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石家庄市档案馆里,有一张“子弟兵的母亲”戎冠秀头像素描的照片,仔细辨认,落款处写有“一九五0年十月五日上午七时子弟兵母亲戎冠秀悲鸿”字样。这张素描写实、传神,风格很像徐悲鸿的作品。但由于不清楚这张照片的来历,而且多年以来谁也没见过素描的原件,照片上的字迹已被他人描写过,所以真伪难辨,以至这张珍贵照片尘封多年。  相似文献   

2.
这是一张1925年8月陈云与商务印书馆发行所职工会执委的合影照片。在“中国工人运动史料展”、“陈云故居陈列馆”里都有这张照片的展示。看到这张照片,使我想起其中后排右一的姚先生来。上世纪五十年代,我与这位叫姚松柏的先生有过近一年的接触、交往,并断断续续地听他讲述陈云同志年轻时在商务印书馆的一段革命经历。  相似文献   

3.
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有反映中国铁路史与中国摄影史发展的重要文物—《京张路工撮影》简本相册,该相册以精选照片的方式记录了中国人自主修建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的诸多场景。相册的拍摄正值铁路与摄影术在中国快速发展之时,而流传至今的该相册不同版本也各有千秋。本文通过研究相册中有关车站站房建筑的照片并同相关文献进行比对,总结与归纳了京张铁路车站站房的建筑特点与建筑规制。而作为晚清纪事类摄影中的代表作品之一,《京张路工撮影》对当下京张铁路史的研究和京张铁路遗产的保护提供了有力帮助,并对中国摄影史、中国照相馆史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中国博物馆》2009,(3):38-38
“毛泽东在安徽”大型图片展览于1993年12月22日在安徽省博物馆开幕,共展出200多幅珍贵照片和手迹、图表等,展览面积1000平方米,分序厅、“亲切关怀”、“亲临视察”、“继往开来”四个部分。展览形象地展示了建国以来毛泽东对安徽的亲切关怀,着重再现了1958年、1959年毛泽东亲临安徽视察的生动情景;同时以约1/3的版面反映了安徽的社会主义建设成就,  相似文献   

5.
为隆重纪念我国第一条自主设计、自主建造的铁路--京张铁路竣工通车105周年,《北京档案史料》2014年第4辑特设立“京张铁路百年轨迹”纪念专辑,刊载了2014年4月至11月北京市档案馆史料编研处的同志们考察走访京张铁路沿线有关站点的纪实文章4组,馆藏《京张路工撮影》简介、詹天佑《京张铁路工程纪略》解读,以及有关京张铁路历史和人物的文章4篇。北京市档案局(馆)副局(馆)长马素萍为本专辑撰写了前言。  相似文献   

6.
2019年4月至5月,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百年器象”展览展出了三封阿尔伯特·爱因斯坦致米凯莱·贝索书信的原件。这三封书信分别写于1909年11月17日、1921年5月28日和1952年3月6日,反映了爱因斯坦早年、壮年和暮年的科学活动与社会活动。本文考察了这三封书信的文本与刊布情况,根据德语原文对这些书信进行了考订和重译,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了爱因斯坦与贝索的交往、广义相对论实验验证的影响、爱因斯坦与科学仪器等中国观众感兴趣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发现了情人世界可爱,发现了天才世界可喜,发现真诚才有了世界。摄影记者可以不是天才,但必须是真诚的人。 1987年8月,已经小有名气的郭建设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一个名为“一个摄影记者的起点”的影展。展览方式很独特,100张照片,全是抓拍,全是黑白,全未剪裁,照片下还贴着好几张小样片。他在告诉观众他创作过程的同时,也真诚地将成功与失败连同他自己展示出来,仅此一点就感动了读者。曾有文章写到,“他忙于同时间争吵,真诚与时代交谈,追求与历史同存。”影展是28岁的郭建设的结束,这之后,他把自己深深地沉了下去,开始了新的思考与追求。五年并不是一瞬。这是一堆沉重的日子。他说:“我累就累在非这样干不可。”他把这几年的获奖作品和证书整理成册,投送到中国摄影艺术金  相似文献   

