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智慧课堂"已成为我们不断追求的一种学习境界,从小学低年级开始构建智慧课堂,能让学生形成自己的智慧,带给学生成功愉悦和幸福体验,促进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我们在小学语文识字写字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研究、不断总结,形成了"四五"式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四",即课堂"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信息为手段,以训练为主线",这是该模式建构的基本理念,贯穿课堂始终。"五",指的是语文识字写字教学流程,即"自主先学""以学定导""尝试探究""展示评价""巩固拓展",这是我们在识字写字教学实践中构建智慧课堂的基本模式,也是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2.
智能时代的教师,是"人师-机师"构成的"双师并存"的时代.智能时代的师生关系,是人师-机师与学生的三维关系.智能时代的教育,是双师协同交互育人的教育新格局.这一时代的来临,将给今日教师带来诸多挑战:如何处理"人师—学生—机师"的三维师生关系?在"机师"愈发拥有能力与智慧的情况下,教师如何提升自我的能力与智慧,实现人类智能与人工智能交融共生?教师需要具有并如何获得什么样的教学新基本功?例如,"人机协同交互教学育人"的新基本功.这些新基本功,同时带给未来的教师教育,包括教师培训、教师研修等以新目标和新机制.  相似文献   

3.
储昭柏 《教书育人》2011,(19):23-24
当前,教师的专业素质是阻碍教育发展的一大瓶颈。如果教师有向往专业发展的自觉",云端跳舞"以求索"人"师的教育境界",地面步行"以追随"经"师的本真课堂,就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智慧选择。"云端跳舞",追求"居高声自远""人师",道可师模,行为世范,在于人格之美,大德大智大行。心游万仞,站高山之巅,"一览众山  相似文献   

4.
正经师与人师。教师应该是"经师"与"人师"的"合金"。"经师"博览群书,能够给学生以丰富的学养;"人师"能够透过学生的心灵,启迪学生精神的丰盈和人格的健全。"经师"与"人师"是融合不是简单地拼凑,这样的教师能够善于捕捉教育的契机,给学生以启迪、智慧和力量,不断挖掘潜能,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生活。理想与现实。教师工作尽管极为平凡,但是它承载着家庭  相似文献   

5.
教育为"人学",教师为"仁师",是新时代教师应追求的理想境界。于永正从教五十多年,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对自己的为师之道进行了深度思考和总结。于永正追求并践行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做一个"文化人",最后达到以文化人的教学境界。于永正以"智"出发的教学智慧,以"人"为核心的教育理念,以"心"为起点的"仁师"的本色回归,为当代教师树立了榜样。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名教师.应时刻不忘自己教书育人的职责.多年来,我们把主要精力都用在如何教育学生上,却忽略了教师的自我修养.古语道: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要想达到这种"高"境界,就需要我们做到"励学、敦品、敬业、乐群",不断地进行自我修养.这样我们才有资格去教育学生.  相似文献   

7.
根据教师对教育意义的觉解程度,我们将教师发展分为三种境界:以教育为职业的匠师境界、以教育为专业的能师境界、以教育为事业的人师境界——生命自觉的发展境界。教师生命自觉有利于教师潜力的最大发挥,有利于教师主体性的发展。教师生命自觉要求教师有思考生命的自觉、尊重生命的自觉、成长生命的自觉。  相似文献   

8.
徐晓燕 《现代教学》2013,(10):39-40
近年来,上海市金山中学构建了智慧型管理者——智慧型教师——智慧型家长——智慧型学生这一智慧型的"教育链",形成了智慧型教育系统,教育教学成绩斐然。在本文中,该校校长徐晓燕从自己多年教学及管理经验出发,畅谈了其对教育智慧的理解并介绍了教育智慧在金山中学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9.
老师对学生的爱是无私的、真诚的、一视同仁的,每个孩子都在老师的爱的教育下成长,尤其是那些存在"问题"的学生和那些需要帮助的学生,更需要老师倾注更多的爱。喜欢优秀的学生是为师者都最愿意做的事,但爱一个"问题"学生才是对教师的考验,向"问题"学生撒播爱的阳光,这也正是教师的天职。"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一个"爱"字道出了教育的全部智慧。为人师者都知道关爱学生,然而不少老师却走入"以罚代爱"的误区,正在遭遇着或遭遇过不少尴尬。如何走出这个误区?笔者根据多年的一线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认为:为人师者不仅对学生要有爱,更要有爱的智慧——爱不可"以罚代爱",爱不可"拔苗助长",爱是尽职,爱是尊重,爱是心灵与心灵最微妙的接触,爱是师与生都能感受得到的幸福!  相似文献   

10.
论教学智慧     
教学实际并非如人们想像的那样简单,易于把握.既是"人为",又是"为人"的教学,是一个充满不确定因素的复杂过程.教学的复杂性决定了它不是教师展现知识、演练技艺的场所,而是教师教学智慧的体现过程.要通过教学反思来激活教师的教学智慧,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只有这样,才能让课堂教学充满智慧和创造力,我们才有可能不断趋向教学智慧的境界.  相似文献   

