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是阅读,通过大量阅读,读出语文味,读出意境,读出内涵。古人有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只有通过大量阅读,才能感受到字里行间渗透的深刻含义,才能体会原汁原味的语文韵味。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语文教学在经历了一轮轮的改革后,剥去华丽的外衣,通过大量阅读才显其可贵的本色——语文味儿。如何通过阅读读出语文味儿,体现语文本色教学呢?一、通过自主阅读,引领语文味儿  相似文献   

2.
赵玉 《考试》2009,(3):105-106
随着新课程的实践、深入和交流,大部分教师都能以新课程的精神来设计和实践语文教学。教师们积极地从课外寻求学习资料,极好地拓展了学生的阅读空间,深化了学习内容,使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审美方面也有了很大的提升。然而,在教学中对文本的利用度还不高,很多优秀教材的“边边角角”都被弃之不用。本文通过对教材“边边角角”的使用价值和使用要领的阐述表明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教材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不同的处理方式会产生不同的教材观。一般人认为,把教材当作知识的载体,师生注重学教材,这种方式被理解为“教教材”。在新课程改革的引领下,一部分学者提出“用教材教”,强调教材的示范功能。由“教教材”到“用教材教”这种观念上的变革,既是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具体体现,也是语文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4.
史彩平 《湖南教育》2006,(10):18-19
“超越教材”作为一种语文教学理念,强调充分挖掘语文教材的教育因素,发挥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与奠基作用,关注学生语文学习渠道的拓展与语文素养、人文品质的全面提升,因而成为当前语文教学最嘹亮的主旋律。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不难发现,其中的诸多做法有失偏颇,试举例分析之:  相似文献   

5.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强调教师应以“和谐的教育”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新课程基本理念也重视学生的“和谐发展”。教学的和谐.和谐的教学.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多么令人憧憬的教学境界。新课改呼唤语文课堂的和谐。笔者将教学中发掘、创造、发挥和谐语文新元素的一些有益尝试阐述如下.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6.
《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简称新课标)在21世纪初全面推广后,新的观念、新的教材、新的教法,带来的是新的课堂、新的学法等教育改革的新气象。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来说,晟迫切的挑战就是如何提高四十分钟的课堂教学效率,尽量在有限的时间里,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并且有效的提高学生素质。为此,《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  相似文献   

7.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行至今,教育思想、课程理念、教材编写、教学方式和考试评价,整个语文教育都面临着深刻的转型,其中尤其是教学实践层面的课堂教学方式成了改革的主战场。在传统教学中,以“教材”、“教师”、“课堂”为中心,教师控制着话语权,往往表现为在课堂上教师唱“独角戏”,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改革关注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此文就小学语文实验教材体现这一问题的几个显著特点(激发情趣、激活思维、注重积累、开发资源),从理论与教学实践的角度进行探究,旨在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推进课程改革。  相似文献   

