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历经13年的发展,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已成为亚洲规模最大的国际性、专业化纪录片节,也是国内唯一具备投融资、交易功能的国家级纪录片产业平台,全面促进了中国纪录片产业的繁荣与发展,有效带动了纪录片专业人才的发掘与培养,大力推动了中外纪录片的交流、交易与合作.本届纪录片节呈现以下四大亮点.  相似文献   

2.
走向世界的中国纪录片——透视2004广州国际纪录片大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广州国际纪录片大会于2004年1 2月8日至11日在广州召开,这是2003广州国际纪录片学术研讨会的延续。本次大会的宗旨是“进一步建立中外纪录片交流的平台;与国际纪录片电视机构制作人、投资商、分销商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促进中国纪录片走向世界”,主题是“青少年儿童的故事”——今日青少年儿童的生活,成长的道路以及社会如何表达对他们的关爱。共有23个国家和地区的11 5部影片参加了评选项目。在4天的时间里,大会成功组织了纪录片展播、评奖、展映、论坛、交易等多项活动。  相似文献   

3.
正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推出的2013年《中国纪录片发展报告》,第一次全面从产业角度,对国产纪录片产量、播出量、投资成本、交易规模等市场要素进行产业描述,同时对国外产业政策、纪录片与新媒体、纪录片盈利模式,以及纪录片的院线情况进行了全景式的观照。报告显示,近一年来,中国纪录片利好频出,社会关注度空前提升,产业要素逐次凸显,商业模式逐步成型,产业链条逐渐清晰。然而,结构性产业政策依然缺失,系统性产业制度相对滞后,产业集约化进程亟待启  相似文献   

4.
纪录片是电视大家族节目类别里的重要一项,好多的重大的或者有分量的题材都用纪录片来体现,大型纪录片跨越的时间和空间距离很大,小型纪录片跨越的时空相对小些,但也能把要表现的内容表现的非常充分,这是消息等其它体裁作品所难以做到的,那么怎样把握纪录片的创作才能把纪录片做的更精彩呢,笔者从以下三方面谈谈自己的体会。本文作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对短时纪录片的创作技巧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5.
何军 《新闻世界》2009,(8):181-182
亚洲纪录片的传统是由日本纪录片开启的,从龟井丈夫开始,到小川绅介、土本典昭、今村昌平、森达也和原一男,每一代的纪录片导演都前赴后继地将批判社会与寻找真相作为自己的使命与责任。他们将镜头对准了底层民众,也撕开了社会的口子,将真相呈现于大众的视野。不过,真相未必是赏心悦目的,而直面真相不仅仅需要智慧,更需要勇气,拍摄时更需要审视自己的灵魂深处。  相似文献   

6.
曾建辉 《新闻窗》2009,(2):118-119
对于什么是体育纪录片,人们通常认为是与体育有关的纪录片。从宽泛的角度讲,这完全没错。但体育纪录片决不是体育和纪录的简单相加,它有着自己独特的地方,这也使得对它的界定十分困难。  相似文献   

7.
目前在国际纪录片市场上,最活跃的还是美国和加拿大、欧洲、澳洲这些地区。欧美的电视纪录片市场已经培育了相对科学的运行机制、完善的市场运行规则、训练有素的创作队伍和高效的市场营销。因此,纪录片的整体水平比较容易保证。中国已加入WTO,面对激烈的国际电视节目市场的竞争,中国的纪录片如何才能占一席之地呢?我想,恐怕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学会发掘具有国际性的创作题材。近20年来的实践表明,我们和国际纪录片的创作有了更多的共同语言,但经常出现的一个问题是我们所热衷表现的主题和内容拿到国际主流媒体时却反应平…  相似文献   

8.
2004年12月24日,在海南召开的中国纪录片网开通仪式上,中国广播电视协会副会长刘习良为中国纪录片网点击开通。 中国纪录片网WWW.CNJLP.TV是国内最大的纪录片专业网站,它由中国广播电视学会纪录片研究委员会和纪录百年文化传播中心精心打造,拥有全国几百家电视机构的咨询支持,凸显信息、节目、交易、人才等12个栏目,内容丰富,形  相似文献   

9.
纪录片的创作是一个持续行进的积累过程.2007年纪录片作品的丰富,应该说是这几年中国纪录片整体态势趋好的一个表征.本文从纪录片活动、纪录片文本、文献纪录片三个层面进行了梳理和评述.  相似文献   

10.
许小妹 《新闻窗》2011,(6):99-100
我们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感知着这个世界的温度和变化,对于有着二十年新闻实践,其中有三分之二的时间来从事纪录片创作和研究的我来说,纪录片选择的就是对生活真实的记录。"纪实性是电视纪录片的特点。它从现实生活或历史事件中选取有典型意义的事实加以反映,以求真实的反映生活。"  相似文献   

