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势力之欲”是王国维在他的许多章中反复并加以阐释的重要概念,但是,在对王国维的思想研究中,“势力之欲”却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王国维的“势力之欲”,作为学艺术的“根柢”所在,实际上是一种先验的本体存在,其中,除了许多研究已经指出的情感内容和西方哲学思想的影响外,还含有“自然”内涵和中国哲学思想的成分;不仅如此,“势力之欲”还隐含着本体“直观”即“势力之悟”的层面。王国维的“境界”说,即“势力之欲”这一层面的发展与表述。由于“势力之欲”主要属于伦理范畴,所以,王国维的“境界”说实质上已经超出了“美学”的概念。  相似文献   

2.
王国维说“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从认识论角度人类如何才能达到对“真”的认知?“真”与“境界”又有何内在关联?王国维认为,人类一方面受欲望的束缚,另一方面过分地依赖理性认识,因而不能充分认知世界。对“真”的认知,其一,需要在“无我之境”中“物我两忘”;其二,需要“闭肉眼而开天眼”、澄怀味象。二者统一于艺术境界,只有在艺术境界中摆脱欲望的束缚、培养感性直觉的心灵,方可“探其本”、认识“宇宙人生之根本问题”。  相似文献   

3.
“境界说”是王国维《人间词话》的中心,而“境界说”的核心概念是“真”。“真”是王国雏整个文学批评理论的出发点,是衡量作品的基本标准。他在《人间词话》中通过品评词作阐述了“境界”之“真”的具体内涵。在众多词人中,王国维对李煜词给予了特别的关注。本文拟从王国维对李煜词的评价这一视角,从艺术品位和创作论上探讨其“境界说”之“真”。  相似文献   

4.
王国维《人间词话》之"境界说",是对中国古代文论的继承和发扬,又是对西方美学哲学思想的批判吸收,其标举的"境界说"所体现的基本情致在于"真"之表达。凡"有境界"之词,在于境界之"真",带有赤子之天然本真,其景其情真切直观,不为雕琢,浑然天成。"境界"之所谓真景真情,是能够令人有"不隔"无碍之感,直至其中景而能深感其中情,故言真贵于美。因此,"真"作为王国维"境界说"的内核质,乃是王氏《人间词话》的中心要义。  相似文献   

5.
王国维《人间词话》之"境界说",是对中国古代文论的继承和发扬,又是对西方美学哲学思想的批判吸收,其标举的"境界说"所体现的基本情致在于"真"之表达。凡"有境界"之词,在于境界之"真",带有赤子之天然本真,其景其情真切直观,不为雕琢,浑然天成。"境界"之所谓真景真情,是能够令人有"不隔"无碍之感,直至其中景而能深感其中情,故言真贵于美。因此,"真"作为王国维"境界说"的内核质,乃是王氏《人间词话》的中心要义。  相似文献   

6.
王国维把中国诗学传统中的意境理论系统化,为古典诗学做出了杰出贡献。近百年来,学界对王国维境界说的研究。存在着很多分歧。王国维境界说的基本内涵主要有三个方面:境界是情与景的统一,情景契合乃生境界;要有真景物、真感情,才能出真境界;境界要深远,有言外之意。或有某种普遍性的哲理。关于境界的审美类型,王国维提出了“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在境界的创造途径上,王国维提出了“造境”和“写境”。王国维的境界说,为中国古典诗学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意境”论,画上了一个漂亮的句号。  相似文献   

7.
王国维是我国近代的著名学者,也是把西方美学思想与中国古典美学思想相融合并形成自己独特的思想体系的美学思想家。《人间词话》是代表他美学和文学理论研究水平的力作。《人间词话》的中心是“境界说”。境界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如何达到真境界?王国维先生言: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境界。无疑王国维高屋建瓴地抓住了艺术创作的核心——“真”。赤心为文“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王国维强调赤诚之心的重要。他推崇李煜,并说:“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后主词,真可谓以血书者。”对抒情类散文创…  相似文献   

8.
《教师博览》2009,(1):F0002-F0002
如同她所坚持的一清如水的人生境界一样,她理想中的语文课应当“循真悟美”。这是她对儿童真实生命状态和认知水平的深切理解与体恤,对语文教材原生价值和教学价值的观照与开掘。正是这样的“真”,使得她的课堂朴实而灵动、大气而平和,无处不彰显出语言之美、文化之美、生命之美。  相似文献   

9.
王国维认为诗词的本质是境界,而境界的创造首先要创作主体能观物、观我,对物、我两个审美静观的对象做到洞然于心。创作主体在静观之时要善入善出,入则体物体情能真而切,出则能写之。这是境界创造的酝酿阶段。境界的创作王国维特别强调“真”,一是所写是自己的真实感受,二是要忠实自然的表达;这要求创作主体要做“赤子”。在具体创作时,王国维提出“不隔”的标准,以之衡量语言、用典、借用境界等问题,反时不真切的借用语言典故和境界。王国维的境界创造论是中西文艺理论结合的成果。  相似文献   

