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文评改,在初中作文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现实教学中,教师面对成百本作文发愁,对于每篇作文要精批细改,要有眉批、夹批、总批,写评语更是难上加难,既要指出学生文章不足,又要照顾学生面子不伤害学生自尊心,写出鼓励性话语。而学生对老师的劳动总是表现出不在乎,要么匆匆看一眼了事,要么置之不理。这样,教师作文批改的效用就很难显示出来。作文批改怎样走出这种高耗低效的怪圈?就成了最大的困惑。  相似文献   

2.
作文评语,是教师对学生的作文练习指出得失、提示批改、作出评价的意见和建议。学生翻阅老师的评语,会从中受到启迪,发现不足,不断完善;教师为学生写评语,肯定优点,指出不足,教给方法,鼓励上进。但有些作文评语却步入了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相似文献   

3.
应文 《小学语文》2012,(4):62-64
有一次作文批改让我记忆犹新,作者是班里一个中等的学生,各方面表现都很一般,属于不会引起老师注意的那种学生。那次的作文是介绍一个人,他介绍的是自己,他写了很多关于自己的内容,其中写到他是个很注意细节的学生,他会捡起班里角落里的一片垃圾,他会把教室里老师同学桌肚里整理干净,他会在意老师给他的每一次评语。他不需要别人的发现和肯定,只是想这么做,他觉得这样很快乐,也希望老师替他保密。  相似文献   

4.
批改作文让语文老师颇伤脑筋,尤其是写作文评语时往往轻率为之。殊不知这样做只会让学生越来越讨厌写作文,老师只有重视作文评语,将之成为与学生沟通的平台,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增进师生间的情感,进而提高自己作文教学的成效。  相似文献   

5.
学生把作文交给老师,如同交出了一颗心。总是焦虑不安而又满怀希望地等待老师的批改。因此,我们给学生作文下评语时,不能轻率为之,三言两语,以“见红”为原则。好的作文评语是沟通师生情感的桥梁,就如在学生写作兴趣的火花上加油,能使之越燃越旺。  相似文献   

6.
课改中,小学语文教师对作文教学有了深入的研究和探索,注重了对学生写作过程的精心指导,但一提到对学生作文的批改这一话题,绝大多数老师都有共同的看法,你即使批改得再仔细,学生也只是看看等级或分数,看完了顺手就把作文本放入书包了,真是"白用功夫";也有的老师认为学生的作文是写出来的,而不是改出来的;还有的老师认为会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学生,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张扬。这些看法或许有道理,但我认为作文批改,绝对是不可轻视的,正确而认真地批改学生的作文,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而且还能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7.
作文教学主要包括作文指导、作文批改、作文讲评三个部分,而作 文评语是作文批改中一个不可小视的重要环节。一则作文评语是否中肯艺术,是否富有情感 ,是衡量一个教师教学态度优劣、教学能力强弱、审美水平高低的标尺,它将直接影响学生 的作文兴趣、作文水平和做人的准则。一则优秀的作文评语,能引起学生的思维谐振,情感共鸣,它输送给学生的信息是广泛而深 入的,有的甚至是终身受用的,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必须注重“评语”的启迪、教育及引导 作用。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一篇作文通过教师千辛万苦的批改,发到学生手里后他们首先要看…  相似文献   

8.
作文评语是教师对学生作文从内容到形式作出的整体评价,是师生就作文所进行的心理沟通,也是教师对学生写作热情的呼唤。初中生的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强。他们不喜欢教师那种盛气凌人的说教,希望和老师平等地进行情感和思想交流。如果教师能“俯下身子”和学生交流,他们更容易接受。因此,教师在写作文评语时,要尽量将情感因素融入其中,写出有情感、有指导性的评语。一、重视作文评语的鼓励性作用好的评语如一把钥匙,将开启学生心灵的门扉。在作文批改中,教师要实事求是地写些鼓励性评语,这样会感染学生,使之努力向上并带来新…  相似文献   

9.
刘惠子 《教师》2011,(34):77-77
作为一个语文老师,批改学生作文,拟写作文评语,是再熟悉不过的事了。可是,要想写好作文评语,这是广大语文教师人人都值得钻研的课题。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大家越来越充分地认识到作文训练的重要,每周、每学期的作文量都能得到保证。然而批改,一个“阅”字,让人好扫兴。那么,怎样才能写好作文评语,使评判和激励作用发挥到最佳水平呢?  相似文献   

10.
如何上好作文课,尤其是作文批改课,一直是许多盲校教师的难题。在给学生批改作文时,由于低视力学生使用大字作文本,老师写的汉字评语,学生要很费劲地去识别;全盲生用盲文,纸上几乎没有间隙,老师批改时难以插入批注文字。用上电脑后,全盲生和低视力学生都方便了很多,在电脑软件的支持下,他们可以在屏幕上任意挥  相似文献   

