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笔者听了六七位教师执教《林海》一课 ,觉得一则板书颇有新意。在简笔画的基础上 ,教师如下板书 :亲切  舒服亲切   舒服亲切    舒服师 :课文学完了 ,你们看着板书 ,有什么发现 ?生 :“亲切、舒服”四个字为什么越写越大 ?师 :这个问题问得好 ,你领悟了吗 ?生“亲切、舒服”越写越大 ,是作者的感受一次比一次深。生 :作者老舍先生刚走进大兴安岭 ,第一次听到这悦耳的名字 ,心中感到亲切、舒服。走进大兴安岭 ,看到大兴安岭美得并不空洞 ,心中更加感到亲切、舒服。看到人与山融为一体 ,感受到大兴安岭具有兴国安邦的作用 ,作者对大…  相似文献   

2.
师:作者来到大兴安岭产生了一种什么感觉?生:产生了“亲切与舒服”的感觉.师:清同学们找一找,课文中一共出现过几次“亲切与舒服”?它们又分别出现在哪几节课文中?生:课文中一共出现过三次“亲切与舒服”.第一次出现在课文的第一节中,第二次出现在课文的第六节中,第三次出现在第七节中.师:对.作者对大兴安岭“亲切与舒服”之感,就是作者写“林海”的原因.让我们随着作者感情变化的线索,逐段学习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写林海的.请自由读第一段,思考;作者第一次的亲切舒服之感是怎样产生的?(生自由读)  相似文献   

3.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23课《丰碑》。(板书课题,读课题)师:同学们课前都预习了课文,通过预习,你读懂了哪些内容?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生:我知道了这篇课文讲的是在红军行军途中,一位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故事。(板书:“军需处长”)生:红军队伍的任务很艰巨,行军条件很恶劣。生:我补充,课文写了将军开始为军需处长生气、发火,可是知道军需处长被冻死以后,对军需处长表示了深深的敬意。(板书:“将军”)生:我知道了这篇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师:同学们课前预习得很好。请再说说你有哪些不明白…  相似文献   

4.
一导入新课,扫清阅读障碍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新课文,跟老师一起读课题:圆明园的毁灭。生:圆明园的毁灭。师:(板书课题)"圆"里面的点要写得长一些,写"园"字要写好里面的竖弯钩。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也搜集了相关资料,谁能用一句话来介绍一下圆明园?生:曾经的圆明园非常宏伟。生:曾经的圆明园里面有无数珍藏。生:圆明园是一个皇家园林。生:圆明园的毁灭让人非常痛心。师:同学们预习得非常充分,了解了不少资料,我相信大家对于文中的字词也一定认识了。(出示)  相似文献   

5.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 生:《迎接绿色》。 师:(板书课题,提示“迎”的笔画,生跟着书空)大家预习了吗?老师先来出示一些生字、词语,看看你们能否读正确。  相似文献   

6.
师:在今天这个大热天儿里,我们学习一篇能让人体会到凉爽的课文,《第一场雪》。(板书:第一场雪)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现在请大家把不懂的问题提出来。生:课文为什么叫第一场雪?生:作者为什么联想到瑞雪兆丰年?生:什么叫瑞雪?生:既然冬天的夜晚格外寂静,为什么还要写些声音呢?〔学生把预习中不懂的问题提出来,这是一次集中反馈,这样设计,便于教师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学习。〕师:大家提出了很多问题,说明同学们读书非常认真。这节课我就和大家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本课的写作方法,还要解决同学们…  相似文献   

7.
一词语复习,切入新课 师:同学们,课文都预习了吧?(板书:日寇)这个词怎么读? 生:rì kòu。 师:中国的汉字很有意思。知道"寇"这个字以前是怎么写的吗?(老师板书篆书"寇")"寇"字由三部分组成:"宀"是房屋,"元"这里指人的头部,"攴"是手持棍子。  相似文献   

8.
《林海》这篇课文,先总说大兴安岭这个悦耳的名字使人感到“亲切与舒服”。接着,在分述部分,作者对大兴安岭进行了由远及近、由粗到细的生动描写,以及由表及里的丰富联想,一层深于一层地“证实”了兴安岭的确使人感到“亲切与舒服”。描写部分分三层:岭的温柔;林海的壮观;野花的多彩。联想部分分二层:由眼前  相似文献   

