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妻说     
我和妻子结婚快十年了,我还从来没有在背后说过妻子。她的文化程度并不高,只有初中毕业,不像我有大专文凭,且是中文专业的。可她的口才并不比我弱,我们俩争论的时候,大多是我败下阵来。有时我想,是不是我的学问没有用上?且与她来讲讲大道理。可是,讲不成,没有人听,一个人讲起来有什么意思呢?于是我只好不谈我的哲学,不谈我的文学。估计二人即将发生争论时,我就先挂免战牌。妻子比我小三岁,现在却也是三十岁的人了。而在我面前,我总认为她还不懂事,有许多生活中的事儿她几乎是一窍不通。我对她进行批评指正,可她又说我是在卖弄“学问”。我就…  相似文献   

2.
我正看报纸,3岁的女儿琳琳笑呵呵地拉我:“爸爸,你来看看,你来看看嘛。”又搞什么恶作剧了?我知道要想清静,就得顺着她。我随她来到客厅的沙发上一看,没什么,只是把一只大布熊猫“枕”在一只小毛毛狗身上,“爸爸,好玩不?”我对儿童的玩法不感兴趣,也就随口说了声“好玩”打发她。她笑了,我也解脱了。过了些时候,妻子回来了,我听到琳琳又拉妻子去看她的“杰作”。我估计妻子也会像我一样应付她一下。琳琳问:“妈妈,好玩不?”待了会儿,我却听到妻子说:“不好玩!”真笨!我暗笑她不会迎合孩子的心理去讲话,这下准惹她问…  相似文献   

3.
生命的价值     
一次与办公室的同事闲聊。同事说:“刚毕业的时候就想干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可当工作十几年后回过头来看看,既没有当上干部,又没有能成为业务骨干,总觉得自己是碌碌无为。没有一点成就感。”我没有辩驳.而是笑着给她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相似文献   

4.
传说有一个故事,说丹麦女王维多利亚一天深夜回房,敲门,她丈夫在房里问:“谁?”女王说:“我是女王。”房里无动静,门也不开。女王又敲门,她丈夫又问:“谁?”女王说:“维多利亚。”里面仍无动静,也不开门。女王第三次敲门,她丈夫又问:“谁?”这次女王说:“你的妻子。”  相似文献   

5.
姐只比我大三岁。由于我最小,自然也就成了全家最宠爱的人。特别是姐姐,她最宠我,只要她一有好吃的、好玩的,都是最先给我。姐姐还时常说:“他是我弟弟,我应该照顾他。”  相似文献   

6.
女儿9岁了,长着一双深潭似的眼睛,又大又黑,总像在思索什么,加之天生不爱说话,让人有些捉摸不透。但她特别用功,一年级在班上当组长,二年级当副班长,上三年级后,她恨恨地说:“我一定要当正班长!”我说:“你们的班长不是纪萍吗?”女儿说:“我就是要超过她!这是我的目标!”女儿不仅年纪小,而且她的心眼也小。表面上,她跟纪萍很要好,春游时,纪萍摔伤了,她一直搀扶着她,但心里却妒恨得要命。一次,机会终于来了,纪萍私下说了班主任老师的坏话,她便去打了小报告,而且添油加醋。班主任老师果然信以为真,把纪萍叫去狠狠…  相似文献   

7.
挑战宿命     
她的名字叫茹,我刚分配到大辛码小学时,她就在那里代课,高中毕业没有考上大学的她,心中永不褪色的愿望就是成为一名教师。工作第一年的暑假,她去参加市幼儿师范的应征考试,没有被录取。她继续着自己的努力,在出色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同时,总是抽出时间来学习,比我们这些科班毕业的正式分配的教师认真刻苦得多。她说她要等待下次机会。可是两年过去了,没有任何消息。有一天她对我说:“我是不是太幼稚了?就是种地的命,还总想着当教师。代了三年课,每月的工资300元,我为了什么?”“别灰心,还会有机会的,现在重要的就是努力…  相似文献   

