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庞德是一位文学大师,他杰出的诗歌艺术和诗学成就受到评论界的普遍关注.除此之外,庞德是一个永不言弃的斗士,一位真正的人文知识分子.他孜孜不倦地寻求文化力量,热切盼望建立理想政府,并执着地在诗歌世界中追求天马行空的想象和人主体情感的释放.庞德深切思索现实,试图以"精神世界"拯救混乱的"现实世界".庞德的全部人生轨迹和著书立说表明,他不仅仅是一位现代派诗人,更是一位坦坦荡荡的人文主义者.  相似文献   

2.
杜甫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以一个现实主义诗人的思想笔触记录了唐代社会的历史变迁和人民的辛酸苦难,从而显示出他的诗歌作为"诗史"的特殊的审美价值。同时,杜甫也写了为数不少的山水诗,透过杜甫山水诗那一幅幅生动的画卷,借助文学和美学的双重视野,我们可以尝试去探索和体会深藏其后的诗人那丰富多彩的心灵境界。  相似文献   

3.
沃尔特.惠特曼是美国十九世纪的著名诗人,他开创了诗歌的自由体,其代表作品《草叶集》。其诗歌极具浪漫主义色彩,这种色彩来源于现实又与欧洲文学的浪漫主义密切相关,也与诗人这一生的思想与经历有关,诗人大胆的想象与超越现实的艺术造诣,造就了惠特曼诗歌的浪漫主义色彩,对欧洲文学与世界诗坛产生了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论《卡门》     
在十九世纪法国文学史上,梅里美是以不多的创作,且远非宏幅巨制而蜚声世界文坛的独特作家。他的著名小说《卡门》虽不以题材的重大与反映现实的深刻见长,但它塑造了卡门这个高度个性化的女性形象,使作品象一颗明珠镶嵌在世界文学的画廊里,虽经一百多年时间的剥蚀,迄今仍放射着特异的光彩。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王书怀作为诗人也许不是领潮头的人物,但他走在一条时而嘈杂却还算幽静的乡间小路上,展开了一幅幅质朴而优美的诗歌风景画,他为一个文学存在诸多遗憾的时代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纪念.  相似文献   

6.
艾略特作为二十世纪英语世界伟大的宗教诗人和重要的文学批评家,他的宗教文学思想集中体现在《宗教与文学》一文。他认为只有符合文学标准且表现了基督教思想感情的作品,才是伟大的作品;另外,必须以道德批评和神学批评来补充文学批评。  相似文献   

7.
郭沫若是一位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将理想的生活当作疽接描写对象,展示出一个存在于诗人心目中的理想世界,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或补现实的不足。这样,他就不能不特别注意发挥自己创作的想象力。郭沫若曾在《白然与艺术》一文说过,二十世纪是理  相似文献   

8.
德国伟大的诗人歌德,是“世界文学”的首倡者。他对中国文学兴趣浓厚,推崇备至,他早期的代表作《少年维特的烦恼》,是德国第一部有重大国际影响的作品,他一生的代表作《浮士德》,更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歌德,对世界文学作出了不朽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文学与梦从一起始就难解难分,人类的文学历程在一定意义上就是梦与诗交织的过程。诗给世界允诺了意义,给人类生存精神允诺了家园,可家园的难以回归却使人类精神成为无家可归四处漂零的幽灵,于是诗人便做了梦,让疲惫的心灵精神得以短暂的歇息。吴大康的小说就是这种梦的编织,他以梦的编织来拒诉诗人在现实面前因无力与苍白而形成的焦虑。  相似文献   

10.
英国浪漫主义运动杰出诗人济慈 ,( John Keats)因对英国现实不满 ,终生追求一个“永恒美的世界”,用诗来表达自己孤独与痛苦的情感。他的一首著名诗《无情的美人》正是这种情感的写照。在诗中 ,诗人通过梦境追求美 ,他找到了美 ,然而在现实中却永远找不到美 ,现实的冷酷无情通过美梦对比之下更显无情。诗人的梦将现实与想象两个世界相连接 ,梦是架在现实世界与理想世界之间的桥梁。通过梦中寻美的历程与现实的对照 ,表现着寻美者的痛苦挣扎与追求。  相似文献   