11.
纪录片是对某一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生活或历史事件作系统的、完整的真实记录,不容许任何夸张与虚构.文章通过梳理纪录片的特点及发展历程,从纪录片的不同传播媒介角度出发,对纪录片的类型进行了分类,并重点阐述了新闻性纪录片的定义及特点,探析了新闻性纪录片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2.
从美学上来说,节奏应该是属于形式规律范畴的,而和谐则是节奏的最高美学境界。每一部优秀的电视纪录片都应该有自己独特的节奏,它通过视听形象的变化来体现纪录片的韵律。并以此影响和制约整个片子的脉络,发挥其独有的艺术功效。决定纪录片节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从性质而论。大致可分为两大类:第一是内容。客观世界生活的流动,即片子中事件、情节和人物情绪的发展、变化决定了其节奏的松紧张弛。  相似文献   

13.
“人类学纪录片”,顾名思义显然包括两个方面——人类学和纪录片,两者密不可分。但它既不等于人类学的传统文字表达方式,也不等同于人们日常熟悉的纪录片。就内容而言,人类学纪录片是人类学的、理性的,属学术成果。在这个意义上,与人类学书面著作等同,而与一般纪录片有异。从表述形式来看,人类学纪录片则又是鲜活的、形象的,与人类学书面著作的表述方式完全不同,而与一般纪录片相同。  相似文献   

14.
江泓 《新闻世界》2004,(10):81-82
纪录这个词反映了人的本性.从人类诞生那天起,人们就用各种方式来纪录自己的生活和化,并传播延续至今,人类明正是通过纪录这个方式得以发展、人们发明摄影、电影、电视,最初的本源正是为了纪录的目的.可以说纪录片是现代影像艺术的老祖宗。时代发展至今,世界的纪录片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但就中国而言,纪录片还很滞后.中国目前纪录片发展存在的最大的问  相似文献   

15.
在五彩缤纷的电视荧屏上 ,纪录片始终占有一席之地。然而 ,辉煌永远是暂时的。目前 ,我国的纪录片创作不可否认地走入了低谷 ,陷入了再次发展之前的困惑和迷惘之中 ,这固然有大的文化背景方面的原因 ,但与纪录片创作者对纪录片的认识也不无关系。一、关于纪录片的价值纪录片最重要的价值就是它的人文价值和史学价值 ,并由此确定它的学术价值。因此纪录片从它诞生开始就与人的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从20世纪20年代罗伯特·弗拉哈迪的《北方的纳鲁克》 ,到90年代的《最后的山神》 ,大部分的纪录片都在反映人类的生存状态、生活观念和人类…  相似文献   

16.
早期的纪录片主要是以新闻纪录的形式出现在荧屏上,后来又从民族文化到民间生活的平民化纪录,目前纪录片已经有了完整的风格群体,同时逐渐回归社会、步入市场,多元化的特点越来越明显。通过对早期纪录片和当今纪录片状态的分析,深入研究纪录片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本文作者在组织《法国人类学纪录片》展映活动中,通过与法国著名影视专家的交流,对人类学纪录片的历史,与影像的关系,与一般纪录片的异同作了介绍,并表达了自己对几部片子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正>在当前的中国,各式各样的电视栏目充斥着荧屏。然而,作为一个沉默的主角,纪录片常常被人们所忽视。直到最近几年,随着诸如《档案》等一批纪录片的成功,纪录片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我国的纪录片从产生到现在已然经过了超过一个世纪的时间。在发展过程中,我国的纪录片和世界上其它国家和地区的纪录片一样,在社会环境和思想理念的双重影响下,纪录片的模式发生了一些显著的变化。本文写作即是结合自身的实际经验,就参与式纪录片与传统式纪录片作简要的比较研究。力求理清二者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相关问题,为促进我国纪录片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张利城 《东南传播》2011,(8):167-169
本文针对目前中国水下纪录片的现状及其摄制问题的所在,进行分析和探讨,从中国水下世界在自然、历史遗留、当代人的水下活动等方面,阐述了水下纪录片丰富的拍摄资源,展望了中国水下纪录片发展的广阔前景,同时,还结合作者多年的实践经验,就发展与“创新”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以期对中国水下纪录片的发展有所推动。  相似文献   

20.
<正>在20世纪90年代创作的中国电视纪录片中,平民化是许多作品表现出的共同特点,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几乎成了当时整个中国电视纪录片的创作口号。本文旨在梳理20世纪90年代至今的纪录片平民化的发展脉络,并试图立足当下审视纪录片平民化的得失。纪录片平民化是一种以平民的视角融入观众意识,创作出让受众喜闻乐见的电视纪录片的创作模式,其实质就是在节目素材的遴选上,从老百姓的生活视角和审美趣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