8.
动态简报     
《北京档案》2023,(3):63-64
<正>通州区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雷锋精神·薪火相传”主题宣讲系列活动此次主题宣讲活动在百年老校中山街小学举行。活动以讲解雷锋的感人事迹、传承雷锋精神为主线,通过多媒体、实物和照片展示等形式,向学生们深入浅出、生动形象地介绍雷锋精神的内涵和意义,引导学生们树立崇高的道德情操。近年来,区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依托“雷锋资料展”平台,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学雷锋活动,每年以各种短期展览配合长期展览,以流动展览配合固定展览的形式,走进校园、社区和企事业单位宣传雷锋事迹,弘扬雷锋精神,拓展教育服务领域,扩大基地影响力。(韩瑾)  相似文献   

9.
一今年8月,中国美术馆举办了名为“一个摄影记者的起点”的影展。这个展览引人注目,不仅仅因为作者是28岁的郭建设。展览的方式有些奇特,100张照片全未剪裁,观众看到的是放大的取景框,甚至胶片上的齿孔;每张照片下还贴着好几张小样片,它告诉人们一个摄影记者的创作过程。郭建设远不是一个成熟的摄影家,他的展览还没有好到让我无话可说的地步。他的特点极明显,直观,有灵气。在他眼里,新闻无处不有,无时不有——拿着鲜花等待什么的军人;公共汽车上包着棉被、席地而坐的老人;对烧毁的家恋恋不舍的狗,这  相似文献   

10.
英国报纸的历史怎么只有100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纸监督别人通常理直气壮,但是也需要自己监督自己。特别是关于自己行业的历史,出了错误,更应该反省。 《北京青年报》2006年5月26日A2版“图说天下”,报道了国外同行的一条新闻——5月24日大英图书馆举办百年报纸展览,并配发图片《看报的女子笑了》,其说明写道:这是“大英图书馆举办的庆祝英国报纸出现一百年的‘首页’展览”。同一天的《新京报》A30版也发表了这次展览的照片.文字说明强调这是“纪念英国报业诞辰100周年”的展览。北青报还谈到大英图书馆装报纸的书架总长48公里。  相似文献   

11.
在档案展览中,利用档案仿真复制品取代档案原件做展品是目前陈列布展的一种手段.这样既显示了档案内容;又展示档案载体和装潢风貌;还是极好的保护档案的一项重要措施,因此档案仿真复制品在展览中的作用是很重要的.  相似文献   

12.
沈阳市开展了“建立家庭档案,传承社会文明”为主题的“档案进家庭”活动。我在参加“档案进家庭”的宣传、指导示范户建立家庭档案的同时,率先建立了自己的家庭档案。在收集整理家庭档案时,引起许多往事的追忆。我的家庭档案中最早的一张照片是一张12寸黑白照片,这是一张1945年7月10日我父母结婚时穿婚纱、礼服与前来参加婚礼的亲朋好友的合影。这张照片距今已57年,照片中的多数人已与世长辞了,但照片中的每个人的家庭都在延续。每个家庭摇篮仍延续着人类生命的永恒。看到这张照片使我有这样的想法,在家庭档案整理就绪后,静下心来,续编家谱…  相似文献   

13.
一 1985年出版的《出版史料》第四期,为了配合庆祝开明书店创店六十周年,刊载了一组纪念性质的文章和图片,其中有“半个世纪以前摄下的一张照片”,这张照片是开明的编辑部同人暨家属的合影。同年出版的《我与开明》那本书中,也收辑了一张五十年前的张照片,题为“部份编辑及作者合影”。这两张照片,都配有文字说明,虽经收辑者努力采访照片上的本人或家属,但对照片拍摄的具体年月,全部人名以及因为什么缘故才  相似文献   

