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954年我国宪法把人民陪审员参与案件审判工作的做法规定为宪法原则。2004年我国制定了《关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决定》,但我国的人民陪审员制度在立法上还存在一定缺陷。我国人民陪审制度应建立健全相关立法,进一步完善人民陪审员的选任机制,完善人民陪审员的培训和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2.
人民陪审员制度的核心价值应与司法公信的基本内涵相契合。由于人民陪审员制度本身存在缺陷,致使其塑造司法公信力的价值未能得以有效体现。在理性分析人民陪审员制度促进司法公信力提升的价值的基础上,剖析了人民陪审员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从构建法律制度体系、科学定位职权、改革选任制度、创新制度模式、完善管理制度、赋予当事人陪审程序启动权等方面提出了完善路径。  相似文献   

3.
《集宁师专学报》2014,(1):72-77
人民陪审员制度是司法改革中群众路线的具体体现,也是提高司法公信力的保障,简述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定位和功能,分析人民陪审员制度的现状,利用人民陪审员制度的载体,去完善对司法权的监督制约。探讨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有效路径和模式,利于促进司法公正的实现。通过人民陪审员制度这种方式之一可以把司法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人民陪审员制度是由人民群众的代表与法院的审判员共同审判案件、行使国家审判权的一种制度,是公民参与司法活动的重要形式。文章探讨分析了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在制度构建和司法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完善陪审员制度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5.
人民陪审员制度是我国一项重要的司法制度,虽然《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决定》已于2005年5月1日正式施行,对人民陪审员的产生、培训、经费保障等问题进行了完善,但仍然存在着某些不足,有必要进行进一步研究和再完善。  相似文献   

6.
人民陪审员制度是我国司法民主政治的一项重要制度,但由于种种原因使其在司法实践中难以发挥其应有的功能。而《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的颁布实施对人民陪审员在产生方式、任职资格、审理案件范围、权利、经费等方面作了具体明确的规定,与过去相比较人民陪审员制度有了长足的新发展,文章从《决定》颁布以前人民陪审员制度存在的缺陷;颁布以后在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方面的新发展:以及对我国的民主与法制建设的意义几个方面加以分析,以期对弘扬司法民主、实现司法公正能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7.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决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关于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单行法律,但在《决定》实施过程中,却存在着人民陪审员队伍构成现状与“大众化”设计初衷相背离和履职水平低等情况.本文试图以湖南西部人民陪审员制度实践为样本,从法社会学的视角分析以上情况的产生原因,为改进我国基层法院陪审员制度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人民陪审员制度是我国司法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有利于扩大公民参与国家管理,弥补审判力量的不足,促进审判独立,保证司法公正。文章通过对人民陪审员制度的立法沿革和作用进行分析,指出目前我国人民陪审制度尚存在一些不足,需从立法、制度建设等方面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9.
2014年10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该项决定明确指出要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保障公民陪审权利。在美国陪审团制度中,陪审员凭借内心正义感决断案件,保证审判体现公意。但是制度存在的相关问题也使得美国陪审团制度面临重大挑战。在改革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必然趋势下,通过对美国陪审团制度的借鉴,我国可以从保障公民陪审权利、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实施细则、明确区分人民陪审员与法官的职责范围等方面改革人民陪审员制度,真正实现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应有价值。  相似文献   

10.
本通过对陪审制度产生情形的研究,探讨了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的渊源和职能,指出了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改革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公立高等学校提供的教育服务具备公共产品的某些特征,但又不完全齐备,属于准公共产品。高校管理权具有行政权的属性,属于公权力。高校处分权可分为改变学生身份的处分权和未改变学生身份的处分权两类,前者具有公权力的性质,后者属于高校办学自主权的范畴。  相似文献   

12.
汉语方言词缀复杂多样,历来对南方方言中的词缀研究比较多,而对北方地区方言词缀则关注不够.文章通过隶属于江淮官话的连云港市新浦方言词缀的分类研究,试图归纳出极具方言特色的常用词缀.文章的研究是建立在认真详实的调查并广泛取证的基础上的,希望能够全面、系统、直观地反映出新浦方言词缀方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建国初期,知识分子的心态是知识分子思想改造的心理基础。为了避免社会振荡,新政权在解放初期采取了“包下来”的政策,凡是没有明显反动行为的知识分子基本上都被新政权的文教、科技、新闻和政府部门所雇用,对于有影响的、年纪较大的知识分子则给以闲职“养起来”。同时安排知识分子参加土地改革等社会改造运动,在社会运动中接受教育。经历了抗战和内战双重打击的知识分子群体.不仅在经济上陷入贫困,而且对国民党政权的政治腐败极端厌恶,面对建国初期新政权的“清明政治”和自身经济状况的改善,大部分知识分子认同新政权的社会、经济和政治政策。对自己没有参加革命,却享受了革命果实,知识分子有一种“自责、愧疚、摘了桃子”的心态.他们希望积极配合新政权的知识分子改造政策,成为新政权信赖的建设性力量。少数知识分子对新政权虽然存有“同情了解”的期待,但是他们采取了“观望与沉默”的态度,并不无条件地拥护新政权的政策和主张。总体而言,参与、配合知识分子改造,力图融入新政权是知识分子群体在建国初期的基本心态。  相似文献   

14.
当前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和长期任务。对新农村建设存在着许多理解上的偏差。本文拟从建设重点、建设主体、建设的整体协调、建设的长期性等四个方面阐述理解上的偏差,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问题的对策及思路。  相似文献   

15.
日记体小说《恶心》是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的代表作。通过主人公洛根丁对存在的意识,萨特揭示出了人的存在特性和方式。人的存在具有偶然性、普遍性与时间性,人的存在方式表现为自欺与自我。  相似文献   

16.
当代大学的校园矛盾,与社会结构的变迁密不可分。社会转型过程中,由社会分化、就业市场化、价值多元化等所引发的社会矛盾,进入大学校园,导致了今日大学的“校园问题”。  相似文献   

17.
高职教育经济类课程教学内容改革应适应社会的需要,应从注重能力培养的教育观念出发,构建经济类课程设置的总体模块及模块组合体系。文章对上述问题作了开拓性的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18.
中华民族是一个爱月、恋月的民族,对月的依恋已经深入到我们民族的心灵深处,凝结为最难以割舍的情结。月亮本身的特点和形象,暗合了中国文化的本质和要义,因而也便和中国人的人格、精神、气质、心理相融相通,  相似文献   

19.
古代楚国保留下来的完整的建筑遗迹,目前尚未发现。本文仅就《湘夫人》《招魂》诗中所涉及的屋顶形式、宫室、建材、装饰、色彩及其建筑环境之美,作钩沉发微之探索。  相似文献   

20.
《瓦城上空的麦田》以一个捡垃圾的孩子的独特视角 ,折射了一幅现代人的生存图景。李四的一生是一个不断追寻又不断失败、在希望的生与成幻灭之间几度徘徊的圆形图式。作为悲剧的主人公 ,这一生命图式又是现实力量与他的自由选择相冲突的必然结果。在回归精神家园的艰难路途中 ,李四的种种努力均以失败告终。作家以无限悲悯的情怀刻画了社会最底层人的不幸命运 ,以无比精练的语言表达了人类最永恒的世俗情感 ,从而使作品具有了无限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