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初中生》2008,(12):47-47
清朝王爷的夫人叫“福晋”。恭亲王府的大管家为了讨好福晋,写了很多“福”字贴在王府四处。谁知家丁干活不仔细,把大门的“福”字贴倒了。福晋一看,可就恼火了。大管家急中生智,忙说:“大福到(倒)了,是吉庆之兆啊!”福晋一想,是呀,“倒”谐音“到”,原来是这么回事啊,不禁眉开眼笑,对家丁不但不罚,还给予了大赏。后来,大家期盼幸福来临,也跟着把福字倒着贴。  相似文献   

2.
春节期间,很多人喜欢在家中倒贴福字。对此,著名作家冯骥才则表示,大门上的福字不宜倒贴。冯骥才说,倒贴福字,取其“倒”和“到”的谐音,意为“福到”了,但不是说所有福字都要这么贴,尤其是大门板上。  相似文献   

3.
长大是福     
我们一天天地长大,妈说这就是福。谁的福?我的福,还是妈的福?妈说是大家的福。细细品味,长大真的就是福。你看,自从呱呱落地,我便在大人们的期盼中一天天成长,今天称体重,明天量身高,后天又照相,一旦有了新的突破,爸妈脸上就堆满灿烂的阳光;上幼儿园,我牙牙学语,我读诗念词,大人们忙着开发我的智力———弹琴、唱歌、画画、写字,每出一张“作品”,爸妈就像被蜜浸过JINGDIANLIANGPI一样;等上了小学,每次拿回奖状和考试分数,爸妈的心又开成了一朵花。而我呢,这时也的确感到自己在幸福中长大了———会帮妈妈买馍…  相似文献   

4.
与爷爷奶奶的昨天比,福而思党——感福;与爸爸妈妈的今天比,福而思源——谢福;与祖国母亲的明天比,福而思进——创福;与不惜福、不知福的现象比,福而思是——懂福。  相似文献   

5.
祝你幸福     
福是什么?因为涵盖面广,很难界定。有人认为福者,富也,有钱是福;有人认为福者,辅也,是辅佐帝业的宰相,做官是福;也有人说福者,佛也,参禅是福;还有人说福就是难得糊涂,糊涂就是不计较,少烦恼,糊涂是福。看似望文生义,其实都不无道理。  相似文献   

6.
人类自古至今,都崇尚“福”,谁都期盼“福”至。可在人的一生中,往往随着“福”接踵而来的又有那人人都想躲避的“灾祸”。“天灾人祸”便是中国古代人民用来表述灾祸现象的一个词语。  相似文献   

7.
来福     
“来福,信!”如山的背篓下挣扎出一线喜悦急切的目光.瘦黑粗糙如树枝的手抖抖地拆开了信封。信,薄薄一张,内容,短短几行。来福如饥似渴.如痴似醉地阅读着。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的发展,进城务工的农村人员越来越多,他们的孩子成了留守儿童。长期缺少父母的关爱,让老师的教育压力也越来越大。作为班主任,这时俨然成了孩子们的保姆,需要从各方面来关心他们。  相似文献   

9.
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一种工具。然而,很多学生感到学习英语比较吃力,每天面对大量的作业、练习、考试,几乎压得喘不过气来,但是自己的英语成绩丝毫不见提高。英语学习不是进行大量的抄写就可以提高的,听说读写绝不能忽视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作者介绍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培养学生的语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点感悟。  相似文献   

