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族(家)谱对于社会、国家的细胞---家族(家庭)而言,具有与国史、方志相仿的价值和意义。前人曾概括志书有资治、存史、教化三大功能,谱牒也不例外,不过,其顺序应稍作调整,即:存史、资治、教化。湖南安仁港头(新渡)陈氏历代所修族谱是体现这三大功能的一个比较典型的样品。  相似文献   

2.
<正>我国典籍文献浩如烟海,尤以地方志为其中之重要组成部分,盖因地方志能够全面、系统地记述地方的山川形势、政治沿革、经济发展、文化教育等方面,具有“资治、教化、存史”三大功能。方志最早可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周礼·地官》曾载:“掌道方志,以诏观事。”((1))《周礼·春官》亦云:  相似文献   

3.
地方志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代表,在不同的时期起到其他文献资料不可取代的作用,如何使地方志适应时代发展,更好地发挥"资治、教化、存史"的社会服务功能是当今修志者思考的问题。笔者通过总结自己参加普洱市地方志相关编撰、校注工作的经验,从个人角度对云南省普洱市地方志服务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对方志社会服务功能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4.
存史、资治与教化,被普遍认为是地方志的主要功能,也是修志者的主要目的。文章将地方志视作一种特殊的文化产品,并从其生产过程、生产目的、产品消费的角度加以分析,指出,上述功能和目的大部分是县志编纂者的自我标榜和后世方志研究者所赋予的;地方县志的消费者不是别人,正是县志生产者自己,即直接和间接参与县志编纂的那些人,他们在主观上主要是为自己而生产。  相似文献   

5.
《钦定热河志》是清代乾隆时期官修方志,是记述热河地区自然与历史文化最早的地方志。编纂原则,皆为叙述内容的需要而定,内容丰富,体例完善,突出了地方特色。全书不仅是地方资治、教化和存史的依据,而且是研究清代历史的重要典籍。  相似文献   

6.
我国师范教育是中舀近现代教育史上光辉的一页;湖南第一师范是湖南乃至中国师范教育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以湖南一师为个案,研究湖南早期师范教育的历史沿革、民主教育及其办学成果,不仅对师范教育有“存史、资治、教化”的重要作用,而且对其他各级各类教育都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张芳林 《安康学院学报》2007,19(4):115-116,123
针对高校院系教学档案建设的实际,论述了院系教学档案在存史、资治、教育和教学评估等方面的重要功能与作用,探讨了院系教学档案管理存在的"三无"问题及其危害,并提出了加强院系教学档案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岩镇志草》是清代徽州歙县岩镇儒士佘华瑞撰著的一部重要地方镇志,全面系统地展示了清乾隆以前岩镇及其周边的人文历史和社会风貌。《岩镇志草》不仅是徽学研究的珍贵史料,也是开展乡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以及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存史、资治、教化”的生动教材;是一部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文献著作。  相似文献   

9.
地方文献在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县级公共图书馆应努力改善文献采集工作,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切合实际的方法去收集,有效地发挥其存史资治作用,为本地区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0.
方志是一种特殊的史著体例 ,它的出现有其阶级性。方志因其内容涵盖广泛、详实 ,在保存地方史料方面具有很高的价值 ,它具有“资政”、“存史”、“兴利”、“教化”功能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族谱的社会功能是多方面的,在明清时期,随着统治者竭力鼓吹恢复宗族制度和族谱的大量篡修,使得作为宗族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和“一家之史”的族谱成为对族人进行伦理道德教育的优秀教材,发挥着巨大的教化作用,在精神上,成为联络族人的最好途径和凝聚宗族的最佳纽带,进而成为巩固政权和维护统治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小说批评中的“史家意识”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在本质上把众多本属于小说范好的东西当作“史”来看待,认为小说是其实的;二是从史的角度评价小说之得失,形成小说以资治、教化为中心的价值体系,导致小说创作长期处于史与说之间的模糊地带,对艺术小说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3.
第三届高校校史研讨会于1993年4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举行。全国18所著名大学的40位校史研究专家参加了研讨会。会议交流了各校编写校史的进展情况和经验体会,在前两届高校校史研讨会的基础上,进一步就如何编写我国高校校史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会代表一致认为:编写高校校史的基本任务是“存史”、“教化”和“资治”、即揭示百年来我国高等学校创办、发展的历史真相,总结一个世纪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的办学经验和教训,为当前与未来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  相似文献   

14.
经过五年的艰苦努力,湘潭市郊区教育局编纂的《湘潭市郊区教育志》业已面世。全书50余万字,精装内部出版。它向读者展示该市郊区1873年到1987年这114年间的一幅幅教育历史画卷,是郊区教育工作者不可多得的“资治、教育、存史”的读物。  相似文献   

15.
家族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细胞,是族人启蒙教育的第一场所。族谱作为家族教育思想的载体,在社会管理、教化族人甚至维护国家统一上起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所得四川清代至民国年间部分家谱进行分析,结合清代教育实况,探讨其在当时所起的教育教化功能及其对如今学校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编纂地方志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优良传统,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千余年来,历代相承,起到了“存史、资治、教化”的功用。自1980年4月,胡乔木同志在全国史学代表会议上首次提出“要用新的观点、新的方法、新的材料编写地方志”以来,一大批高质量的社会主义新方志相继问世,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依据。编纂地方志既要继承优良的修志传统,又要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有所突破。特别是改革开放的深入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对志书编写从不同层次和侧面提出了新的和更高的要求。现仅就编写志书的质量问题,提出以下几点意见,与修志同仁和有关专家商榷。  相似文献   

17.
高等教育年鉴是反映和记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历程的大型资料性工具书,具有资鉴、存史、教化等作用;入鉴内容要遵循三项原则;编纂人员要具备一定的素质。  相似文献   

18.
姜新 《历史教学问题》2012,(1):87-91,79
20世纪70年代以后,美国与中国史学界分别提出建立公共史学与应用史学新学科,其共同的动因是为了寻求摆脱危机、发挥功能、适应社会需求的新途径。然而,美国公共史学建立了学科,取得了丰硕成绩,得到社会赞誉;中国的应用史学却未能形成独立学科,反而遭到学术界的批评。不同命运的原因在于内部的不同指向,公共史学力争运用史学方法,培养史学人才以扩大服务公众的范围;应用史学则侧重成果,侧重教化以发挥资治功能。不同命运的原因还在于外部的不同环境,美国的成熟市场、实用理念促使公共史学发展;中国的转型社会、"资治"传统与学术摇摆,限制了应用史学生存。  相似文献   

19.
以史资治是司马光思想的基本特征,他把治史与治政统一起来,表现出强烈的以史资治的政治意识。以史为鉴、以史正心和以史论政等思维方式的形成,完成了史学的政治化。司马光著史的目的在于确立礼的政治规范,重建社会的等级秩序,他把这一希望寄托在圣君贤臣身上。因此,他通过评论历史来塑造理想的圣王模式,并为君主提供了用人之道,从而将史学与政治学一体化。  相似文献   

20.
一部志书要真正达到存史、资政、教化的功用编修过程中,自始至终突出科学性是至关重要的。 (一) 篇目设计是编纂教育志的第一步,有人将篇目比作志书的“基本框架结构”,是编纂工作的“施工蓝图”,事实确实如此。有的方志评家认为不需细读志书内容,只要审其篇目,便知志书之优劣。这种说法虽然夸张了一些,但说明篇目设计是否科学、合理,是否符合记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