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震宇 《垂钓》2009,(9):80-87
昨天钓多拉多钓得乐死,所以阿尔西迪斯以为我今天一定还想去钓多拉多。但是今天的内容我昨天鉴别上就想好了,因为我在巴拉圭河的时间不多,不能老在一种鱼上泡着,我得尽量多钓一些鱼种。从资料上看,巴拉圭河除了那些大物外,  相似文献   

2.
刘定龙 《钓鱼》2009,(18):22-24
一.钓友放空为哪般 8月16日和一位网友聊天,他谈到白天在北山水库“最佳钓位”不上鱼的情况。他告诉我说:今天起大早抢最好的钓位拉饵钓了一天,结果风力太大,只钓了几尾。他还画了个简图,说他的钓位是一个凸向库心的尖角上,风向是左前方约45度。我想起他在出钓前向我询问钓鮊鱼的技巧及用饵,对他不上鱼的原因就有些明白了。  相似文献   

3.
我与台钓     
我第一次见识台钓是1990年7月2日杭州市钓协与台湾台中市钓协举办的钓鱼联谊赛上。那场比赛在钱塘江畔的近江渔场举行。比赛采取杭州钓手与台中钓手相互间隔抽签定位。我们杭州钓手均是传统钓法,用立漂或星漂沉底钓,鱼饵多为蚯蚓或面饵。台中钓手清一色的台钓。赛场虽然是混养鱼塘,但罗非鱼特别多,钓罗非鱼正是台中钓手的强项。比赛开始后,只见台中钓手挂上饵料后很快就有鱼上钩,有时还一竿中鱼两条,让我们领教了台钓的厉害。我们用蚯蚓很难钓上一尾鱼。当台中钓手频频上鱼之时,我们就很少有鱼咬钩了。这场比赛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台钓是竞技赛中一种比较先进的钓技。比赛结束后,我旁边钓位的台中钓手陈先生送给我两支孔雀毛浮漂,还有竿架、抄网等钓具,使我学习台钓有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4.
黄旺意 《钓鱼》2005,(7):14-14
悬坠钓法我在早些年从报刊上就了解了一些,当时还不叫悬坠钓法,都称之为“台钓”。我只知道调4钓2,以饵代坠。在休闲野钓时用了一段时间之后,感觉还不如用十多年的传统七星漂钓法,后来又继续使用传统钓、抛竿钓。真正痴迷上悬坠钓法,还是因为悬坠钓法自身的魅力吸引了我,时间也就在去年的冬季。  相似文献   

5.
手竿钓海鲋     
尚立和 《钓鱼》2011,(5):50-51
“海鲋”是俗称,学名叫“黑鲷”。我喜欢用手竿在海边的礁石上钓海鱼,特别是钓海鲋。近几年,自我感觉钓技提高不少,就钓海鲋来说,我的鱼获量,往往比用三四支海竿的钓友少不了多少,有时还能连续钓到七八条五六两重的大海鲋,钓友夸我钓得好,问我如何钓的,我这人不保守,竹筒倒豆子,一起交流探讨。今借《钓鱼》杂志,谈谈我钓海鲋的一些技法。错误之处,恳请指导。  相似文献   

6.
郭洪 《钓鱼》2005,(3):31-31
我喜欢悬坠钓,然而悬坠钓法上大鱼的机会居然比不上传统钓,在垂钓的实践中我发现悬坠钓难钓大鱼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7.
袁维恩  娃娃鱼画 《垂钓》2010,(11):58-62
第一次船钓 第一次船钓是我上初中的时候,李朝阳的姐夫联系在棒棰岛钓的。其实我们当天并没有准备船钓,只拿了一些岸钓的家什,几个人一大早乘出租车来到棒棰岛宾馆。  相似文献   

8.
吴延明 《钓鱼》2008,(19):48-49
钓友朱庆生打电话给我,约我携带钓具、钓饵,晚间到西门古运河畔木排上钓大鲌鱼。这个电话好像给我打了一针兴奋剂。可夜钓大鲌鱼,钓具钓饵上该作哪些准备呢?我想竿、线、钩就用平素钓鲫、钓鲤这套家伙吧,若是碰上2—3斤重的鲌鱼,足可以“拿得上来”;  相似文献   

9.
我是三明市钓鱼协会秘书长,在钓协工作中,我发现有些钓友对传统钓和台钓认识上存在着一些偏差。如喜欢传统钓的不愿介入台钓,而喜欢台钓的又常瞧不起传统钓,更有甚者,还相互揶揄、诋毁。前一段时间上网交流,发现其他地方也存在着类似问题,不仅影响钓鱼技术水平的提高,而且也不利于钓鱼运动的进一步开展。其实,传统钓也好,台钓也好,都是  相似文献   

10.
侃海钓用钩     
看了《中国钓鱼》2007年第四期刊出了关于《鱼钩的故事》的有奖征文启事后,一次在钓位上由于好长时间不上鱼,老庞、老韩和我这三个多年在一起垂钓的老友便开始议论此事。老庞开始说:"关于鱼钩的故事我实在是没啥讲的,我只知道钓什么鱼用什么钩,钓大嘴鱼用大钩,钓小嘴鱼用小钩。比如钓鲈鱼、刺毛子、鲅鱼等  相似文献   

