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学不厌精     
编辑同志: 这是发生在日本的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孩子由于车祸失去了左胳膊,他十分喜欢柔道,父母怜其残疾送他进了练习班。老师整天就教他一个招式,他有时也问老师什么时间教新的招式,老师只是让他继续练。他十分相信老师,反反复复,一丝不苟地练习。有一次他报名参加了比赛,没想到就用这一招连赢了两个对手,他在莫名其妙之中进了决赛。在决赛中,看到他瘦弱的样子,又是一个胳膊,对手都在轻视他的同时,品尝到了他那一招的厉害,品尝到了失败。在回来的路上,他问老师自己为什么只凭这一招就能夺得冠军呢?老师说:“一是你这招练得太精妙了;二是对手要想对付这一招必须抓住你的左手。”  相似文献   

2.
一个失去了左胳膊的孩子十分喜欢柔道,父母怜其残疾送他进了练习班。老师整天就教他一个招式,他有时也问老师什么时候教新的招式,老师只是让他继续练。他相信老师,反反复复、一丝不苟地练习。有一次他报名参加了比赛,没想到就用这一招连赢了两个对手,通过小组赛后进了决赛。在决赛中,看到他瘦弱的样子,又只有一条胳膊,对手轻视了他,同时也品尝到了他那一招的厉害。最后这个孩子获得了冠军。在回去的路上,他问老师为什么自己只凭这一招就能夺得冠军  相似文献   

3.
圆桌     
一个失去了左胳膊的孩子十分喜欢柔道,父母怜其残疾送他进了练习班。老师整天就教他一个招式,他有时也问老师什么时候教新的招式,老师只是让他继续练。他相信老师,反反复复、一丝不苟地练习。有一次他报名参加了比赛,没想到就用这一招连赢了两个对手,通过小组赛后进了决赛。在决赛中,看到他瘦弱的样子,又只有一条胳膊.对手轻视了他.同时也品尝到了他那一招的厉害。最后这个孩子获得了冠军。在回去的路上.他问老师为什么自己只凭这一招就能夺得冠军呢?老师告诉他有两个原因:一是你这招练得太精妙了:另一个原因就是对手要想对付这一招必须抓住你的左手。  相似文献   

4.
一位搏击高手参加锦标赛,自以为稳操胜券,一定可以夺得冠军。 出乎意料之外,在最后的决赛,他遇到一个实力相当的对手,双方竭尽全力出招攻击。当对打到了中途,搏击高手意识到,自己竟然找不到对方招式中的破绽,而对方的攻击却往往能够突破自己防守中的漏洞。  相似文献   

5.
一位搏击高手参加锦标赛,自以为稳操胜券,一定可以夺得冠军。出乎意料的是,在最后的决赛中,他遇到了一个实力相当的对手,双方竭尽全力出招攻击。当对打到了中途,搏击高手意识到,自己竟然找不到对方招式中的破绽,而对方的攻击却往往能够突破自己防守中的漏洞。  相似文献   

6.
此消彼长     
一位柔道高手参加锦标赛,自以为稳操胜券,一定可以夺得冠军。出乎意料,在最后的决赛中,他遇到一个实力相当的对手,双方竭尽全力出招攻击。当对打到了中途,搏击高手意识到,自己竟然找不到对方招式中的破绽,而对方的攻击却往往能够突破自己防守中的漏洞。比赛的结果可想而知,柔道高手惨败在  相似文献   

7.
译文:有时你最大的弱点能成为你最强的力量。不妨看看一个十岁孩子的故事吧。他无视自己在一次严重的车祸中失去了左手的事实,决心学习柔道。这个男孩师从一位年长的日本柔道师傅。男孩学得很好,但他不能理解的是为什么三个月的训练里师傅只教授给他一个招数。“师傅,”男孩终于开口问道,“我不是应该学习更多的招数吗?”“这是你唯一知道的招数,但也是你唯一需要知道的招数。”师傅回答道。男孩并不十分明白师傅的言下之意,但出于对老师的信任,男孩继续不懈地练习。几个月后,师傅带男孩参加他的第一场比赛。令他惊讶的是,他轻而易举地就从最初的两名对手中胜出。第三场比赛更为艰难,但耗费些许功夫后,他的对手开始心浮气躁,男孩娴熟地一招制胜。尚沉浸在对胜利的惊讶中的男孩已经进入了决赛。  相似文献   

