管理团队职权不明晰、缺少利益相关者参与及内外监督机制缺失等法人治理结构上的突出问题,使得民办学校陷入了家族化治理、内部权力冲突频现、缺少共治动力及存在监管盲区,深刻制约着我国民办高校的健康发展.在对民办高校进行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类管理的制度框架下,迫切需要直面治理困境,突破法人属性、产权制度、举办者权益及政府监管等政策瓶颈,明确健全法人治理结构的思路,完善外部制度建构,改进民办高校尤其是非营利性民办高校的内部法人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2.
民办高校落实法人财产权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产权问题是民办高校法人治理制度建设的核心内容.从真正意义上落实法人财产权,是民办高校完善内部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根本保障.《民办教育促进法》第35条明确规定:"民办学校对举办者投入民办学校的资产、国有资产、受赠的财产以及办学积累,享有法人财产权".  相似文献   

3.
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是民办学校建立现代学校制度、进行规范管理的基础,也是现代民办学校制度的本质特征之一.文章在对天津市民办学校法人治理结构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得出了调查的结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民办学校法人治理结构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针对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问题,文中提出了建立规范良好的法人治理结构所必须思考的五个方面的重大问题:一是优化股权结构,建立股权多元化的法人治理结构。二是增强法人治理结构的内部约束机制,弱化内部人控制。三是不断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内部激励机制,促进法人治理结构的运作机制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四是强化董事会建设,提高公司治理决策水平和决策效率。五是加强外部监管,完善外部监管制度。  相似文献   

5.
关于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问题。中提出了建立规范良好的法人治理结构所必须思考的五个方面的重大问题;一是优化股权结构,建立股权多元化的法人治理结构;二是增强法人治理结构的内部约束机制,弱化内部人控制,三是不断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内部激励机制,促进法人治理结构的运作机制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四是强化董事会建设,提高公司治理决策水平和决策效率。五是加强外部监管,完善外部监管制度。  相似文献   

6.
调整法人治理结构是民办学校实现规范管理之本,针对民办学校法人治理结构进行研究,基于温州民办学校内部的运行机制的实际情况调查,以优化民办学校的法人治理结构为目标,针对已有研究的不足,从多个视角为民办学校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提供一定的意见。  相似文献   

7.
<正>一、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内涵学校治理是指学校内外利益相关者参与重大决策的结构和过程。治理结构在某种意义上而言是一种权力结构,治理结构的调整过程就是权力再分配过程。学校治理结构包含外部治理结构和内部治理结构两部分。外部治理结构主要是指学校与政府和社会等利益相关群体相互作用的规则及其制度安排,是一种外部环境;内部治理结构体现在大学重大事务的决策权在利益相关方之间的配置,在形式上表现为一种管理体系和制度,是一种内部环境。  相似文献   

8.
建立大学法人治理结构是完善中国现代大学制度的关键。中国现有的大学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决策权与行政权部分,权力缺乏制衡;行政决策与学术决策脱节,学术权力微弱;权力与责任的失衡没有建立问责机制。华中科技大学是新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缩影,其法人治理结构变革能为我们提供诸多启示。中国大学法人治理结构改革要纵身挺进,必须解决如下...  相似文献   

9.
学校如何举办,如何发展,如何在新的学校治理理念下重新规划发展体系和育人模式,构建学校的制度,这与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密切相关。陈如平的报告分析了完善学校治理结构的意义、内容与方法。完善学校治理结构是国家治理的组成部分,具有政策依据,也是学校正确使用权力的需要。完善学校治理结构要把学校的发展、改革、创新融入到整个国家发展中去,将建设现代学校制度摆在关键位置,整体建构学校治理的理念系统、行动系统和评估系统。  相似文献   

10.
<正>民办学校按营利性与非营利性两种法人类型进行分类管理,这不仅是民办教育行政监管模式的改革,更是民办学校法人治理方式的改革。我国民办学校虽然大多具备相应的法人治理结构,但运行不规范,许多学校仍是落后的家族治理模式,“夫妻店”“兄弟连”“父子兵”家族化倾向以及“子承父业”代际传承的特征明显。在家族化治理模式下,民办学校法人财产权难以落实,举办者决策运行机制不健全、  相似文献   

11.
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是民办学校建立现代学校制度、进行规范管理的基础。同时也是《民办教育促进法》厦其实施条例规定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我国部分民办学校治理结构不健全。因此。研究民办学校治理结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法人治理结构是现代高等教育制度的核心。所谓法人治理结构,是指高校作为一个法人实体,其各个利益相关群体之间的决策权配置模式。其中,高校与外部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决策权配置模式为高校的外部治理结构,高校内部各个权力主体之间的决策权配置模式为高校的内部治理结构。一所高校的外部利益相关者主要包括公共权力机构(政府、立法机构、法院等)、中介组织或团体、  相似文献   

