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学实录 一、直观感知。寻找特征 师:同学们看,这是一个很普通的三角形,但是我能很快把它变换成漂亮的图案,想看看吗? 师:(指图2和图3)谁发现了这两个漂亮的图案是怎样得到的? 生:旋转。 师:说得再具体点,按什么方向旋转得到的? 生:图2是顺时针旋转,图3是逆时针旋转。 师:再观察观察,这两个图案是由哪个基本图形旋转得到的?  相似文献   

2.
一、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引入分数1.根据生活情境,提出数学问题。师(出示学生在公园过生日的场景图):他们在干什么?看到这样的场景图,你能想到什么数学问题?  相似文献   

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活动发现图形的循环排列规律。
  2.培养学生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让学生知道循环对于环境的作用。
  一、换座位构建循环规律
  师:同学们,你们换过座位吗?你们是怎么换的?生:可以从第一个同学开始。  相似文献   

4.
王慧 《山东教育》2002,(25):53-53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88页、89页。教学目的:1.通过看一看、摆一摆、拍一拍、想一想,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2.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价值,知道数学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过程:在学习“找规律这一节课中,学生通过看一看、摆一摆、找一找初步认识了简单的排列规律后,我设计了联系生活找规律这一环节:师:同学们只用三、四种学具就创造出这么多的规律,真是小小发明家,掌声表扬一下自己。(连续表扬三次,顿时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师:哎,你们发…  相似文献   

5.
徐红 《湖南教育》2002,(22):49-49
说明:发现给定事物中隐含的规律是《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学生第一学段(1~3年级)对数与代数这一学习领域提出的新的教学目标,这个设计是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案例内容设计的,其教学目标是通过引导学生对一列数的观察、对比,对一列图形变化情况的观察、对比,激发学生研究事物的兴趣,进而采用数形结合、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在学生体验事物变化的同时,把握事物隐含的规律,发展学生的思维推理能力。教学过程:一、粉笔演示,引发规律1.演示。教师从粉笔盒中,第一次取出2支白色粉笔,第二次取出1支红色粉笔…  相似文献   

6.
1 教学内容 人民教育出版社教材,小学一年级数学第二册第88~89页"找规律"。 2教学目标 1)让学生发现、经历、探究图形和数字简单的排列规律,通过比较,从而理解并掌握找规律的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推理能力。2)在教学过程中,发展合理推理能力,并合理、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相似文献   

7.
高俊  徐斌 《湖南教育》2006,(2):32-34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苏教版)二年级七册第82~83页。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 师:(播放视频动画片《西游记》及主题曲、你们听过这首歌吗?会唱的小朋友一起唱一唱。(学生跟唱) 师:你们有没有发现歌词中还有数字呢?是多少呀?  相似文献   

8.
活动目标 :1 .让学生到建材市场了解地砖的价格、规格、花纹图案 ,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2 .通过观察地砖上的图案花纹 ,发现蕴藏在地砖上的学问 ,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体验数学的价值。活动过程 :1 .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师 :同学们 ,购买了新房子以后总要装修。你知道 ,装修要用到哪些材料 ?(生 :木材、地砖…… )师 :这些装修材料中也很有学问。你知道地砖上有哪些学问吗 ?今天我们一起研究“地砖上的学问”。揭示课题。2 .自主探索 ,发现规律图 1教师出示投影片图 1 ,学生拿出地砖实物图片。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块地砖 :发现规…  相似文献   

9.
<正>【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47、48页。【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去游乐园吗?老师带来了一个游乐园的视频,你们瞧!(播放游乐园的视频,最后定格在课本第46页的主题图)从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读取主题图中的数学信息)师:你们都有一双数学的小眼睛,发现了这么多的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相似文献   

10.
杨乐 《广西教育》2007,(4A):10-12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115页。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2.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推理能力。  相似文献   

