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八○年高考复习大纲,在几何部份增加了“四种命题间的关系”。考虑到应届高中毕业生没有学过这部分知识,现就有关内容,谈谈个人的看法,供师生复习时参考。一、四种命题的定义和相互关系在数学中,我们经常碰到一些带有肯定或否定性质的语句,比如,对顶角相等,同号两数相乘得正,若A(?)B,则B′(?)A′等就是正确的语句;相等的两个角必是直角,4大于5等就是错误的语句。我们把这些具有判断性的语句,叫做数学命题。正确的命题称为真命题,错误的命题称为假命题。从上  相似文献   

2.
为了简明地表达命题中条件和结论的逻辑关系,在数学命题中的条件可分为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和充要条件。它们的意义是:如果A成立,那么B成立即A(?)B,这时我们就说条件A是B成立的充分条件,也就是说,为使B成立,具备条件A就足够了。如果B成立,那么A成立,即B(?)A,或者,如果A不成立,那么B就不成立,这时我们就说,条件A是B成立的必要条件,也就是说,要使B成立,就必须具备有条件A。若既有A(?)B,又有B(?)A,那么A既是B成  相似文献   

3.
<正> 在中学几何教材第二册中,关于原命题和逆否命题的等价性,是这样来证明的: “如果原命题‘若A成立,则B就成立’正确。那么B不成立时,试想A成立不成立呢?当然A不成立。因为假定A成立,那么根据正确的原命题,B就应成立,这和这里的题设B不成立相矛盾。因此,‘若B不成立,则A就不成立’这就证明了原命题正确,那么它的逆否命题一定正确。”  相似文献   

4.
充要条件是揭示命题与命题关系的重要概念,为了便于说明充要条件的两个性质,我想首先依据六年制高中代数第一册第44页摘要叙述它的定义: 如果“从命题A成立可以推得命题B成立”,即如果有“A(?)B”,那么我们说命题A是命题B成立的充分条件; 如果“从命题B成立可以推得命题A成立”,即如果有“B(?)A”,那么我们说命题A是命题B成立的必要条件; 如果既有A(?)B,又有B(?)A,即如果有A(?)B,我们就说A是B成立的充分而且必要条件,简称充要条件。上述定义强调了A、B是“命题”,这与十年制高中数学第二册第110页的定义相比,我感到提  相似文献   

5.
数学中提出问题的类型主要是:陈述S是否正确?这里陈述S型如“类A的每个元素都是类B的元素”,“A(?)B”。要论证为一陈述是正确的,就意味着系统地给出包含关系A(?)B的一个证明;而要说明这一陈述不真,就意味着找到A的一个元,但它不是B的元,这也就是说一个反例。这就相当于在数学里,要判断命题为真,必须通过严格的证明,所谓证明,就是使用已经确定其真实性的公理、定理、定义、公式、性质等数学命题来证某一个数学命题的真实性的推理过程。要说明一个数学命题“若A则B”为假,就意味着找出符合条件A的对象,但不具有性质B,即找到一个反例。据此,  相似文献   

6.
一、知识点扫描(一)概念1.命题:判断一件事情的句子叫做命题.每个命题都是由条件和结论两部分组成,条件是已知的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断出的事项.一般地命题都可以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其中"如果"引出的部分是条件,"那么"引出的部分是结论.正确的命题称为真命题,不正确的命题称为假命题.  相似文献   

7.
否命题的概念在初中几何课本第二册中作了介绍,它是这样定义的,"如果一个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分别是另一个命题的题设的否定和结论的否定,那么这两个命题就叫互否命题.如果把其中一个命题叫做原命题,那么另一个命题就叫做它的否命题".大家知道,我们所研究的数学命题大多数,或者说经  相似文献   

8.
王浩 《教学月刊》2011,(6):57-58
要肯定数学命题的正确性,就必须进行严格的数学证明或正确的数字运算;要说明一个命题是假的,只要举一个例子予以否定即可,这个例子就是所谓的反例.因此,构造反例同证明具有同等的重要地位.那么,构造反例有没有一般方法呢?如果有,它的一般方法又是什么呢?本文试图从几个不同角度予以分析、回答.所谓构造反例,就是要举一个例子说明条件命题“A→B”为假,在这个例子中,要求条件A为真,结论B为假,即由A真不能导致B真.  相似文献   

9.
一、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充要条件是本章理论知识的重要基础,也是数学上常用的重要概念。如果“A(?)B”(即由命题A成立可以推得命题B成立),那么A是B的充分条件,B是A的必要条件,如果“A(?)B”(即有A(?)B,且  相似文献   

10.
语言现象是可借助于数学方法来研究的.有一门学科叫做数学语言学,就是借助于数学方法来研究语言现象的. 如果我们用字母来表示一些相关的概念:秦——A,汉——B,月——x,关——y,那么,利用这些字母又可以组成新的概念。秦时的月——Ax,汉时的关——By;  相似文献   

