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挫折是人的生命链条中必不可少的构成部分,甚至我们可以说,有生命的地方就会有挫折,没有挫折便没有人生.  相似文献   

2.
姚玉兰 《早期教育》2004,(10):37-37
如果我们从音乐要素的角度把儿歌与歌曲的内在因素与特点做个比较,就会发现:儿歌和歌曲一样,也有节拍、重音和节奏;也有声音的高低、强弱和快慢的变化。它们的不同仅在于:儿歌是使用语言,歌曲则伴以乐谱;儿歌发出的是声调、语调,歌曲发出的则是结合着语言的旋律、音调。  相似文献   

3.
有一句歌词是这样唱的:感谢母亲,赋予我生命。不错,没有母亲,就没有我们每一个个体生命的存在,我们没有理由不歌颂母亲的伟大。在这部小说里,有两个母亲的形象,一个是模糊的,一个是清晰的。前者是主人公旺旺的母亲,后者是惠嫂。关于旺旺的母亲,文中只有两处略略提到了她,读者只能断断续续地了解到旺旺的母亲在船上跑运输,每年回断桥镇一次,一次六天,从大年三十到正月初五。  相似文献   

4.
童谣与儿歌虽说几乎是双胞姊妹 ,但它们本来是略有区别的。区别在于童谣顾名思义要更具民间性质。但究其实 ,童谣的原始形态也像儿歌一样 ,总是有一个人先念唱出来 ,只不过这个人不像李白、杜甫那样是“专业诗人” ,她们的社会角色就是普普通通的妈妈、奶奶 ,没有谁觉得需要去记载以免将来发生版权纠葛 ,所以其作者一开始就宿命地被湮没了。那些佚名的儿歌其情况也复如此。因此儿歌无妨分“佚名儿歌”与“署名儿歌”两种 ,却还不曾听得有“署名童谣”之说。说过“略有区别” ,似乎应该接着补充说 :它们差不多是没有区别的。这是因为现实中 ,…  相似文献   

5.
<正>你有没有思考你从何而来?你肯定会回答,母亲的肚子,那母亲的母亲呢?继续往上追溯,跨越亿万年的隔阂,10万年前,你的祖先在广阔的亚欧大陆上与尼安德特人鏖战数万年之久,20万年前你我的祖先都曾与其他放弃树枝上茂盛果实的同类一同出发走出非洲草原。生命自41亿年前就一直在不断地演化,开出了今天璀璨的生命进化之树。我们在生命进化树的位置依照生物分类学——界门纲目科属种,只要是生物就肯定有自己的位置,那么我们的位置会在哪?答案是,真核域—动物界—真后生动物亚界—两侧对称动物—后口  相似文献   

6.
“两只老虎,两只老虎,跑得快,跑得快;一只没有耳朵,一只没有尾巴,真奇怪,真奇怪。”这首脍炙人口的儿歌,是我在童年时代学会的为数不多的儿歌之一。如今,我的女儿也学会了这首儿歌。当一代又一代人面带微笑、轻松愉快地唱着这首儿歌的时候,不知道有多少人真正把老虎作为生命的个体,因其遭遇而对其产生怜悯?2002年2月23日,北京某著名学府大四学生刘某人在北京动物园用硫酸泼熊,使5只无辜的棕熊横遭大难,嘴巴和背部受到重创。刘某人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竟然置棕熊的痛苦于不顾,不把动物的生命当作生命来看待与善待。我们究竟应该如何认识生…  相似文献   

7.
南雪 《阳光搜索》2005,(12):16-18
莫岩的手指落在琴键上,丁冬的声音,很好听。他弹的是一首简单的儿歌,很小的时候一直听着母亲弹。后来母亲去世了,莫岩就再也没有听到过。  相似文献   

8.
正有很多的年轻人会问我,说现在的社会不良现象都是凭父亲,有关系,看相貌等等。我就问他,凭父亲,起码还得有父亲,我八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母亲一个人带大我们哥俩。我们在内蒙古偏远的地方长大,离苏联最近。我在北京没有一个亲戚,我没有因为自己的工作送过一回礼,我不也走到了今天吗?  相似文献   

9.
如果我们从音乐要素的角度把儿歌与歌曲的内在因素与特点做个比较,就会发现:儿歌和歌曲一样,也有节拍、重音和节奏;也有声音的高低、强弱和快慢的变化.它们的不同仅在于:儿歌是使用语言,歌曲则伴以乐谱;儿歌发出的是声调、语调,歌曲发出的则是结合着语言的旋律、音调.  相似文献   

10.
【片断】今年春天 ,我走过长着这棵古藤的地方 ,我的眼前一闪 ,吓了一大跳 :古藤那一段原来凌空的虬干 ,忽然成了吊死鬼 ,下面被人砍断 ,只留上段悬在空中 ,在风中摇曳。再抬头向上看 ,藤萝初绽出来的一些淡紫的成串的花朵 ,还在绿叶丛中微笑。它们还没有来得及知道 ,自己赖以生存的根干已经被砍断 ,脱离了地面 ,再没有水分供它们生存了。它们仿佛成了失掉了母亲的孤儿 ,不久就会微笑不下去 ,连痛哭也没有地方了。【品读】这是一棵有着浓厚文化意蕴的古藤 ,这是一棵灵动着生命活力的古藤。它屡经人间洗劫而能幸免于难 ,万没料到在浩劫余生后…  相似文献   

