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幼儿的攻击性行为是幼儿在成长时期表现出的一种非常不良的行为,这种行为对于幼儿的成长以及身心健康发展都将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导致幼儿产生攻击性行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可分为幼儿自身因素和外部影响因素。本文将针对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具体表现进行概述,分析幼儿攻击性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并探究减少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有效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
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成因非常复杂,包括生理因素;遭受挫折;认知偏差与敌意归因;愤怒情绪与移情水平低;攻击性行为受到强化等。要纠正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就必须采取各种策略措施,如创设良好的幼教环境,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提高幼儿的道德认知水平,帮助幼儿学会正确归因;实施幼儿移情训练,开展幼儿角色游戏;学会表达倾诉,合理宣泄攻击性情绪;依据强化原理,实施奖惩措施。  相似文献   

3.
攻击性行为亦称侵犯性行为,是比较普遍的一种反社会行为,是儿童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消极的社会行为。本文主要以中班幼儿为例,简单讲述了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具体表现形式,并从家庭教育环境、学校教育环境及社会环境等方面分析了幼儿攻击性行为形成的原因,提出了要创造良好的环境,减少环境中易于引发攻击性行为的刺激,这是解决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教室墙面环境作为幼儿园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不合理的墙面环境是引起幼儿攻击性行为的重要原因.从幼儿园教室墙面环境存在的问题出发,分析由幼儿园教室墙面环境带来的幼儿攻击性行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通过教室环境的科学创设减少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家庭预防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攻击性行为指人因为欲望得不到满足,采取有害他人、毁坏物品的行为。幼儿攻击性行为常表现为打人、骂人、推人、踢人、抢别人的东西(或玩具)等。幼儿的攻击性行为一般在3岁至4岁出现一个高峰,以后逐渐减少。家庭教育不当是滋生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温床。所以在家庭中,家长对幼儿进行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可以有效预防和减少幼儿的攻击性行为,也有利于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刘衍燠 《林区教学》2022,(5):116-119
幼儿早期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时期,攻击性行为是幼儿早期社会性发展中存在的重要问题,有学者研究发现,留守幼儿的攻击性明显高于非留守幼儿.探讨攻击性行为对于幼儿的危害,分析农村留守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影响因素主要在于自控力、教养方式、同伴交往以及大众传媒.有效解决农村留守幼儿攻击性行为可以从树立正确的家庭教养观念、加强对留守...  相似文献   

7.
什么因素易使幼儿产生攻击性行为呢?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后果如何?又该如何减少和避免孩子攻击性行为的产生呢?一、幼儿产生攻击性行为的因素(一)挫折是攻击性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心理学家多拉德认为攻击性行为的起因是挫折。当一个人朝着特定目标前进时,一旦受到阻碍,就会产生挫折感,而这种挫折感在行为上就表现为对物或人产生攻击性行为。对孩子而言,家长或教师态度和行为的不公正是挫折感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教学实践中常观察到这样的现象:幼儿有玩具可玩时,没有一个儿童会有挫折感,也就不会表现出攻击性行为;但当一部分孩子得到有趣的玩…  相似文献   

8.
新纲要指出,家园共育是幼儿素质教育的立足点。家庭作为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延伸基地,对幼儿社会性的培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较为常见的问题行为,幼儿攻击行为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主要从幼儿园与家庭的角度探讨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影响因素,提出应对幼儿攻击性行为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9.
一、对问题的阐述引发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教师不善于了解和利用幼儿的意愿使得幼儿受到挫折,是导致攻击性行为的原因之一。本实验探讨幼儿在受挫折情况下攻击性行为的发生和变化。二、有关文献的综述弗洛伊德认为儿童的攻击性是一种先天的本能。但更多的人认为,儿童的攻击性行为是环境因素造成的。有人将儿童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归结为三点:1.挫折是攻击性行为的诱因之一。2.社会性模仿也是攻击性行为存在的重要原因。3.对攻  相似文献   

10.
在幼儿园,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已成为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许多攻击性行为并非对对方存有明确的敌意,而是因其他的原因而对他人造成伤害.在学龄前儿童中,后一种攻击性行为更为常见.同时,幼儿的攻击性行为不是生来具有的,也并非随着幼儿的年龄增长而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11.
幼儿攻击性行为阻碍幼儿社会性、个性的健康发展,也影响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要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生活环境,提高幼儿认知水平,注重幼儿体验,激起情感共鸣,从而预防幼儿攻击性行为.  相似文献   

