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今世界,毒品问题非常普遍,禁毒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难题,研究中国的禁毒史,以史为鉴,对我们研究当代的禁毒问题具有重大的意义。清末新政时期,中央政府实施十年禁绝鸦片的计划,地方政府也响应中央的号召,纷纷主张采取一系列的禁烟措施。清末(1907-1911)的贵州,是罂粟种植的泛滥区,也是烟民自种自吸与出省贩卖的重要省份,禁烟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2.
清末新政时期清政府禁烟运动取得成效。卓有成效的主要原因是清政府在新政体制与观念更新的有利时机里采取了适当的禁烟章程并积极开展禁烟运动。此外 ,国人的积极响应及有利的国际环境亦是禁烟取得成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清末新政时期清政府禁烟运动取得成效。卓有成效的主要原因是清政府在新政体制与观念更新的有利时机里采取了适当的禁烟章程并积极开展禁烟运动。此外,国人的积极响应及有利的国际环境亦是禁烟取得成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清末驻英公使郭嵩焘、曾纪泽积极与英国禁烟运动保持联系 ,并促其发展。禁烟运动的高涨 ,促使英国本土商会向政府施加压力 ,让其重新考虑鸦片政策 ,亦促使清政府在税厘并征谈判中采取积极态度。英国政府最终同意中国对进口鸦片实行税厘并征  相似文献   

5.
林篪 《文教资料》2011,(14):113-115
清末的禁烟运动是指在1906年清廷颁布禁烟上谕以后至1917年英国完全终止鸦片贸易前后约10年的时间。基层民众是指罂粟种植者、烟馆老板、鸦片商和一些烟,以及一些民间改革家和有识之士。这一次的禁烟可以说是一次成功的运动。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也是跌宕起伏的,本文从基层民众对待禁烟运动和他们参与的禁烟运动的表现来看待这场清末的禁烟运动。  相似文献   

6.
本文论述了在清朝后期,随着鸦片输入形成的泛滥之势,清政府先后颁布了一系列禁烟法令,以图阻止鸦片的输入,然而,在当时贿赂公行的腐败吏治下,由于查禁鸦片的大小官吏有法不依、执法犯法,以及清朝国力衰弱等原因,使清政府颁布的一系列禁烟法令,成了一纸空文,鸦片输入依然如故。  相似文献   

7.
清末新政时期清政府的禁烟运动取得了成效,其主要原因是清政府采取了适当的禁烟政策和措施。这些政策、措施的出台和实施过程,谕旨从中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光绪七年至光绪十年间山西的禁毒运动是张的禁烟思想的切实体现,政府与民间相辅相成的禁烟主体、禁种与禁吸齐头并进的禁烟策略、先难后易恩威并施的禁烟方法和富有延续性的禁烟法令构成了张氏借鉴以往、以示后人的禁烟政策的主体结构.正是在这种严密合理的禁烟理论指导下,晋省的禁烟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时为清末新政时期的禁烟运动提供了可兹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9.
广州国民政府时期,虽然孙中山坚决反对弛鸦片之禁,但由于当时一切服从于军事斗争的需要,加之全国在北洋军阀统治之下鸦片继续泛滥,所以,其禁烟政策实际上是以筹饷收税为目的,禁烟很难说有什么成绩  相似文献   

10.
近代中国鸦片烟毒泛滥成灾,因此,中国人民曾多次掀起全国性的禁烟禁毒运动。大规模的禁烟运动有三次,即林则徐禁烟运动、清末明初禁烟运动和国民政府“二年禁毒、六年禁烟”运动。这些运动发生的国内处背景、禁烟措施、效果以及民众的表现,都有不同。虽然,这些运动终未能彻底解决烟毒问题,但经验教训却可供后世借鉴。  相似文献   

11.
晚清时期由清政府组织的两次大规模的禁烟运动——林则徐禁烟、清末新政时期禁烟,尽管有许多相似之处,如政府的坚定决心、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持,然而,效果却相差甚远,一个无疾而终,另一个则成效显著。出现这种现象,是历史合力作用的结果,即两次禁烟运动的国际、国内环境的不同影响着这两次禁烟运动的成效。  相似文献   

