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肖国莲 《新闻前哨》2014,(12):95-96
【事件回放】“双十一”这六年超过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剁手党”,11月11日凌晨用38分钟时间刷新天猫100亿成交额的时候,在大洋彼岸,新股阿里巴巴市值,正在往3000亿美元的高坡逼近。“双十一”这个光棍节,已经成为热衷于网络交易的全球消费者共同的狂欢节。这是迄今人类在经营活动中最大规模的一次信任重组。“双十一”,一个人造的节日,引领了一场狂欢,改变了一个行业。自阿里2009年首次将“双十一”与网购联系起来,今年已是第六个年头。从2009年“双十一”。  相似文献   

2.
借助新媒体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经过10年的营销打磨,淘宝双十一成为大众广泛接受的一个"节日"。国内虽其研究颇多,但以经济学视角出发为主。本研究以以2018年双十一购物节的战队营销为例,将参与战队仪式营销的用户作为访谈对象,剖析了其具体的仪式进程,同时进对其进行了冷思考。  相似文献   

3.
"双十一"消费的火爆盛况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我国经济发展、居民消费水平提高和科技创新能力增强等多方面情况.本文以《人民日报》(海外版)有关"双十一"的新闻报道为研究对象,运用新闻框架理论和内容分析法从时间分布、版面分布、议题设置、风格框架等方面来探究《人民日报》(海外版)如何传播"双十一",讲好中国故事.  相似文献   

4.
手机的智能化和移动网络的发展,让人们体验到了移动端即时、便捷的特质,手机网民的数量在逐年递增,手机端广告也因此应运而生并发展迅速。在"双十一"购物狂欢节推动下的手机端广告具有显著的代表性,故本文通过设计发放问卷和分析数据对手机端"双十一"广告对消费者心理的影响进行实证探究,旨在考察手机端"双十一"广告与消费者手机购物之间的相关性,并针对优化手机端"双十一"广告效果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天猫"双十一"购物狂欢节已经走过了五个年头,如果说2009年的关键词是"起航"、2010年的关键词是"爆仓"、2012年的关键词是"191亿",那么2013年的关键词则非"移动网购"莫属。在今年"双十一"单日350亿的销售额中,有四分之一来自手机、平板电脑等无线终端。由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改进、智能终端的快速普及、碎片化语境下的碎片化传播和电商对于移动端的重视,移动端购物越来越受到用户的亲睐,也逐渐成了未来电子商务的主要阵地。  相似文献   

6.
传播中必须使用传播符号,但使用符号本身并不是目的,使用符号的目的是让它表达并传递一定的“含义”和“意义”。因此,任何传播过程中被作为传播符号使用的符号都与某种意义形成了一种密切相连的关系,这种关系也是整个传播得以存在的重要基础。一旦一个传播符号通过一定的赋予过程与特定的意义相联结,它便成为一个具有工具性和实用性的传播符号。本论文旨在通过分析双十一的仪式符号性及其功能,来阐释如何保持和发挥双十一的仪式符号功能。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春节节日视觉符号的考察来探讨文化角度的国家形象传播问题.研究梳理了传统春节视觉符号的主要表现,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传统视觉符号所传达的传统国家形象;又进一步分析了新世纪以来春节视觉符号的新增内容——如春节影视传播、春节旅游传播、网络传播、广告传播、邮票传播等,指出当前国家形象呈现出多元并存、矛盾和谐、主体意识增强的变化中形象状态;并依托新世纪国家形象,探讨了节日文化角度国家形象“自塑”的内容与途径.  相似文献   

8.
刍议"自媒体"的兴起与少数民族文化网络传播策略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过去少数民族文化网络传播的方式进行回顾和总结,并对进入"自媒体"时代,互联网信息流动和传播的特点进行分析,并就当前网络媒体环境下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的工作思路提出:转变文化传播工作思维、强化网络舆论监督和引导、发挥"自媒体"的传播优势、"自媒体"与体验式传播结合等建议。  相似文献   

9.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许多新型媒体形式渐渐走入了人们的视野中,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微博作为其中的代表,拥有极高的用户量,更是成为了许多网络舆论的"始发地"。本文根据新型微博网络舆论的传播及其特点,就目前微博网络舆论的传播问题及引导策略做出了分析。以期能为净化网络环境,控制不实舆论的传播提供相应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0.
“双十一”“光棍节”本来是网友调侃出来的节日,被阿里巴巴巧妙运用,2009年移植到网上购物,历经5年,在刚刚过去的“双十一”。其支付宝成交额达350亿元,刷新去年191亿元的纪录。搭“光棍节”的顺风车.其他电商也有不菲的销售成绩。  相似文献   

