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正朗读和默读是两种最基本的阅读方式。《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从这两句话我们可以知道,默读既是教学目标,也是一种阅读方法。那么,该如何落实默读呢?一、夯实默读基础奠定坚实的默读基础是默读能力提升的前提。《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的默读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在第一学段,就应该让学生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这样  相似文献   

2.
<正>有人把朗读训练和默读训练比作阅读教学的两翼,可见默读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与朗读比较,加强默读训练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促进思考,帮助理解,而且关注了阅读个体的差异,符合阅读教学的规律。更重要的是,默读适用的范围更加广泛,它是最常用、最重要的阅读方式。《语文课程标准》对不同学段的默读训练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第一学段,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第二学段,初步学会默读,能对  相似文献   

3.
赵斌 《学子》2014,(11):39-39
默读是阅读的基本方式之一,在阅读教学中,根据教学情况灵活运用默读不仅可以使阅读的形式多种多样,使阅读教学显得不再简单枯燥,而且默读在促进学生静默思考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它可以加强学生思考的深度,进而提高阅读效果,《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但是,在实际教学中默读被忽视的现象屡见不鲜,那么怎样让默读在阅读教学中展示出自己的风采呢?  相似文献   

4.
阅读教学中,不应让默读静思缺席。学生只有静下心来默读文本,沉浸于文本之中,才能调动起个人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从不同的角度对文本作出不同的解读,产生独特的体验;也才能越来越深入地走进语言文字描绘的境界。为有效对话做好必要的铺垫。教学中,应当在默读静思中做到潜心会文、品词析句、情感共鸣、想象驰骋。  相似文献   

5.
默读是语学习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的读书方法。当前,阅读教学中默读的弱化甚至缺失现象,造成了语教学新的失衡。理性反思默读在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让默读回归,不但有助于匡正阅读教学的失衡,而且有助于造就有“精神底气”的“读书人群”,其意义甚至超越了语学习的范畴。  相似文献   

6.
张星灿 《新疆教育》2012,(19):88-88
小学中年级的阅读教学不但关系着教师教学质量的优劣,而且影响着学生成绩的升降,因此,阅读教学时教师应力求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精心设计阅读形式,让学生读得轻松而又愉快。此外,必须坚持“以读为本”,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加强默读指导,引领学生质疑问难,指导学生进行归纳,明确阅读目的,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果。  相似文献   

7.
阎坤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7):113-113,115
三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语文阅读能力,崔峦老师提出关于中年级阅读教学训练的要求时强调中年级要继续加强字词句的训练。不仅要理解词语的意思,还要领会其表达的效果。中年级要更加重视朗读训练默读训练。在指导读的语气、感情上下功夫。默读不能只做到不指读,不出声,还要边读边想,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经验总结出在培养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8.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小学阅读教学,要通过默读训练,使学生比较熟练地默读课文。”“朗读和默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要指导学生逐步学会边默读边思考。随着年级的升高,适当提高默读的速度。”请看新大纲对小学(六年制)各年级阅读教学中默读训练的具体要求;(见下页左上表)  相似文献   

9.
无论是随堂听课,还是外出听课,常有一种从头到尾热热闹闹而学生并没有潜心默读课文、思考问题的感觉。偶发其想,如果哪位教师敢于安排十分钟默读课文,让学生边读边查,边读边思,边读边画,让学生去读书、去体会、去揣摩,真正做到“是与作者心灵的对话”,那该多棒呀。可真正这样做又会被同行斥之为“课堂气氛死气沉沉”,没有改革气息,故而教师就因噎废食,将默读———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给封杀了。我们备课钻研教材,主要靠反复默读,一边细细读书,一边咀嚼品味,时而俯读,时而仰思,时而在字里行间圈圈划划,批批注注…  相似文献   

10.
何美娟 《广西教育》2014,(41):46-46
正"默读"是不出声地读书,是语文教学中训练阅读能力的一种方法。有效的默读能培养学生精读、专心阅读的良好品质,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但是,不少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默读"流于形式,大都呈现出"朗读有余,默读不足"的现象,究其原因,是教师在主观上认为默读在课堂教学中很难出彩,默读的课堂不够活跃、热闹。那么,怎样才能使默读得到有效运用呢?一、边默读边批注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在指导学生默读时要让学生养成边默读边批注的好习  相似文献   

11.
1.坚持"以读为本",让学生学会"读书"。阅读教学以读为本,体现了语文教学的本质特点。读的次数多、内容多、形式多,有利于感悟和积累,有利于废止繁琐分析,有利于打破沉闷呆板的课堂气氛。各个年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默读、背诵。小学阶段特别要加强朗读和默读的指导。  相似文献   

