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通过测试评价高住低训和高原训练等方法对现代五项运动员运动能力和机能状态的影响,提高训练的科学性,保证运动员的体能和训练水平不断提高.方法:通过有氧能力、无氧能力等结合血液生化指标测试,对比分析4周高住低训低氧训练、高原训练对优秀现代五项运动员运动能力的影响.结果:高原训练期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平均红细胞体积均值非常显著地高于高住低训期,高住低训后运动员最大摄氧量绝对值和相对值较前均有一定比例增长;高原训练对男运动员有氧能力有显著提升,女运动员在中低负荷有氧运动时肌肉缓冲能力有所改善.结论:高住低训和高原训练4周均能促进现代五项运动员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含量增加,增强其有氧代谢能力;对现代五项运动员中枢神经系统无明显影响,对技能性项目的影响仍需通过一系列专项指标评定.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观察法、对比分析法,对女子中长跑运动员在高住高练低训和传统高原训练下的运动负荷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到如下结论:1高住高练低训在理血像方面的变化与传统高原训练相同;2.高住高练低训这种训练方法比传统高原更适合用于赛前训练.3.高住高练低训训练的主要优点是能有效的提高运动强度。  相似文献   

3.
自20世纪50年代成为竞技训练的一种思想和方法以来,高原训练已经从最初的高住高训的单一模式发展到现在的包括高住低练、低住高练、高住高练低训等多种形式。在高原训练的实用功效得到普遍承认的同时,如何针对具体的运动项目、具体的运动员机能状态,合理地设置高原训练的时间、强度、模式,已经成为当今训练学研究领域的热点。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高原训练的思想变迁脉络进行梳理,对高原训练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旨在为我国的高原训练实践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高原训练的多元化发展——从HiHi到HiLo再到HiHi+HiHiLo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高原训练已从传统的高原居住、训练这一单一模式发展成为高住低训、高住高练低训、低住高练等多种形式.运动员根据不同训练目的、专项特点综合应用多种高原训练模式是当今国际高原训练的发展趋势.对高原训练中一些新观点、新方法进行了解析,并介绍了国际上高原训练的最新动向.  相似文献   

5.
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研究者们进行了大量关于高原训练对平原运动能力影响的研究。尽管从研究的角度来说,高原训练对于平原运动能力的影响并没有明确的结论,但当今世界各国最优秀的运动员都将高原训练作为备战大赛的重要训练手段。一、高原训练研究与应用的热点模式1.自然高原的高住高训(Living High Training High)在自然高原进行的高原训练是最早被采用的高原训练模式。在进行这种模式的高原训练时,运动员通常在中等高度的高原(1500-4000m)进行居住和训练。高住高训的目的是为了增加  相似文献   

6.
导论 运用高原训练已经有了很多的方法,并且很多耐力性项目运动员已经把这些方法运用到全年训练计划中。在这些方法中,使用最多的一种是由Levine等人提出的高住低训“livehigh.trainlow”(LATE).即运动员在4周的时间里住在2500m的高度而训练在1200m的高度。在文献中,他们证明了红细胞量和最大摄氧量的提高,并且在次极限运动时提高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7.
采用文献资料法,对当今国际主要的模拟高原训练的技术方法和训练方法中间歇训练法、高住低练法、低住高练法、高住高练低练法的生物学效应进行了归纳和探讨。指出模拟高原训练法是能够避免高原训练弊端,最大限度提高运动员运动能力,激发机体生理潜能,提高运动员竞技水平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曹洪宇  李军 《冰雪运动》2010,32(2):6-8,31
有氧训练是提高优秀女子速滑1000m运动员速度耐力的基础,良好的速度耐力基础是提高运动员比赛成绩的关键。研究发现我国优秀女子速滑1000m运动员在比赛600~1000m段落降速较国外运动员明显,表明速度耐力不足是运动成绩不佳的重要原因之一。提出改变训练理念,通过控制有氧训练的强度、有氧训练的比例、有氧训练的质量有效掌握有氧训练的负荷;采用风阻式速度滑冰专项能力训练器、高住低训等新的训练方法、手段,提高我国优秀女子速滑1000m运动员的有氧能力。  相似文献   