11.
美国诗人加里·斯奈德是当代世界生态文学的代表性诗人。他的生态诗歌创作对世界生态文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他作品中的生态思想对当代美国乃至世界的生态思潮、对生态区域主义运动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李白是以抒情见长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优秀抒情作品,所抒写的虽然是一已之情,但却包含了深广的社会内容。客观世界的面貌,映照在诗人的主观感情世界之中。这一点,形成了李白诗歌反映现实的主要特征。然而,李白诗歌的通向现实并非只此一途。他也有一部分直接观照现实,描写现实、评论现实的诗篇,其内容和创作方法,均接近通常所说的现实  相似文献   

13.
英国浪漫主义运动杰出诗人济慈,(JohnKeats)因对英国现实不满,终生追求一个“永恒美的世界”,用诗来表达自己孤独与痛苦的情感。他的一首著名诗《无情的美人》正是这种情感的写照。在诗中,诗人通过梦境追求美,他找到了美,然而在现实中却永远找不到美,现实的冷酷无情通过美梦对比之下更显无情。诗人的梦将现实与想象两个世界相连接,梦是架在现实世界与理想世界之间的桥梁。通过梦中寻美的历程与现实的对照,表现着寻美者的痛苦挣扎与追求。  相似文献   

14.
刘伟 《初中生必读》2010,(12):41-42
陶渊明是中国古代诗人中最接近自然主义的一位,《桃花源记》及其后的《桃花源诗》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以冲淡洗练的笔墨给我们描绘出一幅没有世网羁绊的人间乐园的图景。它们给后世文学以极大的影响。“世外桃源”一语脍炙人口,成为国人心目中的理想国的代名词,也是我国文学宝库中一颗令人神往、异彩夺目的明珠。  相似文献   

15.
文学中的虚无主义自产生至今,在许多作家的作品中都有体现。现代主义诗人T.S.艾略特的主要作品中都有虚无主义的影子,表现了诗人对于所处时代的无奈与绝望。作为其代表作之一的《空心人》中的每一诗节都存在着虚无主义的各种意象,通过诗人对于死亡世界的描写,表达出诗人对于现实世界的怀疑与否定。  相似文献   

16.
托马斯·哈代是一位跨世纪的文学巨匠,在小说<德伯家的苔丝>中,他将现实主义、象征主义、自然主义与他的乡土意识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奉献给世界文学画廊一幅幅精美的田园诗画,使其作品呈现独特的艺术魅力和美学特质.  相似文献   

17.
雁翼作为一名与新中国一起成长起来的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诗人,他的创作根系深植于中华诗歌沃土,同时他又是一位具有国际视野和人类胸怀的诗人,他的文学创作、文学活动涵盖了整个世界,体现出一种人类胸怀。  相似文献   

18.
托马斯&#183;哈代是一位跨世纪的文学巨匠,在小说《德伯家的苔丝》中,他将现实主义、象征主义、自然主义与他的乡土意识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奉献给世界文学画廊一幅幅精美的田园诗画,使其作品呈现独特的艺术魅力和美学特质。  相似文献   

19.
残雪在创作中表现出一个诗人的气质和使命:诗人敢于深入地狱的勇气,面对虚妄时的坦然,对人的灵魂的关注与剖析。残雪写的是灵魂内部的图景,她总是在现实世界和灵魂世界之间穿梭往来,更多的时候是在两者的临界点挣扎:她既不放弃世俗生活的乐趣,又执著于对人的灵魂的开掘、挺进。她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发现人的本质,揭开人的灵魂内部的风景,让人想起人本来的样子。她手下的梦境世界便是一幅幅灵魂的图景,它使读者进入一种特殊的氛围,这种氛围与现实世界截然不同,它是进入自己灵魂内部世界的通道。  相似文献   

20.
叶甫图申科是20世纪苏联诗坛的重要诗人,他面对的即是现实,也是永恒。他是用心灵与苏联现实、与人类世界对话的诗人。在长诗《妈妈与中子弹》中,诗人怀着深沉的忧患意识和强烈的人类未来意识,追忆祖国经历过的那场噩梦,目睹20世纪人类世界动荡不安的现实,思索人类的未来命运,昭示人们对和平世界的永远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