12.
攻击性行为是在社会领域中常见的行为问题之一,其中气质是影响攻击性行为的主要因素之一。选择对不同气质类型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差异进行研究,以气质为主要切入点,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具体将幼儿攻击性行为的起因、目的、方式等与幼儿气质相结合,分析不同气质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特点以及个体差异、变化,以便于早期发现和干预攻击行为倾向的幼儿,为实际解决方案提出参考。  相似文献   

13.
高磊 《成才之路》2010,(13):7-7
从事幼教工作的我们要引导幼儿学会学习,培养幼儿的学习能力,培养他们友爱、勇敢、克服困难、讲礼貌、守纪律一系列的品德教育,却忽略了能影响幼儿个性发展的一个核心问题——自信心。自信心的教育是一项复杂而长期的工作,要真正实现这种教育的价值,就必须从儿童生活的具体问题出发,让幼儿在具体的生活中体验自己的感受和变化。为使我们培养的人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教师和家长应充分认识自信心对人的成长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攻击性行为是一种在幼儿时期较为常见的问题行为.有攻击性行为的孩子,由于得不到周围环境的认可和接纳,其身心发展都会受到明显的不利影响.探究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成因,及早对幼儿的攻击性行为进行干预与矫正,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在幼儿教育中 ,教师要鼓励幼儿的奇思异想 ,纠正幼儿的反常行为 ,树立幼儿的自信心 ,拓展幼儿的活动空间。在教育教学中 ,教师应积极地为幼儿创设一个自主、宽松的氛围 ,让幼儿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  相似文献   

16.
《考试周刊》2016,(77):191-192
幼儿的攻击性行为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家长和幼儿老师特别关注的问题,幼儿攻击性行为问题的正确引导和教育对于幼儿的身心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对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原因作出分析:生物学因素、家庭环境影响、学校教育因素、学前儿童与个体攻击性行为、大众传媒的影响,并针对这些原因提出了解决策略和引导方法,从而正确引导幼儿行为发展,促进幼儿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分析攻击性行为的影响因素,从矫正策略的易操作性和效果的持久性考虑,为减少和控制幼儿攻击性行为,应对教师、父母和幼儿的观念和行为进行综合矫正。  相似文献   

18.
为准确客观了解国内外幼儿攻击性行为近十年研究热点及发展态势,以Web of Science(WOS)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为文献检索来源,利用共词分析软件Bicomb2.0和数据统计软件SPSS22.0对2007-2018年国内外幼儿攻击性行为1250篇文献进行梳理。对国内外已有研究进行时序、研究力量、高频关键词、聚类分析、多维尺度分析、知识图谱等方面比较比较,发现我国幼儿攻击性行为研究主要集中在幼儿攻击性行为发展研究、幼儿社会化发展、攻击性行为表现及教师介入、幼儿个性化发展及干预方式四个主题领域,国外幼儿攻击性行为研究主要集中在幼儿攻击行为特征、幼儿攻击行为表现及影响、攻击行为发展趋势研究、幼儿攻击行为发展因素探究、控制及预防五个主题领域。  相似文献   

19.
幼儿攻击性行为是发展心理学研究的一个热点和重要课题。许多学者研究表明,幼儿攻击性行为不但会对他人和集体造成不必要的危害,而且会对幼儿自身的身心健康、人格发展与学业进步产生消极的影响。[1]由于幼儿攻击性行为会直接导致同伴之间出现矛盾,幼儿园教师需要花很多时间来解决幼儿之间的矛盾,扰乱幼儿园正常的生活和教学秩序。因此,针对幼儿攻击性行为发生的原因对其进行矫正迫在眉睫。心理学家大量的实证研究表明,儿童攻击性行为与受挫折有关,挫折往往会引起侵  相似文献   

20.
幼儿攻击性行为矫正手段的比较研究刘希平,唐卫海,张莹对幼儿的攻击性行为进行矫正是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但就笔者见到的材料而言,对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矫正研究更多地局限于理论探讨且众说不一:我国著名心理学家陈仲庚先生强调惩罚在社会性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