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大学生精神信仰问卷对泉州师范学院21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显示:大学生的一级信仰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由高到低依次为社会信仰、实用信仰及超自然信仰。说明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信仰更认同。而超自然信仰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严重。大学生对民族主义、生命崇拜、政治信仰以及国家主义等次级信仰的认同程度较高.而对宗教信仰、神灵信仰以及金钱崇拜等次级信仰的认同程度较低。相对而言,男生更容易产生金钱崇拜,女生更容易产生生命崇拜;学生干部比非学生干部更容易产生家族崇拜;大四比其他年级的学生更容易产生实用信仰:来自城镇的大学生更容易产生神灵崇拜,而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更容易产生家庭主义。  相似文献   

2.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在当今社会转型期中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是备受关注的。本文以西部城镇中学生为研究对象,在道德价值观、道德行为规范、思想品德、网络道德、心理素质和性道德六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发现中学生的思想道德特点如下:中学生思想道德的主流是肯定的,积极向上的;高中生的抽烟、上网等行为明显多于初中生,在思想品德的认知水平上也显著高于初中生;团员干部学生在道德价值观方面,对金钱、物质的信仰程度低于非团员干部学生,在文明行为上明显优于非团员干部学生;城镇中学生的主体意识逐渐增强,价值观念已呈多元化。社会环境对中学生的身心发展影响极大,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亟待改进。  相似文献   

3.
采用大学生精神信仰问卷和自我和谐量表对172名大学生进行调查,以探讨大学生精神信仰与自我和谐的现状及其关系.结果表明:(1)总体来看,大学生的社会信仰占主导,其次为实用信仰,超自然信仰最弱.男生的家族崇拜、金钱崇拜信仰水平显著高于女生,女生的民族主义、国家主义信仰水平显著高于男生.金钱崇拜信仰水平随年级的升高而增加;(2)大学生的自我和谐总体上处于中等水平.男生的自我灵活性显著低于女生,大一学生自我与经验不和谐水平显著低于大二、大三、大四学生;(3)大学生的实用信仰和超自然信仰与自我和谐呈显著正相关,社会信仰与自我和谐呈显著负相关.实用信仰和超自然信仰对自我和谐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社会信仰对自我和谐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4.
采用"大学生精神信仰问卷",对广东某高职院校770名高职生进行精神信仰的性别与年级差异的调查研究,结果发现:不同性别的高职生在民族主义方面和家族崇拜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女生有更高的民族主义;男生有更高的家族崇拜。不同年级的高职生在超自然信仰、社会信仰和实用信仰都存在显著差异。三年级高职生更容易产生宗教信仰和神灵崇拜;三年级高职生有更低的民族主义、国家主义和政治信仰;三年级学生有更高的家族崇拜。  相似文献   

5.
采用问卷法对四川省1444名90后大学生的精神信仰状况进行调查,发现90后大学生的精神信仰特点如下:(1)总体状况表现为社会信仰最强,实用信仰次之,超自然信仰最弱。在二级信仰因子上的信仰程度由强到弱依次为民族主义、生命崇拜、家庭主义、政治信仰、国家主义、家族崇拜、宗教信仰、神灵信仰和金钱崇拜;(2)年级、性别、专业、生源地、是否独生子女、是否学生干部、是否中共党员、是否贫困生对四川省90后大学生精神信仰均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以自编《大学生恋爱观调查问卷》为工具对382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研究验证斯登伯格三角形理论的合理性,调查大学生恋爱观的现状。得出研究结论:斯登伯格爱情三角形理论的中国化是可行的;男生恋爱观比女生更积极;男生择偶标准更注重女生的健康人格特征和内在修养,而女生则更关注男生的人品和才能;在爱情成分的重要性看法中,女生看重亲密成分,男生看重激情成分和承诺成分;有恋爱经历的学生比没有恋爱经历的学生更能够理解和接受激情成分和承诺成分,也更能够"主动表白"。而失恋经历会对大学生的恋爱观会产生不良影响;独生子女大学生比非独生子女大学生更为主动和积极地追求爱情。  相似文献   

7.
王新银 《林区教学》2013,(11):118-119
为了探讨高校学生对学习成绩的归因,通过考试结果归因问卷、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暗示:学生对学习成绩总体上倾向于作内部归因;归因存在着性别差异,对女生来说,外在的不可控因素较为重要。在失败归因上,男生比女生更倾向于稳定性归因;自我评价失败的抑郁质和胆汁质学生看重外部原因。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台州广播电视大学成人脱产生的抽样问卷调查,发现当前半数成人大学生精神状态较消极,对学习过程、学校规章制度和集体活动抱着无所谓的态度,但对学习结果和同学关系又比较看重;男生相对女生更消极;文科类学生比经管类学生消极,经管类学生比理工类学生消极;非学生干部比学生干部消极。由此,要抓住学生关注点,投其所好提升积极极状态;正视性别差异,有的放矢探索男生教育之法;分析专业学习差异,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机;树立正面典型,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榜样作用。  相似文献   

9.
对西北地区727名青少年精神信仰状况及特点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发现:(1)总体上西北地区青少年精神信仰由高到低依次是:社会信仰、生命崇拜、家庭主义、物质崇拜、宗教信仰、神灵崇拜.(2)女生的神灵崇拜和宗教信仰程度高于男生.(3)青少年精神信仰除生命崇拜维度外,其余各维度得分均有显著的年级差异:高二时社会信仰迅速发展,从初二到高三家庭主义基本稳步上升;高一、高二是物质崇拜的膨胀阶段;神灵崇拜在初三时达到顶峰;高一、高三学生宗教信仰程度最高,高三时宗教信仰均值超过物质崇拜.(4)农村青少年的社会信仰、宗教信仰程度较高.(5)爱好文科的青少年宗教信仰程度较高,爱好理科的青少年则物质崇拜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10.
以广州地区6所高校1 745名研究生为被试,采用问卷法考察当前研究生群体的精神信仰状况,并探讨其与自测健康、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结果表明:(1)当前研究生精神信仰状况良好,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民族主义、生命崇拜、家庭主义、国家主义、政治信仰、家族崇拜、宗教信仰、金钱崇拜和神灵信仰;(2)精神信仰对其自测健康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政治信仰、生命崇拜、国家主义和民族主义可以促进个体健康,而神灵崇拜、金钱崇拜和家族崇拜则侵蚀个体健康;(3)精神信仰对其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国家主义、宗教信仰、民族主义和生命崇拜可以促进个体主观幸福感,而金钱崇拜和神灵崇拜则侵蚀个体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