8.
苹果的故事     
胡居成 《老年教育》2008,(11):30-30
女儿3岁那年,一天,妻子抱她上街,和水果店里的一位老同学说了一会儿话,离开时,却发现女儿两只小手抱着一个大苹果。妻问她苹果是哪里来的?她结结巴巴地说:“我、拿的……”“是阿姨给你的?”女儿摇摇头。妻明白了,是女儿自己在水果店里拿的。妻告诉女儿,没有得到水果店里阿姨的许可,水果是不能随便拿的。  相似文献   

9.
女儿11岁了,从小到大她都像一只快乐的小鸟,没有忧愁,不知烦恼。可是有一天,女儿阴沉着脸对我说:“妈妈,你说为什么平时很要好的朋友会突然不理你,而且还常用一种怪怪的眼神看着你?”“你们闹意见了?”我问。“没有啊,哼!她不理我,我还懒得理她呢!有什么了不起!”女儿怒气冲冲。对女儿的这种情绪,当时我并没有太在意,随口对她说:“没什么,明天就什么事也没有了。”可是,整整一个晚上,女儿都闷闷不乐,满腹心事的样子。这可是从来没有过的事儿!我很快意识到, !孩子长大了,不再像小时侯那样,和小伙伴刚刚打完架…  相似文献   

10.
一天,我们的三岁儿子萨姆在晚饭前无缘无故地闹起来,我妻子苔茜和我用各种方法哄他,但都没有用。来访的苔茜母亲看到了,她说:“别管萨姆,让他自己呆一会儿,你们是对他注意得太多了。”她的“无为”政策还真管用,萨姆没有听众,自己也就安静下来了。好多疼爱孩子的父母遇到这种情况都不知如何才好。因为儿童专家都教我们贴近孩子,去理解  相似文献   

11.
一直活下去     
说实话,我能长这么大很不容易,每当我妈泪莹莹的跟我说着我那些早早夭折的兄弟姐妹,我就有一种特别的骄傲感和一种严重的使命感,在我1岁举行成鱼仪式的时候,妈妈问我:孩子,你有什么愿望?”我想了想,睁大着我永远也闭不起来的眼睛慎重地说:“一直活下去。”这句话说的时候,整个池塘里的鱼都狠狠的且了我一声,然后纷纷游开,说这算什么愿望,应该归属到基本要求一栏类。众鱼散开之后,我有些沮丧,回过头来问妈妈:“我是不是没有什么出息?”她摇摇头,赞许地抱着我的肩,说:“活着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这个愿望很踏实,很好。…  相似文献   

12.
享受病     
我认识一位女士,年已半百,脸上灼灼有光.认为人生几何,对肉当吃,遂大胖而特胖,其玉腿尤其精彩脬蹴该是最美丽之处.可是她那里却跟圆山饭店的盘龙柱一样,有时她迎面而来,我就心战胆凉,怕她一不小心.把我的老骨架子撞碎了也。她御夫处世之道,全在于病,一会脑子痛,一会心脏痛,一会头发痛,医生把她里里外外检查了个够,说她啥病都没有。她一听说没病就大发脾气,指责那医生包藏祸心,她曰:“钱也不是三岁小孩子,难道不知道有没有病乎?心脏明明痛得厉害。”  相似文献   

13.
大麦姑娘照照镜子,心眼儿里挺不乐意:“和大豆比,我的脸蛋没有她圆润,也没有她丰满。”她又皱了皱眉头:“和棉花比,我的皮肤没有她洁白,没有她柔软。”大麦姑娘轻轻地叹了口气。当然,这些还算不得重要。小麦妹妹也说过:“咱们麦子和大豆子、白棉花不是一家子。”  相似文献   