11.
于洋  殷晓峰 《传媒》2021,(22):49-52
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以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底色,紧抓时代主题,聚焦社会热点,拓展节目形态,革新节目传播策略,开启了节日晚会高质量、多元化、全覆盖的新探索.本文从精神内涵创新、节目形态与艺术表达创新、节目传播策略与文化产业创新三个维度对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进行详细分析、总结经验,并展望未来文化节目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网络直播现象在2016年呈井喷式增长,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如今的直播平台已经进入了"随走、随看、随播"的 3.0 移动视频直播时代。本文试从传播学角度出发,然后从传播主体、传播模式、受众分析以及场景融合几个方面探析网络直播现象,进而可以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网络传播的引导与监管策略。  相似文献   

13.
黄宇鑫 《东南传播》2021,(2):121-124
进入"后真相时代",情绪裹挟事实的现象屡见不鲜。文章梳理了与情绪传播相关的科研成果,描绘情感研究的学术缘起及发展脉络,勾勒出网络社会中情绪传播的研究路径,并对情绪传播研究的走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驱逐流氓老外"事件自博客引发后,在网络上"一石激起千层浪",随之进入大众生活,进而诱发大众媒体对其进行了广泛报道和讨论,引起巨大反响.本文以此事件为例,讨论网络的"回音壁"和"评论场"特性,分析两种常见的网络传播报道形式:过滤型报道和评论型报道,进而探究网络信息与新闻事实之间传播循环链产生"偏离"而可能导致的传播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15.
"双十一"本身就是电商营销的产物,各大电商在前后"双十一"摩拳擦掌,使出浑身解数做宣传,本文以"双十一"的广告为例,透视各大电商的营销策略和目前的竞争格局,并对各大电商未来的发展做出预测。  相似文献   

16.
高杰 《采.写.编》2020,(1):173-174
天猫"双十一"晚会自2015年开始举办以来,不仅成为启动"双十一"购物节的重要仪式,也作为一种新的文化存在获得越来越多的关注。它把娱乐、文艺、消费、广告结合在一起,致力于打造极致狂欢与深度共情,刺激受众在仪式的参与中找到情感归属,同时进行多样化的品牌推广,激发消费欲望,诱导消费行为,培养人们对"双十一"购物节的文化认同和消费习惯,最终实现其商业变现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崔莉萍 《新闻大学》2012,(4):98-103
本研究旨在探讨当前节日传播建构的文化空间议题。文章概括分析了传统节日在当下的传播状态,并比较了西方节日在国内的传播现状,从节日文化空间建构的四个维度:时间、地点、内容、方式展开,逐步探讨了当前传统节日传播的发展变化及呈现原因。文章最后并关注了节日传播的公共性与国家形象传播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8.
自2003年"芙蓉姐姐"以凭借风格独特的照片在网络走红后,互联网进入一个"哥"和"姐"的时代,因择偶标准而备受关注的"凤姐",因混搭时尚的穿着而广为流传的"犀利哥",类似的传播符号层出不穷。近两年,微博上又兴起了以"马云爸爸"为代表的另一类亲属称谓合成符号,亲属称谓的泛化运用已然成为网络戏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立足于当下的社会文化背景,着重探究亲属称谓泛化运用背后的传播机制,即亲属称谓怎样与传播主体相结合的从而形成一个整体传播符号,在亲属称谓的选择和传播过程中,反映了网民何种心理诉求。  相似文献   

19.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传播的迅猛发展,当今中国已经迎来并进入了"网络媒体"时代。"网络媒体"通过提供多种类、多方式、多层次的传播形态,推动了广播电视节目的进一步发展。在广播节目获得发展的有利契机的同时,广播节目本身发展中亦存在一些问题。笔者拟就这一问题展开论述,希望能为广播节目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随着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重视各种传统与非传统的节日。本文试对我国典型的传统性节日"春节"和非传统性节日"情人节"进行比较,在总结与归纳的基础上,对我国大众媒介在"节日传播"方面提几点建议,以期大众媒介在引导人们正确对待各类节日方面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