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世界上找不到两个指纹完全相同的人,每个人都有其独一无二的指纹特征,人们可以通过指纹特征来识别不同的人。DNA“指纹”就是把DNA作为像指纹那样的独特特征来识别不同的人。  相似文献   

2.
适度分解     
此方案可以细化活动目标和内容,每个环节都可成为一个集体教学活动,设计成主题系列活动。如活动一“我的指纹”,让幼儿发现指纹,选择看清指纹的方法;活动二“不同的指纹”,让幼儿观察指纹的不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指纹特征,人们可以通过指纹来识别不同的人。那么,什么是DNA指纹呢?实际上,从“DNA”和“指纹”两个词的表面上就可以猜出个大概意思了,就是把DNA作为像指纹那样的独特特征来识别不同的人。  相似文献   

4.
<正>孩子上课走神、迟到、说谎、打架、不交作业……面对种种教育难题,若您的手里只有“钉锤”,那看什么都像“钉子”;若带上尊重、共情、倾听、具体化等工具,每个问题都有可能迎刃而解。周日晚10点,高三学生小江做题有些累了,打开手机蓝牙听歌放松。妈妈推开门送夜宵,见儿子拿着手机,很生气:“怎么又在玩手机?还有几个月就高考了,现在离本科线只差几分,多弄懂一个题就多一份上大学的希望……”“别说了,  相似文献   

5.
绒熊 《少年月刊》2023,(11):32-33
<正>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用到指纹。指纹可以用来解锁手机,也可以开门禁,甚至可以用来寻人。指纹不仅能很好地区别不同的人,还非常容易获取,所以渐渐成了现代公民最常用的身份标记之一。那么,除了录身份信息,指纹还有什么用呢?皮肤如何感知环境在聊指纹之前,我们先来聊聊它的载体——皮肤。皮肤和黏膜几乎包裹了我们全身,承包了除视觉和听觉外的大部分感觉——疼痛、冷热和温柔的抚摸。可你知道皮肤是如何做到的吗?早在20世纪,就有科学家用青蛙破解了这个谜题。  相似文献   

6.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就如人的指纹一样,每个人都有一颗不同的心灵,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着复杂的内心活动。同时心理学研究认为“人一生心理活动最为复杂,最难以成型的便是从少年期到青春期,从青春期到成年期这两个过渡过程”。  相似文献   

7.
《快乐阅读》2020,(3):63-63
每天,大部分人做得最多的动作就是拿起手机,解锁,并浏览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但有时解锁手机也可能只是为了给自己的孤独找个借口.你喜欢用下图中的哪种方式解锁手机呢?不同的解锁方式可以显示出你的内在个性哦!  相似文献   

8.
将错就错     
“谢老师,我们家女儿琪琪早上就是不肯起床,每天早晨都快把我急死了,你看有什么好办法吗?”我打开手机一看,是王雨琪妈妈的短信。看来她是遇上难题了,不然不会求助于老师的。说起雨琪,她可是我们班一位优秀的女孩,是我们班的语文课代表,上课发言、做作业、画画、唱歌、跳舞,样样表现都不错。我想,每个孩子都会有她可爱与独特的地方,在学校在老师、同学面前处处表现出可人的一面,在家里呢,她也许就是另一个样,撒娇啊,赌气啊,做起她的“小公主”了。“琪琪妈妈,有难题了?你说说具体情况。”我拨响了她的手机。“琪琪每天早上赖床,叫了三四遍才…  相似文献   

9.
《小学生》2010,(2):4-16
“妈妈,很多同学有手机,给我也买一个怎么样?” “爸爸,给我带点零花钱吧!” “我要玩电脑,你们凭什么管着我!” 每个家庭,都不免会上演以上的“权利争夺战”。正在读杂志的你,很可能就是其中一位小小的“争权者”、“维权家”。  相似文献   

10.
<正>回国后,跟孩子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每个人都不一样”。当孩子们问“为什么他不……”或“为什么他就可以……”时,这句话简直太好用了。确实,我们每个人都不一样,当然每个妈妈也都不一样,而每个家庭就更不一样了。因为“不一样”,自然要求不同、规定不同,可以做的和不可以做的也不一样。每个人都不一样,每个孩子都不一样,每个孩子喜欢的和不喜欢的、擅长的和不擅长的都不一样,所以有些事可能他做得好,你却做不好,而有些事你认为很简单可以做到的,别的孩子却做不到。  相似文献   

11.
<正>“妈妈已睡着,开始行动!”我和姐姐蹑手蹑脚地溜进妈妈的房间。你知道我们要做什么吗?还不是因为妈妈为了防止我们玩手机,时刻把手机放在身边,而我们决定开始一场偷“机”行动。  相似文献   