9.
严杏  米仁顺 《湖南教育》2002,(21):47-49
(播放课件,教师配合课件深情地吟诵:在浩瀚无边的宇宙,有一个美丽的星球。它是人类的家园,它是太阳和月亮的朋友)师:看到了吗?这个美丽的星球就是……生:地球。(师板书:地球)评析用美丽的课件导入,配以一首同样美丽的谜语诗,由教师娓娓吟来,一开始就给学生一种美的冲击,为后面理解、感受地球的美作了很好的形象铺垫。师:地球我们还把它比做什么?生:故乡、家园、摇篮。师:哦!我听到更多的同学在叫“母亲”、“妈妈”,多亲切的称呼呀!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的就是一篇有关地球的课文。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告诉大…  相似文献   

10.
一串句子,一个故事——概述中学表达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题目是——(板书:木笛)读一遍。(生读)同学们课前把课文读了几遍?  相似文献   

11.
师:看王老师写课题。(师板书。)两小儿辩日。咱们一起把课题读一遍。(生读课题。)师:大家在预习课文的过程中,碰到哪些困难和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一 预习导入,整体感知课文 师:同学们喜欢狗吗?谁能说一下狗有什么特点?生:我知道狗的鼻子很灵敏。师:狗的嗅觉很灵敏。  相似文献   

13.
教学目标1.学习峨眉山上铺路人不畏艰险、默默奉献的精伸;2运用"一边读,一边想"的方法理解课文;3有表情朗读课文。一、检查预习情况理清文章层次师:向学们已经预习了第六课《峨眉道上》。通过预习,你对课文有哪些了解?生:我知道课文写的是作者在登峨眉山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生:课文第一自然段写作者的所见,第二至六自然段写作者的所闻,第七、八自然段写作者的所思所感。(教师板书:一、所见二、所闻三、所思所感)师:同学们都预习得很不错,了解了课文大意,理清了文章层次。谁能说说本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是什么?生:把…  相似文献   

14.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位日本著名作家创作的童话。(生齐读题目:去年的树)课文说的是一对好朋友之间的故事.这对好朋友是——(生齐:一只鸟儿和一棵树)同学们都已经预习过课文了.下面我想请大家来展示一下自己的预习成果。是否需要再练习练习?  相似文献   

15.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金子》一课。课文都预习了吗?(生:预习了)课文生字新词都会写了吗?(生:会了)请同学们拿出听写本,我们来听默几个词语。注意每个词语老师只读两遍:蜂拥而至、扫兴离去、不甘落空、实现梦想。  相似文献   

16.
王振华 《湖南教育》2002,(13):46-47
师:在上课之前,请你们听段录音,听完后告诉老师,你们听到的是什么声音?(放录音)很多小朋友已经听出来了,一起来说,是———生:风声。师:对。(板书:“风”)风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生:风很冷。生:风有时候大有时候小。生:风能吹动很多东西。生:风没有颜色。生:……师:说得真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跟它有关,题目就叫《画风》(板书:20、画风)大家把课题念一遍。生:(齐念)画风。师:小朋友们,当你看到这个课题后,你会提出些什么问题呢?想到了你就站起来说。生:谁和谁在画风?生:他们在哪儿画风?生:…  相似文献   

17.
一 古往今来谈时光 师:(板书课题)预习过课文,你觉得这篇文章说的是什么匆匆?  相似文献   

18.
王斌  何捷 《小学教学设计》2002,(3):13-14,16
教法一一、激情自学师 :请同学们告诉老师你爸爸是做什么工作的?(师依据学生回答板书 :庄稼)(师褒农民的重要性。)师 :同学们对种庄稼在不在行呢?师 :老师这里有这样一块土地 ,一连几年庄稼都没有好收成 ,是什么原因呢?(虫害 ,管理不善 ,无化肥 ,干旱 ,洪涝等)。师 :谁能具体说说哪些虫害?(说对“田鼠”的 ,师表扬 ,同时板书师 :如何消灭田鼠呢?(生答 :挖、药灭、老鹰、蛇。师板书 :蛇吃田鼠)师依据板书巩固说明 :蛇能够保护庄稼。(出示课题)二、读议导析 ,揭示联系(一)读议课文第一段1.听课文第一段录音 ,感知板书内容…  相似文献   

19.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一起读课题。(师板书课题,生读。)  相似文献   

20.
片断实录师:下面老师教给大家一种学习方法。(板书:品词品句)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一段。生:(默读课文)师:课文一开头就写"茫茫的草海",这里为什么不用"草地",而用"草海"呢?(板书:草海)生甲:草海比草地更宽阔。生乙:因为大海是一望无际的,作者用"草海"来体现草地的一望无垠。师:说得很好I同学们再想想,在陆地上行军比坐着小船在海上航行,哪个危险?为什么?生:坐小船在海上航行危险,因为海上的风浪随时会把小船掀翻。师:这么说,在"草海"里行军会怎么样?生:也会遇到危险。师:(小结)课文中的"草海",不但写出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