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9 毫秒
1.
艺术创造动力作为主体的一种系统的功能结构,既是心理的,也是生理的,关乎艺术创造主体的整个身心,表现出艺术创造中所浸透的一种个性与人格的伟力;或说艺术创造根本上就是一种主体人格动力的体现,它既有着主体的整合性与能动性,又有着鲜明的个体倾向性以及相对稳定性。而随看现代化的变迁,艺术创造又不可避免地表现出某种非人格化的倾向。  相似文献   

2.
从艺术分类的多种方法,探讨了摄影文学的基本特征,即摄影文学是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的结合,是直觉艺术与幻觉艺术的统一,兼具表现艺术和再现艺术的特点。摄影文学的创作应力图捕捉“决定性瞬间”,使图像鲜明夺目;文字语言在时间的流动中,充分展现广阔的想象空间。摄影文学应以创造意境和塑造典型形象为任务。  相似文献   

3.
民族艺术,指民族共同体艺术家(包括民间艺术家)所创造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艺术总体。在我国最鲜明的艺术形式表现为:诗、词、中国画、书法、建筑、工艺、石窟、器乐、戏剧及各地各民族民风、民俗等。一、民族艺术的危机我们的民族艺术体现着中华民族的气质和精神实质,然而,随  相似文献   

4.
全球有7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客家人,人口近亿,在漫长的岁月中,客家人与当地土著民族共同开发繁荣经济,同时创造了优秀的文化,客家山歌是汉族民歌中比较优秀的歌神,其鲜明浓郁的地方风格,多变的艺术表现手法,风趣含蓄的语言艺术是主要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5.
新时期报告文学至80年代末形成高潮。在思想上、艺术上具有鲜明特色,达到空前高度。表现为:报告文学创作具有鲜明的倾向性,注重构思艺术和结构艺术,并使思想和艺术达到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6.
全日制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艺术是人类情感和精神生活的创造性表现,任何艺术表现形式都包含着特定的情感和思想,学生通过艺术与自己情感生活的连接和相互作用。学习用艺术的方式表达和交流情感,获得创造、表现和交流能力+达到健全人格.陶冶情操的效果。”伴随新课程的改革,在小学艺术课教学中教师应适时把新课程理念渗透到音乐教学中去,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同时.加强德育的有机渗透,达到音乐教育审美和育人的双重教育目标。那么。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就此笔者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7.
艺术语官作为绘画等艺术的表现手段和载体,在绘画作品创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绘画作品应力求艺术语言的鲜明性,具体体现在过程中表现角度的独特性和效果上画面语言的单纯性两方面。同时,力求改变那种缺乏鲜明、独特艺术语言的表现方式,肯定自我感觉,明确表达意念,充分发挥人天然的、感性的、有意识的形象思维,借以突破逻辑思维方式,为创造意识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艺术是人类体验最具感召力的语言,是开发智力、美化心灵、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的强有力的工具。教育作为一种体现着人的生命创造的享业,由于它表现出的情感性、创新性以及审美性,决定了教育不仅仅是一门科学而且还是一门艺术。这就是人们常常提到的教育艺术,本文所要讨论的问题是在教师教育教学活动中,教育艺术的特征是什么?应该怎样理解教育艺术的本质内涵?教师通过哪些途径和形式可以表现出自己的教育(教学)艺术? 教育艺术应该是一名优秀教师必须具备的素质,是教师个性化、审美化的素质境界。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通过高…  相似文献   

9.
伍尔夫在小说的艺术表现形式方面,表现出非常独特的创造性和开拓性,她认为,艺术形式和艺术内容是一个有机整体,不能分割,她追求的艺术形式是一种非个人化的形式,在她的小说中,创造了新的人物塑造模式,在叙事方式上,她放弃了传统的“全知全能的叙述”,由作家的个人叙述转变为叙述者的非个人化叙述,她还运用诗化小说、音乐和绘画的元素象征意蕴等表现方式,开创了小说表现的新领域。这一切在她的意识流小说代表作《到灯塔去》中得到很好的佐证。  相似文献   

10.
敦煌的莫高窟佛教艺术形象千姿百态;叙述的是佛的生平、法力,描绘的是佛国盛事等等。佛教艺术中关于人的生活、本性和人生悲喜等人本主义、人文主义,也表现得生动而鲜明。如诸天圣时释迦牟尼的涅显露的种种悲哀,证实他们对失去深爱的“人”并没有超脱,并非“四大皆空”。又如画师突破极乐世界无女性的教规,创造了许多“取悦于目”的女菩萨形象。在东方这样一个数千年中央集权制的古国,人与人性一直遭压抑,即便如此,人文精神仍未完全磨灭,敦煌艺术恰好体现着这样一种东方人文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1.
当下“世俗化”艺术迅速发展,在主流化中占有重要位置。当下“世俗化”艺术创造带有迎合城市趣味的庸俗性、娱乐性、休闲性等化特征,并带有鲜明的功利性、大众超级市场性,从某种意义上讲还搀杂着后现代主义的解构特点。本从当下“世俗化”艺术创造状况和其审美特征等方面作了初次探索。  相似文献   

