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3 毫秒
1.
刘汉生 《天中学刊》2002,17(1):62-63
齐鲁书社出版的<太平广记选>一书,选注了<太平广记>中唐、五代文言小说272篇.所选作品,均首先对其主要内容、思想意义及在原书当中的卷数、类属等加以介绍和评价,然后再加以简明扼要的注解.<太平广记选>(下册)选取了唐人小说专集50余种,作品184篇,数量上远远超过上册,参考文献上依然保留了上册简明、严谨的特点.但也有一些注解尚存可议之处,成为本书的"微瑕",这里选取<太平广记选>(下册)的若干参考文献与编选者商榷,并向广大读者请教.  相似文献   

2.
疑义共析“渡河”解宋淑琴汉乐府中有一篇题为《悲歌》的作品,很有名。其中有两句诗写道:“欲归家无人,欲渡河无船。”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文学教研室古代文学组选注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上册),把“欲渡河无船”一句注释为“比喻没有回家的办法”,显然是不够准确...  相似文献   

3.
章年卿 《现代语文》2006,(12):16-17
人教版初中语文实验教材八年级下册和人教版高中语文读本第五册都选了李白的《行路难(其一)》。首句“金樽清酒斗十干”中的“清酒”,初中语文实验教材八年级下册注释为:“(斗十千),一斗值十干钱(万钱),形容酒美价贵”。高中语文读本第五册教材上的注释是:“(金樽清酒斗十千)这是夸说宴会上有极名贵的酒。详见《将进酒》注”,在高中语文第五册教材《将进酒》中的注释是:“(斗酒十干恣(zi)欢谑(xue))喝着名贵的酒,纵情地欢乐。斗酒十干,一斗酒价值十干钱,意即名贵。恣,放纵、无拘束。谑,玩笑。”两书的解释如出一辙,重点放在“斗十千”,认为是形容酒之名贵。这种解释还是说的通的,至少可以从两个方面得到印证:一是从本句结构及与下旬“玉盘珍馐值万钱”对应关系;二是本句的化用渊源:先有曹植《名都篇》“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之句,次有王维《少年行》“新丰美酒斗十千”之辞。但这种解释忽略了一个关键字——“清”!  相似文献   

4.
读“岑”还是读“沉”昌黎师范赵学作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材《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中,编选了晋代著名诗人刘现的《重赠卢谌》和《答卢谌书》两篇作品,分别编列在第一册(诗词曲部分)和第三册(散文部分)之中。两文后的注释都给出了“谌”字的读音,在《重赠卢谌》...  相似文献   

5.
《文选全译》注释述评张开城(贵州大学中文系)《文选》为梁代昭明太子萧统所编选,故世称《昭明文选》。《文选》共选作品700余篇,有赋、诗、骚各种文体38类。所选作家作品,除屈原、宋玉等少数作家外,绝大多数是汉、魏、晋及南朝宋、齐、梁各代的作家作品,因而...  相似文献   

6.
苏轼的《赤壁赋》(或《前赤壁赋》)是一篇名作,为各种文学选本所必收。高中《语文》第三册也选人了这篇作品。其中“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是文中的名句。但“渺沧海之一粟”的“粟”指的是什么,有些费解,但教科书未作注释。我们试看一些权威性的书籍中是如何解说的。  相似文献   

7.
初中语文课本第四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11月出版)第26课《陈涉世家》中“(陈涉)攻钅至、赞阝、苦、柘、谯……”,“赞阝”,课本注释为“赞阝,zàn,在现在河南省。”笔者查了相关资料,认为此注释有不妥,特举证如下:查看《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年9月第1版,上册,第1211页)对“赞阝”的注解:(一)(zàn,又读zuǎn)①周代地方组织单位之一,一百家为赞阝。《周礼·地官·遂人》“五家为邻,五邻为里,四里为赞阝。”②古县名,见“赞阝县(2)”。(二)(cuó嵯)①古县名。见“赞阝县(1)…  相似文献   

8.
供小学教师文化补习用的简师函授语文教材包括《语文》上、下册和《语文基础知识》一册。要求在一年时间内,通过自学、面授或脱产培训,帮助参加简师函授学习的教师提高语文教学能力,解决当前教学上的困难,并为他们升入中师函授班继续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语文》课本(上、下册)共有五十六课。课文绝大部分选自全日制学校初中语文课本,少数出自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入选作品大多系思想内容好、语言文字好、适合教学、素有定评之作;以记叙文为主,兼顾其他文体;取材面广,形式多样。其中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诗词两课(六首)、新诗二首、议论文五篇、记叙文十七篇、小说九篇、古文十二篇(包括古白话小说一篇)、古诗词两课(八首)、外国作品五篇、  相似文献   