14.
我喜欢吃橘子,而妻子不喜欢吃。有时候我反复地劝说她,橘子富含维生素C啊。她就强调说:“再好的橘子我也不喜欢吃,因为我根本就不喜欢橘子的味道。”[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每逢春节,女儿都能得到不少的压岁钱,但我和妻子从不过问她如何花法,只是在她的储蓄罐上贴上一句话:“钱要用在刀口上。”一次,她看到女同学头上都夹着一支很时髦的玫瑰花发夹,也想买一支。她捧着储蓄罐想了半天又放下了,说发夹时髦一阵子之后就不会再用了,能省则省。她用理智战胜了盲目从众心理。一天,我带她去市场买菜,看到街口有个十五六岁的女孩当众跪着,胸前挂着一块纸牌,上面写着“我要上学”的说明,说她死了父亲,母亲又卧床不起,她被某中专学校录取,却无钱上学,请求好心人施舍云云。女儿看了,把钱从袋里掏出又攥住…  相似文献   

16.
四个妻子     
《中学教育》2006,(9):64-64
一个高僧有一次给他的弟子们讲了这么一个故事: 一个商人娶了四个妻子,有一次,商人要出远门,为免除长途旅行的寂寞,他决定在四个妻子中选一个陪伴自己,他把这个想法一说,第一个妻子说:“你去吧,我才不去呢!”第二个说:“我是被你抢来的,本来就不愿当你的小老婆,我不去!”第三个说:“虽然我是你的妻子,但是我不愿意受风餐露宿之苦,我最多送你到城郊。”  相似文献   

17.
Lazy妈妈     
我去问姥姥,姥姥说妈妈乖巧能干,是她的掌上明珠;我去问爸爸,爸爸说妈妈勤劳持家,是一个模范妻子;我去问妈妈的同志,他们说妈妈认真仔细,是他们学习的好榜样。可是在我的印象中,妈妈却十分“懒”。记得在我很小很小的时候,我的妈妈就已经开始教我怎样洗袜子、怎样洗手帕了。从5岁起,她就再也没有在生活小事上帮助我。妈妈总是把幼儿园老师交代给我的话挂在嘴边:“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她就这样成天唠叨个没完。这句话对于我来说早已是老生长谈了。每天清晨,我刚从睡梦中醒来,天还黑洞洞的,我就要面临许多自己要做的事。就说…  相似文献   

18.
一天,12岁的女儿放学归来,手里捏着小皮球,诡秘地对我说:“爸爸,你看这个球是不是你前几天给我买的那个?”我接过来一看,没发现异样。“你再细看看。”我猛然想起女儿曾说过她玩时把球划了一道裂痕。我一细看,球上的裂痕不见了。一时弄得我莫名其妙。女儿直言不讳地告诉我:“李霞也买了和我一样的皮球,我俩拍球时,我趁机换了过来。”听罢,我十分惊愕,严肃地对她说:“明天你把球还给人家,并向人家道歉!”女儿不以为然地说:“就你不损人利己!……”那是去年秋季的一天,妻子买回50个鸡蛋,回家摊蛋饼时,打开一个,只见…  相似文献   

19.
姜皓 《成长》2007,(6):14-17
同学们都说我是“大笨瓜” 我的家境贫寒,衣服上常常打满了颜色各异的“补丁”,十岁才开始念小学一年级。班级中,我的年龄是最大的,个头也最高。同学们瞧不起我,常常跟在我的后面,唱那首“人人皆知”的童谣:“大笨瓜、大笨瓜,问她一加二等于几?她说一加二等于八。  相似文献   

20.
《家教世界》2011,(7):6-7
陈雅琢最大的特点就是“主意大”。上小学,妈妈为要不要让她提前上学而犹豫,雅琢掰着手指一算,说:“如果5岁上学,等我研究生毕业时应该是24岁;可如果6岁上学,研究生毕业时就25岁了。还是5岁上吧!”这样,5岁的她成为了资江小学的学生。选班干,老师提议:有谁能说出自己5个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