12.
19世纪30年代,在鸦片流毒危及中华民族生存的情况下,林则徐主张对内采取“以重治吸食为先*的建议,加重对开馆、兴贩、吸食者的惩罚,对外断绝鸦片来源,保护、鼓励合法贸易,形成了完整的禁烟理论体系。不仅推动了当时禁烟运动的发展,而且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论清末新政时期的谣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清末新政期间,各地“讹言繁兴”,谣言蜂起,并逐步汇合为强大的反对新政的社会舆论,最终以暴力形式表现出来。这种历史现象的出现,与清末新政时期普通民众的社会心理有着相当大的联系。由于当时社会的急剧变动、普通群众的落后意识和清末新政给普通民众带来沉重的捐税负担,趋利避害的社会心理驱使普通民众视清末新政为“病民之政”,因而不断信谣传谣,乃至掀起反对新政的武装斗争,冲击了新政的深入开展,动摇和瓦解了清朝的统治。  相似文献   

14.
郭嵩焘认识到烟毒对近代中国人民和社会的严重危害以及禁绝鸦片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提出了制定详细禁烟章程、在学校严禁鸦片和官绅合作开展禁烟等主张。郭嵩焘还在家乡组织了禁烟公社和思贤讲社,召集族间子弟和有识之士参加,并积极讨论、宣传禁烟。郭嵩焘是封建官僚厉行禁烟的典范。  相似文献   

15.
太平天国革命是我国历史上规模巨大、波澜壮阔的一次农民革命。太平天国曾制定了各种制度和政策。太平天国在制定推行它的军事政治制度时也针对当时泛滥充斥于中国社会的鸦片毒品制定了严厉的禁烟政策(太平天国称鸦片为洋烟,本文所说是指禁鸦片问题),并加以认真的执行。  相似文献   

16.
“鸦片战争前后耆英对禁烟问题持消极态度”的论断有失偏颇。鸦片战争前夕,耆英在盛京地区的禁烟行动积极,态度明确,效果显著;在战后有关鸦片问题的中英交涉中,能贯彻清政府的禁烟主旨,遏制了英方企求鸦片开禁的意图。  相似文献   

17.
1835~1839年,由于清廷内部对鸦片问题没有形成统一的思想,广东禁烟的形势更加严峻。邓廷桢在主政广东后,迅速放弃错误的弛禁主张,采取了富有成效的禁烟举措,打击鸦片走私活动。林则徐赴粤主持禁烟后,他给予林则徐全力的支持与配合,从而推进了近代广东地区禁烟运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历史教学》1990年第12期刊载张建辉同志的《清代鸦片政策简述》一文很有新意。作者以简练的语言,系统地概述了清代的鸦片政策,首次依历史进程将其表述为“合法、非法、内禁外不禁、合法”四个阶段,使人一目了然,对研究清代鸦片及内外政策均有启迪。作者认为以“1859年3月(咸丰九年二月)谕令军机处”为界限,宣布了清朝“内禁外不禁”鸦片政策的彻底破产,鸦片贸易全面合法化。这就比以前各种刊出文章笼统地以中英《北京条约》宣告鸦片贸易合法化的说法更加明白、准确。但是作者就此得出的最后结论说,“直至清朝灭亡为止,再也没有禁烟”,却完全不符合清末的历史事实。这里,仅就光、宣时期清廷的鸦片政策的禁烟活动作一初步考证,请张建辉同志及史学界同仁指证。  相似文献   

19.
浅议鸦片战争前清政府的禁烟叶昌友第一次鸦片战争前,由于鸦片的大量输入,造成了烟毒泛滥,在这种情况下,清政府不得不实行禁烟,但结果却是鸦片越禁越多,烟毒愈禁愈泛滥。本文拟对鸦片的输入,清政府禁烟的历史作一考察,并对清政府禁烟禁而不止的原因作一分析。一据...  相似文献   

20.
清朝政府颁布了一系列的禁烟法规,不同时期的禁烟法规有较大差别.康熙时期是增税以禁烟,雍正乾隆时期是禁止销售鸦片及开设烟馆,嘉庆时期是禁止鸦片进口和种植罂粟,道光前期是严惩禁毒烟渎职官吏,清朝末期是禁种罂粟和禁吸鸦片等.清朝政府禁烟法规较为规范系统,立法执法经验可鉴,但在法规内容、毒品概念、打击对象等方面存在很大问题,尤其是立法与执法严重脱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