10.
丹尼尔·笛福《伦敦大瘟疫亲历记》的瘟疫书写体现了神学解释与理性解释并立的二重性,这代表着英国瘟疫书写传统的转向。笛福瘟疫书写中的二重性源于18世纪初启蒙运动的理性本质与神学因素、清教主义的理性因素与神学本质分别对笛福所产生的影响,同时神学解释和理性解释各自的缺陷、不足也使二重性成为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1.
华山 《教书育人》2002,(3):47-47
过年了,老百姓家家户户都喜欢在屋门、窗户、箱柜、水缸、粮囤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表达“迎春接福”之意。关于民间贴福字,有不少有趣的传说,一说是姜太公封神时,他老婆也要请封,姜太公说:“你到我家来我穷了一辈子,就封你为穷神吧。”老婆不高兴了:“叫我蹲在啥地方?”姜太公说:“有福的地方都不能去。”从此流传开来,老百姓家家都贴“福”字,希望新年富庶,驱走穷神。还有一说,说是相传明朝年间,有一年的农历正月十五,明太祖朱元璋微服到民间查访,来到一个小镇上,看见许多人在围观一幅画。画上一个赤脚女人,怀抱大…  相似文献   

12.
健美操是集体操、舞蹈、音乐于一体的运动。笔者总结使用了“耳到、眼到、口到、心到”“四到”教学方法,结合小组协作教学、自主探究学习、体验式学习,引领学生如何学好健美操、热爱健美操,提升学生自身气质。  相似文献   

13.
李琦 《今日教育》2007,(4):24-24
每天早上点名成了一种惯例,小朋友对点名也就随口用一句“到”就完事了。我发现很多小朋友在点名时注意力不集中,左右讲话,这点很令我苦恼。  相似文献   

14.
健美操是集体操、舞蹈、音乐于一体的运动。笔者总结使用了耳到、眼到、口到、心到四到教学方法,结合小组协作教学、自主探究学习、体验式学习,引领学生如何学好健美操、热爱健美操,提升学生自身气质。  相似文献   

15.
一、“福娃”与中国的“福”文化“福”是所有欢喜,所有平顺,所有美好的总称。几千年来,在中国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无不把有“福”作为人生的一种理想境界。在中国,商店里胖嘟嘟的“福娃娃”随处可见,家庭装饰的壁挂、民居窗户带有“福”字的镂空雕刻、大街小巷的福文化雕塑等福文化现象与景观无不蕴含了中华民族“福”文化灵魂,“福”文化成为中华民族吉祥文化的代表。2008年世界第29届夏季奥运会在中国北京召开,  相似文献   

16.
五个福娃     
福娃而有五个,何也?妙哉,正好扣着五福。五福之说,出自商朝贤人箕子,载于距今三千年前《尚书·洪范》篇末。哪五福?箕子说,一是寿福,能享高龄;二是富福,能享宽裕;三是康宁福,能享平安;四是攸好德福,能享善报;五是考终命福,能享天年。以上五福,古今中外圆颅方趾之人,除极少数咬姜喝醋的矫情者而外,莫不歆羡。  相似文献   

17.
人小鬼大 铃木福在《儿童警察》饰演的是一个“柯南”般的故事,成年人吸进了奇怪的气体,变成了小孩子。虽然故事的设定是这样,但是真实生活中的小福绝对是算是一个非常有孩子味的人,喜欢假面骑士,在拍摄现场有着成熟的礼貌,也有着用不完的活力,好像两者很好地结合在一起,把周围的人荫到心颤。  相似文献   

18.
谈到读书,贾平凹总是津津乐道。读书的滋味甜酸苦辣涌注心头,贾平凹也时常流泄于笔端。说的最多的,却是一句话:“读书有福”。读书有福?福从何来?  相似文献   

19.
民间有个习俗,过年时,把“福”字倒贴在门上;在春节联欢晚会上,也时有倒写“福”字的舞台背景。虽然我们都知道这是借“福倒了”的谐音“福到了”以图吉利,但从何时起倒贴“福”字,这“福”字倒贴与什么人有关,有怎样的传说?笔者经过多方搜集,原来,倒贴“福”字民间还有这样一个故事。  相似文献   

20.
心安是福     
廖钧 《老年教育》2008,(1):18-18
什么是福?发财是福,健康是福,长命是福,太太漂亮有艳福,饱览美景有眼福,大快朵颐有口福……这福那福,不一而足。然而,哲人有言:“心安是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