11.
没有压力的生活就像没有风的帆一样空虚。没有压力,青春就会枯萎;没有压力,生命就会暗淡无光。不要避讳压力,压力是我们前进的动力,一个人没有了压力也就失去了前进的动力,压力是我们实现理想的铺路石。  相似文献   

12.
我们就是锁链,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它的一环,我们终有一天会死去,但是,只要有人记得我们,黑暗就不会卷土重来。·梗概·14岁的少年纳撒尼尔,在父亲因车祸去世后,与母亲相依为命,为了生计来到了一个新的社区——汉切斯特。但这个新地方并没有给他们带来安静的生活,从到那里的第一天起就有  相似文献   

13.
走进不同学科的课堂,可以让我们获得更多的教学灵感。很多老师虽然在多年的教学中,积累了不少经验,也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但在新课改背景下,仍然有不少地方需要更新、突破。走进不同的课堂,就会发现不同的思路,找到崭新的创意。有一位小学数学老师在一堂语文课上听到了一首《过桥》的儿歌,觉得很有意思。  相似文献   

14.
"世间有许许多多值得让我们感谢的人,也是我们应该感谢的人。这些人中,我认为我们最该感谢的人是我们的母亲。如果没有母亲,就不可能有我们;如果没有母亲,我们就不可能无忧无虑地长大;没有母亲,我们就不可能在学校里学习。人们说过母爱是最无私的,我十分赞同这句话。在下雨时,冒雨给我们送来雨伞;在天冷时,叮嘱我们多穿几件衣服;在生病时,在我们的身边细心照顾我们……这样的一件件事都体现了母亲对我们的爱。  相似文献   

15.
片段一母亲无节在所有的日子里,母亲都为我们而忙碌。母亲之所以成为母亲,是因为孕育了生命。当我们还没有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时候,母亲就开始为我们缝制小衣,憧憬着我们的模样,设想着我们的前程……尽管世上规定了母亲节,其实母亲无节。或者说,母亲也是天天过节的。孩子会笑了,孩子会走了,这就是母亲的节日啊。孩子唱第一首歌,孩子写第一个字,这都是母亲的节日啊。  相似文献   

16.
Kidult大小孩     
年龄是个令人烦恼的话题。在我们还小的时候,我们想当然地认为二十几岁的人已经是高龄的人,“永恒”这个字眼在我们眼里有确切的含义。可是当我们渐渐成长,我们发现时间总是过得飞快,我们开始担心自己很快就会像爷爷奶奶那样衰老。这时我们才明白,生命根本就没有永恒。  相似文献   

17.
平时老师常常教导我们,写作文不仅要写人、写事、写物,也要写写自己的看法和感情。我们一生下来就在用自己的眼光看这个世界,在作文中表达一下自己的观点,抒发一点自己的感情,也是最自然不过的事情了。不过,你想过用其他人的眼光甚至是动物的眼光去看待这个世界吗?还有,你能设身处地地为一些没有生命的东西想想,看看它们会有什么样的“想法”吗?也许有人会说:“把自己想象成动物或其他物体,这不是拟人吗?”其实这不是拟人,拟人是把动物或其他东西想象成人,想象它们有人的喜怒哀乐,也就是在动物或物体上涂上人的主观感情色彩…  相似文献   

18.
一个人不能没有梦想,一个国家更不能没有梦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我们最伟大的梦想。要实现中国梦,要求我们不仅在物质上强大起来,还要在精神上强大起来。没有梦想就没有动力,没有梦想生活就会无滋无味,一个有梦想的人,他所表现出来的精神面貌也会熠熠生辉。学校是培养人的地方,是有计划、有组织  相似文献   

19.
阅读导航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爱的世界中。在这个世界上.即使是最寂寞的角落.也有爱的阳光。生命原本孤单、艰辛,但只要有爱在心与心之间流转.生命的花园就会芬芳绚烂。有爱的地方.就有幸福的天堂.有爱的地方,就有美好的回忆……  相似文献   

20.
一位农妇种黄豆,由于天气干旱和地鼠为患,她把种子埋得很深。过了几天,农妇带上年仅6岁的儿子去察看,翻开土壤,他们发现很多种子都长出了长茎,顶着两瓣黄黄的嫩芽。这些柔弱的生命正在土壤的空隙中七弯八拐地往上生长着,很快就要破土而出。儿子惊讶地问:“妈妈,小苗长眼睛了吗?”“没有。”“那它们怎么都知道要往上长,而不往下长呢?”“因为它要寻找太阳,没有阳光它们最终会死的。”儿子又问:“妈妈,要是没有阳光,我也会死吗?”答案是肯定的,但农妇不敢这样回答,只好说道:“孩子,你放心,不会没有阳光的。”其实,人的生命里时常会有失去阳光的日子,就像种子被埋在土里一样。埋得很深的种子,固然生长艰难,但长大后必定根深叶茂,能经风雨。种子没长眼睛,但向上的种子告诉我们,阳光就在自己的头顶……阳光在每个人的头上,更在每个人的心里。心随阳光就会成长。世界永远有阳光!让头顶的阳光长在心里,即使那生活是残酷的,我们也能从残酷中找到希望。(摘自《巴中日报》)[品评]深埋在土里的种子之所以能够破土而出,是因为它们朝着头顶的阳光生长,或者说,是因为它们心里充满阳光。这心里的阳光,就是一个人向上的信念。相信阳光就在自己的头顶,灰心时我们会看到希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