9.
胡扬  刘双虎 《体育科学》2007,27(10):F0003-F0003
通过对Medline上公布的2005年至今的有关“高住低训”对运动能力影响的论文检索,供参考。序号题目作者文献来源受试者高住低训实施计划生理、生化指标运动能力1Live high-train low as-sociated with haemoglo-bin mass as preparationfor the2003WorldChampionships in twonative European worldclass runnersWehrlinJ P,等Br JSportsMed.2006,40(2):e31名5000m长跑运动员,1名马拉松运动员居住高度:2500m,18h/天训练高度:1800m延续时间:26天血红蛋白量分别提高了3.9%、7.6%,红细胞量分别提高了5.8%、6.3P00m跑运动员成绩提高了24s,…  相似文献   

10.
薛胜峰 《体育科技》2010,31(4):74-75,84
目的:探讨高住高练低训的训练模式对乳酸代谢能力的影响。方法:将24名赛艇运动员随机分为实验组(n=12)和对照组(n=12),实验组每晚20:00至次日晨6:30在低氧房内休息和睡眠(≥10h/day),低氧条件设置为海拔2500m高度,对照组在常氧环境里居住。两组日常训练安排基本保持一致,试验组每周进行2次低氧训练,低氧条件设置为海拔2100m,采用测功仪10000m的训练方式,负荷为本人平原测功仪最大功率的65%强度,训练时间约为31-40min,血乳酸水平3-6mmol/L;低氧训练前及20天低氧训练结束后分别进行最大功率的2000M测功仪测验,比较高住低训前后的血乳酸水平。结果:高住高练低训结束后,运动员的血乳酸水平均低于高住高练低训前,但高住高练低训结束后,运动员专项运动成绩没有立即出现明显提高。结论:高住高练低训的训练方法降低了同等运动负荷时的血乳酸值,提高了身体血乳酸的代谢水平,增大了机体承受更大运动负荷的潜力;也有利于运动后的疲劳恢复。  相似文献   

11.
1前言 运用高原训练手段,提高运动员的运动能力和比赛成绩,己被广泛的认同和应用在国内外多种运动项目中,取得了显著效果。近年来,高住低练法、高住高练法、低住高练法、高一低交替训练法、高平原交替训练法、间歇性低氧法等作为传统高原训练的补充手段和方法被提出和研究应用。间歇性低氧法(Intermittent hypoxic training)是一种较新的模拟高原的训练方法,它是每天将运动员人为的暴露于低氧混合气或低氧舱一段时间,以造成机体各组织适度缺氧,  相似文献   

12.
李之俊 《体育科研》2012,33(6):36-38-46
高住低练指在运动员居住在相对较高的海拔高度,接受低氧暴露,同时在平原训练的一种科学化训练方法。多年来,高住低练对人体机能和运动能力的影响一直是研究的热点。高住低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运动员回到平原后的运动能力,创造好成绩,也得到了广大教练员和运动员的认同,高原低氧暴露对人体器官系统机能的影响也得到了更为深入的研究。发表在《Eur J Appl Physiol》2006年第96卷第4期上Paul Robach等人的论文“高住低练对高水平游泳运动员红细胞生成和有氧运动的影响”探讨了优秀游泳运动员在高住低练期间血液红细胞系指标的变化规律,以及对运动员有氧运动能力的影响,为高水平游泳运动员进行高住低练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旨在探讨“高住低训”下力竭运动对小鼠大脑内HIF-1蛋白表达和NOS/NO系统的影响。方法:30只4周雄性小鼠随机分成5组,常氧对照组(NC)、常氧训练组(NT)、低氧对照组(HC)、高住低训组(HT)、高住低训注射药物CHX组(HTC),每个训练组分别进行9周每天1h的游泳训练,最后一次力竭运动后断头处死,比较常压有氧训练和模拟“高住低训”的小鼠大脑HIF-1蛋白表达和NOS活性和NO含量的变化。结果:“高住低训”组与常压常氧训练组比较,HIF-1表达量明显减少,cNOS、iNOS活性明显提高,NO含量明显增加。结论:“高住低训”组小鼠大脑组织逐渐适应了低氧刺激。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高住低训”下力竭运动对小鼠大脑内HIF-1蛋白表达和NOS/NO系统的影响。方法:30只4周雄性小鼠随机分成5组,常氧对照组(NC)、常氧训练组(NT)、低氧对照组(HC)、高住低训组(HT)、高住低训注射药物CHX组(HTC),每个训练组分别进行9周每天1小时的游泳训练,最后一次力竭运动后断头处死,比较常压有氧训练和模拟“高住低训”的小鼠大脑HIF-1蛋白表达和NOS活性NO含量的变化。结果:“高住低训”组与常压常氧训练组比较,HIF-1表达量明显减少,cNOSi、NOS活性明显提高,NO含量明显增加。结论:“高住低训”组小鼠大脑组织逐渐适应了低氧刺激。  相似文献   

