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曹雪芹的小说《红楼梦》有着明显的戏剧化特征,他借鉴戏剧手法塑造了一大批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借鉴戏剧中花的意象暗示宝黛爱情悲剧,继承了中国传统戏剧中对纯情、真情的推崇,真诚地书写宝黛爱情,更重要的是他对悲剧精神的继承和创新,小说戏剧化使得《红楼梦》韵味无穷。《红楼梦》戏剧化特征的文化意蕴表现在:"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关系)、"知行合一"(人与社会关系,推崇伦理道德,重视社会实践)、高扬人文主义理想、内在超越性诗意追求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李渔小说《十二楼》具有鲜明的戏剧化特征,主要表现在借戏剧的艺术手法塑造人物形象、学习戏剧的限制叙事视角、借鉴戏剧的艺术虚构手法、模拟戏剧的宾白技巧、采用戏剧的空间艺术等几方面。《十二楼》戏剧化特征的形成是内因、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十二楼》戏剧化特征的文化意蕴主要体现在以俗为主、雅俗共赏。《十二楼》戏剧化特征的文化意蕴的深刻之处在于:李渔对社会独特的观察角度、对生活现象深入的思考以及对个人尊严与价值的推崇,彰显出精英知识的人间现实情怀。  相似文献   

3.
<正>秉承“生命·实践”教育学关注学生生命价值的理念,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融入戏剧元素,运用戏剧化教学,开发与转化语文学科育人价值。戏剧化教学是剧场式教学、场景化教学、表现式教学,强调教学的场景式、剧场式,强调学生的体验性和表现性。在教学中,创设戏剧情境,构建角色关系,运用剧场方法,让儿童体验角色,发挥想象,表现自我,学会合作,学会创新,实现生命成长。戏剧化教学不同于一般的“戏剧教学”,不重表演技巧和演出,而是重体验,重表达,更多地指向于角色体验与个性表达,培养儿童的表达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开发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  相似文献   

4.
牛汉早期独特的人生经历深刻地影响着他的诗歌创作,带给他诗歌创作戏剧化的启示。诗人汲取戏剧文学的有益养分,将戏剧元素注入诗歌,运用戏剧化手法进行创作。戏剧化场景的呈现,戏剧性独白、对白、旁白等言说方式的巧妙设计,使其诗歌充满了浓厚的戏剧性色彩。戏剧化手法在牛汉诗歌中的运用,代表着一种新的尝试,促进了诗歌艺术与戏剧文学的融合与发展,加速了新诗的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5.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发展核心素养为导向,对语文课程与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而教育戏剧作为一种彰显实践性与情境性的教育教学方式,为语文学习方式的变革提供了有益的思路和借鉴。在对教育戏剧融入语文课程的价值进行探讨的基础上,提出了新课标指导下教育戏剧融入语文课程的实施路径:遴选适宜的文本,立足学情进行戏剧化拓展;依托教育戏剧习式,创设情境展开深度对话;融合主题式、项目式学习,以戏剧化方式组织整合教学内容;充分调动身体与感官,在戏剧体验中谋求知、情、意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新旧剧观念论争的实质在于论争双方对西方戏剧知识阐释权的争夺。在表面的歧义背后,论争双方间存在大量的交叉地带和暧昧层面。同样的西方戏剧知识经由论争双方的挪用,伴随着论述立场的不同,其意义来回滑动并悄然获得了论争的核心地位。这种西方戏剧知识状况意味着:无论论争双方对中国戏曲的优劣存废持何观点,都在西方戏剧中寻找各自的理论支持。对于作为象征资本的西方戏剧知识的权威性认同,正是论争双方共享的意识形态基础。  相似文献   

7.
1992年从美国回来后,翟永明诗风发生了很大转变,由原来的“普拉斯”式变为“戏剧化”。翟永明诗歌的“戏剧化”包含如下内容:其一,以戏剧为题材;其二,写现实如戏剧;其三,“细微而平淡的叙述风格”。  相似文献   

8.
钟蔚 《文教资料》2007,(21):84-86
英国作家奥斯丁的代表作《傲慢与偏见》中具有种种戏剧化的因素:从台词化的对白和心理描写、矛盾冲突的戏剧化及戏剧式的情节构成等方面都可以看出作家在小说中对戏剧因素的巧妙借鉴与成功运用。这也形成了小说独特的魅力。  相似文献   

9.
吕煜 《现代语文》2009,(9):127-128
毛姆的短篇小说《午餐》描写了一个一贫如洗的青年作家和一个暴饮如牛的女读者共进午餐的场景。小说充分利用了戏剧手法,对主人公的心理进行了舞台化的描写,对矛盾冲突也进行了戏剧化的表现,同时对小说情节也做了戏剧式的安排。毛姆在小说中对戏剧因素的巧妙借鉴与成功运用,营造出了一个复杂兼有讽刺意味的戏剧氛围,小说的戏剧化特征也得以充分展现。  相似文献   