11.
一、知识梳理1.命题对事情进行判断的句子叫做命题,如:“人是高等动物”,“对应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反之,如果一个句子没有对某一件事情作出任何判断,那么它就不是命题,如“你爱好什么运动?”等.要说明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可以通过举反例;要说明一个命题是真命题,则需要依据公理等推理证实.  相似文献   

12.
<正>"贴近生活用语"是指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常用语言,常见事例来理解数学知识,如数学中对映射的定义为:设A,B为两个集合,如果按照某种对应关系f,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元素,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的元素和它对应,那么这样的对应叫做集合A到集合B的映射。文字理解能力差的学生,对这个定义就很难理解,如果引入一个生活中的一个例子:把集合A看成一群人,把集合B看成一个酒店,A到B的映射,就等价于  相似文献   

13.
教学小资料     
自然数加法有两种定义方法。第一种是以基数理论为依据,以集合为基础概念来进行定义的:设A、B是两个不含有公共元素的有限集合,它们的基数分别是a、b;如果集合A、B的并集C的基数是c,那么c就叫做a与b的和,求和的运算叫做加法。另一种是以序数理论为依据,以自然数列为基础概念进行定义:设有自然数a、b,如果在自然数列中的数a之后再接着数出b个数来,恰好对应于自然数列中的数c,那么数c就叫做a与b的和,求和的运算叫做加法。目前所通用的小学数学课本中都是采用第一种定义为理论基础描述加法概念的,即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相似文献   

14.
定理的证明和应用是中学数学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但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因受教材篇幅和讲授时数的限制,对“定理”的一些主要内容没有进行详尽的讨论,致使教学中出现厂一些误区,如学生学完定理后,往往认为其逆命题也成立并加以应用,还有的学生对命题与定理的关系不清楚,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教师首先要搞清楚有关命题的一些逻辑知识,并在教学中注意澄清容易混淆的概念,故此有必要讨论一下命题和定理的相关知识。 1.命题 判断的语言形式称为命题。也就是说命题是陈述事理的语言。如“连结圆周上两点的线段叫做弦”、“实数具有连续性”等等都是命题,但要注意命题并不都是正确的。例如:“二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向位角不等”,也是一个命题,但它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15.
高中数学新课程实验教材《选修2—1》(人教社A版)的第一章“常用逻辑用语”(P2)中对“命题”这一概念是这样定义的:“一般地,在数学中,我们把用语言、符号或式子表达的,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叫做命题.其中,判断为真的语句叫做真命题,判断为假的语句叫做假命题.”按照这一定义,要判断一个语句是不是命题,就是要看它是否符合  相似文献   

16.
高中数学具有较强的逻辑性与规律性,我们解决问题时往往从正面人手,难免会遇到思维障碍或者困难.如果我们另辟蹊径,逆向思维,问题也许就迎刃而解.反证法就是一种典型逆向数学思维,在数学中应用较广.一、"反证法"概述一般情况下,反证法可以这样解释:证明:命题A成立.这时可以首先假设:此命题A不成立(命题A的条件不变),这时根据命题A.不成立,往往会得到一个反命题C(一个或者多个),由反命题C而推出结论B,结论B很显然是矛盾或者错误的(根据某个正确的定理或者结论).  相似文献   

17.
数学是一门研究事物的数量关系的科学,所以,数学里不但重视质,还特别重视量。“每一个”、“有一个”,两者只有一字之差,意义完全不同。 一、全称量词——每一个 如果对论域中的所有元素都下了判断,那么这样的命题叫做“全称命题”,“每一个”就叫“全称量词”。 全称量词还常用“所有的”、“任一个”、“凡”  相似文献   

18.
在初中数学中学习了命题以及四种命题的关系,所涉及的命题都是简单命题。本文研究的是复合命题。一用“且”、“或”、“如果”等逻辑语言的形式连接起来的命题叫复合命题。设A、B为两个命题,则A、B可视作两个集合。显然,复合命题A且B等价于A∩B;复合命题A或B等价于A∪B;命  相似文献   

19.
<正>数学的解题往往是不断地转换,由题A想到题B,由题B想到题C…通过联想,把两个或多个命题按照一定的需要联系在一起,深深地印刻画在头脑中,就形成一个认知结构——命题联想系统.([1])命题A可以推出命题B,我们把命题B叫做命题A的"下游命题".研究从A可以推出些  相似文献   

20.
任何数学命题,都是由“条件”和“结论”两个部分组成的。正确的命题,揭示了“条件”与“结论”之间的必然联系.一般地说,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改变了,那么它的结论往往也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把一个数学命题中的特殊条件一般化(即去掉某些约束条件),从而推得更普遍的结论,这叫做数学命题的推广.推广数学命题,是一项重要的数学基本功。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通过启发诱导,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