12.
伍尔夫在小说的艺术表现形式方面,表现出非常独特的创造性和开拓性。她认为,艺术形式和艺术内容是一个有机整体,不能分割。她追求的艺术形式是一种非个人化的形式。在好的小说中,提出了人的本体论、人的认识和人类生存价值等问题,创造了一种新的人物塑造模式。在叙事方式上,好放弃了传统的“全知全能的叙述”,由作家的个人叙述转变为叙述的非个人化叙述。好还运用诗化小说和象征意蕴等表现方式,开创了小说表现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13.
“人是一种艺术的动物”,艺术在其概念的演绎中获得了它的意义,艺术是审美文化的一部分,处在整个文化的中心地带。艺术是人的自由创造本性的表现,系统结构的特点是认识的、评价的、创造的和符号—交际的结合。艺术是全人类共同的语言,艺术创造者必须在传统中,又必须是个创新者。艺术参与了人类精神文明和社会模式的创造。  相似文献   

14.
歌唱艺术是人的精神产品,歌唱演员在创造歌唱艺术产品的过程中,自始至终贯穿着复杂的心理活动,良好的表现力体现着歌唱演员的综合素质,歌唱艺术的创造应全面提高自己的技能与修养,使歌唱艺术的产品产生感人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5.
民间美术是母体艺术,是民族造型艺术、美术家创作和艺术心理之源,是集实用与审美于一体的劳动人民独特的艺术创造。它美化着人民群众的生活,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民族精神和人民理想的集中体现。它突出地表现着人民所理解的真善美,引导人们去追求高层次的艺术享受。民间美术构成了劳动人民情感交流的独特语言和工具,它所创造的精神境界是崇高的,是中华民族的情之源,美之根,其历史价值和为社会发展作出的贡献无可估量。  相似文献   

16.
简洁与繁复的对比,常常与虚实对比密切相连,也即对一种对象进行不同角度和侧面审视所获得的视觉差异。大足石刻中的简洁与繁复的对比,或表现于一龛一窟之内的诸造像中,或表现于同一个较大的石刻群中,而同一尊造像身上所显示的简洁与繁复的对比常常表现得尤为鲜明和突出,目的是为了向善男信女们充分渲染令人向往的佛国富丽,或诸佛、菩萨慈悲为怀的巨大感召力量,当然,最为根本的还有为艺术气氛的营造以及审美自觉的追求,全方位地加强无边佛法的巨大影响作用。于此,举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西方论中存在着消解创作主体创造性的倾向。结构主义诗学在语言-结构中否定了作家的精神自由,接受理论在接受过程的创造性指认中使作家的创造办再度受挫,而精神分析美学则在原欲还原中瓦解了作家的创造幻想,三种话语在消解艺术创造上殊余同归。艺术创造是精英化的本体特征,艺术创造的消解预示了精美化先锋性的式微和大众化巨大的“同化”能力。  相似文献   

18.
艺术学习和创造需要有源之水。艺术学习必须建立艺术理想,并在体验生活中获得艺术自信。在学习传统艺术、面对自然界写生和创作中偶然性的感受,将有助于避免艺术学习、作中概念化倾向。对生活深切的体验是创造富于感染力作品的前提。  相似文献   

19.
仔细观察当代的人类生活就会发现,一方面他的外部生活表现得是那么优秀、独特,在他周围聚集着巨大力量,可是在他所创造的艺术中却暴露出其内心的贫乏和软弱,两者之间的不协调实在令人震惊。这种鲜明的对照是可怕的,“它反映出人危险地落后于自己的创造发明”。现代艺术向我们敞开着人的精神世界的困惑,追寻着在无神世界中如何安顿精神家园的门径。因此,在现代世界中,艺术应当成为最高意义上的启蒙之域。  相似文献   

20.
优秀的作品要反映典型的社会生活和典型的情感,毛泽东诗词有着特殊光彩与感染力,创造了超越时空的抒情境界。除思想意义之外,艺术上的特点也极其鲜明,用典型之景表现浓郁之情,注意意境的创造与翻新,借助奇特的比喻及幻想竭力寻求和创造新的表现技巧,竭力创造新的抒情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