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当前,农村中小学德育在内容、途径、方法上忽视学生心理需求,普遍存在着重共性要求、轻个体指导,重知识灌输、轻实践体验的倾向,导致学校德育针对性不强,实效性不高。课题组以农村中小学生心理需要为切入点,探索出农村中小学生心理需要的九种类别及其程度;提炼出一套适应农村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思想实际的德育内容、途径、方法;设计出具有科学性、实用性的德育针对性活动系列;提出了农村中小学德育工作针对性评价标准。这对于增强农村中小学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视域下,德育功能具体表现为道德体验功能、道德感悟功能和道德升华功能。然而实践过程的差强人意、教育者的"不在场",受教育者的"文化无意识性"造就了德育困境。思政课社会实践须审时度势、因势利导,从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环境、德育评价以及德育方式五个方面加强建设,探索合理有效的途径,充分挖掘和优化其德育功能。  相似文献   

3.
为了摆脱高校德育低效的困境,以生活德育超越科学主义德育已成为德育改革的新趋势。实践高校生活德育的基本原则有幸福性原则、超越性原则、主体际原则、人文思维原则及体验性原则;其策略主要有德育内容生活化、德育形式多样化、德育空间社会化、德育评价特色化;其基本途径有课堂生活途径、生活指导途径、实践活动途径、环境建设途径。  相似文献   

4.
本文试图从分析德育主体性内涵入手,在研究了高校德育现状——德育主体性缺失及其原因后,重点探讨了建构高校主体性德育模式在德育主体的主体性、德育目标内容的主体性、德育原则方法的主体性等诸方面的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5.
德育生活化:发挥受教育者主体性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在我国学校道德教育中存在着简单灌输式德育方法,德育内容脱离生活世界,忽视了受教育者主体性,笔者就这一问题的现状及弊端进行了分析,认为重视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加强德育与生活世界的联系,是提高德育实效性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大学德育目标体现了教育的先行性与主导性,进一步展现了大学教育的意义、功能和价值。德育目标建构要考虑德育的可教性、可操作性以及坚持德育的社会性。长期以来,大学生德育价值的内涵较多地立足于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价值标准和理念,方法选择上强制性灌输仍占主要地位,德育目标的实现路径很大程度上缺乏社会生活的依托和根基。大学生参与学校管理能使学生成为道德实践的主体,是德育目标实现的重要路径和实践手段。重视网络平台在学生参与管理、实现德育目标中的作用,进一步推动高校德育工作改革,改进大学生参与高校管理的方式和途径,是德育目标实现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7.
德育是高校教育工作的育人之本,明确德育评价目标,规范评价内容,尤其是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模式成为高校德育评价体系改革工作的重中之重。笔者从高校一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视角对高校德育评价模式的构建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高校德育评价三个环节即德育理论学习、学生自主德育实践、考核评价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人们对德育价值的认识一直有失偏颇,致使德育的理论建构和实践模式都很难有所突破。该论文从当代德育的内容、目标、主体和方法上对德育价值定位偏颇的现实表现进行清理,认为德育价值定位偏颇的主要体现在于德育本身内在所具有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关注人的终极追求的人文关怀价值的遮蔽。在此基础上,提出实施人文教育中将人文知识内化为人文精神的情感教育机制。  相似文献   

9.
情感是一种内心体验和态度,也是一种能力。情感教育理论主张,在教育过程中,应注重情感因素。但当前的高校德育忽视大学生的情感发展需要,忽视对大学生的道德情感的培养。本文认为,情感养成是高校德育的目标之一,是高校德育的重要内容,是高校德育过程的重要环节,在高校德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给高校德育工作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通过深刻分析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围绕德育内容、德育功能、德育合力等方面进行深刻阐述,并深入探究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对德育工作理念、模式、队伍、管理机制、评价机制等方面进行分析,全方位认识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德育的现状,为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德育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1.
道德体验引论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道德体验论意在阐明体验是一种图景思维活动,是道德教育的本体。道德体验作为一种含有价值判断的关系融通性体验,从三重生态的视界消融了道德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二元"对立主体观"。道德体验论将教育者改称为"导引者",受教育者改称为"体验者",凸显道德教育的情境性、建构性、生成性和创造性,并从体验活动和体验课程的融合上展开实践探索。在道德体验中,体验者可达成生态体验的境界。  相似文献   

12.
关于当前中国道德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教育是我国学校教育中的首要和根本问题。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道德失范现象日益凸显。文章从社会视角入手,先指出复杂社会中出现的道德问题,并通过分析道德偏差产生的原因,进一步提出在道德认知,道德内容,道德方法,社会风气等四方面的建议,这对于我们正视当前道德危机,加强学校道德教育的有效性,从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梁漱溟重视道德的正向功能,主张以德代法来维持社会秩序。情意教育、精神陶炼和心理调整是其德育思想的核心,又将亲师取友、自我体认、反省自身的德育方法贯穿其中,体现了现代教育理念的因素,为当前的德育工作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14.
德育工作是教育的基础性工作,是素质教育的灵魂。要重视中学生的德育工作,掌握中学生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的德育网络,落实好“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相关要求,坚持学生自我教育为主,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的德育工作队伍,不断提高德育实效性。  相似文献   

15.
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高校德育改革应着重体现时代感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努力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21世纪的学校德育必须更好地审视自身的价值和教育本质,走以科研促改革、以改革求发展的路子,显示明确的指向性和更深远的意蕴.  相似文献   

16.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这是社会主义国家学校的本质所在,也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本质要求,更是世界各国教育界的共识.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的道德素质成长处在一个受各方面因素影响的德育生态环境中,高校的德育也在这个系统中参与互动。当今高校德育实效性陷入尴尬局面:学生热情不高,社会评价不高,教育效果难以衡量。其中有德育生态环境方面的原因。本文分析了德育生态现状,最后对怎样在德育生态现状中提高高校德育的教育效果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8.
徐特立是中国20世纪彪炳史册的无产阶级教育家,是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主要奠基人。徐特立在70余年的执教生涯中始终将德育置于教育之首,形成的德育思想丰富而深刻。身教法与关怀法是徐特立的两大特色德育方法,深入挖掘关于徐特立的这两大特色德育方法思想,对于推进当代中国的德育理论和改进当前的德育工作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9.
德育工作作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社会和教育结构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特别是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各种社会现象和家庭教育对青少年学生的影响更是至关重要.因此,对青少年进行良好的家庭教育,塑造他们良好的德育素质,实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工作的优化组合,培养新世纪的优秀人才,是现代社会共同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0.
杜威的道德教育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已有近90年的历史,其间,国内有关杜威道德教育思想的研究大致可分为引入、批判、反思和借鉴4个时期。诸多研究已经深入到杜威思想本身所涉及的各个领域,但也存在不足,这预示着日后的相关研究仍会出现新的热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