13.
现代大学制度是一种大学治理的理念与制度设计,其核心是厘清大学与外部各种权力关系以及确立内部权力制衡机制。我国开放大学承袭了广播电视大学原有的办学难题,又面一临着定位问题、法律地位及自主权问题和体系衔接问题三大治理困境。因此,推进开放大学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是开放大学治理路径的必然选择。开放大学通过建立外部法人和内部法人治理结构,厘清开放大学与政府的关系,完善内部制衡机制,制定大学章程,整合教育资源,真正落实办学自主权,成为实现终身教育、建立学习型社会的主要载体。  相似文献   

14.
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内部治理权力制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健全的权力制衡体系推动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内部权力结构优化配置,是理顺学校内部管理机制、充分释放民办学校体制活力、实现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内涵式发展的有效途径。当前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内部权力高度集中、多元主体参与治理权利保障不力、外部制衡不足等问题较为突出。依据权力制衡三种范式,对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内部治理权力进行有效制衡,需从内部权力分立、内部治理主体权利保障、外部制衡强化等多方面施策,构建一个多层次、多维度的权力制衡体系。  相似文献   

15.
潘虹 《教育评论》2015,(2):26-28
在现代大学制度背景下,我国高等院校的治理结构在学校内部的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基层权力与高层权力配置,以及高校与政府、社会之间的外部关系方面存在权力配置、权利义务关系不合理的问题。完善治理结构,需要从内外部两个方面着手,促成高校治理结构的重构与优化。  相似文献   

16.
公立高职院校法人治理结构若干缺失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治理理论的视角,全面审视公立高职院校内部治理结构现状,深入剖析公立高职院校内部治理结构缺失及其危害,可以为完善高职院校法人治理结构提供重要的依据.现行公立高职院校法人治理结构主要存在如下缺失:办学自主权未能落实,法人财产权制度不健全;权力过于集中,行政权力当道,学术权力式微;党政不甚协调,组织机构臃肿,行政人员过多;未形成行业企业有效参与高职院校治理的机制;领导干部选任官员化,各项决策缺乏有效监督.本文具体分析了这些缺失的表现、危害及成因.  相似文献   

17.
高校内部治理中的学生权力主要是指学生影响学校决策过程的能力。从学生权力的谱系分析,可以发现高校内部治理中学生权力的依据包括学生对学校资源的掌控、集体行动、外部制度的设定和对自身命运的决策权。要合理的规制高校内部治理中的学生权力,理应充分考虑学生权力的这些依据。  相似文献   

18.
王山 《教育与职业》2012,(20):26-28
民办高校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对民办高校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民办高校法人治理结构的核心是董事会制度,目前,我国民办高校的内部法人治理结构还不够完善,内部监督机构普遍缺失,导致一些重大决策的盲目性、随意性及内部管理的无序性、低效性。建立健全内部法人治理结构及相互制衡的决策、执行和监督机制,实行法人治理、教育家治校、专家治教、学者治学,是实现民办高校内涵发展的关键,是民办高校科学决策和规范化管理的组织保障,是民办高校有序运行和健康发展的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19.
随着评价和治理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置身于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背景中的学校有必要通过加强内部治理体系创新来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诉诸这一语境,在积极适应新评价标准的基础上,完善学校内部治理体系是不二选择。但当前仍然面临诸多挑战与问题,如学校治理价值理念有待更新、内部治理组织结构有待优化、内部制度建设与创新有待加强等。为此,中小学校须明确价值引领,守持学校组织属性及自身发展规律;平衡内部权力,构建完善的学校内部组织治理框架;坚持依法治校,健全完善学校章程以规范权力运行;加强文化建设,培育共治文化以发挥隐性治理功能。  相似文献   

20.
完善公立大学内部治理结构是激发学校办学活力、推动高等教育体制变革的关键要素。文章通过对A大学内部治理结构变革的动因、内容及过程研究后指出:公立大学内部治理变革将由强制性制度变迁向诱致性制度变迁转变,推动公立大学内部治理变革的重要因素将逐渐由外转向内;平衡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学校和院系两对关系是公立大学内部治理变革的核心问题,是否能够处理好这两对关系事关大学内部治理结构改革成败;以大学章程为首的公立大学制度规范将成为约束大学内部权力运行的“制度笼子”,将权力行使纳入法制框架才能真正实现依法办学、依法治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