11.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教材标实验教材《数学》二年级《数学》下册“锐角和钝角的认识”。[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主题图)师:小朋友们去过这个地方吗?师:看一看,这里有你喜欢的游戏吗?[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数学对发展推理能力的作用.人们早已认同。科学结论(包括数学的定理、法则、公式等)的发现往往发端于对事物的观察、比较、归纳、类比……即通过合情推理提出猜想.然后再通过演绎推理证明猜想的正确与错误。但是.长期以来.数学教学注重采用“形式化”的方式发展学生的演绎推理能力.却忽视了合情推理能力的培养。合情推理能力的培养应贯穿于义务教育阶段教学的始终,归纳推理、类比推理、统计推理、猜想等是合情推理的重要形式。  相似文献   

13.
1教学推理的内涵数学推理是从数和形的角度对事物进行的数学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是对归纳、类比的发展、判断和证明的过程.它是理解数学抽象性的有力工具,是数学发现的重要途径,在数学中占核心地位.数学的合情推理:是对事物进行观察、实验,并通过归纳进行的猜想与通过类比进行的联想,也包括直觉与灵感等.数学的演绎推理:是对数学的合情推理中由归纳、类比所得结论的逻辑证明,包括证真和证伪(举反例).2初中教学推理的目标初中学生必须达到:在统计学习中,会通过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加工进行推断和预测;在不等式、函数、…  相似文献   

14.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提出:“数学学习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还明确提出“动手实验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三种重要方式之一”。所以数学学习无论是内容还是方法都要重视“实验”的作用。数学实验是教师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机会的有效途径之一,它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数学概念.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长期以来.由于大多数教师、学生都认为只有在物理、化学中才有“实验”,缺少在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如何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数学实验更是一筹莫展,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探讨新课标理念下数学实验的设计范式。  相似文献   

15.
现代教育学原理与心理学研究认为,教学定理时,不宜由教师先提出定理的现成内容,而应该是有目的地提出一些供研究的素材,并作必要的启示或指引,让学生自己进行思考,通过实验、演算、推理或观察、分析、类比、归纳等步骤,自己探索规律、建立猜想、发现定理的结论.也就是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归纳、猜想、自我发现定理,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那么,在定理教学中,怎样开展学生自我发现教学呢?下面,笔者根据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浅陋做法与体会。1通过实验发现定理 教师通过组织学生做与定理相…  相似文献   

16.
【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活动发现图形的循环排列规律。2.培养学生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让学生知道循环对于环境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一、教学例2:求18和30的最小公倍数 1.定义求解,创设情境。 要求学生用例1学习的方法自己找出18和30的最小公倍数(90)。 师:老师在同学们做题时观察了一下,同学们是否都有这样的感觉:这样来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太麻烦了?(是)那么,你们愿意随同老师一起去寻找一种比较简便的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吗? [评析]这一环节的设计有两个目的。一是承接例1的教学,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最小公倍数意义的理解;二是在为学生探寻规律提供思维材料的同时,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观察对比,寻找规律。 师:下…  相似文献   

18.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发现规律王慧清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数学教学的目标之一。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自己发现规律,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呢?一、通过观察、实践,发现规律借助适当的数学观察材料,既有助于教师教学,又可以增强学生的观察...  相似文献   

19.
教学过程 师:(出示一张黄河瀑布图)图的上方有什么? 生:有一条彩虹桥。生:彩虹太漂亮了! 师:那你见过彩虹吗,在哪见过? 生:旅游时我在瀑布前看过彩虹。 生:去年国庆节在世纪广场看喷泉时,我看到了彩虹。  相似文献   

20.
案例一:小手拉小手,智慧共分享 教学"认识大括号"一课时,在学生已认识了大括号的名称、含义和作用后,老师出示了下图。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图,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并提出一个数学问题。生1:左边有3个苹果,右边有5个苹果,一共有几个苹果?师:你能写出相应的算式吗?生1:(稍微停顿)3+5=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