11.
难忘雪钓     
钱邦伦 《钓鱼》2006,(2):67-67
我钟情山水,喜欢钓鱼,特别喜欢寒冬雪钓。虽然已年届花甲,但雪钓却能勾起我儿童时代与小伙伴一起在院坝和小土坡上堆雪人、打雪仗的幸福回忆和缕缕情思。雪钓是一副美丽的山水画,雪钓是一幅人生壮丽画卷的缩影。我不爱打牌,不爱喝茶,休闲钓鱼是我晚年生活的追求,哪怕是瑞雪纷飞,我也要起早钓鱼。还记得那个早晨,气温3度,大雪纷飞,早晨六点钟起床后,又难耐钓瘾,不听老伴的劝,全副武装去钓鱼。我找出昨天晚上就准备好的一套装备,戴上草帽,穿上那件陪着我经历数次雪钓的绿军装,脚蹬大头军用毛皮鞋,手戴露指毛绒手套,骑一辆自行车,喳喳地碾着公…  相似文献   

12.
冯晓鹏 《垂钓》2020,(1):49-59
在上一期文章中,我为大家初步介绍了宙钓中的浅宙钓法。浅宙钓法是HERA钓法中很典型的部分,除了北方冻冰的季节以外,几乎全年均可操作。在本期文章中,我将为大家介绍浅宙饵料基础和浮标等关于浅宙的内容。  相似文献   

13.
野钓小趣     
王俊 《钓鱼》2013,(18):38-39
距离上一次出钓,已经整整三个星期了,对"中毒"到无法挽救的我来说,内心的饥渴只有同好才知道。今天家中恰好无事,我无论如何也要钓一次鱼,再高的气温也挡不住我出钓的热情,哪怕是"空军"也无怨无悔。现在外界持续高温,出钓首选之地是要选择有树林遮荫的地方  相似文献   

14.
罗接林 《中国钓鱼》2004,(10):51-51
我是三明市钓鱼协会秘书长,在钓协工作中,我发现有些钓友对传统钓和台钓认识上存在着一些偏差。如喜欢传统钓的不愿介入台钓,而喜欢台钓的又常瞧不起传统钓,更有甚者,还相互揶揄、诋毁。前一段时间上网交流,发现其他地方也存在着类似问题,不仅影响钓鱼技术水平的提高,而且也  相似文献   

15.
李波 《钓鱼》2013,(15):40-41
钓友小刘在岳城水库小岛上钓了半天,共收获17斤鲫鱼,其中200~300克的有16条,其余的都在100克左右,可以听得出他在给我打电话时都是眉飞色舞的,让我第二天赶快去过过瘾。6月3日,我和张哥早早来到了小刘所说的钓位。到了钓位后,我和张哥大致看了一下钓位地形,昨日小刘钓位右侧20米是布满密集水草的大面积、呈正三角形的浅滩,水面约有20亩左右。小刘的钓位是一条长50米、基本上坐北偏向西南  相似文献   

16.
我初入钓鱼圈,不悉鱼情钓事, 未敢梦想过钓获上斤两的鱼儿。然而,一尾29.8千克的大鳙鱼,却使我在西双版纳边陲小城——景洪出了名。 受小城钓鱼人的影响,我于年初购置了钓具,试着“弄潮”了。今年6月24日,星期六,晴间多云。早晨6时30分,我扛上塞满渔具和饵料的军用大背包,骑上摩托赶往距景洪市5公里的澜沧江北岸的红旗水库。到达岸边一看,三五成群的钓友早已占据了好钓位,我只好选择水库西岸一块废弃的宅基平地落脚。我用4根海竿底钓鲤鱼,两根海竿浮钓鲢鱼。整个上午,浮钓尽上了些小鲢鱼,可底钓一直不见动静。我…  相似文献   

17.
激烈辩论     
王磊 《钓鱼》2013,(5):56-57
虽然我并不是一个血腥暴力的人,但对于一个海钓爱好者而言,需要掌握一定的上饵技巧。当然,这里所说的上饵,指的是在钓钩上挂上鲜活的诱饵,以便取得良好的诱鱼效果。穿过鱼类的鼻孔,刺入鱼脊底部,处于背鳍的上方……而针对不同的活鱼饵,也有着不同的上饵方法。也正是因为这一原因,最近我在和钓友瑞克外出钓鱼时,发生了一场激烈的辩论。此次出钓我们所钓取的对象鱼是金枪鱼,而在此次出钓之前三天,我钓  相似文献   

18.
杜新财  李安景 《钓鱼》2012,(4):50-51
钓组落底后提起来一点,闷着等候猎物前来问津。挑动钓竿,忽觉得钓组的重量似乎发生了变化,扬竿刺鱼,合上开关,电动轮嘶鸣着将钓组提了上来。钓组出水了,钩子上是一条长四十多厘米,重约三斤的大黄鱼,哈哈!中大奖了。我这边正洋洋得意呢,还是背对着我那位钓友,也钓获了一条大黄鱼,  相似文献   

19.
自从在1996年的《中国钓鱼》第三期上看到了福建的张尊社关于《建议开辟“钓风钓德”栏目》这篇文章之后,关于钓风钓德我也想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20.
杨毅 《钓鱼》2009,(7):10-11
七、我的一些有趣的经历 笔者有一刘姓“道”友,入门钓鱼的行当晚了我5年,却年长我5岁。我称其为兄长。此人使得一手好拉饵。但是其他方面的功底却马马虎虎。而他喜欢上悬坠钓的原因,竟然是嫌传统钓法钩上挂蚯蚓速度太慢。拉饵钓鱼卫生干净、上钩方便。他一经见识拉饵台钓,立马喜欢上了这种钓法。而对于台钓的大多数理论,他只是满足于知道个皮毛,缺少深究的动力。我建议他多看看钓鱼方面的杂志,上网去看看高手的帖子、大师的视频。他却一本正经地告诉我“实践出真知”。“网上的那些不少是胡说八道”。我与他争论良久,各不相让——得了,以后我当着他的面还是少胡扯,跟着多实践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