11.
"文章不厌百回改,反复推敲佳句来"充分说明好文章既是写出来的,同时也是改出来的。笔者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我特别重视作文修改,我始终奉行作文是三分写七分改,而且作文批改的方式从老师单一批改到放手给学生,首先要学生自改,再到学生彼此互改,最后再到老师精改。让学生在同学、老师批改评语中,找到自己作文的精彩和闪光点,从而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增强写好作文的自信心;同时也要找到自己作文的不足之处,启发、勉励自己今后的写作中,集思广益,仔细推敲而写出脍炙人口的美文来。  相似文献   

12.
黄雪飞 《现代语文》2007,(3):115-116
多年来,我们一直遵循着批改、讲评这一模式来批改作文,教师的眉批、总批字斟句酌,对学生的错别字、病旬修改包办代替。这样的评价导致了学生把文章誉写完就万事大吉了。批改后发下作文,他们关心的也只是得了几分,至于老师改了哪些地方,写了什么评语,应如何改都是无关紧要的。显然,这样的批改收效甚微。这种没有反馈的一次性评价方法,不仅劳而无功,而且挫伤了学生作文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3.
王海霞 《阅读与鉴赏》2008,(11):46-46,45
在我们目前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批改作文,学生看评语”的现象。常常是作文本交给老师,老师批阅之后又发到学生手里,学生看完老师的评语,就意味着此次写作活动已经结束了。  相似文献   

14.
张志成 《甘肃教育》2013,(22):63-63
说起批改作文,很多语文老师就感到颇伤脑筋,特别是在写作文评语时,我们往往轻率为之,三言两语。以“见红”为原则;或者套话连篇、空洞无物;或者用写鉴定、做总结的语言,严肃而呆板,学生读起来索然无味,评语的教育功能也难以充分发挥出来。笔者认为,作文评语是教师与学生笔上交谈的有力工具。是沟通师生的桥梁。好的评语,对学生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5.
在英语作文教学中,写评语是老师批改作文常用的方法。本文通过调查分析发现:肯定鼓励的教师评语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结合调研情况,本文提出了英语作文评语的撰写原则。  相似文献   

16.
正作文批改是语文老师最为复杂的一项任务,特别是老师在写评语时,由于作文多,老师无法下手,往往轻率为之,有时三言两语,以"点到"为原则;或者套话连篇、没有针对作文中的优点或缺点进行评论;有的用写评语、下定义的方式,严肃而不灵活,学生读起来味同嚼蜡,索然无味,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写作激情。笔者认为,作文评语是教师与学生进行交流的有效工具,是沟通师生情感的桥梁,是体现教师写作水平和欣赏水平的平台。老师要把对  相似文献   

17.
正一、作文批改要有针对性精批细改固然有好处,但却要花费教师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最终学生根本看不懂老师的批改符号,仅仅关注老师给出的分数。因此,在批改作文时,应从大方面着手,有针对性地抓住主要问题进行点评,如内容的完整性、观点表达是否到位、整体意思表达及卷面情况,使学生能够抓住主要问题,辨明优劣。二、作文批改要精泛批结合教师给学生批改作文时,常常会发现很多学生犯了相同的错误。如人称混乱、时态不一致、要点不全、汉式英语等。据此,本人在批改作文时,往往会把学生作文中存在  相似文献   

18.
说起批改作文,很多语文老师都感到颇伤脑筋,特别是在写作文评语时,我们往往轻率为之,三言两语;或者套话连篇、空洞无物;或者用写鉴定、做总结的语言,严肃而呆板,学生读起来索然无味,评语的教育功能也难以充分发挥出来。  相似文献   

19.
关爱的起点     
"作文评语"是教师批改作文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而现在教师的作文评语往往只是公式化的语言,生硬的说教,怎能起到培养习作兴趣、提高习作水平的作用呢?偶然,发现我们学校的一位教师在批改作文时,面前放一张纸,凑近一看,上面写满了一些文字:语句通顺,内容具体,层次清晰,详略得当……原来是"评语大全"。这样"分解组合",就可以毫不费力地完成对学生作文的评价。如此套话般的评语,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将  相似文献   

20.
周斌 《广西教育》2005,(11A):31-3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课程评价由注重甄别、选拔的功能,转变为更多注重激励和反馈的功能。这就要求我们在写作文评语时要尽量避免一些裁判式的、冷冰冰的语句,如语句不通顺,条理不清楚,中心不明确等;或空洞的,含糊的评语,如文章很生动,内容很具体,想象丰富等。前者会伤孩子写作的积极性,后者则让学生看不懂,看不明白。因此.教师写评语时要站在与学生平等的高度,就学生作文中反映出来的思想认识、道德情感、语言运用等进行全方位的互动式交流。把作文与做人结合起来,激发学生潜在的表达欲望,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与热情,从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提高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