9.
不论是在课程改革前使用的全日制普通高中教科书语文(必修)课本中(第2册第4课),还是在课程改革后使用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课本中(第5册第2课),都选用了19世纪末期俄国著名批判现实主义艺术大师契诃夫的一篇杰出短篇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作为课文。该篇小说的中文译本原载汝龙译的《契诃夫小说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在被人民教育出版社选人高中教材时作了一些删节。  相似文献   

10.
笔记小说实际上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文言微篇小说。唐代以后的笔记小说非常发达,最有代表性的是《太平广记》、《聊斋志异》和《阅微草堂笔记》,它们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创作上各具特色,体现了文言微篇小说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1.
杨惠 《学语文》2011,(1):58-58,69
《错误》是台湾诗人郑愁予享誉海内外的诗歌名篇。多次被选入各种不同的教材,如2006年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中教科书(必修)5册中的第一册,北京大学谢冕、洪子诚主编的《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精选)、安徽师范大学谢昭新、吴尚华主编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下册)等。  相似文献   

12.
“而后喻”新解□江苏连云港黄绍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系《孟子》名篇,初中语文第五册选此篇,编者沿用名家传统注释,将“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译为“一个人的思想只有表现在脸色上,吐露在言谈中,才能被人所了解”,把“喻”释为“人们才了解他”。笔者执教多...  相似文献   

13.
复习目标第二册第一单元为小说单元,包括三篇中国现代文学作品,一篇外国作品,分别是《祝福》、《荷花淀》、《边城(节选)》和《装在套子里的人》。本单元的学习目标是“鉴赏小说的人物形象和语言”。  相似文献   

14.
新版高中语文课本第三册第12课《词七首》选了李煜的《虞美人》一词,其中有关“只是朱颜改”一句,课文下面作了这样的注释:“只是宫女们都老了。朱颜,红颜,少女的代称,这里指南唐旧日的宫女。”我们认为这一注解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5.
王霆 《江西教育》2012,(Z2):47+50
相对于小说、散文、诗歌等文学作品,戏剧文学在初中语文教材的选材数量相对较少,选材范围相对狭窄。苏教版初中六册书中,只在九年级下册安排了四篇戏剧作品,分别是《威尼斯商人》《江村小景》《陈毅市长》和《一厘米》。本文以苏教版戏剧单元的教学为例,就如何利用教  相似文献   

16.
<正>《灌园叟晚逢仙女》是清代白话短篇小说中的一篇名作。白话小说初盛于宋,再盛于明。著名通俗文学家冯梦龙(1574—1646)于明天启(1621—1627)时,因“贾人之请”将其所搜集的古今小说选一百二十种先后纂辑成书,即《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后人简称为“三言”。它是我国宋元明三代白话短篇小说作品的总集。《灌园叟晚逢  相似文献   

17.
新版高中语文课本第三册选有李煜的《虞美人》一词,其中有关“只是朱颜改”一句,课文下面作了这样的注释: “只是宫女们都老了。朱颜,红颜,少女的代称,这里指南唐旧目的宫女。”我们认为这一注解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8.
《太平广记选》作为古典文学普及读物,它的出版是值得欢迎的。篇目的选择,堪谓既照顾了面,又重点突出,尤其在古小说笔记的思想内容方面,尽量选录比较健康的篇什,不取情节迷人、文笔精妙而有糟粕毒素的东西。卷首的“前言”则对全书作了多方面的介绍说明,对读者提供提纲挈领和把握《太平广记》在中国文学史所处地位的梗概的便利。注释就整体看,大部分做得通俗简明,有益读者,但是,另一方面,由于多人  相似文献   

19.
陈刚 《文学教育(上)》2008,(14):102-102
新一轮的高中语文第四册课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6月第二版)中,第一课便选了鲁迅的小说《药》。小说以清末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秋瑾为原型,塑造了革命者夏瑜的形象。作者特意在夏瑜的坟上“平空添上一个花环”,“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勇士”(《呐喊》自序)。  相似文献   

20.
苏轼的《赤壁赋》(或《前赤壁赋》)是一篇名作,为各种文学选本所必收。高中《语文》第三册也选入了这篇作品。其中“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是文中的名句。但“渺沧海之一粟”的“粟”指的是什么,有些费解,但教科书未作注释。我们试看一些权威性的书籍中是如何解说的。(一)王力主编《古代汉语》(第4册)(中华书局1964年版第1314页注释18是这样解释“渺沧海之一粟”句的:“这是说人在宇宙中小得像大海中的一颗小米粒。”(二)郭锡良等编著《古代汉语》(下册)(中华书局1999年版)第856页对“渺沧海之一粟”句及“粟”字均未作解释。(三)《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