14.
西阳 《北京档案》2014,(2):54-55
正《北京档案》2014年第一期封二以"老北京正阳门东车站"为题,整版刊登了一组京奉铁路正阳门东车站的照片。该组照片共有四幅,最上一幅标为"正阳门东火车站旧影";正中两幅:左侧标为"车站穹顶",右侧标为"车站钟楼";下右一幅:标为"正阳门鸟瞰车站"。除最上一幅为老照片外,其他三幅均为当代照片。这四幅照片对一般人来说,恐怕看不出什么问题,但在摄影行家的眼中,便一眼就看出了其中的问题。原来,这四幅照片都是从西偏北的位置上,即前门城楼或箭楼附近的位置上,向东偏南的方向拍摄的。而且仔细一看,就会发现:在最上边这幅画面中,钟楼是在画面的右侧,或曰南侧;而在最下边这幅画面中,钟楼却跳到了画面的左侧,或曰北侧。这是怎么回事呢?  相似文献   

15.
正西直门车站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北滨河路1号,1909年詹天佑主持修建京张铁路时建造。1908年、1916年京门支线和环线铁路相继通车,西直门车站成为京张、京门、环城三线的起点站。1923年京张铁路西延包头,改称平绥铁路。1988年西直门车站改称北京北站,现存站房、站台、天桥等建筑是现存京张铁路设施唯一保存较完好的一处。站房为仿西洋古典风格的二层砖木结构,正面向南,砖墙面抹灰,立面三道券门,其他面为  相似文献   

16.
三月初,报社领导交待拍摄一期上海“乘车难”的照片,主题确定后,经过一段时间的采访和拍摄,总觉得画面不够“味”,还缺少一个“拼命”镜头。“乘车难,难于上青天”,许多上海人都有切身感受。作为一个新闻记者,必须很好地报道这个热点。在采访过程中,我惊奇地发现:乘车难有许多人为的因素。我们经常见到的是你挤我拥,为抢一个座位而“不顾性命”,本来并不拥挤的车站一下子“情况紧急”,但有的车站的候车队伍却井然有序,有条不紊,缓和了“乘车难”。这种强烈的高反差,使我决意要拍一张“拼命”上车照片。然而要拍谈何容易,我选择了乘车难度较大的外滩延安路71路终点站,期望能拍到一张“拼命”照片,可是一连三个下午都未能如愿。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各地档案部门采取多种形式,举办档案展览,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人们在从档案展览中受到教育的同时,对档案部门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冯惠玲教授对档案展览提出过这样的看法:“档案收藏部门按照一定的主题,以展出档案原件或其复制品的方式,系统地揭示和介绍档案馆(室)藏中有关档案的内容与成分的一种具体的服务方式,称之为档案展览。”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档案展览首先是以档案馆馆藏为依托,以各种档案载体为支撑的一种档案的展示活动,这种展示活动对档案馆在社会公众中塑造自己的形象是非常重要的。它的意义突出地表现为:一、档案展…  相似文献   

18.
原新华社记袁克忠,退休以后利用空闲时间,将几十年拍摄的照片整理成册。在“淮海战役”那一册照片资料中,他特别选出两张照片向我们介绍,一张是“露宿老乡门口”,一张是“冒着炮火冲锋”。摄影门金中在他拍完“冒着炮火冲锋”这张照片后就与他失去了联系。关于门金中,他只知道他的名字,家是哪里?年龄多大?他都一无  相似文献   

19.
史前遗址博物馆展示面临着遗址出土物不具备观赏性而无法成为展览支撑,考古学研究成果又无法为展览提供切实可用的阐释信息和内容脚本的现实问题。本文结合跨湖桥遗址信息解读的实际案例,以公共考古学的理论为基础,对如何通过考古学信息解读为博物馆展示提供内容支撑的问题作了一些思考和探索。文章认为,通过考古学信息解读能够为该类遗址博物馆构筑出信息主导型的展览方式。这一展览方式的采用既以考古学信息解读为基础,也对研究与解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一九七九年六月初,沈阳市共青团员李树彤、李树格给我们寄来一张照片,反映了当地北陵公园游船售票处秩序混乱的景象。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暴露“阴暗面”会被敌人利用。经过讨论,大家认为:当前我国社会上有少数青少年不遵守公共秩序,不讲公德,这是“四人帮”横行十年造成的“后遗症”。刊登这张照片,可以对那些青少年进行教育,促进公园加强管理工作。六月七日,我们在《读者来信》栏刊登了这张照片。广大读者一致叫好。团市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