9.
丁琳 《海南教育》2008,(12):61-61
语文课所具备的学科特殊性使语文课程区别于其他学科.尤其是自然科学学科.变得更为广延、宽泛。语文学习经验既在课堂上产生.又不囿于课堂:既由课程教材来限定、由教师教学去组织.又不止于教材和教学。由“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相等”这一倡行理念引申开去.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在新课程理念下创设“生活语文”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就当前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新”的内容,总结以下几点:1.教材的“新”;2.教学观念的“新”:3.教学地位的“新”;4.教学评价的“新”。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所具备的学科特殊性使语文课程区别于其他学科.尤其是自然科学学科.变得更为广延、宽泛。语文学习经验既在课堂上产生.又不囿于课堂:既由课程教材来限定、由教师教学去组织.又不止于教材和教学。由“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相等”这一倡行理念引申开去.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在新课程理念下创设“生活语文”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2.
字词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尤为关键的一部分,对小学生今后的阅读和写作起到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但是目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字词教学"边缘化"现象却频繁出现,阻碍小学语文字词教学进程,降低小学生语文阅读和写作水平,影响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效果。因此,就小学语文字词教学"边缘化"现象加以分析并探究对其的改善策略,比如创设字词教学情境、设定字词学习目标以及开展字词实践活动,以期减少字词教学"边缘化"现象,提高小学语文字词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13.
一堂语文课成功还是失败,我们常常根据这堂课是否完成教学目标,是否突出了教材的重难点,教学方法是否多样而新颖,课堂气氛是否活跃等方面衡量.在新课程已经改革多年的基础上,在语文课从繁华热闹到返璞自然的转变中,我们是否应该把研读教材的成功与否也纳入一堂好课的评价标准中呢?其实,研读教材并不是什么新名词,新事物,它本身就应该伴随着语文教学一起前进,一起成长.然而,研读教材这个上课前的准备过程往往被忽视,相当一部分的语文教师摒弃了思考,备课流稃就是看看课文和教参,有的就是凭原有的印象,然后就上课了.  相似文献   

14.
“用教材教”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与传统的“教教材”不过一字之差.其内涵却有霄壤之别。正是在这一教学思想的指引之下.语文教学更加“开放”.向课外拓展延伸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常态。我们在欣喜于这种变革的同时,也发现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忽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过多地补充课外内容,甚至脱离文本随意“拓展”。“用教材教”,重视拓展了,还需要“教教材”吗?本期的三篇文章。会对大家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改革中要求我们注重语文的实践活动,而语文实践活动的重点就是阅读向作文迁移,读书向运用转换。可见写作是语文新课程改革中实践活动的体现。要探究作文教学的新途径,“下水文”是学习迁移的一种方法和技巧,教师不妨先下水试深浅,以身教开发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16.
“学困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阅读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能力,它不仅是一种求知的手段,又是开发智力的手段。因此阅读改革成了语文学科改革的“重中之重”。新课程的教材安排了一篇篇充满童趣的、学生喜闻乐见的文章,增强了可读性,激发了学生读文的兴趣,同时渗透了许多科学方面的知识,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但在欣喜之余,我们语文老师觉得有点力不从心,班级里过早地出现了“两极分化”。新课程教材倡导“多认少写,提早阅读”,随着识字量的增多,由于学生个体记忆水平的差异,语文阅读技能的悬殊,从而存在着比较大的阅读障碍,便逐渐产生了学习语文有困难的学生(下面简称“学困生”)。  相似文献   

17.
《考试周刊》2019,(88):54-55
2017年秋,"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正式面前全国开展实用,本次"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改革工作在主编温儒敏教授的主持下,紧跟教育工作发展趋势对原有的教材开展了积极的创新,这也受到了教育领域的高度重视。本文将从"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阅读编写特色、创新点进行详细分析,其目的是研究出"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的阅读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8.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以及素质教育的不断倡导,为了更进一步帮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收获"事半功倍"的效果,打破传统教育中布置多重作业对学生们所带来的压力,本文根据"减负高效"背景下统编版教材语文作业研究的必要性,结合目前教学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对"减负高效"背景下统编版教材语文作业提出对策建议,望对同行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9.
吴燕 《教育现代化》2006,(11):44-44
新一轮课程改革实施以来.许多教师的教学观念明显转变.但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发现了以下问题:教师对教材把握不准,对新课程理念的领悟有偏差,导致课堂教学实践中出现不和谐。为了能让教师们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学会把握教材.驾驭教材,以恰当的教学行为准确诠释新课程理念,最终提高新课程执教能力。我校语文组以课例培训为载体,大力开展语文校本培训活动。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突破了长期以来教材的一元化和把课程窄化为教材的观念的束缚,课程资源的意义日益凸显。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越来越要求打破把教材作为唯一课程资源的禁锢。过去,我们把教材看成是“整个世界”,但现在我们应该认识到“整个世界”都是课程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