15.
对足球、篮球、橄榄球等技能主导类同场对抗性球类项目运动员高原训练的利弊进行了分析,发现高原训练对球类运动员的有氧、无氧运动能力的提高有一定的作用,但对骨骼肌的工作能力有负面影响,地心引力的下降、空气密度的减少也会影响动作技能及球感。而高住高练低训(living high-exercisehigh-training low,HiHiLo)不仅能够达到提高机体的有氧、无氧运动能力的目的,并且由于是在平原训练,运动员的球感、技能不会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因此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提高该类项目运动员体能的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16.
黄玺章  徐洋  王钢 《冰雪运动》2011,33(1):54-57
认识高住低训法(HiLo)对提高短道速滑运动员疲劳的恢复机理,掌握HiLo实施过程中免疫系统指标在不同暴露期的真实释放情况与变化规律,对提高短道速滑运动员的训练效果具有指导意义。采用实验法测定优秀短道速滑运动员高住低训前后免疫系统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白细胞在HiLo前后的变化持一种稳定状态;免疫球蛋白在HiLo前后的变化具有显著性差异。实验证明,中等强度训练的低氧暴露能有效提高机体免疫系统的代谢水平。  相似文献   

17.
胡扬 《游泳》2006,(2):4-7
HiLo是英文living high-training low的缩写。直译过来就是高住低训,即让运动员居住在高原或人工低氧环境,训练在平原或较低高度的地方。HiLo由美国学者Levine(1991)提出来后,立即引起有关专家,学者们的注意。美国、芬兰、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很快在这方面大量投资,做了很多基础研究,并转向实际应用。目前,HiLo作为提高运动员运动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50年代产生的低氧训练发展至今,先后出现传统高原训练、间歇性低氧训练、高住低练、低住高练及高住高练低训等5种训练形式.这些形式各自存在着相应的适用范围及优缺点.鉴于各形式的互补性及低氧训练的性质,在理论上,采取阶梯式多队协作的低氧训练新模式是提高训练实效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9.
为备战奥运会,国家竞走集训队的部分 男队员在教练员和科研人员的精心安排下,首次进行了“低压氧舱”的训练尝试。此举引起国内媒体的广泛关注。 “低压氧舱”训练是由传统的高原训练派生出来的一种训练方法。“低压氧舱”也 叫模拟高原低压舱,即在一个封闭的空间 内,由人工调节舱内的氧量,模拟不同高度 的高原环境。利用“低压氧舱”训练的手段多种多样。如运动员在舱内训练和休息,进行模拟的高原训练;运动员在舱内训练,在舱外休息。俗称“高练低住”(在高原环境训练,在平原恢复);运动员在舱外训练,在舱内休息。俗称“高住低…  相似文献   

20.
一、高原训练原则 1.在耐力项目中,通过较高的高原与较低的高原训练所提高的运动成绩,有明显的界限。 2.在高原训练和居住的运动员,未必比在平原训练,然后完全适应高原训练的那些运动员成绩更好。 3.高原训练时必须考虑每个运动员对高原训练的适应程度和速率特点。某些运动员需要更长的调整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