12.
徐勇 《教师》2012,(25):105-105
在书声琅琅的课堂,人们似乎忽视了默读的存在。其实,如果你仔细研究一下《语文课程标准》,你会发现这样一句话:“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再仔细研究,你会发现各个年段的默读要求是不一样的:第一学段(1-2年级)“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第二学段(3-4年级)“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第三学段(5-6年级)“默读有一定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有了以上文字,默读的重要性便不言而喻。但是在现行的教育界中,尤其是在一些所谓的公开课上,人们似乎更加喜欢声情并茂的朗读、面红耳赤的争论,这些似乎可以让我们的课堂显得活泼、热闹。但是笔者认为。缺乏默读的课堂是浮躁的课堂.适时的“休止”与“空白”更可以体现出课堂的深度。因为没有思维的深度.就没有表达的深度。一、依托课堂默读,提高阅读效率  相似文献   

13.
前些日,我无论是随堂听语文课,还是外出听语文课,常有一种从头到尾热热闹闹的感觉。总觉得学生没有潜心地默读课文,认真地思考问题。偶发奇想,如果哪位老师敢于安排默读十分钟课文,让学生边读边查,边读边思,边读边画,让学生去读书、去体会、去揣摩,真正做到与作者心灵对话那该多棒!可反过来想,那样的话,也许会被同行斥之为“课堂气氛死气沉沉”,没有改革气息。谁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故而教师就因噎废食,将默读——阅读教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训练给封杀了。联想到我们教师备课钻研教材,主要靠反复默读,一边细细读书,一边咀嚼品味,时而俯读,时而仰思,时而在字里行间圈圈画画、批批注注。为什么学生学习课文却不让他们默读?没有潜心默读,能边读边想吗?能发现疑问吗?能综合归纳吗?能自得自悟吗? 默读就是不出声的读,它是阅读的主要形式之一,也是获取文字信息、各种知识的重要手段,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大有用处。  相似文献   

14.
朗读和默读是阅读教学中两项重要的训练。但长期以来,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往往对默读训练不够重视。因此,使得不少学生到小学毕业也未养成默读的能力和习惯,这使他们继续学习和以后工作都要受到一定的限制。所谓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主要指默读能力和默读习惯。所以默...  相似文献   

15.
默读就是不出声地读,它是阅读的主要形式之一,也是获取文字信息、书面知识的重要手段。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建议”中也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这就告诉我们,默读在教学中同样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默读有利于提高阅读速度,平时看书读报,人们往往采用默读的方式。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大量的信息,扩大知识面,我认为养成良好的默读习惯十分重要,这也是我近几年来开展研究的一项课题。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的建议是:“各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逐步让学生会精读、略读、浏览以及诵读。”“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  相似文献   

17.
目前的阅读教学,朗读备受青睐,默读却受到了冷落。这是阅读教学的一种不正常现象。因此,我们不仅要充分认识默读教学的重要性,更要准确把握默读的教学要求,在课堂教学中采取有效实施,以提高默读教学的质量。这样才能践行新课程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8.
教学大纲指出"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能力及阅读习惯如何培养?当然要靠读书训练.通过阅读实践来学会阅读,是阅读教学的根本任务和必由途径.所以大纲又指出:"朗读和默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但是,在当前的阅读教学中,还严重地存在着"内容分析多,读书训练少"的问题.老师们教一篇课文,把主要精力放在分析思想内容、疏通故事情节上.  相似文献   

19.
<正>默读是一项阅读基本功。它以与文本对话的一种独特形式贯穿于各种形式的阅读中。然而,有些语文教师曲解了"以读为本"的阅读教学理念,把热烈、富有情趣的课堂气氛当作衡量一堂好课的重要标准,忽视了小学生的静思默读、独立思考,长此以往,会导致小学生阅读能力的畸形发展。因此,培养小学生默读能力势在必行。一、授之以渔,让学生掌握默读方法  相似文献   

20.
<正>朗读占阅读教学之鳌头,既是优质课赛场上的"座上宾",又是随堂课中的"常住客",妆容多变,异彩纷呈。可真正让朗读扮靓课堂,却并不容易。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些认识。一、掌握读的方法小学阶段读的方式有朗读、诵读、默读、略读、浏览。朗读、诵读等贯穿于低、中、高年级各阶段,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读的能力也呈螺旋式上升,慢慢提高。如:默读从第一学段开始培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第二学段能够初步学会,而第三学段就要有一定的速度,做到每分钟不少于300字。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