11.
分析个人成长中的关键节点事件,探讨教师实现高层次专业发展的捷径:初为人师时,与"捣蛋"学生相遇,运用心理学理论,解决课堂难题,一举成为教学名师,可见,找到适合自己的"精品理论",有助于教师较快地步入教学佳境;在育儿的过程中,意外发现高中物理难教难学的症结与突破口,打破工作与生活界限,多领域、多视角寻找个人智慧点;凭借一篇权威研究报告的规范指引,完成涉足学术前沿的硕士论文,注重建立个性化"精品理论"工具箱,既规范了学术表达,又提升了教育反思的境界;将多项自主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师教育课程,助力更多的教师实现高层次专业发展,注重实践智慧的生成、凝练与表达。  相似文献   

12.
教学智慧是教师面临复杂教学情境时所表现的一种敏感、迅速、准确的判断能力以及对待一时处于激情状态的学生时所表现的能力。在"互联网+"环境下,教师"教学智慧"的有效运用能促进高中英语课堂的发展和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也有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一方面,教师要熟练掌握现代传媒在教学中的运用技巧;另一方面,教师要不断学习、提高,使自己成为自觉的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者、教学生活的反思者与教学经验的总结者,使自己的教学智慧能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3.
倾听不仅是教师提升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而且是学生学习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的倾听智慧,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以及对自身的倾听行为做出理性反思和优化。倾听智慧在实践中表现为信任、理解、等待、回应……然而,教师在倾听教育实践中,"误听"的现象仍时有发生。教育教学中倾听智慧的缺失已经成为制约师生对话与交往走向自由境界的"绊脚石"。  相似文献   

14.
"善学者,师逸而功倍",这是我国古代的教育家期望达到的教学境界."教,是为了不需要教","不需要教"是叶圣陶先生为我们指出的一种教学境界.这两种境界是相通的,教的目的就在于使学生成为"善学者",当学生确实在学的实践中学会了学习,教师即可以逐渐放手,让学生"自奋其力,自致其知",这就达到了"不需要教"的境界,彼时不仅"师逸",而且可收"功倍"之效.  相似文献   

15.
王明永 《成才之路》2013,(27):43-43
物理教学就是要实现物理学知识从书本走向学生心灵,并内化为学生生命的一部分。这要求我们教师要用心去教,用智慧去教,以达到"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境界,使他们不断成才。一、实现教师与物理学知识的融合我们知道,有爱才会用心,才能产生智慧,产生创新。用心教书,把物理学知识融入教师心灵,用智慧轻轻搅拌,做成真诚爱  相似文献   

16.
任何一门课程的教育教学质量都是由教师的素质决定的,教师素质乃教育之本。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其内在素质的表现。教师如果仅会传授知识,只能算作教书匠。教师应当以智慧启迪学生的智慧,以高尚的人格塑造学生的人格。这便是能师、人师与教书匠的根本区别。素质教育召唤着能师和人师。匠师———灌输型教师教书匠的特点是,比学生先懂得某方面的知识或比学生懂得更多的知识,这种知识属记问之学。他所能做到的就是把知识灌输给学生。从学生接受信息的角度来说,教师传授的知识可分为无效知识和有效知识。教师传授无效知识等于浪费学生的时间…  相似文献   

17.
教育的本质是将知识内化为智慧,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智慧教学提出要从"传授知识"转向"培养智慧",运用智慧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智慧素养。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环境、教学效果方面进行优化,提升教师的教学智慧和学生的学习智慧。  相似文献   

18.
<正>教育智慧在一定的教育境界上反映了教师的认识自由和实践自由,是教师达到"自我解放"的完美产物。教育智慧也是教师在站在学生立场、探求学生成长密码、总结教育教学规律基础上长期实践、感悟、反思的结果。教师的教育智慧应该来自于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的紧密结合中。单纯的教育实践诞生不了教育智慧,因为实践智慧需要通过教育理性来加以审视和洞悉;同样,  相似文献   

19.
教师教育智慧是教师追求并践行教育真、教育善、教育美的教育境界,是促使教学功能从"知识"到"智慧"转化以及从"智慧"到"成人"转化的桥梁。教师教育智慧又是一个内涵丰富、和谐互补的完整系统,倘若把教师教育智慧比作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那么对学生的爱就是智慧之树滋生的土壤,广博的知识就是为其输送水和无机盐的根系,宝贵的实践经验就是支撑其巍峨身躯的枝干,勤奋的教学反思则是那能不断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茂盛绿叶。  相似文献   

20.
<正>散步,在宗白华先生眼中,是一种美学的境界:漫不经心,拈花微笑。"散步"这两个字表现了宗先生美学中的悠闲和学术人生的境界。我以为,散步美学,也是教学中需要的特殊智慧。"散步",让我们细细品味这真味课堂中的美学。1.等待——气韵,通达。我们期待在课堂上看到等待的场景。比如,学生在思考,在读书,在自主学习,在合作讨论,小声交流,教师不限定一分钟、两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