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柯信 《发明与创新》2005,(10):19-19
我国石膏含量丰富。已探明的含量有1000亿吨,居世界第一位,大部分为硬石膏,在湖南、安徽、湖北、辽宁等地探明有几十亿吨的石膏矿。随着我国高浓度磷复肥和有色金属的发展,硫酸工业也得到了迅速发展,2004年的产量达到3800万吨,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位,1/3的产量是靠进口硫磺生产,  相似文献   

2.
食品工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主要发展成就 食品工业持续、快速增长,一些主要产品产量居世界前列.2000年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食品工业企业达19316个,其固定资产原值已由1980年的154亿元增加到5103.7亿元."九五"期间,食品工业总产值最低年增长率为9%,最高达14.5%.2000年,食用植物油产量835.3万吨,味精产量70万吨,柠檬酸产量37万吨,均居世界第一位;制盐产量3128万吨,啤酒产量2231.3万吨,均居世界第二位;食糖产量700万吨,居世界第三位.  相似文献   

3.
杜伊路 《资源科学》1987,9(2):77-81
一、柑桔生产概况 柑桔是亚热带常绿果树,大多分布于南、北纬20—35°之间。全世界49个柑桔生产国栽培总面积已超过160万ha,由于其优良的品质而获得了高速的发展。1949—1981年,世界柑桔产量由1320万t上升到4459.3万t,增长了2.4倍,跃居世界水果第一位。美国是柑桔生产大国,柑桔面积约52万ha,最高年产量达1500万t,总产值达42亿美元。 我国是柑桔的原产地,由于历史上和政策上的种种原因,年产量仅占世界总产量的3%左  相似文献   

4.
中国畜牧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畜牧业为农业和国民经济贡献卓著:2011年肉类产量7950万吨,连续22年居世界第一;禽蛋产量2775万吨,连续27年居世界第一;奶类产量3825万吨,居世界第三。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是未来经济发展的主旋律,在此背景下,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副所长王济民认为我国畜牧业未来发展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5.
我国钛白粉年产能已突破200万吨,成为目前世界最大的钛白粉生产国和消费国。有专家预测,“十二五”时期,规模化扩张仍将是我国钛白粉产业发展的主题,除了产能和产量将实现翻番增长外,集中度也将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6.
苹果是中国的第一大水果,产量和栽培面积均居全国第一。我国2011年苹果栽培面积为2177.32万公顷,产量为3598.48万吨,分别占全国水果总面积和产量的33.32%、35.32%,居世界第1位。加入WTO后,如何扩大苹果出口已经成为我国苹果产销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7.
近日,国内媒体纷纷报道,包括康师傅、可口可乐等知名品牌饮料在内的塑料瓶中含有致癌物质锑,这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 锑是一种金属元素,它在地壳中的含量为0.2至0.3mg/kg.世界锑储存量为450万至600万吨,而我国为300万吨以上,是全球范围内主要的锑生产国.人类应用锑已有悠久的历史.锑剂曾经广泛用于霍乱、肺结核、血吸虫病、黑热病等疾病的治疗.锑及其化合物主要用于生产陶瓷、玻璃、电池、油漆及阻燃剂.近年来人们以锑剂作为聚酯塑料瓶生产的催化剂,增加了人们与锑接触的机会.  相似文献   

8.
<正>我国是世界上大蒜的主要生产国,常年的种植面积为20万~26.67万公顷,年总产量达400万吨以上,其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70%。然而,鲜大蒜因休眠期短,易发芽、霉烂和变质而不耐贮藏,造成巨大浪费。如何将新鲜大蒜通过脱水干燥生产成优质脱水大蒜产品,以便做到耐贮藏、方便运输、出口创汇,成为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课题之一。因为大蒜含有多酚氧化酶(PPO),在其脱水  相似文献   

9.
《云南科技管理》2022,(6):69-72
<正>1研究的背景和意义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是一年生茄科茄属作物,因其具有产量高、适应性强、营养丰富、粮菜兼用、综合加工用途广泛等特性,成为世界上仅次于小麦、水稻和玉米的第四大粮食作物,广泛分布在148个国家和地区,也是13亿多人口的主粮。我国的马铃薯栽培始于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现已成为世界上第一大马铃薯生产国。2020年,我国马铃薯种植面积约486.67万公顷、产量近1亿吨,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马铃薯不仅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世界煤炭生产大国,1994年煤炭产量近12亿吨,保持世界第一位,预计到2000年原煤产量将超过14亿吨。煤炭工业是我国的能源支柱产业,占我国能源构成的75%以上。据专家估计,在未来50年内,煤炭作为主要能源的地位将不会改变。无疑,煤炭资源的开采与利用为国民经济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其负面效应——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作用,也已越来越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