12.
刘畊宏男孩     
徐睿阳 《作文大王》2022,(11):30-31
<正>最近,我待在家里,长了不少肉。妈妈看了心急——这不,晚上,她就命令我陪她跳有氧操。妈妈令,不可拒。腾出空地,手机界面调整好,手机蓝牙与电视连接好,瑜伽垫铺开,一切准备就绪。我托着那一步一颤抖的大肚子,挪到手机旁一瞅——完了,竟然是最近的“网红”刘畊宏在直播。他的高强度运动可不是一般人能做的。我的眼前顿时出现了无数人痛不欲生的惨样。我能跳完一节就算奇迹了,陪妈妈跳完全程,简直是痴人说梦。我正准备逃,可妈妈一把拽住了我:“你必须跟着跳完!最近你一直吃肉,你想成为大胖子?”  相似文献   

13.
<正>周末,小灵和妈妈去商场买东西。妈妈买了一瓶牛奶,价格是7.50元。妈妈拿着手机到收银台付款,只见妈妈打开微信,出示付款码,收银员拿起收款的扫描仪对着付款码一扫,“嘀”的一声,就付款成功了。小灵问:“妈妈,你怎么知道你付了多少钱?付款码上又没显示。”妈妈笑着说:“在手机账单里可以看见我微信的所有支出和收入。”  相似文献   

14.
甜品小段     
少说废话一个聪明的小姑娘问她母亲:“妈妈,你说,为什么每个人都有两只眼睛,两只耳朵,两只手,两只脚,可舌头却只有一个呢?”妈妈笑着说:“这是为了要每个人都多看、多听、多做、多走路,少说废话。”  相似文献   

15.
成长,是我们每个同学都要面对的生命历程;成长,是我们每个人都不能忽视的话题。“成长心语”开设至今已发表了同学们的不少习作,很多同学都在此找到了与同龄人交流的机会。今天让我们来看看,又有哪些同学要在此倾吐他们的“心语”。杨君恺是个三年级的小朋友,他的心语是帮妈妈烧晚饭,为辛劳的妈妈减轻一点负担。可他弄巧成拙,弄出了一锅“泡泡饭”,让人哭笑不得。不过最后他在妈妈的指导下,还是煮出了“一锅香喷喷的白米饭”。文章写得生动、风趣,充满小朋友的童真与童趣。他的经验告诉我们,选材选好了,文章就成功了一半。廖楚怡同学也是三…  相似文献   

16.
开心一页     
“妈妈”和“母亲”有什么不一样?发音不一样。用什么办法使母鸡每天生两个蛋?养两只每天都下蛋的母鸡。什么海里没有鱼?辞海。每个人只有一颗心脏,什么人却有三颗心脏呢?怀双胞胎的妈妈。开心一页@友友 @徐开云  相似文献   

17.
小四 《今日中学生》2022,(34):24-25
<正>此刻,有什么正蠢蠢欲动,而你毫无察觉。你站在公交车站牌下,等着似乎遥遥无期的公交车。或者,你正站在自助收银的长队中,数着还有几人才轮到自己。总之,你身处这样的情景:带着手机,起码有一只手空闲,而大脑百无聊赖、急需找点乐子。手机仿佛是自己从裤兜蹦到了你手里,你解锁,漫无目的地滑来滑去。突然,一个弹窗挤进屏幕,鲜红的大字特别醒目:“全国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无法通关!你,会通关吗?”  相似文献   

18.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9,(10):144-147
为提供更好的手机信息安全保护,提出了一种基于个人习惯的敲击节奏手机解锁方法。利用手机的内置器件采集用户数据,并对用户敲击手机触摸屏的节奏进行数据处理,再通过FUZZY ARTMAP算法进行快速学习,决策手机的解锁行为。该方法不需要特殊的硬件设备,仅基于Android手机平台和Java语言,实现了手机身份解锁认证,实验结果证明了基于FUZZY ARTMAP算法的手机解锁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今天有风,放学下雨;明天降温,记得加衣……在我的印象中,妈妈每天都在发布这样的“天气预报”,堪称我家的“气象专家”。妈妈手机上装有好几个天气预报应用程序,她每天早晚都要反复研究,根据天气变化提醒我添衣、带伞。有了这种长期的“训练”,妈妈才成为了一个超级“气象专家”。  相似文献   

20.
妈妈过去常会问我身体最重要的是哪个部分。几年来,我一直在猜想我认为正确的答案。在我年轻些的时候,我认为声音对人类来说很重要,所以我说:“是我的耳朵,妈妈!”而妈妈却说:“不对,世界上有很多人都是聋子。不过你还要继续想这个问题,我不久后还会问你。”直到数年过后,她才再次问起我。自从上一次没有答对以来,我一直在思考着正确答案。这次我告诉她:“妈妈,视觉对每个人都很重要,所以一定是我们的眼睛!”妈妈看着我说:“不对,因为有很多人都是盲人。”几年来,妈妈又问了我好几次这个问题,可她每次的回答都是:“不对,不过你一年比一年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