10.
路玮 《陕西教育》2004,(8):24-24
清代诗词理论家王国维在其名作《人间词话》中提出了“境界”的概念。王国维之“境界”有三层含义:其一、“境界”是情与景的统一;其二、情景须真;其三、真情真景须鲜明地表达。 “境界”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意境。如何才能引领学生走进诗的意境,是古诗教学长期以来未能很好解决的一个问题。古  相似文献   

11.
从王国维的哲学思想及其创作角度来看他的“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认为“有我之境”体现了他的悲观思想而反映为忧患与伤感之情,“无我之境”则是王氏渴望超脱“有我”之苦楚,进入一种“无欲”“无我”“天人合一”之境界。这两种境界是王国维集诗人与哲学家气质于一身的体现,也正反映了他的两种不同的思索宇宙人生之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真”是王国维《人间词话》“境界说”的核心之一,是判断境界有无的标准。文章论述了“真”的审美内涵,并探讨了构成“真”的两大要素——情与景在境界创造中的艺术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3.
关于王国维境界之"真"的所指,学界已有大量讨论。各种不同的诠解,既有一定的启发性,也留下了可继续探讨的空间。从感受境界之"真"的文本语义入手,联系王国维本人的精神个性、时代境遇及其所接触的相关思想资源等因素进行综合考察,可以认为,王国维境界之"真"是一个取熔民族传统文化与近代西方人本主义哲学、美学、艺术观念,兼具本土韵味和时代特征而又内蕴丰富、别传新声的诗学概念。具体而言它是指:优秀诗人在对宇宙人生审美感悟的基础上创造的呈现于诗语形式中的高品位艺术世界的存在状态或属性,其要点有三:自由;可以直观;独异性。  相似文献   

14.
从王国维的哲学思想及其创作角度来看他的“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认为“有我之境”体现了他的悲观思想而反映为忧患与伤感之情,“无我之境”则是王氏渴望超脱“有我”之苦楚,进入一种“无欲”“无我”“天人合一”之境界。这两种境界是王国维集诗人与哲学气质于一身的体现,也正反映了他的两种不同的思索宇宙人生之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人间词话》的学者多注重西方思想对王国维“境界”说产生的影响,本文从王国维与庄子的主体形象,思想中“真”的追求以及“物化”与“观物”的具体概念几个方面进行比较,探究《庄子》对王国维“境界”说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王国维《人间词话》的核心——“境界”理论不仅仅是一种文艺学的概念范畴或风格、特征,它实际上探讨的是文学本源的问题。文章从“造境”与“写境”、“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优美”与“宏壮”、“真”与“不真”、“隔”与“不隔”、“入乎其内”与“出乎其外”六个方面对其“境界”理论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王国维的境界说与皎然的取境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情境关系上,两者都强调主观和客观的统一,但皎然重心性以禅境论诗境;王国维明确提出情景交融及“事境”理论,拓宽了意境内涵;在对“真”的推崇上,两者“真”内涵都有诗意的真实之义,但皎然之真与佛性玄心相关,王国维之真与赤子之心相关;在意境创作方法上,两者都认识到意境创造有虚有实,应虚实结合,皎然提倡苦思与灵感结合,王国维更强调意境是主体在客体基础上的发挥和能动创造;在对后天文学修养对意境的决定性作用的重视方面,皎然注重主体的悟性,王国维则精妙剖析意境创造的过程;在语言对意境创造的作用上,二人都反对多用典,提倡清新的风格,但皎然注重辞藻的修饰,王国维注重锤炼字句。  相似文献   

18.
“忧生”情怀是王国维的“忧生诗学”建构的原动力,其“忧生诗学”的产生是中西文化、诗学交融化合的产物当代理论界同样处于中西两种文化的碰撞、消解与融会的时代,如何学习王国维中西文化交融的学术态度以及宽广的学术视野,并把人生问题的探问与学术活动或诗学创造相贯通的方法,以化别人之境界为我之境界,建构出有中国特色的诗学理论,这就是王国维“忧生”诗学建构带给我们的启迪。  相似文献   

19.
人生“三大境界”是王国维先生对人生及中国文化所产生的感悟.依我看,这“三大境界”同样可以用来感悟现在的班主任工作.笔者在枫香支教一年所得出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一书是近代极负盛名的文学理论批评著作,它集中体现了王国维的文学、美学思想,“境界说”又是《人间词话》的理论核心。“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尤其是“无我之境”所要求于文艺的真实性,超出了传统美学所论之一般范畴,在中国美学关于意境理论发展史上首次把它推到了宇宙人生的深处。“境界说”对文学美学的研究和发展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