8.
赖细兰 《师道》2004,(6):40-40
一位老师发现班上的一名学生有早恋倾向,就把他找到了办公室。老师没有直接批评他,而是顺手从桌上拿起一个生的小杏让学生品尝,然后问学生是什么滋味。学生皱着眉头说:“又酸又涩。”如是老师又顺手拿起一个熟了的小杏让他品尝,并问学生的感觉如何,学生回答说:“又香又甜,非常好吃。”老师问道:“为什么?”学生回答道:“因为开始的那个小杏还没有成熟,吃起来自然又酸又涩了。”老师便开始开导学生:“中学生谈恋爱就像吃小杏一样,过早地品尝它,只能是又苦又涩,自食苦果,待到它成熟的时候再去吃,才能香甜可口。”学生恍然大悟,心悦诚服地接受…  相似文献   

9.
近二十年的教学生涯,十多年年的班主任经历,让我深深感受到:做一个老师不容易,做一个好老师更不容易;做一个班主任最不容易,做一个好班主任最最不容易!多年的教学生活也让我品尝了教学生活中的酸甜苦辣,让我深深体会到做一个好老师,一个好班主任最重要的法宝:好心态!这是何其重要!  相似文献   

10.
四年级的小朋友现在能接触到“对对子”这个练习,对对子即对课,是一种动脑筋练习做诗的教学方法:老师出一个课题,学生对出一个相对的词语,这个词语与题目必须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甚至自然景物名称、色彩都要相对,要求十分严格。少年时代的鲁迅在三味书屋读私塾(shú),对对子本领非常高。有些平时不爱读书的学生到了对课时,就急得团团转。有的学生甚至偷看题目,请鲁迅给他对好,记在心里,上课时应付老师的提问。班上有一个姓高的学生,平时与同学打打闹闹,学习不认真,一到对课就慌了手脚。一天,他偷看到课题为“独角兽”,便…  相似文献   

11.
周波 《中学生博览》2023,(18):22-23
<正>菜鸟问疑:阿心:最近的一次咨询又让我很有挫败感,一个高二年级的男生,成绩还不错,但是个性比较偏激,人际关系比较差,曾经还在寝室里和同学动过手。这一天在班级里又因为一些小事和同学闹矛盾,情绪很激动,闹到了政教处,政教处的老师和班主任把他教育一顿后又让他到我的辅导室来。在这里,我觉得他的内心十分抗拒,虽然我一再表示希望能够帮到他,但是我真诚的态度却好像完全被他无视了,两个人之间的交流十分别扭,最后他走的时候,还对我说:“老师,  相似文献   

12.
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于永正前不久在邳州实验小学的一节课堂教学中设计了一场读书比赛,过程是这样的:他先让学生推荐班级里读书最好的学生站起来读,然后老师和他比赛,看谁读得好。谁知这位学生读后,于老师并没有读,而是招式一变,又翻了一个花  相似文献   

13.
“老师,老师,贺兴豪又在教室里大哭大闹,他把书全都从窗户丢下去了,同学们的桌子都被他掀倒了。”一个学生气喘吁吁地跑进我的办公室大声喊道。一听到这个消息,我三步并作两步赶紧跑进教室。眼前的一幕确实让我惊呆了。只见教室里一片狼藉,地上到处散落着孩子们的课本,课桌椅东倒西歪,上面的一个个脚印十分刺眼。同学们把贺兴豪团团围住,只见他一边用脑袋撞墙,一边哭诉:“这次考试没有考到90分,回家后我妈妈肯定又要把我暴打一顿!”围观的同学,有的在一旁冷眼旁观,有盼陡生生地躲在其他同学身后,还有的七嘴八舌地在一旁讥笑他。  相似文献   