10.
如何提高体育教学效果是中学体育课改备受关注的问题之一,戏剧化教学法可能为解决以上问题提供一些启发。本文在戏剧化教学法及其理论依据的基础上,介绍了戏剧教学法在武术课堂教学中应用。本文认为,将戏剧化教学法引入武术教学中是探索体育创新性教学法的一种积极尝试。  相似文献   

11.
从元代大诗人杨维桢所写的相关序文之中,可以认识到他的戏剧观;作为元代文人的代表,对于杨维桢戏剧观的研究,一定程度上又反映了整个元代文人的戏剧观。杨维桢的几篇序文,反映了杨氏对于戏剧功能的理解,主张戏剧的社会功用,带有传统文人"文以载道"的意味,而对于戏剧本体,杨氏主张"文采"与"节音"双重统一。其戏剧观念成因复杂,这些都将有利于加强对元杂剧的认识,从而见证中国戏曲历史的演变。  相似文献   

12.
人物语言(台词)和情景描述是构成我国戏剧语言的两大部分。人物语言表现人物性格,刻画人物形象,情景描述生动、具体。我国的戏剧语言具有动作性、性格性、诗化、精练四种特征。这种特殊化的语言使得戏剧故事的连接性更加自然顺畅,促进了读者对戏剧的欣赏和理解。戏剧语言是戏剧艺术中最重要的部分。  相似文献   

13.
兼有诗人与剧作家双重身份的易卜生,在其诗歌与剧作中充分体现了诗与剧相结合的特色.首先,其诗歌中戏剧性情节的设置使其诗歌具有诗剧的典型特点;其次,诗人往往通过对戏剧性场景的描绘,展现处在这一时刻中的人物行为和心理情绪;再次,诗歌中戏剧性矛盾冲突的大量存在显示出诗人对生活中存在的不和谐因素的深刻洞察;最后,易卜生的许多诗歌常通过抒情主人公的独语和对话来表现情感和思想,从而更增强了其诗歌的戏剧性特征.易卜生诗歌中的戏剧性因素赋予了其诗歌无穷的艺术魅力,也为他后来在戏剧创作中的诗与剧的完美结合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美国19世纪诗人朗费罗在诗歌创作中采用戏剧化的叙事策略,包括戏剧对话、戏剧独白、戏剧冲突、戏剧场景以及戏剧情境等,取得了较大的艺术成就。各种文学艺术形态之间互相渗透会为彼此带来巨大的活力,戏剧的艺术技巧与诗歌创作是一脉相承的。朗费罗诗歌所具有的戏剧性增强了诗歌的戏剧效果,凸显了诗歌的主题,使这些诗的价值内涵扩大了。  相似文献   

15.
由于全真教思想的渗透和影响,马致远的神仙道化剧无论是在悲凉感情的宣泄、神奇想象的展现、度脱故事的敷衍还是语言曲词的运用上,都无一例外地打上了宗教烙印,其在创作模式、戏剧观念及戏剧结构上也因此取得了不同于其他杂剧的独特成就。  相似文献   

16.
梁廷枏是清代中后期较为重要的戏曲理论家,他的戏曲理论代表着当时戏曲理论发展水平。梁廷枏提倡戏曲语言典雅含蓄之美,追求语言的新巧自然,希望通过对语言的追求,构造情在意中、意在言外、富于韵味的审美境界,对清代中后期以意境为核心的戏曲审美境界的形成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契诃夫在戏剧创作中将既有的、将有的和潜在的矛盾冲突或作淡化处理或安置在幕后,既无中心人物也无中心事件,使起承转合和戏剧冲突这样的戏剧性特色缺失;还有在戏剧的叙述、对话、景象插叙中对带有强烈主观色彩的“语调”的运用,以及突出人物个性的“语势”的运用,都使契诃夫的戏剧呈现了一种叙事作品的特色,在向传统戏剧程式挑战的同时,也为现代戏剧拓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在歌剧发展史上,男高音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男高音一般分为:戏剧男高音和抒情男高音两类,目前全世界范围内都缺少好的男高音。而戏剧男高音就更少了,他的声音结实有力,中低声区自然浑厚,高音区清脆激昂,具有强烈的男性阳刚气概,包括了辉煌男高音和英雄男高音,用于表现具有鲜明戏剧冲突、慷慨激昂、戏剧性色彩强烈的作品,在威尔第、瓦格纳、普契尼等歌剧作品里屡见不鲜,多用在表现英雄性人物和悲剧性的人物。  相似文献   

19.
当代戏剧文学衰微的主要表现有:题材单一、内容浅薄;思想庸俗化,缺乏优秀艺术作品应有的对社会、人生和人性的批判精神;无艺术创新能力,作品缺乏深刻的现实主义精神和先锋精神;文学在戏剧艺术诸要素中处于附庸地位。  相似文献   

20.
人生本身是戏剧的.从捕捉人生世相中的矛盾冲突,描摹客观性戏剧场面,传递人物戏剧性言行,构建诗剧等四个方面.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叶延滨在以情取胜的创作理念之后,逐渐呈现出追求以理取胜的诗美风格.诗人在戏剧性因素的生成、表现、途径等方面均做了不少积极的艺术探索,在戏剧冲突与诗歌力量的结合上标示了叶延滨诗作所达到的崭新高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