14.
名语特级教师于永正前不久在邳州实验小学的一节课堂教学中设计了一场读书比赛,过程是这样的:他先让学生推荐班级里读书最好的学生站起来读,然后老师和他比赛,看谁读得好。谁知这位学生读后,于老师并没有读,而是招式一变,又翻了一个花样,  相似文献   

15.
李晓 《成才之路》2011,(12):3-I0001
7岁那年,他在台北百货公司的魔术专柜前流连忘返,对专柜前表演的奇幻魔术深深着迷。于是,他用零花钱买下了人生中第一个魔术道具——"空中来钱"。这个少年开始在课堂上偷偷练习"空中来钱"的魔术。有一次他在课堂上练习时,一不小心让硬币滚落到了讲台边,气愤的老师当场没收了他口袋里的全部硬币。男孩羞红着脸,站起身来奶声奶气地说了一句:"老师,我要成为一个魔术师!"小男孩的话使全班同学哄堂大笑。  相似文献   

16.
较量     
谁不想打败自己的对手,永远做一个"常胜将军"?可是,生活中总有比自己更强的对手,就是他们让我感悟到人生中的酸、甜、苦、辣…… 一天,老师领来一位男同学,他眼睛小小的,鼻子也不高,最令人"恐怖"的是嘴里的牙齿:上面被铁丝绷得紧紧的,活像个"钢板牙"怪兽。"你坐到那儿去吧!"老师指着我旁边的空位置,笑着说  相似文献   

17.
一位搏击高手败给对手后,愤愤不平地找到师傅,请他帮助自己,找出招式中的破绽。师傅笑而不答,在地上画了一条线,要徒弟把这条线变短——但不能擦掉任何一部分。  相似文献   

18.
杨荣浩 《师道》2002,(11):24-25
儿子上小学一年级,最近学校举行讲故事比赛,比赛分初赛和决赛,初赛在班里举行,然后每班选5个小朋友参加年级的决赛。儿子在初赛中讲了《哈利·波特》中最后一段哈利·波特取魔法石的经历。听说他讲得很动情,声音很响亮,尤其讲到哈利·波特破国际象棋阵时,小朋友听得很入迷。故事讲完后,小朋友们报以热烈的掌声,并一致推选他参加决赛。下午放学,班主任就向我报告了这个“好消息”,但要求我让小孩在决赛时讲另一个故事。我问理由,老师说:“我听不懂他讲什么,感觉故事的内容太暴力,什么国际象棋的棋子也撕杀起来,最好换成经典…  相似文献   

19.
听课杂感     
李霞  徐吉志 《师道》2005,(1):36-37
一次,笔者在一堂数学观摩课上遇到了这样一处情景:老师让学生做练习,这时坐在后面的一个孩子怎么也不会做,老师显然没注意到他。旁边一位听课的老师俯下身子轻声教他。他的同桌马上说:“老师,不用教他,他是弱智!”“你教他他也不会,他数学只能考10分!”再看这孩子,竟是一脸的漠然。  相似文献   

20.
现在的作文教学,一个很大的弊端是不能学以致用,经常用的,不练习,不经常用的,却经常练。下一节课说话写话的内容是练习转述,我突发奇想:“平时学生经常转述,没有练的必要,而打电话、写通知倒经常用到,我何不让学生练习打电话、写通知呢”一进教室,我露出发愁的样子说:“怎么办呢”学生惊奇地问:“怎么了”“唉刚才校长让我告诉于老师班里的数学老师明天上午8点到人民礼堂参加节目彩排,要求穿红上衣、白裤子、白鞋子,迟到了还要给学校扣分,可是于老师家里有点急事,请假回家了,怎么告诉她呢”孩子们也着急地想起来,一会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